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寬忍的灰色黎明:法國哲學家論電影(簡體書)
滿額折

寬忍的灰色黎明:法國哲學家論電影(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寬忍的灰色黎明——法國哲學家論電影》是法國哲學家論電影的文集,由東北師大李洋老師選編,收錄了法國當代最知名哲學家蜜雪兒•福柯、羅蘭•巴特、居伊•德波、讓•鮑德里亞、吉爾•德勒茲、阿蘭•巴迪歐、雅克•朗西埃等九位思想家共十七篇論述電影的經典文章,有演講稿,有論文,也有訪 談等,其中最早一篇寫於1959年,最新一篇發表於2011年,這些文章展現了這些法國哲學家對電影藝術、電影現象的睿智思考和深刻理解,其中部分文章已成為哲學史和電影理論史上的著名篇章。

作者簡介

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法國哲學家、思想家、歷史學家,被普遍認為是后現代主義者與后結構主義者。福柯在文學評論及其理論、哲學、歷史學、醫學史、知識社會學等領域均發表了有影響深遠的著作,主要有《古典時代瘋狂史》(1961)、《詞與物》(1966)、《知識考古學》(1969)、《紀律與懲罰》(1975)、《性史》(1976-1984)等。

 

目次

法國思想與電影(編者導言)
阿蘭·巴迪歐
電影作為哲學實驗(2003)
電影的虛假運動(1994)
雅克·朗西埃
電影的眩暈(2007)
電影的矛盾寓言(2001)
電影影像與民主(2000)
讓-呂克·南希
電影的明證(2001)
吉爾·德勒茲
電影、思維與政治(1985)
讓·鮑德里亞
我與電影(1982)
影像的道德(1984)
米歇爾·福柯
反懷舊(1974)
性的教官薩德(1975)
皮埃爾·里維爾歸來(1976)
寬忍的灰色黎明(1977)
讓-弗朗索瓦·利奧塔
反電影(1973)
羅蘭·巴特
影像的修辭(1964)
第三意義(1970)
走出電影院(1975)
居伊·德波
阿蘭·雷乃之后的電影(1959)
文章信息

書摘/試閱

我們能不能不用英雄化這個傳統程序,去拍一部戰斗電影呢?這就回到一個古老問題上來:歷史怎樣才能把握自身的話語,把握過去發生的事情?除非通過史詩這個程序,也就是說,用一個英雄的故事來講述。我們正是用這種方式書寫了法國大革命。電影以同樣的方式運作。在這一點上,人們總是可以反對那種諷刺性的反詰:“不,你看,沒有英雄,我們都是豬!”(米歇爾福柯《反懷舊》)
詞語不僅是詞語,詞語總是能對它們創造的表象進行修正。文學能把握詞語中的少許現實,我們可把這種能力理解為:文學有意志地使用詞語的一部分,以呈現出生活的真相與文學的謊言是同一的。而電影則正相反,它能夠呈現詞語所講述的一切,有著在其中展示視覺的全部力量和所有感性印象的能力。(雅克朗西埃《電影的眩暈》)
電影在表象與真實之間、在事物及其替身之間、在潛在與實在之間創造了一種新的關系,在這個意義上像《黑客帝國》這樣的電影就是畢達哥拉斯式的。畢達哥拉斯看到這個片子肯定會高興。他會說:“你們看,感性世界不就是一些數字嗎?”這部電影展現出表象是如何被數字化的。這里電影再一次成為古老觀念的復活:電影完全是新的,但它與我們最古老的夢想相連。
我認為電影最重要的特征,在于接受影像素材,即當代影像,并在這些影像中工作。汽車、色情、黑幫、槍戰、城市傳奇,音樂、噪音、爆炸、火災,腐敗,所有這一切本質上構成了現代社會的想象。電影接受這種無限的復雜性并記錄它,在其中生產一種純粹性。在這個意義上,電影真的是在處理當代垃圾:它是一種絕對不純的藝術,這也是為什么它是金錢的藝術。(阿蘭巴迪歐《電影作為哲學實驗》)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