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赤子情深 陳君葆傳(簡體書)
滿額折

赤子情深 陳君葆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赤子情深(陳君葆傳)》傳主陳君葆,字厚基,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三鄉平嵐村人,后隨父移居香港。陳君葆是香港知名學者,愛國教育家,文學家,宗教哲學家,政治活動家,柳亞子曾以蕭何、蘇武、馬融、阮籍、孔璋等漢魏晉唐名人比擬他。20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與當時到香港的中國政要及文化界知名人士,有廣泛的接觸和密切的交往,其中包括宋慶齡、李濟深、黃炎培、郭沫若、柳亞子、許地山等。
《赤子情深(陳君葆傳)》作者謝榮滾力圖樸實無華地、真實地還原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陳君葆,把他介紹給讀者。

作者簡介

謝榮滾,廣東恩平沙湖那平人。北泉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本科畢業。曾在寧夏、廣東湛江地區任職秘書、醫生、醫學教師。在廣州市人民法院任助理審判員等職。1974年移居香港,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醫藥管理委員會注冊中醫師,香港中醫研究院教授,并獲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頒授臨床內科醫師資格證書。2009年獲聘廣東恩平海外聯誼會理事會顧問。

1990午起負責主編香港知名人士、教育家、作家、詩人陳君葆先生的遺著,已付梓出版的有《水云樓詩草》(廣東旅游出版社)、《陳君葆詩文集》(香港三聯書店)、《陳君葆日記》上下集及全集(香港商務印書館)、《陳君葆文集》(香港三聯書店)、《陳君葆書信集》(廣東人民出版社)等共13冊。

在編輯陳君葆先生著作之余,也奮筆撰文,在《華僑日報》、《經濟日報》、《聯合報》、《大公報》、《文匯報》、《香港商報》、《羊城晚報》、 《今日中國》、《中國婦女報》、《當代月刊》、《百年潮》、《嶺南文史》、《廣東黨史》等十多家報刊發表相關文章。

名人/編輯推薦

陳君葆是香港著名學者,在香港大學除主理圖書館事務,亦系中文學院教授。新中國成立后,陳君葆位列政協,參與商討國家大事,議時論政。謝榮滾所著的《赤子情深(陳君葆傳)》對陳君葆先生的事跡加以完整介紹,力圖樸實無華地、真實地還原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陳君葆。

歷史不會忘記陳君葆(代序)
李國強
30年前,我收到一批珍貴的黑白照片,總數九十多張,每幀30英寸乘24英寸,拍攝時間由1919至1955年,都是和香港大學有關的照片,包括1936年許地山、陳君葆、馬鱧教授帶領中文系師生在港大追悼魯迅的珍貴照片,也有抗戰時期港大學生和廣州嶺南大學師生來往,文化界在香港活動的照片,當中不少有陳君葆先生的蹤影。其后,有機會認識陳君葆的女婿謝榮滾先生,在跟他多年的接觸和所贈有關陳君葆珍貴文集中,我對陳君葆先生又增添了更多的了解和尊敬。
大半個世紀以來,在中國抗御外侮,致力統一振興的過程中,位處祖國南大門的香港,有不少優秀的中華兒女、志士仁人,鍥而不舍,前仆后繼,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興旺、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弘揚作出重大的努力、犧牲和貢獻,陳君葆先生就是當中的一位。我們不能忘記陳君葆先生。
陳君葆先生許多事跡值得我們繼續進一步研究追尋。在香港這個中西交融、目迷五色的都會中,難得的是,他在香港半個世紀的活動歷程中,跟隨著時代的潮流,把握著發展的方向,一直都十分清醒,十分堅定。20世紀30年代,他在香港大學與許地山教授,為新文化思潮在香港的地位鞏固和發展建立作出了有力地配合。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時刻,他堅定地支持宋慶齡在香港開展抗日救亡的工作。當時,數以百計的知名作家南下香港,他亦利用港大的有利環境,熱情與他們攜手合作,努力奔走,共同致力繼承五四傳統的新文化事業。在香港淪陷的艱難時刻,他忍辱負重,默默努力,為保留大批中國珍貴典籍文物和香港有關的檔案資料,作出了常人做不到的貢獻,避免了許多國寶級典籍流失或被外國侵吞。50年代初期,他又無私地將這些劫后的典籍運回國家珍藏。新中國成立之后,在西方包圍中國、一片“恐共”的氣氛之中,他不顧艱辛和種種風險,也不計個人名利得失,多次組織香港大學師生到內地參觀訪問,讓更多年輕一代和專家學者了解中國的真實面貌和變化。他和一班好友在香港建立馬可波羅會和華革會,并出任廣東省政協委員,建言獻策,秉持公正,仗義執言。在他一生中,寫下了幾百萬字的日記、一千多首詩詞,在報紙上發表了幾百篇有創見的文章,留下了大量被各方公認珍貴難得、被各界學者深入研究的文字資料。歷史不會忘記陳君葆,祖國不會忘記陳君葆。
欣悉《赤子情深——陳君葆傳》即將出版,謹此鄭重推薦。
(本文作者是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理事長)

