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鉛與鉛鉍共晶合金手冊:性能‧材料相容性‧熱工水力學和技術(2007版)(簡體書)
滿額折

鉛與鉛鉍共晶合金手冊:性能‧材料相容性‧熱工水力學和技術(2007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98 元
定價
:NT$ 1188 元
優惠價
87103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共分為十四章。書中主要介紹了液態重金屬的性質,鉛鉍共晶合金與鉛的熱物理性能及其電特性,如密度、摩爾體積、等壓熱容、黏度、熱性能和電導率等;液態重金屬的熱力學性能、流動性能與化學性能;化學控制和檢測系統,檢測并調整氧氣在液態重金屬中的濃度,以減輕腐蝕和冷卻劑污染問題;輻照鉛鉍共晶合金與輻照鉛的性質,并從液態金屬腐蝕性的角度給出了與鐵素體鋼、馬氏體鋼和奧氏體鋼的相容性。此外,書中還闡述了輻照質子及液態重金屬對材料結構與性能影響的綜合效應,以及腐蝕防護與反應堆熱工水力學的特性等。?
本書可供從事核工程、材料工程研究的科技人員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名人/編輯推薦

《鉛與鉛鉍共晶合金手冊:性能、材料相容性、熱工水力學和技術》可供從事核工程、材料工程研究的科技人員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燃料循環科學問題工作組是在核能署核科學委員會的主持下成立的,其任務是協調與各種現有先進核燃料循環方面(包括先進反應堆系統、相關的化學與工藝流程、燃料及材料的性能和發展、加速器和散裂靶)有關的科學活動。燃料循環科學問題工作組下設不同的小組,它們涉及核燃料循環中寬廣的科學領域。
鉛鉍共晶工作小組成立于2002年,它是燃料循環科學問題工作組的一個附屬小組,其任務是協調并指導各參與方在鉛鉍共晶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時加強相互間密切和廣泛的合作。它的目標是制定一套與之相關的標準和要求以及標準化的試驗方法、數據采集和分析,并被授權以手冊的形式發表這些結果。由于在第四次國際論壇上選擇鉛作為冷卻劑引起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鉛鉍共晶工作小組決定收集整理鉛鉍共晶和鉛相關的數據和技術方面的內容,匯編成冊。
這一版本的手冊以開放的態度對鉛和鉛鉍共晶技術的發展做了最新的總結和展望,并對書中的數據和前后不一致的地方進行了嚴格的審查。

目次

譯者的話
致謝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熱物理與電學性能
21 引言
22 PbBi合金相圖
23 正常熔點
231 Pb
232 Bi
233 LBE合金
24 熔化與凝固時體積的變化
25 正常熔點處的熔化潛熱
譯者的話
致謝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熱物理與電學性能
21 引言
22 PbBi合金相圖
23 正常熔點
231 Pb
232 Bi
233 LBE合金
24 熔化與凝固時體積的變化
25 正常熔點處的熔化潛熱
251 Pb
252 Bi
253 LBE合金
26 正常沸點
261 Pb
262 Bi
263 LBE合金
27 正常沸點處的汽化潛熱
271 Pb
272 Bi
273 LBE合金
28 飽和蒸汽壓
281 Pb
282 Bi
283 LBE合金
29 表面張力
291 Pb
292 Bi
293 LBE合金
210 密度
2101 Pb
2102 Bi
2103 LBE合金
211 熱膨脹
212 聲速和壓縮性
2121 Pb
2122 Bi
2123 LBE合金
213 比熱
2131 Pb
2132 Bi
2133 LBE合金
214 臨界參數和狀態方程
2141 臨界參數
2142 狀態方程
215 黏度
2151 Pb
2152 Bi
2153 LBE合金
216 電阻率
2161 Pb
2162 Bi
2163 LBE合金
217 熱導率和熱擴散率
2171 Pb
2172 Bi
2173 LBE合金
218 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熱力學關系和液態重金屬與其他冷卻劑的相互作用
31 引言
32 焓、熵(固態和液態)——自由能和混合熵
33 純度要求
34 金屬和非金屬雜質在LBE合金和Pb中的溶解度
341 金屬元素在LBE合金和Pb中的溶解度
342 氧在純Pb與LBE合金中的溶解度
35 擴散系數
351 某些金屬元素的擴散系數
352 氧的擴散系數
