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一口氣讀懂《本草綱目》(簡體書)
滿額折

一口氣讀懂《本草綱目》(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張舒悅編著的《一口氣讀懂本草綱目》通過現代解讀方式,深入挖掘《本草綱目》中的精髓,輯錄了有吳日常養生、食療、增壽妙方,介紹了常見食物的藥用功效,常用中草藥藥性、主治、用去,拜闡述了中醫養生、食療基本常識,幫助讀者運用本草對癥治療現代家庭常見疾病。與此同時,《一口氣讀懂本草綱目》還精選了《本草綱目》在養生保健方面的精華內容和藥方、食譜,圍繞現代人關注的養生保健話題,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重新整合,以一種更適合現代人閱讀習慣、更加系統的歸類方法與耐讀的形式把這部傳世名書展現在讀者面前,希望讀者能從中汲取實用的養生保健智慧。

名人/編輯推薦

《本草綱目》提出養生心法:四性五味,藥食同源。養心就是要心胸寬闊,遇事不怒,想得開,放得下,始終保持心情的平和。對人與事不要斤斤計較,要多為他人著想。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要保持正常的七情。養心要心靜自然,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想它,不要妄想,不要過分地追求,要知足常樂。
張舒悅編著的《一口氣讀懂本草綱目》是一部全面解析《本草綱目》及中醫診療養生文化的百科全書,更是人們生活中必備的自我保健、自我診療的家用手冊。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點,提示人們從生命開始就要注意養生,在健康或亞健康狀態下,預先采取養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并防病于未然。這種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哲學思想是中國文化的精華。中醫養生理論特別強調人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協調,講究體內氣機升降以及心理與生理的協調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會的人,影響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會和心理的因素,這是自古以來的客觀事實。
現在很多人都談養生,那么究竟該如何養生?首先要明確養生的目的,養生并非怕死,而是要有一個健康的生命,有了健康的生命,自然就會長壽。講究養生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輕人正在為事業拼搏,似乎顧不上這些。養生當然并不只是老年人的事,年輕人也應重視,年輕人不惜力氣,超負荷地工作,到老了落下一身病,此非養生。當然養生也并非不干活,不工作,而是要勞逸結合。年輕人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地工作,老年人有了健康的身體就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會給家人增加負擔,所以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應該講究養生。
《本草綱目》提出養生心法:四性五味,藥食同源。養心就是要心胸寬闊,遇事不怒,想得開,放得下,始終保持心情的平和。對人與事不要斤斤計較,要多為他人著想。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要保持正常的七情。養心要心靜自然,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想它,不要妄想,不要過分地追求,要知足常樂。當然不是沒有追求的目標,而是有目標努力就可以了,勝不驕,敗不躁。養心要勤用腦。養心不是什么也不想,而是要不斷學習,不斷接受新事物,當然用腦過度也不是養生。養生要合理飲食,保證身體的需求。人體需要各種物質,缺少營養對身體不利,過多供給又造成體內物質的堆積,對身體也不利,所以飲食要全面而適當。人的身體就像機器,需要不斷地維護和保養。養生要注重養脾胃和腎,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腎藏精生髓,是人體生命的精華,腎衰退,人體則會衰老,脾胃運化是供給人體生命需要的源泉,所以要注意保養脾胃和腎。
《本草綱目》是我國醫藥學的集大成之作,其中蘊藏眾多抗衰老、養生延年的觀點與知識,除了在有關藥物的附方中收錄了抗衰老方劑285首,涉及衰老性病癥211種外,更有鮮明的醫學理念作為理論支撐。世人多以醫家圣典視之,殊不知《本草綱目》也浸透著養生的博大智慧,繼承了國醫養生學的精粹。《本草綱目》中收載7390余條輕身、延年、耐老、增壽的醫論及方藥,可謂延年益壽學之大典。如七寶美髯丹、枸杞酒、瓊玉膏、人參膏等皆為養生良方。不過,現代人卻因其文言晦澀,或是不通醫理而不能一覽這些珍貴的方劑。
本書通過現代解讀方式,深入挖掘《本草綱目》中的精髓,輯錄了有關日常養生、食療、增壽妙方,介紹了常見食物的藥用功效,常用中草藥藥性、主治、用法,并闡述了中醫養生、食療基本常識,幫助讀者運用本草對癥治療現代家庭常見疾病。與此同時,本書還精選了《本草綱目》在養生保健方面的精華內容和藥方、食譜,圍繞現代人關注的養生保健話題,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重新整合,以一種更適合現代人閱讀習慣、更加系統的歸類方法與耐讀的形式把這部傳世名書展現在讀者面前,希望讀者能從中汲取實用的養生保健智慧。
讀綱目,識本草,學養生。《本草綱目》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目的不是為實現長生不死之神話,而是幫助人們更健康地生活,享受養生所帶來的健康身體和恬靜心情。
因此,我們大可不必把養生當成任務來完成,而是將其視作一種自由、輕松、快樂的生活方式。