目次

歷史不會忘記陳君葆(代序)
第一章 家鄉與家世
一、優越的中山
二、美麗的三鄉
三、“大夫第”的俊杰
四、人才輩出的桂山
第二章 香江苦讀
一、別鄉
二、由“卜卜齋”到“番書仔”
三、巾“番書仔”到“皇仁仔”
四、初試啼聲
五、跨進廣博的文化搖籃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六、迎娶郝云卿
第三章 南洋塵履
一、華僑教育
二、舟中念妻兒
三、見到“異乎尋常的人物”
四、僑校情深
五、幸會彭澤民
六、與邱菽園交往
七、初識何香凝
八、敬陪賴際熙
九、他鄉思故鄉
十、詩韻留情
第四章 回到香江
一、探尋報國之路
二、留港待機
三、蕭伯納訪港
四、新的“考卷”
第五章 黌宮春秋
一、白蘭花香
二、入主馮平山圖書館
三、胡適訪港
四、許地山教授
五、撰譯《漢譯伊斯蘭真義》
六、馬鑑教授
七、與徐悲鴻
八、文化交流
九、推廣新文字
十、與柳亞子
十一、歡迎梅蘭芳
十二、蔡元培喪禮極盡哀榮
十三、與陳寅恪的情誼
十四、許地山去世
第六章 抗日保國
一、日寇侵華
二、鄧穎超在香港作抗日演講
三、廣州失陷
四、加入“保衛中國同盟”
五、與宋慶齡的交往
第七章 勇護國寶
一、黑暗歲月
二、忍辱負重護寶書
三、“蕭何劫后收圖籍”
第八章 戰后工作
一、勝利曙光
二、日軍受降
三、為民喉舌
四、榮獲勛銜
五、友誼之橋
第九章 與時俱進
一、戰后中國
二、文人薈萃
三、愛國教育
四、朱德壽辰
五、“我的國家”
第十章 愛新中國
一、迎接勝利
二、文工大會
三、參政議政
四、勉兒建國
五、勵兒參軍
六、初訪京華
七、為國爭義
八、再訪京華
九、護寶回歸
第十一章 周總理關心香港及香港大學
一、香港大學英籍教授訪京
二、周總理談香港回歸
三、周總理會見港大英籍教授
四、周總理囑陳君葆留港工作
五、英國人眼中的周總理
六、周總理再見港大師生
七、大地留情
第十二章 蕭紅英魂歸故里
第十三章 十載觀成
一、輝煌十年
二、應邀赴京
三、普天同慶
四、鄭州緬懷
五、道不盡的洛陽風光
六、看不完的文化寶藏
七、“回首秋山落月中”
八、難忘雁塔情
九、痛恨盜我國寶
十、“五日山城住”
第十四章 服務“華革會”
第十五章 “馬可波羅會”播友誼
第十六章 《世界文摘》(Global Digest)傳向世界
第十七章 痛悼鄭云卿
第十八章 翰墨情緣
一、熊希齡贈陳君葆詩
二、黃炎培贈陳君葆詩
三、張一唐贈詩
四、和談使者章士釗
五、冼玉清的愛國情
六、題黃永玉、李流丹《勞軍圖》
七、十一人畫展歌
第十九章 環球壯游
一、啟程遠航
二、到南半球
三、又一個世外桃源
四、他鄉遇故知
五、美加印象
六、穿越巴拿馬運河
七、大西洋舟中浮想
八、歐陸掠影
九、“重話南飛第一程”
第二十章 水云樓之歌
附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缺貨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