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論語演義(一)(簡體書)
滿額折

論語演義(一)(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論語》可說是中國第一書,華人社會從孩提起即深受其影響,八歲讀觸動情思,八十歲時再讀仍覺雋永無窮.人生在世,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二十章一萬六千多字幾乎談遍,句句精練到位,若能虛懷體悟,真誠實踐,確可身心受益.因近代西化浪潮沖擊,當代世變酷烈,人心失守,不少人又重新探究審理.然而,《論語》智慧的真相一般人依舊未明.
《論語》為四書之首,以孔子思想為核心,義理涵蓋《大學》《中庸》,并啟發后續的《孟子》思想.由于匯編的方式為語錄問答體,似無嚴謹的論述體系與結構,古今的讀者多難一以貫之.其實,孔子晚年刪定《五經》,其究竟圓融的思想在《詩經》《尚書》《禮經》《易經》《春秋》中有完整展現,尤其《易經》與《春秋》為孔學微言大義的根柢.不通《五經》,不會真正了解《論語》所言為何,孔子那些因機觸發、自然流露之語,若熟悉經旨,便可知其所謂,豁然貫通.
有鑒于此,劉君祖引《易》印證《論語》,有助于讀者全面而深入了解孔子思想的真相.《論語演義》系列的特色就是將《四書》《五經》融會貫通,尤重以《易》證論,依孔解孔.全書以明白曉暢的演說方式細細講述,從《論語》章句中分析孔門諸賢言行,勾勒當時的歷史情境.同時又花不少篇幅傳述孔門人物,立意宏深,讀者的體會當更加深刻.

作者簡介

劉君祖,1952 年生,祖籍湖南寧鄉.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臺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臺灣中華孫子兵法研究會副會長,中華奉元學會常務理事.精研儒家學說,在傳統經典中注疏現代精神,如《人物志》、《春秋繁露》、《開物成務—中國的工程》等書.尤其深修《易經》,往往將難解的易理以生活化的實例佐證解讀;將《易經》義理付諸實踐,從《易經》的角度解釋闡說諸如《春秋》、《尚書》、《道德經》、《四書》、《孫子兵法》等傳統經典,并旁通于佛、道,自成一派,為深奧難懂的《易經》搭建起一座方便學習的橋梁,把《易經》和現代知識巧妙融合會通,將易學生活化與現代化.著有《劉君祖完全破解易經密碼》、《易斷全書》、《孫子兵法演義》、《四書的第一堂課》、《易經的第一堂課》、《論語演義》系列等書.劉君祖先生講學不斷,曾為臺灣政界名流、商界精英的《易經》導師,在海內外許多社會團體長期授課二十多年.

名人/編輯推薦

1. 海內外春秋帝王學、當代易學研究大家、經學宗師愛新覺羅?毓鋆親傳弟子、臺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繼《劉君祖完全破解易經密碼》《劉君祖易斷全書》之后又一力作.
2.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先生說,不通《五經》,難明《論語》,因為它是結論之語.而精研《易經》、《春秋》多年的劉君祖先生所著的《論語演義》系列真正解出了《論語》的味道.
3. 對每一位中國人來說,八歲讀《論語》,八十歲還要讀《論語》.身為華人,一生之中只有仔細研讀一遍《論語》,方才不愧于身為此一語文及此一文化的后裔.
4. 《論語演義》系列講評透徹,探本溯源,深入淺出,平實而不失深邃,是普通大眾(尤其是初學者)讀懂《論語》的最佳版本.
5.《論語演義》系列對《論語》的講解,充分體現了劉君祖與時俱進的明敏與金針度人的真誠,凸顯了《論語》的時代精神,真正做到了把《論語》徹底講清楚,同時又強調了圣人智慧的經世致用.

