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提醒您!您有折價券未完成領取,請盡速登入以保存至您的帳號。
竹堂文叢:筆法瑣談(簡體書)
滿額折
竹堂文叢:筆法瑣談(簡體書)
竹堂文叢:筆法瑣談(簡體書)
竹堂文叢:筆法瑣談(簡體書)
竹堂文叢:筆法瑣談(簡體書)
竹堂文叢:筆法瑣談(簡體書)
竹堂文叢:筆法瑣談(簡體書)
竹堂文叢:筆法瑣談(簡體書)
竹堂文叢:筆法瑣談(簡體書)
竹堂文叢:筆法瑣談(簡體書)
竹堂文叢:筆法瑣談(簡體書)
竹堂文叢:筆法瑣談(簡體書)
竹堂文叢:筆法瑣談(簡體書)
竹堂文叢:筆法瑣談(簡體書)

竹堂文叢:筆法瑣談(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7 元
定價
:NT$ 102 元
優惠價
8789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竹堂文叢:筆法瑣談》談筆法,以帖學為立場,對碑學,則保持了有限的認可。文中所 附名帖、名碑圖,多為局部非全貌,只是便於讀者理解。嗟予學書,忽忽 三十年,最初以為寫得不錯,既而覺得略知一二,現在竟然覺得尚未入門 。學習書法,手眼相競,水漲船高,永遠沒有究竟,便是究竟。筆法不是 玄妙事,然而小瞧它,則永無入門之期。而我以尚未入門之資,不知赧然 ,徑談筆法,卻又應了無法無天這句話。慚愧,慚愧!

作者簡介

孟會祥,男,1965年3月生,河南省襄城縣人。現為《書法導報》副總編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編輯出版委員會副主任,廣東書法院客座研究員,甘肅書法院顧問。曾多次參加全國書法篆刻展、書學討論會等活動。發表書法評論類文章百餘篇,參與編著書法論著20餘種。在書法創作、評論和編輯出版方面,均有一定影響。

名人/編輯推薦

“筆法是書法的靈魂,它雖是技術,而技可進乎道,也便可以大有深意。學習書法,手眼相競,水漲船高,永遠沒有究竟,便是究竟。我雖不才,而嘔心瀝血于茲,是亦不敢妄自菲薄耳。”
《筆法瑣談》由孟會祥所著,本書是作者的一本隨筆集,供讀者閱讀學習。

