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在咖啡屋遇見弗洛伊德(簡體書)
滿額折
在咖啡屋遇見弗洛伊德(簡體書)
在咖啡屋遇見弗洛伊德(簡體書)
在咖啡屋遇見弗洛伊德(簡體書)
在咖啡屋遇見弗洛伊德(簡體書)
在咖啡屋遇見弗洛伊德(簡體書)
在咖啡屋遇見弗洛伊德(簡體書)
在咖啡屋遇見弗洛伊德(簡體書)
在咖啡屋遇見弗洛伊德(簡體書)
在咖啡屋遇見弗洛伊德(簡體書)
在咖啡屋遇見弗洛伊德(簡體書)
在咖啡屋遇見弗洛伊德(簡體書)
在咖啡屋遇見弗洛伊德(簡體書)
在咖啡屋遇見弗洛伊德(簡體書)

在咖啡屋遇見弗洛伊德(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咖啡屋遇見弗洛伊德》給我們詳細介紹了二十余種心理防禦機制。《在咖啡屋遇見弗洛伊德》通過一個一個案例,分析了人們在使用它們時的表現,以及過度使用會導致的病理性症狀。在這些分析中,我們還指出了每種防禦機制是成熟的還是不成熟的,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在我們的意識背後,其實還存在一個“掌握實權的”、“垂簾聽政”的潛意識,心理防禦機制就是它“搗鼓”出來的。認識了心理防禦機制,我們就能知道,其實很多時候,別人表現出的那些行為,不管是可理解的還是不可理喻的,都是在保護自己,我們也能因此而找到更恰當地應對別人行為的方法。同樣,知曉自身的心理動因,你也能夠更好地調整自己,使自己不犯錯,或者做得更好!這就是這本書要說的事實。

名人/編輯推薦

可可所著的《在咖啡屋遇見弗洛伊德》總共分二十章,每章描述了1-2種防御機制,總共有二十多種。但其實防御機制有多少種并不重要,視角不同,劃分的也自然不同。本書想通過介紹各種防御機制,讓讀者對它們有一定的認識,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世界。通過一個一個案例,分析了人們在使用它們時的表現,以及過度使用會導致的病理性癥狀。在這些分析中,我們還指出了每種防御機制是成熟的還是不成熟的,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

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在對人格結構進行分析時提出,每個人的人格都是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部分組成的。
本我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滿足的一切本能的驅動力,它完全接受“快樂原則”的支配,唯一的興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滿足自身的需要。自我處于本我和超我之間,是理性而機智的,具有防衛和中介職能。意識上,它盡力使我們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超我與良心大致上是一樣的東西,它代表道德、社會準則和自我理想,它按照至善原則指導自我、限制本我,是人格的最高領導。
后來,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基礎上,弗洛伊德又提出了心理防御機制。心理防御機制是精神分析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它是自我的一種功能。當本我產生某種沖動和欲望,且自我覺察到了之后,自我就會感到焦慮,并且,自我會嘗試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或消除這種焦慮,這個阻止或消除的過程就是心理防御。
也就是說,心理防御是自我用來驅趕意識到的沖動、內驅力、欲望和想法,它們主要是針對可能引起個體焦慮的、為超我所不能接受的各種欲望和攻擊性。
大體來說,心理防御機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心理防御機制往往是在遇到壓力的時候自動產生,它們是無意識的或至少是部分無意識的;
2)心理防御機制本身是內在的,但我們可以通過行為模式觀察到;
3)心理防御機制具有自我欺騙的性質,它是借歪曲知覺、記憶、動作、動機及思維等方式來使自己擺脫焦慮;
4)防御機制的本質是進行自我保護,但其結果并不一定有利于個體。
心理防御機制看似深奧,但其實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它。比如,某個男人也許回家就對妻子發脾氣,而妻子并沒有做錯什么,那這個男人可能就是將對上司或其他同事的憤怒轉移到了妻子身上,這是轉移的防御機制;某人升職不成功,就安慰自己:“那個職位沒什么好的,工作不好做還總會招來抱怨。”這就是合理化的防御機制;我們常說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則是投射的心理防御機制。
這些現象是不是很常見?很多人也急于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忍不住將氣撒在妻子身上,作為妻子,則更想知道自己丈夫為何無緣無故就對自己生氣。
本書就是在試圖對這些常見的現象進行一個詳細的分析。不過,和其他精神分析類書不同的是,我們更傾向于通俗易懂,更講究實用性。
在弗洛伊德提出心理防御機制后,他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將它們總結、擴展到了15種。后來,經過人們的不斷研究和探索,心理防御機制的種類也不斷增加,曾文星先生曾在《分析的學理與治療過程》一書中,將心理防御機制總結為20種,而美國J布萊克曼則列出了101種心理防御機制。
本書總共分二十章,每章描述了1-2種防御機制,總共有二十多種。但其實防御機制有多少種并不重要,視角不同,劃分的也自然不同。本書想通過介紹各種防御機制,讓讀者對它們有一定的認識,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世界。
由于心理防御機制更多的是無意識的,所以它既能保護自我,又有可能阻礙個體與外界的溝通。如果一個人無意識地使用單一的心理防御機制,就較容易出現社會適應問題。但如果我們能夠了解自己和別人的習慣化的心理防御機制,能夠有意識地、靈活地使用一些心理防御機制,那么消極的防御機制對人際關系的影響就會減小,人們適應社會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這也是本書的目的。
此外,為了更清晰地分析各種防御機制,本書對它們分別進行了描述。但實際上,人們在生活中往往是幾種防御機制一起使用的,這一點在書中也有提到。
衷心地希望這本書能給廣大的讀者朋友帶來幫助。此外,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本書難免會有疏漏不足之處,歡迎讀者朋友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目次