自序:
儒心流泉

《論語》可說是中國第一書,華人社會從孩提起即深受其影響,八歲讀觸動情思,八十歲時再讀仍覺雋永無窮.人生在世,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二十章一萬六千多字幾乎談遍,句句精練到位,若能虛懷體悟,真誠實踐,確可身心受益.舊社會高度崇尚,近代西化浪潮沖擊,多所輕慢忽視,當代世變酷烈,人心失守,不少人又重新探究審理.然而,《論語》智慧的真相一般人依舊未明.
《論語》為四書之首,以孔子思想為核心,義理涵蓋曾子整理的《大學》、子思傳述的《中庸》,并啟發后續的《孟子》思想.由于匯編的方式為語錄問答體,似無嚴謹的論述體系與結構,古今的讀者多難一以貫之.其實,孔子晚年刪定《五經》,其究竟圓融的思想在《詩》、《書》、《禮》、《易》、《春秋》中有完整展現,尤其《易經》與《春秋》為孔學微言大義的根柢.不通《五經》,不會真正了解《論語》所言為何,孔子那些因機觸發、自然流露之語,若熟悉經旨,便可知其所謂,豁然貫通矣.
有鑒于此,《論語》為論道之語,也是代表孔圣思想的結論之語.孔子集華夏文化思想之大成,又深悟與時創新的重要,孟子譽其為“圣之時者”.《學而篇》開宗明義即宣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鄉黨篇》最末記師徒出游,山梁雌雉見機而作,夫子嘆曰:“時哉!時哉!”前后對照,終始一貫.今本《易傳》中處處引用“子曰”,強調時機時勢的重要,時舍時行,時用之義大矣哉!引《易》印證《論語》,必有助于全面而深入理解孔子思想的真相.
《論語演義》特色之一,即將《四書》、《五經》融會貫通,尤重以《易》證論,依孔解孔.《論語》的生命智慧活潑透達,易理博大精深,《論語演義》以明白曉暢的演說方式細細講述,希望讀者能真實受益.孔子為儒家思想的大宗師,弟子三千人,成才者七十二賢,堪承教化衣缽的顏回又英年早逝,孔子去世后儒分為八,說好是處處開花,其實也是學團的內訌分裂.這段弘法傳道的歷程值得省思研究,供仁人志士鑒往知來.《論語演義》另一特色即從《論語》章句中分析孔門諸賢言行,嘗試勾勒一二歷史情境.司馬遷《史記》有《孔子世家》與《仲尼弟子列傳》,錢穆《懷舊游》有文曰《當年齊魯衣冠》,皆情致動人.《論語演義》花不少篇幅傳述孔門人物,立意宏深,期各方讀者善思體會.
一般多認為孔門弟子匯編《論語》,只是以類相從,篇章間并無多大邏輯關系,是又不然.上論以時習時行始終,下論以先進介紹孔門十杰始,以《堯曰》承繼中華道統終,都見編輯巧思與深意.《學而第一》勉勵人終生學習,《為政第二》教人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八佾第三》將學、行落實于禮法制度,《里仁第四》強調仁為禮本勿殉名失實,《公冶長第五》、《雍也第六》起,依前述內圣外王的標準展開人物評論.這些刪、訂、贊、修的編纂深意,《論語演義》皆予闡發說明.
人類文明跨世紀以來,天災人禍不斷,真正是亂世或佛教所謂的末法時期景觀,令人凜然生懼.要擺脫文明發展的困境,華夏文化的王道理念與淑世情懷確能提供出路.《易》卦排序困()后為井()為革(),井卦所論即返本開新,鑿井及泉汲引往上,可紓解地表亢旱水荒之困,取之不盡,用之不絕.《論語》知人論世,真摯懇切,我視之為昏昏亂世的“儒心流泉”,《論語演義》略作汲引以饗當世,期仁人君子裁量焉.

