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弗洛伊德(簡體書)
滿額折

弗洛伊德(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0 元
定價
:NT$ 120 元
優惠價
87104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通過明晰、易懂、平實的語言,將讀者引入弗洛伊德的思想世界,特別是對其核心重要思想,如”潛意識”“創傷”、“防御”、“模型結構”、“本能”等進行要言不煩地解讀,幫助讀者了解和把握其富有啟發性和包蘊性的思想。

作者簡介

譯者李超杰,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教研室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現代西方哲學、德國哲學和解釋學。已出版著作有《近現代西方哲學的精神》、《現代西方哲學的精神》等。

名人/編輯推薦

北大、人大、復旦、武大等校30名師聯名推薦,哲學專業學生、文科大學生及哲學愛好者的必讀書。
一本書讀通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如何正確理解他的富有創見又帶有矛盾的精神分析思想?

總 序
趙敦華

賀麟先生在抗戰時期寫道:“西洋哲學之傳播到中國來,實在太晚!中國哲學界缺乏先知先覺人士及早認識西洋哲學的真面目,批評地介紹到中國來,這使得中國的學術文化實在吃虧不小。”賀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學名著翻譯委員會”大力引進西方哲學, 解放后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的“哲學”和“政治學”系列以翻譯引進西方哲學名著為主。20世紀90年代以來, 三聯書店、上海譯文出版社、華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譯出版現代西方哲學著作,這些譯著改變了中國學者對西方哲學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問題:西方哲學的著即使被譯為漢語,初學者也難以理解,或難以接受。王國維先生當年發現西方哲學中“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不少讀者至今仍有這樣體會。比如, 有讀者在網上說:“對于研究者來說,原著和已經成為經典的研究性著作應是最為著力的地方。但哲學也需要普及,這樣的哲學普及著作對于像我這樣的哲學愛好者和初學者都很有意義,起碼可以避免誤解,尤其是那種自以為是的誤解。只是這樣的書還太少, 尤其是國內著作。”這些話表達出讀者的迫切需求。
為了克服西方哲學的研究和普及之間隔閡,中華書局引進翻譯了國際著名教育出版巨頭湯姆森學習出版集團(現為圣智學習集團) 的“華茲華斯哲學家叢書” (Wadsworth Philosophers)。“華茲華斯”是高等教育教科書的系列叢書,門類齊全,“哲學家叢書”是“人文社會科學類”中“哲學系列”的一種,現已出版88本。這套叢書集學術性與普及性于一體,每本書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論述的哲學家的著名學者,發表過專業性強的學術著作和論文,在為本叢書撰稿時以普及和入門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紹哲學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煩,而不泛泛而談,特點和要點突出,文字簡明通俗,同時不失學術性,或評論其是非得失,或介紹哲學界的爭議,每本書后還附有該哲學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書目,供有興趣讀者作繼續閱讀之用。由于這些優點,這套叢書在國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學暢銷書,不但是哲學教科書,而且是很多哲學業余愛好者的必讀書。
“華茲華斯哲學家叢書”包括耶穌、佛陀等宗教創始人, 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蘭德等文學家,還包括老子、莊子等中國思想家。中華書局在這套叢書中精選出中國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學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羅和加繆等富有哲理的文學家和思想家,改名為“世界思想家譯叢”翻譯出版。中華書局一向以出版中國思想文化典籍享譽海內外,這次引進翻譯這套西文叢書,具有融會中西思想的意義。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思想文化頻繁交流的全球化時代,沒有基本的西學知識,也不能真正懂得中華文化傳統的精華,讀一些西方哲學的書是青年學子的必修課,而且成為各種職業人繼續教育的新時尚。中華書局的出版物對弘揚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引領時代風尚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值得贊揚和支持。
張世英先生擔任這套譯叢的主編,他老當益壯,精神矍鑠,認真負責地選譯者,審譯稿。張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輩,多年聆聽他的教導,這次與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這套叢書的各位譯者都是學有專攻的知名學者或后起之秀,他們以深厚的學養和翻譯經驗為基礎,翻譯信實可靠,保持了原書詳明要略、可讀性強的特點。
本叢書45冊分兩輯出版后,得到讀者好評。我看到這樣一些網評:“簡明、流暢、通俗、易懂,即使你沒有系統學過哲學,也能讀懂”;“本書的脈絡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入門書籍”;“集文化普及和學術研究為一體”;“要在一百來頁中介紹清楚他的整個哲學體系,也只能是一種概述。但對于普通讀者來說,這種概述很有意義,簡單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決很多閱讀原著中出現的誤解和迷惑”,等等。
這些評論讓我感到欣慰,因為我深知哲學的普及讀物比專業論著更難寫。我在中學學幾何時曾總結出這樣的學習經驗:不要滿足于找到一道題的證明,而要找出步驟最少的證明,這才是最難、最有趣的智力訓練。想不到學習哲學多年后也有了類似的學習經驗:由簡入繁易、化繁為簡難。單從這一點看,柏拉圖學園門楣上的題詞“不懂幾何者莫入此門”所言不虛。我先后撰寫過十幾本書,最厚的有80、90萬字,但影響最大的只是兩本30余萬字的教科書。我主編過七八本書,最厚的有100多萬字,但影響最大的是這套叢書中多種10萬字左右的小冊子。現在學術界以研究專著為學問,以隨筆感想為時尚。我的理想是寫學術性、有個性的教科書,用簡明的思想、流暢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學著作繁瑣晦澀的思想,同時保持其細致縝密的辨析和論證。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國大眾的西方哲學”的主張。我自知“中國大眾的西方哲學,現在還不是現實,而是一個實踐的目標。本人實踐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現代西方哲學的一些片段和觀點講得清楚明白”。欣聞中華書局要修訂再版這套譯叢,并改名為《最偉大的思想家》,每本書都是講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奧哲理。我相信這套叢書將更廣泛地傳播中國大眾的西方哲學,使西方哲學融合在中國當代思想之中。
2013 年10 月于北京大學藍旗營

