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火炮發射裝藥設計原理與技術(簡體書)
滿額折

火炮發射裝藥設計原理與技術(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
優惠價
8745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是一部論述火藥裝藥學理論基礎的著作。內容有火藥裝藥設計的理論基礎、火藥氣體的熱力學性質、裝藥的彈道性能、裝藥的彈道設計與結構設計,以及最新發展的裝藥技術和模擬檢測技術等。
本書可以作為軍工行業研究機構、工廠和靶場等技術人員的參考書,亦可作為高等院校軍工專業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

作者簡介

王澤山 1935年10月10日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含能材料專家。1960年畢業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現任南京理工大學教授。長期從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學與科學研究。多次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獲何梁何利獎。“低溫度系數發射藥、裝藥技術及加工工藝”獲199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庫存過期火藥和退役報廢炸藥的再利用技術”獲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專著11本。

名人/編輯推薦

王澤山、何衛東、徐復銘編著的《火炮發射裝藥設計原理與技術》是一部論述火炮發射裝藥理論基礎的著作,主要內容包括火炮發射裝藥理論基礎、火藥氣體的組成與熱力學性質、裝藥參數與彈道性能、火藥裝藥在內彈道過程中的作用及其設計、火炮火藥裝藥的結構設計、火炮發射藥裝藥技術的進展、遠程發射裝藥技術、發射裝藥的模擬檢測技術等內容。本書可供軍工行業研究機構、工廠和靶場等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前 言
本書是火藥裝藥學的基礎著作。編著過程中,作者重視知識傳承、發展與創新的關 系,并重視對火藥裝藥發展動向的評述。 火藥熱力學性質的數學模擬理論是裝藥理論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火藥裝藥的內彈 道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火藥燃氣的熱力學性質和燃氣的組成。發展的數值模擬理 論,其應用范圍由理想氣體擴大到火炮條件下的真實氣體,可對高壓火藥燃氣組成和性 質進行較準確的判斷,是分析彈丸在膛內運動和分析火藥燃燒現象的基礎。 建立在流體動力學基礎上的兩相流模型是內彈道流體動力學模型的代表,它和建立 在熱力學基礎上的傳統彈道模型相輔相成。 以流體動力學為基礎的彈道模擬和以真實氣體為基礎的熱力學性質數值模擬,使火 藥設計和彈道設計的內容更加充實,這有助于進行多因素的方案選擇、因素對比和對目 標的優化,簡化了裝藥的設計過程。 發展的有關火藥參數與彈道性能關系的理論描述,以及對點火系統、火藥燃燒、可 燃容器的理論描述,有助于分析裝藥各技術之間的關系。 除裝藥理論之外,近年的裝藥技術發展尤為迅速,彈道效果明顯的一些裝藥技術已 經獲得應用。它們在提高初速、提高射速、增加射程、增加威力和精度等方面起到了非 常重要的作用。這些裝藥有低溫感裝藥、模塊裝藥、隨行裝藥、電熱化學炮裝藥等。火 炮遠程發射的成果是身管武器發展的標志性成果。發射裝藥技術是遠程發射系統的核心 技術之一。它們包括:高初速的裝藥技術,火箭發動機裝藥技術,膛內、膛外沖壓發動 機裝藥技術,底排裝藥技術等,集中體現了當今先進的裝藥技術和裝藥手段。本書在 EI低溫感裝藥、隨行裝藥、模塊裝藥、固結裝藥和開槽桿狀藥、試驗技術,以及底排、 火箭增程、沖壓發動機和復合增程等遠程發射裝藥技術的基礎上,充實了多層裝藥、模 塊裝藥、金屬風暴裝藥、炮射導彈裝藥和裝藥試驗檢測等新發展的裝藥技術。本書由王澤山、何衛東、徐復銘共同編著。
盡管裝藥理論與技術有重要的進展,但裝藥設計所用的大部分基礎知識仍是“經驗性”的,表明火藥裝藥學的內容不夠完整,處在發展之中。在這種情況下編寫本書有一 定難度,也會影響到本書的質量,編著者雖經多方努力,但因能力所限,書中問題和缺陷在所難免,希望讀者給予指正。 編著者 2013.07