寫在前面
這本書在說什麼?——心理防禦機制
前言
Chapter 1 他築起的第一堵心牆
自我防禦傾向1:無意識的自我壓抑
Chapter 2 為何他就是不肯承認事實?
自我防禦傾向2:本能的抗拒與否定
Chapter 3 老小孩,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自我防禦傾向3:潛意識的自我退行
Chapter 4 得不到,幻想一下總可以吧!
自我防禦傾向4:沉迷於幻想的美好
Chapter 5 不可發怒,那就尋找出氣筒
自我防禦傾向5:李代桃僵的轉移機制
Chapter 6 為失敗找一個合理的理由
自我防禦傾向6:自我安慰與文飾作用
Chapter 7 說什麼,心裡就在想什麼
自我防禦傾向7:弗洛伊德的投射機制
Chapter 8 他在模仿誰
自我防禦傾向8:內向投射與仿同
Chapter 9 他想表達的其實是相反的意思
自我防禦傾向9:反向形成機制
Chapter 10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自我防禦傾向10:阿德勒的補償觀念
Chapter 11 認同別人就是保護自己
自我防禦傾向11:掩蓋失敗的認同機制
Chapter 12 換一種說法,心裡就不那麼痛
自我防禦傾向12:觀念與感覺的隔離
Chapter 13 自欺欺人只是為了遠離焦慮
自我防禦傾向13:儀式與抵消
Chapter 14 他為什麼這般清心寡欲?
自我防禦傾向14:否認愉快和禁欲作用
Chapter 15為什麼過度悲傷會生病?
自我防禦傾向15:潛意識下的內心軀體化
Chapter 16 保護自己,就化悲痛為力量
自我防禦傾向16:人格的昇華作用
Chapter 17 尷尬的時候,笑一笑
自我防禦傾向17:蘇格拉底自嘲法
Chapter 18 通過幫助別人來滿足自己
自我防禦傾向18:親社會的利他行為
Chapter 19 美化現實,卻不是故意的
自我防禦傾向19:沉浸在理想化之中
Chapter 20 是冷酷無情,還是慈愛可敬?
自我防禦傾向20:將意識割裂的分裂作用
……