36 化學反應與三元相圖
37 Pb和LBE合金與水的交互作用
371 文獻調研
372 有關的風險
373 數值模擬程序
38 Pb或LBE合金與Na的交互作用
39 LBE合金和Pb與有機化合物的交互作用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化學控制和監測系統
41 引言
42 Pb和LBE合金中氧含量的控制
421 氧含量的上限
422 氧含量的下限
423 活性氧控制細則
424 核系統的方針
425 氧控制系統
426 氧的均勻化問題
43 雜質特征和控制要求
431 雜質來源
432 雜質行為和提純要求
433 活化雜質
434 產率評估
435 運行的結果
44 化學監測儀器
441 在線電化學氧傳感器
442 采樣系統和分析方法的發展
45 總結
參考文獻
第五章 鉛鉍共晶合金和鉛輻照后的性能
51 引言
52 理論考慮
521 Po的揮發特性
522 Po的揮發途徑
523 半經驗Miedema模型估算含Po二元系統的熱力學數據
524 I在液態LBE散裂靶中的熱化學關系分析
53 輻照后LBE合金的研究
531 揮發性放射核素的釋放
532 液態LBE合金中Hg和Tl的熱釋放行為
533 非正常情況下揮發性放射核素的釋放
54 輻照效應
541 ISOLDE設備中受質子輻照的熔融PbBi靶的氣態和揮發元素產出率的測量
542 放射性實驗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結構材料與鉛鉍共晶合金、鉛的相容性:數據標準化、腐蝕機理和腐蝕速率
61 引言
62 基本原理
621 腐蝕
622 氧化
63 總結和文獻數據評論
64 結論和需要進一步補充的數據
641 結論
642 需要進一步補充的數據
65 腐蝕測試過程的建議(標準化)
651 實驗前準備
652 測試條件
653 實驗后分析
參考文獻
第七章 鉛鉍共晶合金和鉛對結構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
71 引言
72 LME
721 潤濕:從理想到實際的金屬系統
722 LME判據和定義
73 環境輔助斷裂
731 EAC的定義
732 EAC發生的唯象判據
74 奧氏體和鐵素體/馬氏體鋼與Pb、LBE合金和其他液態金屬接觸的拉伸行為
741 定義
742 HLM中光滑、粗糙和有缺口的馬氏體鋼試樣的拉伸行為
743 LME效應:與LBE合金或Pb接觸的T91鋼的行為
744 防止LME效應的主要要求
745 可能被解釋成EAC效應的實驗結果
75 與Pb和LBE合金接觸的316L奧氏體鋼和T91鋼的疲勞特性
751 定義
752 與LBE合金接觸的鐵素體/馬氏體鋼的低周循環疲勞行為
753 在LBE合金中保持時間對T91鋼疲勞特性的影響
754 在LBE合金中預先浸入對T91鋼疲勞特性的影響
755 LBE合金對T91鋼和MANETⅡ的疲勞裂紋擴展的影響
756 LBE合金對T91鋼疲勞斷裂表面形態的影響
757 LBE合金對T91鋼和MANETⅡ疲勞裂紋萌生的影響
758 與在Li中和Na中相比,與鉛合金接觸的316L奧氏體不銹鋼的低周疲勞行為
76 蠕變特性:定義及與Pb和LBE合金接觸的316L奧氏體鋼和T91鋼的目前發展狀況
761 定義
762 在空氣及液態金屬中(除Pb、LBE之外)的馬氏體和奧氏體不銹鋼的蠕變特性
763 在Pb或LBE合金中,奧氏體和鐵素體/馬氏體鋼的蠕變和蠕變裂紋生長
764 液態金屬加速蠕變
765 與Pb接觸的T91鋼的加速塑性應變
766 與LBE合金或Pb接觸的T91鋼和316L奧氏體鋼的蠕變裂紋生長
77 斷裂力學:與Pb或LBE合金接觸的316L奧氏體鋼和T91鋼的情況
78 試驗程序推薦規范
781 LBE合金中的力學試驗ASTM標準
782 HLM實驗裝置的適應性
783 試驗過程的推薦規范
79 總結
參考文獻
附表
第八章 輻照對結構材料和鉛鉍共晶合金相容性的影響
81 引言
82 LBE合金中受質子和中子輻照的鐵素體/馬氏體鋼T91(PSI)
821 LiSoR
822 輻照
823 表面分析
824 拉伸試驗
825 在LANSCE WNR設備中,預氧化HT9的質子輻照
83 在BR2(SCKCEN)中的中子輻照
831 材料
832 拉伸試驗
833 LBE調節
834 液態LBE合金和輻照(17dpa)對AISI 316L的影響
835 液態LBE合金和輻照(436 dpa)對T91鋼的影響
836 液態LBE共晶合金和輻照(436 dpa)對EM10的影響
837 液態LBE合金和輻照(436dpa)對HT9的影響
84 在PSI的SINQ靶中質子譜和中子譜的輻照
85 將來的輻照項目(DEMETRA項目)
參考文獻
第九章 高溫下鉛和鉛鉍共晶合金的腐蝕防護
91 引言
92 表面保護方法
