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春華秋實(簡體書)
滿額折

春華秋實(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梁實秋幼女梁文薔追憶往昔生活的一部回憶錄。以作者的生命坐標輾轉遷徙為線索,配以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翔實敘述勾勒出近一個世紀里一代學人之家的苦樂年華。

作者簡介

梁文薔,梁實秋女兒,1933年生于青島,長于北平。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畢業,1958年赴美進修,獲伊利諾大學食品營養學碩士,1982年獲華盛頓大學高等教育學博士。曾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心臟科技師,臺灣師范大學營養學講師,美國西雅圖社區學院營養學教授。1999年退休。閑暇之余喜好繪畫,曾多次在國外參加畫展,擅長寫作,時有著述問世。

名人/編輯推薦

《春華秋實》編著者梁文薔。
作者梁文薔是梁實秋的幼女。本書內容以家庭生活為主,介紹她的童年生活、與家人的情感、人生感悟等。作者以充沛的情感,活潑的筆觸,將她的良好家風,生動細膩地描繪出來,此書所展現的親情與文字的魅力,將久久地打動讀者的心弦。全書并附有珍貴照片。

梁文薔大姊即將出版《春華秋實——梁實秋幼女憶往昔》,“百花”編輯高艷華女士打電話給我,希望我能寫點什么加入書中。我當然十分樂意。但時間匆促,無法給我拜讀書稿,只能傳真一篇短短的“后記”及目錄,讓我知其大略。高女士說“梁文薔女士知道您關心她的書該多高興啊”。其實,與高女士素未謀面,她給我這個榮幸,我才該多感謝她呢。高女士還“吩咐”:“您怎么寫,寫多少都隨您的感覺,我們都會安排。”這樣寬容,我更感激了。
我青年時期有幸拜識兩位歷史人物,而且承蒙鼓勵、獎掖,他們的為人行事,才華勛業,人格風范,予我的熏染激勵;在藝術與心智的提升予我精神上的沾溉,是我的人格成長最大影響力的來源。他們就是梁實秋與葉公超,我的兩位老師。
一般人會覺得梁、葉兩人,一為古典,一為浪漫。其實不確。凡第一流人物必皆兩者兼備。若有不同,不過是倚重倚輕有別而已。實秋老師崇尚古典,尤其推崇白璧德(IrvingBabbitt1865-1933),對浪漫主義不敢恭維。大概認為古典主義是“全”(“各種原質的特點之相當的配和”),是“藝術的健康”。而浪漫主義應該是“偏”(“一切感情過度的病態”)。后來我讀了歐洲文化史大師巴尊(JacquesBarzunl907-)的書,他說“歐文·白璧德在墨索里尼身上看到詆毀盧梭著作的希望,這完全合乎邏輯,一點也不意外。何況這個獨裁者對英雄主義的煽動從表面上可能使人想起浪漫主義對勇氣和冒險精神的贊美。”巴尊又說“如果有人查尋公認的關于浪漫主義的信息,他得到的答案很可能是以個人主義為最顯著的特征。”我們知道實秋師最反對用“集體主義”來壓抑、否定個人的價值。那么,白璧德的新人文主義與對盧梭的非難豈不矛盾?其實白璧德與巴尊都是可敬的學者與思想家,他們的理論一樣有價值。理性與感情是建構“健康”的思想不可偏廢的兩大支柱。回頭看梁、葉兩人,表面上似乎有古典與浪漫的不同,骨子里卻都既古典又浪漫。其實,古典與浪漫,理性與感情,節制與放逸,人在種種不同時空與處境中,在野在朝,或藏或行,各因其性格與才具而造成不同的光華與業報。實秋老師后半生不問世事,努力-5作,留給后代大量雋永的文字。我深信單憑《雅舍小品》已足千秋。
實秋老師辭世前一年七月為我一本散文集(《煮石集》)寫序,以“尊嚴”與“健康”為評語。后讀實秋老師“關于徐志摩”知道當年《新月》問世第一期卷首(徐志摩執筆)“我們的態度”中便揭橥“尊嚴”與“健康”。我才知道老師對我獎飾之重。我更明白自青年到老年,實秋老師與他們一伙文友,以“尊嚴”與“健康”為文學最高的追求,一以貫之,終生不渝。
一九六七年讀老師剛出版《談聞一多》書中,杜門拒客的故事,與此書出版之前老師所說有一點不同,我在書邊記曰:“記得老師曾談此事,但較詳。說一多先生在房中寫長詩,門口貼紙條稱外出,他從匙孔窺視,知一多正用功,遂不言而退。后一多出示長詩,告以恐受人打擾而出此計策。蓋因我說起近日作畫常不眠不休,師言藝術家常如此,這是專心,是好現象,一如當年一多先生云云。一九七六年二月一日碩記。”
過去二三十年我寫過幾篇談實秋老師的文章,悼念文就有三篇。老舊的報紙我還珍存著。
實秋老師離開我們已超過二十年了。文薔大姊這本“憶昔”我急盼展讀,使我在心靈上再現親炙實秋老師,多知道我所未知的往事。十四世紀大文豪佩脫拉克(Petrarca)認為以寫作傳世可戰勝生命的短暫。實秋老師早已是歷史人物。為歷史人物寫記事感懷的文字也是一種奉獻,一種功德。以前胡適之先生提倡寫“傳記”,我覺得懷人記事的文字同樣值得提倡。生命如飄塵,只有那些最高的智慧與思想永遠閃爍光輝,鼓舞著后來的人。我們愿為傳薪者。
2009年4月14日·臺北