目次

緒論
0.1 火炮發射裝藥概述
0.1.1 火炮發射裝藥研究的內容
0.1.2 火藥裝藥的技術目標
0.2 火炮發射裝藥的組成及各裝藥元件的作用
0.3 裝藥設計的任務和對裝藥的要求
0.4 火炮發射裝藥的基本類型
第1章 火藥氣體的組成和熱力學性質
1.1 火藥氣體的狀態方程
1.2 火藥能量性質的簡單計算方法
1.2.1 比容 10 1.2.2 燃氣平均定容比熱容
1.2.3 絕熱火焰溫度和釋放能的計算
1.2.4 余容
1.2.5 爆熱、火藥力和其他能量示性數
1.2.6 無機鹽n i 、ˉc V i 、ε i 的計算 緒論
0.1 火炮發射裝藥概述
0.1.1 火炮發射裝藥研究的內容
0.1.2 火藥裝藥的技術目標
0.2 火炮發射裝藥的組成及各裝藥元件的作用
0.3 裝藥設計的任務和對裝藥的要求
0.4 火炮發射裝藥的基本類型
第1章 火藥氣體的組成和熱力學性質
1.1 火藥氣體的狀態方程
1.2 火藥能量性質的簡單計算方法
1.2.1 比容 10 1.2.2 燃氣平均定容比熱容
1.2.3 絕熱火焰溫度和釋放能的計算
1.2.4 余容
1.2.5 爆熱、火藥力和其他能量示性數
1.2.6 無機鹽n i 、ˉc V i 、ε i 的計算
1.3 火藥氣體組成的理論計算
1.3.1 考慮離解情況下火藥氣體的組成
1.3.2 不考慮離解情況下火藥氣體的組成
1.3.3 火藥氣體中CH 4 含量的計算
1.4 火藥燃氣的熱力學函數
1.4.1 釋放能
1.4.2 焓 33 
1.4.3 熵
1.4.4 比熱容與比熱容比
1.4.5 聲速
1.5 炮口煙 39 
1.5.1 未氧化碳值
1.5.2 理論估算方法
1.6 發射藥的熱力學性質與BLAKE編碼
1.6.1 BLAKE編碼簡述
1.6.2 各編碼計算結果的符合程度
1.6.3 試驗驗證
1.6.4 應用實例
1.6.5 程序化的近期發展
第2章 裝藥參數與彈道性能 52 
2.1 火藥力
2.1.1 火藥力與彈道性能的關系
2.1.2 制式火炮裝藥與火藥力
2.1.3 新火炮裝藥與火藥力
2.2 裝藥量
2.2.1 裝藥量與彈道諸元
2.2.2 彈道設計與裝藥量的選擇
2.2.3 用增加裝藥量的辦法提高火炮的初速
2.2.4 裝藥量、火藥力與裝藥性能
2.3 火藥的爆溫與膛內火藥氣體溫度
2.3.1 火藥爆溫
2.3.2 膛內火藥氣體的溫度
2.4 火藥的爆熱和潛能
2.5 火藥密度
2.6 藥型和火藥壓力全沖量
2.6.1 藥型
2.6.2 壓力全沖量
2.6.3 χ 和I k 同時變化對彈道性能的影響
2.7 余容
2.7.1 余容的物理意義
2.7.2 余容對彈道性能的影響
2.7.3 影響余容的有關因素 71 
2.7.4 余容的計算方法
第3章 火藥裝藥在內彈道過程中的作用及其設計
3.1 火炮火藥裝藥的點火和燃燒過程
3.1.1 裝藥的點火
3.1.2 火藥的燃燒
3.1.3 火焰在火藥裝藥中的傳播
3.2 火藥燃氣對炮膛的熱傳導和燒蝕作用
3.2.1 傳熱系數和比熱流
3.2.2 膛壁溫度
3.2.3 總熱流量
3.2.4 計算穩定熱傳遞的簡易方法
3.2.5 火藥燃氣對炮膛的燒蝕與防燒蝕原理
3.2.6 防燒蝕的有關措施
3.3 發射時的其他有害現象
3.3.1 膛口氣流及其發展
3.3.2 炮口焰
3.3.3 炮口煙
3.3.4 炮尾焰
3.4 火炮發射過程的內彈道模型
3.4.1 經典內彈道模型
3.4.2 經典內彈道模型的彈道解
3.4.3 彈道循環分階段考慮的內彈道模型
3.4.4 內彈道兩相流體力學模型
3.4.5 高低壓火炮內彈道模型的建立
3.4.6 身管武器膛內p-t(l)和v-t(l)曲線
3.5 火炮內彈道模型與火炮火藥裝藥設計
3.5.1 火炮內彈道模型與火炮火藥裝藥設計
3.5.2 火藥裝藥設計的步驟
3.5.3 火藥裝藥彈道設計的方法
3.5.4 變裝藥的彈道設計
3.6 火藥單體形狀和尺寸的選擇