“書法”這個概念,顯然,強調了“法”。從“法”的意義上說,筆法是書法的核心。按照筆法寫出來的文字,才可以稱為書法作品。不遵筆法寫出來的文字,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可能是“有意味的形式”,也可能是胡寫亂畫。
筆法的產生,有兩個前提。其一是物的因素,即毛筆。蔡邕說“惟筆軟則奇怪生焉”,有這樣的工具,才有這樣的技術,物性是不可違的。其二是人的因素,即生理。人的臂腕是這樣生長的,先天所秉,人性更不可違。人與物相融會,淬瀝既久,心手雙暢,也便孕育出精微玄妙的筆法。我相信,有最初的毛筆時,就開始有原始的筆法,因陋就簡,樸拙之中,未必沒有機巧。而隨著毛筆的改進,書寫技術也是漸漸豐沛,加以人文的廣大淵深,到東漢,已經無法不備了。因而說到筆法之祖,往往推到蔡邕,大抵是不錯的。到了東晉,王謝之族、郗庾之倫,相互陶染,調高辭雅,遂有二王登峰造極,標領千秋。自漢末到東晉,鐘繇、張芝、王羲之、王獻之,可稱之為“鐘、張、羲、獻”,是創法時期的圣賢。其后,即便顏真卿的博綜古今,戛戛獨造,也大抵只能使筆法進一步飽滿完善而已。比如孔、孟、老,莊之后,支流漸微,即便“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也大抵翻不出儒、道的范圍。
科學技術,后代必勝前代,正所謂后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文藝則未必后代必勝前代。作為個體的人,古今一也;而作為時代,則“醇漓一遷,質文三變,馳騖沿革,物理常然”,不論如何天才,也得受到時代的限制。筆法產生之后,通過口傳手授得以流傳,所以唐以前的筆法傳承,往往伴隨著血緣、姻親、師生關系。大概到宋之后,刻帖盛行,字帖可以化身千億,進人尋常人家了。而屢經翻刻的字帖,原貌盡失,學習者在刀跡、石花、筆鋒之間,常常陷于撲朔迷離,以誤會當真知。元、明人最講法,而所斤斤計較的法,卻越來越匠氣。棗木梨刻,魯魚亥豕,以訛傳訛,積非成是的因素,不可抗拒。這樣,“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生龍活虎的帖學,漸漸暮氣,印板文字似的“館閣體”,也便應運而生了。盡管宋以后也不乏大師巨子,但就筆法的水平而論,則是每況愈下的。
清人為救帖學之弊,借樸學興盛,留心金石碑版,遂創碑學。以碑版為字帖,結合生宣紙、羊毫筆等新的工具材料,也醞釀出了一套“筆法”。如果站在帖學的立場上看,則這樣的“法”是變亂古法,無法無天。碑學原以救帖學翻刻失真之弊為立足點,而現在,不存在翻刻失真的問題了,深藏內府秘不示人的法書巨跡,人人可得其復制品,然則碑學該退出歷史舞臺了嗎?也未必,歷史是線性的,無法回頭,碑學的存在,也是鐵一般的事實,其中的優秀作品,當然需要承認和繼承。只是若不通帖學,僅憑碑版,恐怕也無以深知書法。清末民國間人,已然碑帖結合,那么后世書家,守帖則可,若固守碑,則不免抱殘守缺。況碑版字跡,畢竟來于刀鑿,刀與筆在銘石書體系中,相互干涉,其工藝性不言而喻。日前見六朝人設計碑額墨跡,居然像空心美術字,因知碑版之中,菁蕪雜存,并不是古代的東西都好。
所以,本書談筆法,以帖學為立場,對碑學,則保持了有限的認可。文中所附名帖、名碑圖,多為局部非全貌,只是便于讀者理解。嗟予學書,忽忽三十年,最初以為寫得不錯,既而覺得略知一二,現在竟然覺得尚未入門。學習書法,手眼相競,水漲船高,永遠沒有究竟,便是究竟。筆法不是玄妙事,然而小瞧它,則永無入門之期。而我以尚未入門之資,不知赧然,徑談筆法,卻又應了無法無天這句話。慚愧,慚愧!
2012年2月20日

