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張君勱(簡體書)
滿額折

張君勱(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0.00 元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87261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全面深入的介紹了近現代哲學家、法學家、政治學家、杰出學者張君勱的文化理念與學術生涯,展示了張君勱在學術與政治之間往復游移的一生,對于張氏的文化思想、憲政思想、民主社會主義的主張,以及主稿《中華民國憲法草案》、《新儒家思想史》等,都有比較詳細的討論和分析評述。本書將張君勱的思想、言論、著述與活動融為一體,資料豐富,文字流暢,闡述深刻,極具整體性和歷史感,堪稱是一部成功的傳記著作。

作者簡介

鄭大華,男,湖南永順人,1956年8月生。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思想史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任湖南省“芙蓉學者”計劃首批特聘教授,湖南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并任國內外多所大學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尤其是民國思想文化史。

名人/編輯推薦

他,是梁啟超的忠實追隨者;他,是當代中國新儒家的開創者;他,是首部《中華民國憲法》的起草者;他,是在1948年被毛澤東宣布的頭等戰犯之一;他,就是一生跌宕,游走在學術與政治之間的——張君勱。由鄭大華編著的這本《張君勱》為我們展示的就是他的一生。全書以中國傳統思想在中國現代化歷程中的創造性轉化為經,以張君勱縱橫捭闔于哲學、文化、法學、政治等領域為緯,突現了一代學人在風云變幻的中國現代史上的風范。

序言
第一章 早年生活
 第一節 少年登科
 第二節 留學日本的日子
 第三節 從聯袁到反袁
 第四節 歐戰的旁觀者
 第五節 參戰引起的風波
第二章 明爭與暗斗
 第一節 航向“學問國”
 第二節 人生觀之論戰
 第三節 批評國民黨
 第四節 翻譯《政治典范》
 第五節 《新路》的創辦與查禁
第三章 探索民族復興之路
 第一節 組建國家社會黨
 第二節 民族復興之學術基礎
 第三節 明日之中國文化
第四章 投身抗戰與建國主張
 第一節 投身抗戰
 第二節 立國之道
 第三節 創辦民族文化書院
第五章 致力于民主憲政運動
 第一節 參加第一次憲政運動
 第二節 組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
 第三節 參加第二次憲政運動
第六章 卷入政治漩渦
 第一節 起草《中華民國憲法》
 第二節 調停東北內戰
 第三節 組建民主社會黨
 第四節 “張君賣”及其原因分析
 第五節 最后一名“頭等戰犯”
第七章 花果飄零
 第一節 海外的飄零生活
 第二節 儒家思想的新開展(上)
 第三節 儒家思想的新開展(中)
 第四節 儒家思想的新開展(下)
 第五節 病逝舊金山
附錄一 張君勱著(譯)作索引
附錄二 張君勱年譜簡編

目次

前言
序言
第一章 早年生活
 第一節 少年登科
 第二節 留學日本的日子
 第三節 從聯袁到反袁
 第四節 歐戰的旁觀者
 第五節 參戰引起的風波
第二章 明爭與暗斗
 第一節 航向“學問國”
 第二節 人生觀之論戰
 第三節 批評國民黨
 第四節 翻譯《政治典范》
 第五節 《新路》的創辦與查禁
第三章 探索民族復興之路
 第一節 組建國家社會黨
 第二節 民族復興之學術基礎
 第三節 明日之中國文化
第四章 投身抗戰與建國主張
 第一節 投身抗戰
 第二節 立國之道
 第三節 創辦民族文化書院
第五章 致力于民主憲政運動
 第一節 參加第一次憲政運動
 第二節 組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
 第三節 參加第二次憲政運動
第六章 卷入政治漩渦
 第一節 起草《中華民國憲法》
 第二節 調停東北內戰
 第三節 組建民主社會黨
 第四節 “張君賣”及其原因分析
 第五節 最后一名“頭等戰犯”
第七章 花果飄零
 第一節 海外的飄零生活
 第二節 儒家思想的新開展(上)
 第三節 儒家思想的新開展(中)
 第四節 儒家思想的新開展(下)
 第五節 病逝舊金山
附錄一 張君勱著(譯)作索引
附錄二 張君勱年譜簡編