目次


導論
1 你是誰?
建立聯系
弗洛伊德的位置
為什么你(也許) 是一個弗洛伊德主義者
一個簡短的重述
本能
2 創傷
普通創傷
心理現實
病態恐懼癥和強迫癥一瞥
3 詞與物
傳遞
輸入與輸出
防御
地形學模型
力比多模型
結構模型
兩種本能理論
關于俄狄浦斯情結和危機
命運
解剖與命運
分裂
亂倫
4 雙邊性
關于意義的起源
隱喻
捷徑
腦化學品
5 反射鏡不可能是攝影底片
神奇的拍紙簿
數學動物園
波動力學
機器中的幽靈
幽靈與光譜場
觀念的力量是無窮的
密碼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兩種本能理論
弗洛伊德最后的心靈模型以兩種本能理論著稱。它為弗洛伊德奧林匹克式理論建構斗爭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而且,由于下面即將給出的原因,很多當代心理分析學家都不歡迎這一模型。(因某種原因法國除外。)
晚年的弗洛伊德相信:心理分析早期階段對力比多的專注,忽略了人類事務中侵略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他就這一主題先寫了幾篇臨床論文,然后提出了一個超乎尋常的推斷,大意是:全部生命就是作為“生命—力量”的力比多和被他等同于“死本能”的侵略之間的斗爭。于是,他把生命視為這些原初力量之間的不斷戰斗,結果是后者(死)必然戰勝個體。然而,通過個體和集體對破壞力量的不斷斗爭,文明的連續性和力量得以增長。
弗洛伊德指出,這種無止境的循環“超出了快樂原則”,并且說明了人以循環方式重復心理痛苦處境的傾向(重復強制)。因此,這種循環式重復是潛在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的外部表現。
到此為止,這是弗洛伊德最具哲學意味的觀點。很多分析學家認為它沒有任何臨床意義;而且,與其說它關注的是消極本能,不如說是生物細胞的死亡。這個現象學舞臺與下述舞臺極為不同:在這個舞臺上,復雜的個人內部和人際間整合同時為兩個目標服務:滿足與理想平衡。
即使人們承認這些反對意見,人們也不應低估弗洛伊德的預見天賦。例如,生物遺傳學中的最近發現表明:甚至在健康的個體中,也存在著一種關于循序漸進的細胞死亡的先天機制。(令人沮喪的是,也許它們在幼小的胎兒中就已存在了。)最近,胚胎學家們明確指出,在早期生命和青春期的一個特殊發展階段,不必需的細胞就會被剔除。當前的生物理論家提出,這一過程消除了那些早期階段需要、而后期階段不再需要的細胞。
就一個更大的范圍而言,無論從國內還是從國際上來說,人類歷史總是悲劇性地為不間斷的殘殺所打斷。大規模的集體屠殺——戰爭、種族滅絕和“政治壓制”等——常常用后催眠主體合理化其脫離現實的“指令”所使用的同樣的邏輯關聯并以回顧的方式加以“說明”。
我們還應注意弗洛伊德在其最后“理論”中,向團體及政治國家命運的回歸。
關于俄狄浦斯情結和危機
“在個體童年的背后,我們可以看到一幅種族童年的畫面——一個人類種族的發展畫面,而個體的發展事實上不過是在偶然生命環境影響下的一種簡約的再現。”
——《標準版弗洛伊德心理學著作全集》,第5卷,《夢的解析》,“后退”(1990),第548頁
盡管從分類上看不是精神生命的一種“類型”,但俄狄浦斯概念在弗洛伊德理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使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對之作出獨立的研究。
