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神農本草經疏(簡體書)
滿額折

神農本草經疏(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神農本草經疏》為明?繆希雍撰,初刻于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是明代學術價值僅次於《本草綱目》的一部臨床用藥專著。全書30卷。前2卷為總論,有藥學專論33篇,闡述臨床用藥原則,提出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每多新見。各論28卷,載藥495種(多取《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之藥)。各藥分三項:“疏”,闡發藥性功治之理;“主治參互”,列述配伍及實用方;“簡誤”,提示用藥易混誤之處。

名人/編輯推薦

《神農本草經疏》重在闡述臨床用藥之理,多結合作者豐富的用藥經驗,正如繆氏在《神農本草經疏》自序中說:“據經以疏義,緣義以致用,參互以盡其詳,簡誤以防其失”,有其獨到之處,對明末以后中醫臨床藥學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目次

梓行《本草疏》題辭神農本草經疏原序《方藥宜忌考》引繆仲淳先生《方藥宜忌考》序凡例神農本草經疏卷續序例上原本藥性氣味生成指歸藥性主治參互指歸藥性簡誤指歸論七方本義附錄七方大方(4)小方(4)緩方(4)急方(5)奇方(5)偶方(5)複方(5)論十劑本義附錄十劑宣劑(7)通劑(7)補劑(7)瀉劑(8)輕劑(8)重劑(8)滑劑(8)澀劑(8)燥劑(8)濕劑(9)十劑補遺五臟苦欲補瀉論附錄五臟苦欲補瀉並續解五條治法提綱藥性差別論髒氣法時並四氣所傷藥隨所感論論制方和劑治療大法論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寒因熱用、熱因寒用、用熱遠熱、用寒遠寒論天地風氣漸薄,人亦因之漸弱,用藥消息亦必因之而變,不可執泥古法,輕用峻利通評虛實論論治陰陽諸虛病皆當以保護胃氣為急論諸病惟虛與火為難治論陽常有余,陰常不足,藥必因之以為損益,誤則殺人論上盛下虛本于腎水真陰不足論陰精陽氣補益不同論治氣三法藥各不同論治血三法藥各不同論治吐血三要宜降氣,不宜降火(19)宜行血,不宜止血(20)宜養肝,不宜伐肝(20)論腎泄多在黎明所由論少年人陽痿因于失志,不宜補陽論似中風與真中風治法迥別,誤則殺人似中風問答論痰飲藥宜分治論瘧痢宜從六淫例治論病由七情生者,只應養性怡神、發舒志氣以解之,不宜全仗藥石攻治論傷寒溫疫、癰疽痘疹、瘧疾諸病皆由實邪所發,自裡發出于表者吉,由表陷入於裡者凶論五運六氣之謬祝醫五則續序例題後神農本草經疏卷二諸病應忌藥總例補氣(28)溫補(28)大熱(28)破氣(28)閉氣(28)降氣(28)破血(28)升提發散(28)辛溫辛熱發散(28)吐(28)下(28)降泄(28)利水(28)損津液(28)斂攝(28)固澀(29)消導(29)開竅(29)香燥(29)辛燥(29)辛熱(29)濕潤(29)滯膩(29)滑利(29)發濕(29)苦寒傷胃(29)補命門相火(29)補腎水苦寒(29)酸寒(29)鹹寒(29)生冷(29)甘(29)鹹(29)續序例下陰陽表裡虛實門陽虛(29)陰虛(30)表虛(30)裡虛(30)陽實(31)陰實(31)陽厥(31)陰厥(31)上盛下虛(31)五臟六腑虛實門心虛(32)驚邪(32)癲癇(32)不得眠(32)心煩(32)怔忡(32)心澹澹動(32)盜汗(32)伏梁(32)肝虛(33)胸脅痛(33)轉筋(33)目光短(33)目昏(33)目翳(33)亡血過多,角弓反張(33)少腹連陰作痛、按之則止(34)偏頭痛神農本草經疏卷三神農本草經疏卷四神農本草經疏卷五神農本草經疏卷六神農本草經疏卷七神農本草經疏卷八神農本草經疏卷九神農本草經疏卷十神農本草經疏卷十神農本草經疏卷十二神農本草經疏卷十三神農本草經疏卷十四神農本草經疏卷十五神農本草經疏卷十六神農本草經疏卷十七神農本草經疏卷十八神農本草經疏卷十九神農本草經疏卷二十神農本草經疏卷二十神農本草經疏卷二十二神農本草經疏卷二十三神農本草經疏卷二十四神農本草經疏卷二十五神農本草經疏卷二十六神農本草經疏卷二十七神農本草經疏卷二十八神農本草經疏卷二十九神農本草經疏卷三十

書摘/試閱



受邪為本,現證為標;五虛為本,五邪為標。譬夫腹脹由于濕者,其來必速,當利水除濕,則脹自止,是標急于本也,當先治其標。若因脾虛,漸成脹滿,夜劇晝靜,病屬于陰,當補脾陰;夜靜晝劇,病屬于陽,當益脾氣。是病從本生,本急于標也,當先治其本。舉一為例,舸類推矣。
病屬于虛,宜治以緩。虛者精氣奪也。若屬沉痼,亦必從緩。治虛無速法,亦無巧法。蓋病已沉痼,凡欲施治,宜有次第,故亦無速法。病屬于實,宜治以急。實者,邪氣勝也,邪不速逐,則為害滋蔓,故治實無遲法,亦無巧法。此病緩急一定之法也。
藥性差別論
藥有五味,中涵四氣,一因氣味而成性。合氣與味及性而論,其為差別,本自多途。其間厚薄多少,單用互兼,各各不同,良難究竟。是故經曰:五味之變,不可勝窮。此方劑之本也。陰陽二象,實為之綱紀焉。咸味本水,苦味本火,酸味本木,甘味本土,辛味本金,此五味之常也。及其變也,有神明之用焉。今姑陳其略以明之:
第準經文,同一苦寒也,黃芩則燥,天冬則潤,蘆薈能消,黃檗能補,黃連止瀉,大黃下通,柴胡苦寒而升,龍膽苦寒而降。同一咸也,澤瀉則瀉,蓯蓉則補,海藻、昆布則消而軟堅,馬莖、鹿茸則補而生齒。同一酸也,硫黃味酸而熱,空青味酸而寒。甘合辛而發散為陽,甘合酸而收斂為陰。人參、黃耆,陽也,甘溫以除大熱;地黃、五昧,陰也,甘酸以斂陰精。聊采數端,引以為例。如斯之類,難可枚舉。良由氣味互兼,性質各異,參合多少,制用全殊。所以窮五味之變,明藥物之能。厥有旨哉!顧其用紛錯,其道淵微,可以意知,難以言盡。非由妙悟,則物不從心。固將拯熏民于夭枉,宜寤寐乎茲篇。
臟氣法時并四氣所
傷藥隨所感論
夫四時之氣。行乎天地之間。人處氣交之中,亦必因之而感者,其常也。春氣生而升,夏氣長而散,長夏之氣化而軟,秋氣收而斂,冬氣藏而沉。人身之氣,自然相通。是故生者順之,長者敷之,化者堅之,收者肅之,藏者固之。此藥之順乎天者也。春溫夏熱,元氣外泄,陰精不足,藥宜養陰;秋涼冬寒,陽氣潛藏,勿輕開通,藥宜養陽。此藥之因時制用,補不足以和其氣者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