書摘/試閱

5月初,民盟中央隨還都的國民政府遷到南京。從此,調停東北內戰的工作在南京、上海兩地進行。進人5月后,國共雙方軍隊不僅在四平街越打越激烈,而且東北戰火已開始向關內蔓延。5月15日,張君勱與民盟在滬的其他政協代表沈鈞儒、黃炎培、章伯鈞和梁漱溟舉行記者招待會,提出對時局的四項主張,號召全國同胞一致起來,制止內戰,挽救危局;要求國共雙方尊重軍事調處執行部停戰令之性質,全國各地一律停戰;重開政治協商會議,并督促各項協議之實施。17日,張君勱、黃炎培、沈鈞儒、章伯鈞和梁漱溟又根據民盟4月底的調停方案,提出三條建議,并由張君勱領銜,分電南京的蔣介石和延安的毛澤東。這三條建議是:(一)中共軍隊退出長春;(二)中央不再進兵長春;(三)東北政務委員會駐長春主持政務,就地組織警察,行使職權,所有委員人選由各方協商,而由中央簡命之。其他一切問題,概俟停戰后協商解決。電報發出后的第三天(19日),即收到毛澤東的復電,原則上同意民盟的三條建議,“長春雙方都不駐兵”,由“三三制民主政府”主持接收,市長由中間人士擔任。但蔣介石對此電沒有作出任何反應。
收到毛澤東復電的第二天(5月20日),共產黨軍隊撤出了四平街,而且一撤就是300里,連公主嶺和長春市也一起放棄了。既然如此,國民黨方面要求占領長春的目的已經達到,所謂“時局關鍵”已不復存在,就應該接受民盟的建議,宣布停戰。但蔣介石卻認為共產黨軍隊從四平街、長春一線撤退,意味著他們已經“潰敗”,國民黨軍隊不僅不應該就此停戰,而應乘勝追擊,將東北共產黨軍隊一網打盡,一勞永逸地解決東北問題。因此,5月23日,國民黨軍隊占領長春后,蔣介石不但沒有下停戰令,反而命令其軍隊繼續分兵兩路,北攻哈爾濱,東攻吉林,蔣本人也于前一日帶著宋美齡、白崇禧徑飛沈陽,給東北的國民黨軍隊鼓動打氣去了。臨行之前,馬歇爾要求他下停戰令,他推托說:“等我到東北看看再說。”24日,他托宋美齡致信馬歇爾,提出了新的停戰條件,除要求中共遵守以前達成的停戰、復員整軍和恢復交通這三項協定外,還節外生枝地提出了所謂接受主權問題和美方決定權問題。
馬歇爾收到宋美齡的信后,又將它交給了周恩來。為了謀求和平,周恩來在26日復馬歇爾的信中,作了最大限度的讓步,“先表示同意贊成,末后才點出兩點不懂的意思,一是關于接受東北主權問題,一是關于美方決定權問題”,并就“這兩點不懂的意思”作了一些必要的補充說明。
馬歇爾當即就把周的復信轉給了國民黨方面。當時馬歇爾和民盟負責人都天天盼蔣介石能很快飛回南京,履行諾言,頒布停戰令,以便繼續和談,解決所有爭議問題。5月29日,民盟在上海的政協代表張君勱、黃炎培、沈鈞儒、章伯鈞、梁漱溟等五人,由張君勱領銜,致電蔣介石,催其“早日言旋”。但與馬歇爾和民盟負責人的盼望相反,蔣呆在沈陽就是遲遲不歸。蔣不回南京,無人敢下停戰令,國共軍隊繼續在東北交戰,全面內戰一觸即發。如何使東北內戰停下來,成了時局的關鍵問題。
6月2日,張君勱發表《從外交內政兩方面解決東北問題方案》一文。他認為,要解決東北問題,除外交上需“徹底實行中蘇條約”和“對于蘇聯的親善政策,不可有絲毫忽略”外,就內政方面而言,首先必須立即宣布停戰。東北問題不是外交問題,而是內政問題;既是內政問題,那就不存在主權是否由政府接受,而是政府的法令能否貫徹的問題。而要使政府的法令得到貫徹,國共之間就應早日開始協商,而不應彼此訴諸武力。如果“中央以為法令之貫徹與否須視中央兵力達到一村一落為止境,那么收復中東路還不夠,還須進兵至窮鄉僻壤,甚至東北各縣收復亦還不夠,更須收復山東、河北兩省與延安地區,此種方法便是武力解決而已”。在他看來,“中央政府最初說長春接收后,一切問題可以付諸談判,現在這目的既達,所以停戰令應即日宣布”。在宣布停戰令的同時,還“恢復長春路上交通”,并將“兩方軍隊各撤退若干里,以免沖突”。
P284-286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6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