劉君祖 于夏歷甲午年三月

目次

引 論
《四書》概說
《論語》的框架
第一章
學而時習之
有朋自遠方來
附:顏回其人
第二章
追求、享受學習的快樂
“子曰”與“弟子曰”
巧言令色,鮮矣仁
不患人之不己知
敏于事而慎于言
道千乘之國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君子不重則不威
三年無改于父之道
孝悌為仁之本
附:子貢其人
第三章
吾日三省吾身
慎終追遠
賢賢易色
溫良恭儉讓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孔門十哲
附:子路其人
第四章
回也,非助我者也
弟子孰為好學
顏淵死
克己復禮為仁
功虧一簣
語之而不惰者
見其進,未見其止
苗而不秀、秀而不實
后生可畏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各言爾志
附:閔子騫其人
第五章
從我于陳蔡者
再說孔門十哲
升堂入室
鳴鼓而攻之
柴也愚
億則屢中
附:伯牛其人
第六章
季路問事鬼神
聞斯行諸
子畏于匡
大臣與具臣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
各言其志
足食、足兵、民信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求仁得仁,又何怨
附:冉有其人
第七章
名不正,則言不順
人口、富強、教化
政、事之別
行己有恥
鄉人之善者好之
衛靈公問陣于孔子
君子固窮
一以貫之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
附:宰予其人
第八章
子路有聞
道不行
子路、冉求、公西華之“仁”
聞一知十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回也不改其樂
自我設限
其心三月不違仁
由也果、賜也達、求也藝
不遷怒,不貳過
曾子有疾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犯而不校
可以托六尺之孤
士不可以不弘毅
智、仁、勇三達德
子貢方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
附:仲弓其人
第九章
以經解經
禮之用,和為貴
信近于義、恭近于禮
回也不愚
溫故而知新
言寡尤,行寡悔
雖百世可知也
附:子夏其人
第十章
繪事后素
事君數
既往不咎
仁而不佞
宰予晝寢
雍也,可使南面
居敬而行簡
附:子游其人
(代后記):讓《論語》的智慧光照全世界

