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公忠論(簡體書)
滿額折

公忠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5 元
定價
:NT$ 150 元
優惠價
87131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圖書內容描述
本書從“‘公忠’思想溯源”“公在心中,方為忠”“忠於家國,忠於崗位”等方面,選擇古代若干位傑出的“公務員”,通過他們忠於國家、忠於崗位的具體事蹟,闡釋“公忠”思想對於為官從政者的重要意義,同時,通過對各種反面事例的剖析,加深本書關於“公忠建設”的深度和可操作性。
本書通過介紹“公忠”各方面的內涵和外延以及基本要求,對中外關於“官德”中公忠的相關理論資源進行介紹,公忠作為“官德”的一個範疇,應該怎樣建設等方面,力求對“公忠”的各方面進行詳細解說。書中觀點新穎、文字鮮活,突出作者觀點和情感,避免教材式,對書中提出的現象、問題及理論,做了深刻的剖析,並就如何堅持“以德為先”等諸多方面,進行具體闡述。

作者簡介

張善燚,男,1966年12月出生,江蘇連云港人,中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現任中南大學法學院訴訟法研究所所長,兼任湖南省訴訟法學會副會長、湖南省金融法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刑事司法制度與法律倫理。往《哲學研究》、《哲學動態》、《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法學、法律倫理學論文5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等圈家、省部級課題5項,出版個人專著2部。
李建華,1959年生,湖南桃江縣入,哲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長江學者,現為湖南城市學院院長,曾任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兼任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兼職教授等職。主要從事道德心理學、法律倫理學、管理倫理學、行政倫理學等領域的研究,其中道德心理學、法律倫理學研究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曾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九五”重點項目1項、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曾獲湖南省首屆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優秀成果一等獎、第四屆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獎勵。出版著作15部,發表學術論文130多篇。目前正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以德治國與執政黨的倫理建設問題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法治社會中的德治問題研究”等。
李建國,1954年生,筆名李暉、方維、鄭里、韓世榮,湖南省冷水江市人,原湖南人民出版社社長、編審。湘潭大學兼職教授,哲學、專門史專業碩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湖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湖南省新聞出版業領軍人物等。著有《遼沈戰役研究》、《平津戰役研究》、《淮海戰役研究》、《編輯工作思與行》等。