書摘/試閱

2.我們并不知道自己記住了那些事情
但是,壓抑的這種“選擇性遺忘”或者“動機性遺忘”和因時間久而自然忘卻的遺忘不一樣。在壓抑的作用下,從表面上看,我們已經把事情遺忘了,但實際上,那件事情仍然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影響我們的行為,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這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有可能做出一些連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的事情來,就像安娜不知道自己為什么不能喝水一樣。
弗洛伊德在自己后來的案例中,也逐漸發現,當自己的患者處于正常的心理狀態時,那些讓他們痛苦、恐懼或者是不能接受的經歷要么完全不存在他們的記憶中,要么只是以非常隱秘的形式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癥狀的起因。但如果對患者進行催眠,那么那些記憶就會清楚地出現在他們的腦海中,就像最近才發生的事情一樣。
1889年,弗洛伊德對埃米·馮·N夫人進行了治療,運用了催眠術。果然,在催眠的情況下,埃米慢慢講述了自己容易受到驚嚇的原因。
她說:“我5歲時,弟弟和妹妹經常向我扔死的動物,那是我最先有的暈倒和痙攣。但我姑媽說這是不光彩的事,我不應當那樣,因此我不再有那樣的發作;當我7歲時,我出乎意料地看到了我妹妹躺在靈柩中;8歲時,我弟弟經常披著被單,扮成鬼來嚇唬我;9歲時,我看見姑媽在靈柩里,她的下頜突然掉下來,我再一次受到驚嚇。”
埃米幼年時一次次地受到驚嚇,并因為被嚇得暈倒和痙攣“是不光彩的事情”而將恐懼壓在了心里,久而久之,這種恐懼的感覺和這些恐懼的事情就被“關”在了潛意識中。在完全清醒時,埃米因為恐懼而記不起這些事情來,但它們卻讓她更容易受到驚嚇。
再回頭看看我們開頭所提到的那個故事。
我們不難發現,王女士之所以每年八月份都會出現自發抑郁情緒,就是壓抑這種心理防御機制在起作用。孩子死的時候,王女士極度悲傷,但經過一段時間后,在親朋好友的勸慰下,自己也意識到不能失去活著的希望,于是將痛苦不堪的情緒抑制到了潛意識中去。
這本是保護自己,讓自己從消沉中走出來的一種方式,但是,我們說,在壓抑的作用下,感情留在潛意識之中,觀念卻被忽視了。所以,這些潛意識中的痛苦情緒不知不覺地影響著她實際生活情緒,最后導致她每年八月都會產生自發抑郁情緒,連藥物也治不好。
3.他的夢說明了什么?
壓抑讓人們進行選擇性和動機性的遺忘,避免了焦慮的延續,保護了自己。可是,人們雖然無法回憶起讓自己不能接受或是痛苦、焦慮的事情,但它卻會以各種偽裝的方式呈現。其中的一種偽裝形式就是夢,我們所做的奇奇怪怪的夢其實是我們潛意識中的那些東西的流露和蘇醒。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一書中描寫了很多夢境,其中有一個是關于他的小女兒病后所做的夢。
安娜·弗洛伊德是弗洛伊德的小女兒。在她十九個月大的時候,生了一場病,吐得很厲害。護士再三叮嚀,為了快速恢復健康,不能吃那些含有過多養分的食物,因此,小安娜整天都沒有吃東西。但晚上的時候,小安娜在夢囈中用自己的名字引出了一連串自己愛吃的東西。弗洛伊德聽到了女兒口齒不清的夢囈:“安娜·弗洛伊德.草莓……火腿煎蛋、面包粥……”也許,小安娜在清點媽媽端給自己的食物。
可見,小安娜是通過夢表達了壓抑在潛意識中的不滿。小安娜病了,很痛苦。也許白天她只顧著疼痛了,來不及去想那些好吃的食物,但在她的潛意識中,她是很想吃的。于是在夢中,她就說出了自己的愿望,發泄了不滿。
我們很容易想到自己的夢,細細分析,它們也表達出了自己清醒時完全不會想到的一些事。
小藝出生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那里的一切都很古老,人們也很迷信。尤其是小藝的爺爺,總有講不完的鬼故事。小藝的爸爸也從爺爺那里知道了各種各樣的鬼故事。小藝四五歲的時候,爸爸還年輕,于是每晚都和幾個叔叔聚在一起“談古論今”,就在她的小床邊。她雖然害怕,但也很好奇,每次都是在爸爸和叔叔的鬼故事中睡著的。
一晃十幾年過去,小藝長大了。可總是會隔一段時間就會做一個有關“鬼”的夢。夢里,她清楚地感覺到自家的門外或窗戶外有個“鬼”,那個“鬼”努力地要進入自己家。于是她和弟弟搬著凳子抵住門,然后躲到角落里,最后被嚇醒。
我們說,時間過去了很久,小藝早已經忘記了過去的那些鬼故事。但當時躺在床上聽鬼故事的那種恐懼感留在了潛意識中,于是,隔一段時間,那種恐懼感就會跑出來,出現在夢中。這就是壓抑的結果。P4-6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