目次

不盡的思緒何懷碩
第一輯 我在青島
我與青島
我的童年

第二輯 我在北京
我的老家——北平東城內務部街號
我的保姆
我的外婆
祖父的喪事
梁媽——我家的恩人
回老家

第三輯 我在大后方
逃難
雅舍
陪都憶舊
我的紀念冊
再度離鄉

第四輯 我在臺灣
德惠街一號
六年寒窗

第五輯 我在美國
勿忘祖先
一個美籍華僑的心聲
美麗的大雜院
從“小氣”到“綠色”
美國人

第六輯 我與父輩
我的父親——梁治華(實秋)
我的四叔——梁治明
為《談聞一多》補遺
家中新發現的聞一多海外遺痕
父親三十八年的莎氏緣
父母親的遺音與遺影
人生如戲——戲劇人生
我與張充和先生的一段緣
我的圖章情結
評《雅舍談吃》
胡桃的故事

第七輯 我的人生感悟
我的寫作經驗
我的繪畫經驗
寫字和詩詞
我的大半生
后記

書摘/試閱

我的童年
自從去年我哥文騏去世后,我常常懷念他。想到的事都是童年的生活,因為我們長大之后,就不在一起了。哥哥和我只差三歲,哥哥是我的玩伴。所以,一想到哥哥就是和他一起玩游戲,唱兒歌,背唐詩,當然還有打架!哥哥雖然后來上大學選了畜牧獸醫,后又轉系人了數學系,但他的最愛是文學。從小他就愛逼著我背唐詩。
哥哥在青島長大,剛搬到北平時,說話還有山東腔。我大姐說,下雨院內積水時,哥哥用一竹竿玩釣魚,口中喊著“釣上來一條魚呀!”,口音全是山東味,大家都笑他。后來我長大跟哥哥學唱兒歌時,就有這么一句詞兒。我到現在還會唱,還是那個調兒。可是我一直到寫這篇文章時和大姐說起青島舊事才知道那是用山東口音唱的!真是糊涂了一輩子。
前幾年哥哥來西雅圖看女兒,有一天我開車送他回家,在車里我們聊天,突然冷不防地,他進出來這么一句:
“點,點,點牛眼……”
我立刻接了下去。“……牛眼花,賣甜瓜……”
然后我們和聲唱完這首兒歌:
“甜瓜苦,賣豆腐,豆腐爛,攤雞蛋,雞蛋雞蛋殼殼,里頭坐著哥哥。哥哥出來買菜,里頭坐著奶奶,奶奶出來燒香,里頭坐著姑娘,姑娘出來點燈,燒了鼻子眼睛!”
哥哥夸獎我說我沒忘,給我一百分。我那時心里的感受,實在難以形容。時間突然拉回了六十多年。兒時的情景歷歷如在目前。半晌,我們都沒再說話。深深地沉湎在回憶中……兒歌給我激起的情感漣漪遠勝過名垂千古的唐詩!
這首兒歌是一個游戲,晚上臨睡前我和哥哥大姐仨人兒坐在床上,有時母親也加入跟我們玩,大家都把腳伸出來,由一個人唱“點牛眼”,挨個點腳,歌唱完時點到誰的腳,那只腳就要縮回去。最后沒縮回的一只腳是勝利者。我們這樣玩太多次了,我大姐文茜也牢牢記得這首歌。我把這首兒歌教給我的洋孫女,她們也會照樣唱,只是聲調不大對勁,有點洋腔!
我長大的那些年家里經濟很拮據。我們幾乎沒有什么玩具。玩的游戲多半是不用花錢的。我最愛玩的是剁刀,跳房子,踢毽子,捉迷藏,跳繩,打花巴掌和翻繩(用雙手十指套住一個繩圈,兩個人玩兒,來回翻,可以翻出好多不同的花樣)。到了過年的時候就大撒歡兒,可以花點錢買玩具了。我們就到廠甸去買空竹,撥浪鼓,風車,風箏,還有噗噗噔(棕黃色薄玻璃做成葫蘆狀,對著瓶口一吸一吹,底部玻璃一鼓一癟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音)。褥們還會買小孩兒可以玩的花炮,如耗子屎(泥作的小花炮,狀如耗子屎,點燃后會在地上亂蹦亂竄)、手花和滴滴筋兒(軟的手花)。大人們也買花炮,他們喜歡二踢腳、麻雷子之類的震耳欲聾的炮仗。這就是我們一年最得意的時候了。