書摘/試閱

《論語》書中的“說”字,大多同“悅”.學過《易經》的就很清楚了,那就是《易經》中兌卦的概念.在古代,在《論語》成書的時候,很多字是通用的.“兌”字加“讠”就是“說”,加“忄”就是喜悅的“悅”,加“月”就是“脫”,加“钅”就是“銳”,但是“說、脫、悅”三個字常常是通用的,用“說”來代替.它們都跟兌卦的意象有關,《易經》中的兌卦幾乎就是“學而時習之”的概念,兌卦《大象傳》稱“君子以朋友講習”,可見它們之間的關系有多深.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過去有很多解釋,但都解釋得不夠好,甚至有可能造成誤解,讓人以為學習成了沉重的負荷,一點兒都不愉快.這里的“而”是什么意思呢?是“能夠”,意思是能辦得到.學習要活學活用,不是死讀書,不能做填鴨式的書呆子.任何學習中的人都有其所處的時代環境,要把所學的東西用來回應所處時代產生的新問題.所以,人一定要把自己所處時代周遭發生的很多事情,包括自己的種種經驗,以及面臨的諸多問題,都作為學習的素材,就像做習題一樣,一個個來印證、體驗,看看自己所學的那些理論,在實踐中能不能得到應用.
“學而時習”無疑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態度,“時”不是“時常”,而是《易經》中強調的“時”,即對時機、時勢的準確把握.誰都不是今之古人,每個時代都會面臨非常切身的、重大的新問題,我們所學的東西要能解決當代的問題,不管你學的是幾千年前的先賢經典,還是前輩的經驗之談,面對的都是自己所處時代的問題,任何理論都不是空的,要隨時與時勢結合,用學到的東西去思考現實問題,在實踐中驗證,這才能稱得上“時習之”.“時”是與時俱進的“時”,它是活的.能“時習之”的學習才是衷心喜悅的學習,用佛教的話講,才會產生法喜.如此,才能心甘情愿、永不怠倦地學習,這種內心的喜悅就像兌卦《彖傳》所說的可以忘勞、忘死.可是,過去的解釋為什么會如此粗疏、漫不經心,而且還產生誤導,以致這句話原來的力量完全沒有了呢?
有些解釋把“學而時習”這種“活學活用”解釋成:我們學習一種東西,要能夠時常去溫習它.這話簡直就跟沒有說一樣,更要命的是,它常常會讓我們聯想起比較刻板的教學體系中的某些體驗,白天上學老師跟你講了這個、講了那個,希望我們要經常去做練習,最好晚上連覺也不睡地做習題,這擺明了是違心之論.這樣做的時候人的內心一定是充滿了厭惡.一個小孩子在接受啟蒙時除非他天生就是讀書的好苗子,否則,你要他上完課之后,放棄其他任何娛樂,時時刻刻都去溫習功課,他的內心會充滿喜悅嗎?恐怕沒有這樣的事!他會覺得這是強迫,肯定不愿意!如果說他發現說所學的對當下個人的生活非常有用,可以在新的時代得到印證,那肯定能產生由衷的喜悅,這才是“學而時習之”,真的是“不亦說乎”!
孔老夫子就是這樣,學能時習之,拿當代很多的東西去印證所學到的古典的真理,這樣一來,理論與實踐就能動態地結合了.不用老師強迫,你也會主動去學習、思考、研究.就像我曾跟我的老同學說,當我對《易經》熟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看報、看人、想問題的時候,《易經》中的那些卦象就會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你肯定會想去印證它,印證完了確實很高興.那真的是一種主動學習所帶來的快樂.可見,把“學而時習之”解釋成“時時去溫習它”,根本就是一種對人的折磨,完全沒有把真正的經義講出來.
我曾經對很多人講過,篆書中的“學習”這兩個字就充滿了趣味,讓人覺得人生很有趣,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了解.篆書的“學”字,下面一個小孩子的“子”,上面就是兩只手在玩那個“××”,那兩個“×”就是《易經》中卦爻的爻,小孩子對此充滿了好奇,開始去玩味卦爻的變化,甚至不用通過文字,就能體會其中活潑潑的智慧,這就是“學(學)”,“學”就開啟了孩子的蒙.“爻”代表著人生中層出不窮的問題,一個爻便是一個問題.學問、學問,有問題才學習,或者學了之后,不了解再問.通過學習的積累,就會慢慢有所覺悟、有了見解,這就是“覺(覺)”,就開了智慧.“覺”字小孩子上面那兩只手還在,但已經漸漸有了成熟的見解.佛就是覺者,自覺覺人稱菩薩,覺行圓滿才是佛,所有的智慧德行都是從“覺”開始的.而人要想“覺”,就得玩味、研究人生中形形色色的問題,這種玩味從兒童時就已經開始了.
再看“習(習)”字,從字形上看,它是小鳥練飛的象,小鳥練習如何駕馭自己的羽毛.對此,朱熹的解釋比較經典,比我們做習題要有趣多了,什么叫“習”呢?就是“鳥數飛”.小鳥要想自己飛翔,一定要不斷地練,老鳥可以指導它,但是不能代替它,一定要靠它自己去體會,經過不斷地跌跌撞撞,才能摸索著飛起來,這就是“習”.人生就是這樣,想要自強自立,一定要經歷練習、摸索、磕碰的階段.“習”就是把你所學到的理論、觀念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印證,“習”字的“羽”下面的“白”應該是一個變體,可能是“日”字,意思是要天天練,否則就不見得能飛得好;也有可能是自強不息的“自”,意思是學習要靠自己.如果我們懂得了這個字根的意思,領會了孔老夫子講“學而時習之”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就擺脫了很多學習的障礙,會打心眼里認為學習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這個意思在《孟子》里也有,孟子也發過類似的感慨,他說,義理之學帶給我的感覺,就像吃非常好吃的豬肉一樣.即“義理之悅我心,如芻豢之悅我口”,指的就是好的學問就是人的精神食糧.
“不亦說乎?”不是強迫性的反問,孔子是在跟我們講道理,是勸導式的.他說,我“學而時習之”感到由衷的喜悅,你們難道沒有同感嗎?如果真的體悟了“學而時習之”這種主動學習的創意過程,難道不覺得真的很愉悅嗎?很多東西跟書上的道理印證相通了,自然有一種充滿法喜的感覺.如此一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怎能不喚起我們的共鳴?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