為了理解俄狄浦斯概念在正統心理分析中的核心地位與意義,同樣重要的是把握其在弗洛伊德思想中的演進情況。我們已經注意到弗洛伊德的下述主張:除非本能的性沖動從一出生就被視為明顯的和有影響的,否則,人的動力行為及其機能失調就不可能達到臨床上的和邏輯上的一致性。
根據弗洛伊德的圖式,通過一個連續的生物學進化以及人的適當的撫養環境,嬰幼兒注定(不情愿地)放棄“原始”快樂:接近母親的乳房和身體、對母親的關心與慈愛的表面上的獨占性以及括約肌“游戲”的快樂。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贏得強大的、理想化的父母—看護者的正面注意(后者自己現在也基本上是這些相同放棄的“守法”的幸存者)。在用他或她的“基本”快樂換取父母認可的過程中,嬰幼兒通過一個日益增長和不屈不撓的認同過程獲得了“他們的”超我。弗洛伊德把這一過程視為艱苦的、里程碑式的和構成性的。
盡管乳房和其他小“戰場”可以相對容易地被轉讓出去,但孩子的生殖器興奮、快樂和幻想卻呈現為一個更為復雜的本能性戰場。在此戰場上,更多的內部、外部力量參與進來。弗洛伊德在若干場合注意到,產生肉體快樂的神經生理“態度”一旦在經驗中加以確立,便只能不情愿地被放棄。患者之所以對分析治療中的療法“變化”產生抵抗,原因便在于此。
一個自己進食、“斷了奶”且能進行語詞交流的3歲或4歲孩子已經是一個“小人”,具有活躍的和復雜的幻想生活,具有很多技巧,且具有推進他或她特殊的重點和目標的能力。弗洛伊德相信,到了這個年齡,兩性都進行一種積極的“浪漫”運動,以確保異性父母的愛和專注。這項持續幾年的計劃伴隨著手淫的思想和幻想以及未成熟的手淫式自我刺激。這種行為的顯著跡象(至少在弗洛伊德時代)遭到父母的勸阻,令孩子想起了早期的一些禁律,如必須斷奶和保持干凈整潔等。
于是,一個新戰場出現了。
幼兒希望表現得“好”,以取悅于他的父母及其不斷增長的內在代表——超我。“稍大的”孩子通常以一種基本上不存在問題的方式“控制”其進食和大小便,而他或她的特定生殖器沖動和需要,則會不斷地對他或她的終生的意識、傾向和側重點發生影響。在很多方面,一個人對性“需要”和“選擇”——不管是否難以駕馭——的控制都將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其總的命運。這些變化也常常影響國家的命運。
早在兒童時期,與性欲的抗爭就導致了強烈的內心沖突,對這一沖突的充滿矛盾的擴充后來支配了成人的性方案。例如,一個小女孩可能希望她媽媽“死掉”,以便她現在可以成為唯一對她爸爸的床、物品和(將來的)嬰兒提出要求的人。然而,她幾乎無法避免因這樣消除她親愛的媽媽所帶來的問題。在童話中,這個問題以下述方式得以“解決”:把重要的女主人公分為女巫和守護神,或者分為死去的“好”媽媽與邪惡的、活著的繼母。
同樣,渴望成為他媽媽唯一所有者的小男孩必須面對對他親愛的男性“理想”和保護者的清除。在神話和童話中,這種情況常常以這種形式出現:一個“敵人”——常常在某些方面與父親相關——殺了他的父親,或者失去父親的兒子試圖為他的死而復仇。在尋找仇敵的過程中,“沒有父親的”兒子歷經磨難,死里逃生,終成一位神勇的武士,從而博得以各種方式偽裝起來的公主的歡心。(無論在清醒狀態還是在夢中,忠誠和親生父母總是可以平穩地相互置換。)
這些主題的各種變形為大量世界古代和近代的文學作品提供了文本,也為宗教和神話提供了“譜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4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