我從小就愛做手工,認為是游戲。一直到現在仍是如此。我最愛做的是彩線纏的袖珍粽子。可以掛在身上做飾物。這是五月節吃粽子傳統的延伸。我在美國用毛線做特大號的粽子,掛在我的辦公室當飾物,美國人問起,我還得講一段屈原的故事給他們聽。
抗戰時淪陷區的日子雖然不好過,可是只要我們不公開抗日。還是有思想和說話的自由。我們不知從哪里學來的一個剪紙游戲,把一張方塊幾紙,折疊起來,剪幾刀,就可以把碎紙拼成“德、意、日、亡”四個字。德字以“萬”字代替。意就以“一”代替。我們這樣做也無非是發泄一下心中的郁悶,小孩們也懂得。我很愛玩這個游戲,可惜現在記不起怎么折疊了。
另外一個游戲是欻子兒。就是用氈子鋪在桌上,用五個玻璃球一個個扔上去落下時讓它蹦一下,再接住。從這個基本動作可以演變出很多花樣。可以幾個人輪流玩,這是女孩子的游戲。男孩子多半是彈珠子,在地上玩,可以有輸贏,多少帶點賭博的意味。
我小時曾參與過一些迷信的活動,對我也是游戲,給平淡的日子憑添了不少色彩。例如:胡同里有瞎子算命的,一個人拿著竹竿點地走,或者帶一個小孩兒引路,手提一小銅鑼,敲打著。可以叫他進來算命。他先問你要算什么,如問婚嫁日期,生辰八字是否相克,老人壽命幾何,財運官運是否亨通,是否宜外出旅行等等。實際上這都是走江湖騙人的。有時外婆和母親就會請個瞎子進來給我們算命,他在廊檐的藤椅子上坐定,就開始問我們要算什么,問了生辰八字之后,就口中念念有詞,用大拇指在四個手指上亂點幾下,好像是在計算什么,然后就開始說我們的命運。我記得母親給我們三個孩子都算過命,當時瞎子說了什么我不記得了。可是后來離開大陸后,母親常提起那個瞎子說的話,就會說那個瞎子說對了等等。我是不信這一套,全是江湖,只是覺得好玩而已。我想瞎子也要工作賺錢養活自己,在那個年代,不管做什么,只要自食其力都是值得我們同情與尊重的。
還有一種算命的就更好玩了,叫小鳥叼簽。算命的自己不會算命,但是他有一只非常乖巧的小黃雀會算命。把它從籠子里拿出來,它也不飛走,很聽話地站在那里聽主人吩咐。他的主人有一大盒子小卡片,上面寫著不同的命運。等我們付過錢后,算命的就叫小鳥去叼一個卡片出來,那上面的字就是我們的命運。只要一點點錢,就可以算一次命,可以玩半天。
門口還有一種道士,可以請他進來做法事。我記得有一次,一位道士表演絕活,真引人人勝。他用點燃的香頭慢慢地在一張畫了符的黃色草紙上畫,然后突然一劃,草紙馬上燃燒起來,成為灰燼。我們小孩看得目瞪口呆,據說這樣做可以驅邪!是否驅邪我們不管,娛樂性非常高,我們都很佩服。等道士走了,我們也試著想用香頭點燃草紙,都點不著,我們就更佩服了。
聽說老北京的天橋有個大金牙拉洋片的,后來還有個小金牙,都很有名。我沒去過天橋,可是我們胡同里有拉洋片的大聲吆喝兜生意,叫他們進來,就在我家門洞里表演,我倒是看過好幾次。所謂拉洋片就是簡陋的幻燈片。表演的人有個大木箱子,里面裝有鏡頭和許多張圖片。表演時,看官坐在一個條凳上,把眼睛對著大木箱的小洞。看里面的圖片。表演者拉動箱子外面的幾根繩子,操縱圖片的變換,同時要演唱,配合圖片的情節。一般都是一套就是一部戲,有西游記、楊乃武與小白菜、天仙配等等劇目,看一套給幾個大子兒。這種簡陋的民間藝術在當時就是一般老百姓的娛樂。1999年,我回到北京,在王府井的“老北京一條街”里看到拉洋片的,居然有人買票觀看,真是看西洋景!可見已成古董了。P7-10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缺貨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