921 穩定性氧化物的合金化
922 耐腐蝕涂層
923 LBE合金的緩蝕劑
93 合金和涂層的腐蝕測試
931 表面合金
932 塊體合金
933 涂層
94 總結
參考文獻
第十章 低普朗特數的熱工水力學
101 引言
102 液態金屬特征
103 守恒方程
104 層流動量傳輸
1041 通道流或管道流
1042 邊界層方程
1043 總結和討論
105 層流能量傳輸
1051 管道層流類型
1052 流體流動和傳熱參數
1053 熱邊界條件
1054 圓管中的層流傳熱
1055 層流傳熱小結
106 湍流動量傳輸
1061 湍流描述
1062 湍流的雷諾方程和輸運方程
1063 典型湍流模型
1064 邊界層近似法
1065 小結
107 湍流能量傳輸
1071 湍流能量傳輸的雷諾方程
1072 流體流動和傳熱參數
1073 湍流傳熱的實驗觀測
1074 湍流傳熱的閉合方法
1075 工程應用的傳熱關系式
108 總結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儀表儀器
111 測量技術發展背景
112 流量計
1121 電磁流量計
1122 以動量為基礎的流量計
1123 壓力和計數器流量計
1124 超聲波傳輸時間法(UTT)
113 壓力傳感器
1131 壓力計的型號及操作經驗
1132 在完全發展湍流管道流動中的壓力校正
114 局部速度測量
1141 超聲波多普勒測速儀
1142 永磁探針(PMP)
1143 反應探針(RP)
1144 熱線風速儀(HWA)
1145 過渡時間法
1146 中子放射線照相術
1147 纖維力學系統(FMS)
1148 畢托管和普朗特管
115 空隙率傳感器
1151 電磁傳感器
1152 X射線、γ射線和中子射線照相術(NR)
1153 電阻探針或導電探針
1154 兩相流動的超聲多普勒測速儀(UDV)
116 溫度測量
1161 熱電偶
1162 熱輻射表面溫度測量(HETSS)
117 電位計
1171 直接接觸式傳感器
1172 非侵入性液位計
118 自由表面測量
1181 光學方法
1182 聲學測距
119 總結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HLM實驗用設備
121 引言
122 技術設備及其應用
123 材料測試設備及其應用
124 熱工水力學設備及其應用
第十三章 安全指南
131 Pb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影響
132 規章制度
133 常見安全控制和實踐
134 HLM研發中的安全操作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液態重金屬冷卻劑技術的展望及研發重點
141 引言
142 HLM系統在600℃運行的技術差距、研發需求以及優先方向
1421 HLM熱物性質
1422 HLM化學性質
1423 材料
1424 技術
1425 熱工水力學
附錄Ⅰ 投稿人名單
附錄Ⅱ 工作組成員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3)TOF光雷達
使用光雷達技術的光程測量,通常叫做調頻連續波(FMCW)技術,已經得到廣泛FMC如在非接觸式表面測繪、光纖傳感、反射計、定位器和x斷層攝影術等方面。對FMcW技術的興趣來源于它的大動態范圍和高分辨率,尤其是在短距離傳感上。由于在FMC極管技術領域的最新進展,現今已可以通過電子協調激光二極管來實現高性能的FMcW范圍系統。關于此技術細節可以從文獻(Beheim&Fritsch,1983)、(Strzelecki,etal.,1988)、(Slotwinski,etal.,1989)、(Burrows&Liou,1990)、(Diekmann,1994)中找到。下文將闡述FMCW技術的操作原則以及討論目前狀態下激光二極管可達到的系統性能。
圖11.8.5(a)中舉例說明了光學FMCW雷達系統的主體裝置。瞬時頻率以△f周期性移動的激光二極管光功率可以作為探針信號使用,如圖11.8.5(b)中所示。
周期性和線性的頻率啁啾在實際中可通過鋸齒狀偏置電流應用到可調波長的激光二極管中實現。激光輸出經過光頻隔離器通過反光來避免激光頻率的衰減,同時被發送到物體和參考鏡面上,反射信號之后在平方律檢波二極管中疊加。由于探測過程與功率成比例,例如振幅的平方,兩個信號在探測器中混合,輸出電流的主要交流分量在兩個光學信號的頻差fif中。通過將探測器輸出注入放大一限制器中,從而禁止了無意引入的調幅。最后,使用一個頻率計數器測量中頻fif的反射信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3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