目次

第一章 養生溯源,本草通古
1.1 藥毒界定,養生窮理
1.2 治未病,不治已病
l.3 藥食兼顧,同源互根
1.4 “中庸”大道,養生境界
第二章 補養氣血,養生延年
2.1 本草養生,三大法寶
2.2 補精益氣,養生之基
2.3 以食養血,容光煥發
2.4 氣血流動,青春永駐
第三章 藥食同源,以食養心
3.1 養神調心,健康正途
3.2 心如神明,善養健身
3.3 善補心腦,神清氣爽
3.4 改善睡眠,告別抑郁
第四章 四性五味,滋養不老容顏
4.1 食補良方,四性五味
4.2 修煉容顏,由內而外
4.3 羽化成蝶,從頭到腳
4.4 刷白顏面,美麗永駐
第五章 本草施治,變化由內及外
5.1 血壓頑癥,本草醫治
5.2 防糖尿病,標本兼治
5.3 抗擊癌癥,創造奇跡
5.4 重視肥胖,本草減肥
第六章 中庸養生,盡顯陰陽平衡
6.1 中庸之道,五五養生
6.2 陰陽平衡,身體健康
附錄:(體草綱目》原文——百病主治藥(摘要)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1.1藥毒界定,養生窮理
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已是現代人的時尚需求,因此,養生之道越來越被津津樂道。中國人在千百年來的歷史長河中積累了許多養生方面的寶貴經驗,而《本草綱目》則為其中之一。李時珍以其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采,實地考察,格物窮理,對本草學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總結,明確指出“治未病、藥補不如食補、四性五味、藥食同源’’的養生觀念,對養生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些見解被淋漓盡致地體現在《本草綱目》巨典之中。
食丹不如善養生
《本草綱目》廣泛涉及醫學、藥物學、生物學、礦物學、化學、環境與生物、遺傳與變異等諸多學科領域,記載了純金屬、金屬、金屬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同時又記載了蒸餾、結晶、升華、沉淀、干燥等現代化學中應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本草綱目》中指出:‘‘竊謂月乃陰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爾”,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具有山河的天體。《本草綱目》在藥物分類上改變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類法,采取了“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把藥物分成礦物藥、植物藥、動物藥三大類。
礦物藥:分為金部、玉部、石部和鹵部四個部分。
植物藥:根據植物的性能、形態及其生長的環境,區別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其中草部又分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類。
動物類:按低級向高級進化的順序排列為蟲部、鱗部、介部、禽部、獸部、人部等6部,還有服器部。
《本草綱目》不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還是一部養生寶典。
古代帝王們最大的心愿,就是與天齊壽。中國歷史上首位皇帝秦始皇可謂是把尋找長生不老的妙藥作為他執政后期幾乎最重要的事情了,因此他每年都會派很多的人去求仙找藥,想達到長生不老的夙愿。
歷史上最著名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晚年也對長生不老的仙丹情有獨鐘,竟然生病不相信太醫開的藥方,只吃那所謂的延年益壽的靈藥。
這些專供皇帝服食的仙丹究竟是什么東西?真的可以使人長生不老嗎?
事實上,古代“仙丹”里的重要成分是“水銀”,即化學物質汞(Hg),有劇毒。秦始皇當年營造陵寢時,即在陵中注入水銀以防盜。中國傳統醫學觀認為,“水銀主治疥瘙痂瘍百禿,殺皮膚中蟲虱”。古代的煉丹術士另有發現,認為水銀能“殺金銀銅錫毒,熔化還復為丹,久服神仙不死”。
很多被中醫奉為經典的醫書中都記載水銀“久服成仙”,但《本草綱目》駁斥了這一說法,并指出:“水銀乃至陰之精,稟沉著之性……得人氣熏蒸,則入骨鉆筋,絕陽蝕腦……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水銀但不可服食爾。”于是,這些服用仙丹的帝王不但沒有長生不老,反而健康更加惡化,走向衰亡。
養生不是為了追求“不死”的境界,而是讓人在健康的基礎上盡享天年。《本草綱目》中記載了數百條有關輕身、延年、益壽的醫理及藥方,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目的不是為實現長生不死的神話,而是幫助人們更健康地生活,享受養生所帶來的健康身體和恬靜心情。所以,我們大可不必把養生當成任務來完成,而是將其視作一種自由、輕松、快樂的生活方式。
藥毒界定,藥補不如食補
民間盛傳:是藥三分毒。其“毒”是指藥的偏性,這種偏性就是指它獨特的氣、味、歸經。藥是用來治病的,當人生病后,就可以通過藥物來解決人體陰陽偏盛或偏虛的問題。但這只是暫時的,因為一般藥是有毒的,長期吃藥會影響人體的陰陽平衡。 藥補不如食補好,寓補于食有醫道,寒熱溫涼當分辨,平衡膳食不過飽。《本草綱目》中指明“藥補不如食補”。金元時代名醫張從正指出:“養生當論食補,治療當考藥攻。”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凡欲治病,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然后命藥。,’這些都說明平時飲食調養的重要性。
自古就有“醫食同源”之說,歷代名醫均認為“藥物多用于攻病,食物多重于調補”。所以從古至今,食補調養,不論用于治病,還是用于促進身體健康,都是不可缺少的措施。因為食物不但含有各種營養素,為人體所必需,而且,每一種食物對于防病和治病都有各自的功效。從中醫的角度來講,許多食物本身就是中藥材,食物和中藥并無絕對的分界。不論五谷雜糧、蔬菜水果,還是雞魚肉蛋,都能作藥用。每一種食物,都同中藥一樣,具有酸、辛、苦、甘、咸、寒、涼、溫、熱、平的性質。從這個意義上說,食物同時也是藥物。
專用的藥物具有某種輕重不同的毒性和弊害,而食物則是無毒的。在需要用“補”的人,則以“食補”為最好。因為個人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按照缺啥補啥的原則,選擇適當的食物,就可以發揮其“補正”的作用,從而有利于身體健康。P3-5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