3.7 火炮火藥裝藥彈道設計方案的評價
3.7.1 發射藥裝藥彈道設計方案評價的有關標準
3.7.2 裝藥優化設計的概念 165 
第4章 火炮火藥裝藥的結構設計
4.1 裝藥結構與火炮性能
4.1.1 膛內壓力波的產生
4.1.2 裝藥設計因素對壓力波的影響
4.2 火炮火藥裝藥結構
4.2.1 線膛火炮的裝藥結構
4.2.2 滑膛火炮的裝藥結構
4.2.3 特種發射藥裝藥結構
4.3 火藥裝藥中的點火系統
4.3.1 點火器件
4.3.2 影響點火過程的因素
4.3.3 裝藥點火系統設計的一般知識
4.4 火炮火藥裝藥附加元件
4.4.1 護膛劑
4.4.2 除銅劑
4.4.3 消焰劑
4.4.4 緊塞具與密封裝置
第5章 火炮發射藥裝藥技術的進展
5.1 漸增性燃燒的裝藥
5.1.1 燃速漸增性裝藥
5.1.2 增面性燃燒裝藥
5.2 密實裝藥
5.2.1 粒狀藥密實技術
5.2.2 球形藥密實技術
5.2.3 桿狀藥密實技術
5.2.4 壓實固結裝藥密實技術
5.3 開槽桿狀藥
5.3.1 開槽桿狀藥的特點
5.3.2 開槽桿狀藥的密閉爆發器試驗研究
5.3.3 開槽桿狀藥的裝藥計算過程概述
5.4 形成平臺壓力的裝藥結構
5.4.1 一種圓片狀組合裝藥可以獲得壓力平臺的彈道效果
5.4.2 多層變燃速結構形成類平臺效果的技術方法
5.5 低溫感裝藥技術 230 
5.5.1 裝藥的溫度系數
5.5.2 降低溫度系數的方法
5.5.3 低溫感發射藥EI
5.5.4 一種新的低溫感裝藥技術
5.6 隨行裝藥
5.6.1 隨行裝藥效應
5.6.2 隨行裝藥結構
5.6.3 隨行裝藥數值模擬概述
5.6.4 試驗研究
5.7 模塊裝藥
5.7.1 模塊裝藥的發展概況
5.7.2 大口徑火炮用全等式模塊裝藥和遠射程裝藥
5.7.3 雙模塊技術
5.8 特高燃速裝藥
5.8.1 特高燃速發射藥
5.8.2 特高燃速發射裝藥對流燃燒的內彈道效應
5.8.3 彈道效果
5.9 裝藥的點火技術
5.9.1 中心點火管
5.9.2 低速爆轟波(LVD)點火具
5.9.3 激光點火具
5.9.4 等離子體點火具
5.10 液體發射藥裝藥
5.10.1 液體發射藥
5.10.2 液體發射藥的特征
5.10.3 液體發射藥裝藥的彈道模型
5.11 電能與化學能結合的發射技術
第6章 遠程發射裝藥技術
6.1 提高火炮初速
6.1.1 用增加身管長度的方法提高初速
6.1.2 用增大藥室容積與增加膛壓的方法提高初速
6.2 優化底排裝置
6.3 火箭增程與VLAP遠程彈
6.4 固體燃料沖壓發動機裝藥
6.5 減小彈道系數,提高射程
6.6 增加射程技術的特點
6.7 超遠程發射裝藥
6.8 幾項增程技術的基礎與進展
6.8.1 彈尾排氣增程裝藥技術
6.8.2 利用升力增加炮彈的射程
6.8.3 膛內、外沖壓推進技術
第7章 發射裝藥的模擬檢測技術
7.1 裝藥特征的數值模擬
7.2 用于模擬裝藥燃燒性能的密閉爆發器試驗
7.3 測定裝藥燃速的定容、恒壓密閉爆發器試驗
7.4 模擬火炮壽命的燒蝕性能試驗
7.5 快速降壓的燃燒中止試驗
7.5.1 試驗裝置和試驗過程
7.5.2 熄火條件
7.5.3 藥粒尺寸變化的分析與測量
7.5.4 回收藥粒的表面結構
7.6 混合裝藥的密閉爆發器試驗
7.6.1 混合裝藥的燃燒特征
7.6.2 評定混合火藥、鈍感火藥定容燃燒性能的方法
7.7 模擬裝藥內彈道性能試驗
7.7.1 勢平衡模擬檢測方法
7.7.2 預估火炮彈道性能的小口徑火炮模擬試驗
7.8 發射裝藥發射安全性試驗
7.8.1 發射裝藥燃燒與力學環境模擬試驗方法
7.8.2 發射裝藥點傳火與運動試驗
7.8.3 發射裝藥動態擠壓破碎及動態活度試驗
7.9 火炮初速和膛壓的測定
7.9.1 火炮初速的測定
7.9.2 火炮膛內壓力測試
參考文獻
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