名人/編輯推薦

《公務員職業道德培訓叢書:公忠論》由華夏出版社出版。

目次


第一章 官德之本:公忠的倫理范疇
一、何謂公忠:公忠與私忠辨析 016
(一)公忠的倫理思想內涵 018
(二)公忠與私忠的區別 023
(三)公忠是官德之本 026
二、公忠意識:行政倫理觀的核心理念 028
(一)公忠意識與行政倫理 028
(二)公忠意識能夠提升行政人員的道德品質 030
(三)公忠意識有助于提高行政人員的執政能力 034
三、公忠原則:行政倫理體系的核心價值 037
(一)公忠之德內含的公平公正原則是行政倫理的基本價值訴求 037
(二)公忠之德提倡的執政為民原則是行政倫理的最高價值所在 040
(三)公忠之德要求的依法行政原則是行政倫理的價值保障 042
四、公忠規范:行政倫理實踐的制度示范 044
(一)公忠規范是構建行政倫理制度的基礎 045
(二)公忠規范豐富了行政倫理制度的內容 047
(三)公忠規范為行政倫理制度確立了堅定的政治品格 049
第二章公忠之源:公忠觀的中西倫理變遷
一、公忠、私忠合一:我國古代公忠觀的標志 053
(一)忠文化起源與萌芽——樸素公忠到絕對私忠 053
(二)忠文化的早期發展——絕對私忠到公忠私忠合一 056
(三)忠文化的封建定型與成熟階段——公忠為表、私忠為本 064
(四)忠文化在曲折中緩慢前行——私忠為本極端化發展 070
二、崇尚公忠:西方社會公忠觀的基本追求 073
(一)西方忠文化的萌芽時期——忠誠于集體、城邦 073
(二)西方忠文化初步發展期——忠誠于國家、法律、民主 074
(三)西方封建中世紀忠文化曲折發展期——忠誠于教皇、君主、國家 075
(四)資本主義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時期——忠誠于國家、君主、人民 076
(五)工業革命時期——忠誠于政治、行政以及組織 078
(六)二戰后至今行政忠誠新發展時期——忠誠于自由、組織、公平、正義、人民 080
三、以公正為核心的公忠:現代行政公忠觀的共識及形成 081
(一)中西方忠文化比較及價值判斷 081
(二)現代行政公忠觀的形成 088
第三章 公忠之鑒:公忠實踐的異化與背離
一、公忠觀念倒錯:理性缺失 094
(一)忠誠對象錯位,強化了個人忠誠 094
(二)“一言堂”現象突出,助長了明哲保身 096
二、公忠內容混亂:規則失范 099
(一)缺乏完善的公忠制度設計與實施保障 099
(二)缺乏社會公眾的參與,公忠私忠混淆 107
(三)公共政策缺乏公共性,公忠效力備受質疑 109
三、公忠機制呆滯:獎懲失明 110
(一)獎勵制度失范 111
(二)懲戒機制滯后 115
四、公忠文化保守:教育失當 122
(一)公忠標準、規范不盡科學、完整 123
(二)公忠教育相對落后 124
第四章 公忠之道:公正的倫理培育與道德評價
一、正義:政府的權能表現 135
二、公平:社會的倫理規定 145
(一)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146
(二)利益分配關系 150
(三)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152
三、正直:個體的德性要求 154
四、民意:公正的道德評價標尺 160
(一)民意的內涵 161
(二)民意的價值 163
(三)民意的表達機制 164
(四)公忠的民意評價 167
第五章 公忠之路:公忠建設的倫理整合路徑
一、重塑觀念:培育理性的公忠觀 170
(一)忠誠方式的轉換:由盲從到智從 170
(二)忠誠內容的轉換:由無限到有限 171
(三)忠誠價值的轉換:由單向到互惠 177
二、重構規則:公忠規范的效力與層次 178
(一)公忠規范的范圍與沖突 178
(二)公忠規范的三個層級 181
三、加強制裁:加大違反公忠義務的道德、法律成本 184
(一)構建履行公忠義務的激勵機制 185
(二)完善背叛公忠義務的懲罰機制 185
……
參考文獻 205

書摘/試閱



4.儒家忠說
儒家思想萌發于古代傳統文化之中,在春秋戰國時代由孔子闡發創立,最初主要強調司儀方面,后來逐步發展成為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在漢武帝時期,經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思想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變革中,一躍成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對中國、東南亞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發展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1)孔子之忠
在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言行重要輯錄《論語》中曾提到“忠”字18次,較為分散地分列于15篇中,涉及《論語》四分之三篇幅。雖然孔子沒有明確論述“忠”的內涵,但亦能從涉及篇幅窺見“忠”在孔子思想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仔細研讀《論語》“忠”之精髓,可以發現孔子對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有一條主線,即講求忠信、忠恕、忠事。
《論語》中有6個“忠信”,占該書總共“忠”字的三分之一,足見孔子特別注重“忠”與“信”的內在聯系。他認為,忠信是立人之本,據《衛靈公》篇記載: “子張問行。子日: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張書諸紳。”由此可見,孔子強調士君子應當“言忠信,行篤敬”,將忠的主體范圍擴大到普通民眾之中。后世儒學經典都大力宣揚“忠信”思想,例如:《禮記》中“忠”字出現31次,以“忠信”形式出現的多達11處,占有關“忠”內容的35.5%。其后的“忠信”有了新的變化,被后世闡發為以下奉上的行為準則。
《論語·里仁》中記載了這樣一段對話: “子曰: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日: ‘唯。’子出,門人問日: ‘何謂也?’曾子日: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眾所周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但在這段話中,孔子的學生曾子卻將“忠恕”理解為“一以貫之”的孔子之道,足見“忠恕”在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地位,甚至可以等同于“仁”。孔子本人也對“恕”有過解釋,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即講求克己。雖然在《論語》中孔子沒有給定“忠”的明確內涵,但在《論語·顏淵》中“子日: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的明確解釋,聯系前文孔子弟子認為的“忠恕”與“仁”基本同一的思想,那么“復禮”與“忠”則有莫大關系。在“禮樂崩壞”的時代,孔子之忠極可能意指要恢復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仁義道德”之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