目次

緣起誤讀姿勢藏露中側澀行緊收方圓曲直筆勢氣韻無法

書摘/試閱

所謂筆法,也就是用筆的方法。字是一筆一筆寫出來的,用筆的方法就相當于寫字的方法,可以說是書法的核心內容。而用筆的方法,也就包括怎樣起筆、怎樣行筆、怎樣收筆三個部分。
然而,如此簡單的一回事,在古今書論中的論述,卻浩如煙海。
先說它的重要性。趙孟頫《蘭亭十三跋》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劉熙載《書概》)說:“凡書之所以傳者,必以筆法之奇,不以托體之古也。”書法之所以叫書法,籠統解之,可謂書寫的方法、作書的方法,也庶幾可以說就是筆法。合于筆法之書,稱之書法、法書;不合筆法之書,稱之胡寫亂畫。方法,不過是操作技巧,形而下者也,怎么能當得起書法這一玄妙的藝術呢?筆法要有當得起書法的核心這一意義,就不僅指手上的功夫,而可以形而上之,通于陰陽,造乎自然,達于大道。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里,不好宏大敘事式的論說,而好踏踏實實的踐履,通過實實在在的操作,可以印證它的神妙難測,無所不有。這也就是技進乎道。而道是什么?《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又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無可定義的,可以強名之為規律。規律是大趨勢,不得不爾,是一種發生、發展的必然軌跡。而自然,可強名之為本來的樣子,不是刻意為之,而是其形態原本如此,其發展必然如此。這正如辯證唯物主義所認為的: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人們通過生生不息的自然界認識自我,通過生機勃勃的自我認識自然界,體會了鶯飛草長,鳶飛魚躍,山呼海嘯,生老病死。而藝術,九九歸一,是要解釋和啟示生命的況味。書法,當撇開記言相聞這一實用功能,被當作藝術看待時,也正是通過書寫,來重現生命的況味。其著之竹帛的痕跡,正賴手與筆的運動,傳達生機和節奏,這也就是筆法獲得如此重要性的原因。
一開始,我們說筆法就是用筆的方法,分為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部分,何其一目了然。而回過頭來,就昏天黑地地說了一通,想來早已令人生厭。蓋自古以來,“大道甚夷,而民好徑”,不整點虛的,就不能引人注意。筆法本來必須手授,難于言傳,著為文字,則更覺隔膜。也許是為了強調它的重要性,古人神乎其說,往往有之。
說到筆法的神秘性,筆法之祖,一般推到蔡邕。張彥遠《法書要錄》說:“蔡邕受于神人而傳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鐘繇,鐘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王獻之傳之外甥羊欣,羊欣傳之王僧虔,王僧虔傳之蕭子云,蕭子云傳之僧智永,智永傳之虞世南,世南傳之歐陽詢,詢傳之陸柬之,柬之傳之侄彥遠,彥遠傳之張旭,旭傳之李陽冰,陽冰傳徐浩、顏真卿、鄔彤、韋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而蔡邕在嵩山石室中得筆法,顯然是神秘化了。這若干人等間的關系,要么是師徒,要么是親戚,而且居多是親戚,這是為了說明外人不可得而聞焉,神秘得很。《書斷》上說鐘繇得筆法,則又有故事:“魏鐘繇少時,隨劉勝人抱犢山學書三年,還與太祖、邯鄲淳、韋誕、孫子荊、關枇杷等議用筆法。繇忽見蔡伯喈筆法于韋誕坐上,自捶胸三日,其胸盡青,因嘔血。太祖以五靈丹救之,乃活。繇苦求不與。及誕死,繇陰令人盜開其墓,遂得之,故知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由是更妙。”以鐘繇的身份,居然捶胸嘔血,像街上唱蓮花落的,又干起盜墓的勾當,哪里會可信?王羲之得筆法,有學于天臺紫真和白云先生的傳說。天臺,即浙江天臺山,據說王羲之少時曾在那里學過書法,而天臺紫真和白云先生,卻不知道是什么人物。他學于衛夫人,學于其叔父,當是可信的,而《題衛夫人筆陣圖后》所說:“予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鐘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于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于眾碑學習焉。時年五十有三,恐風燭奄及,聊遺于子孫耳。可藏之石室,勿傳非其人也。”這文章顯然是后人偽托。說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毫不尊師重道,于理殊乖;而把筆法“遺于子孫”、“藏之石室”,也與王羲之風度大悖。孫過庭在唐代都批評過了。王獻之甚至說得筆法于神鳥,孫過庭也尖銳地批判過。總而言之,古人把筆法搞得玄之又玄,似乎一般人是難以接觸的。這一方面是尊敬書法的緣故;另一方面,則表現了文化的一種宿疾。比如宗教,本來沒有占卜命運、轉化吉兇的功能,但是許多信眾就只信這一套,而不肯讀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古代關于筆法的這些玄虛之論,可供談資,而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還有一個客觀的原因,就是筆法難于言傳。這也像是宗教,明明主張不立文字,卻又不能沒有卷帙浩繁的經典,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古人大概不擅長科學論證式的傳授,而強調啟示和開悟。所以,宋以前論筆法,大多采用比喻的形式,相互傳授,也猶如禪宗的公案。宋以后人,大概是嗜欲深了,所以天機淺了,論筆法,也逐漸理性起來,實際起來了。比如,唐以前說用筆:“錐畫沙”、“印印泥”、“折釵股”、“屋漏痕”、“晾蛇人草、飛鳥出林”等,都是比喻。而后世種種筆法、結構法,說得越來越細。苛細的名目,以后我們也許會不時提到,總之,大多是從據說是智永傳下的“永字八法”生發開來的。唐以前的比喻,很有文學藝術的色彩,然而無法操作,只能悟;后世生發開來,說得越來越細,操作性也不見得強,而往往苛細得讓人頭暈,“言者未必了了,聞者當然昏昏”的情況是常有的。
P3-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89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