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上海望族(簡體書)
滿額折

上海望族(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  價:NT$ 192 元
優惠價:87167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通過對李鴻章、聶緝槼、榮宗敬、周湘云、席正甫、張石銘、劉晦之、朱志堯八個故家舊族在上海的百年寫真,真實地反映了上海開埠以來,上海灘上流社會的種種生活場景,生動地詮釋了從晚清到民國期間,上海豪門望族的形成和盛衰過程,以及這些家族對上海現代經濟和海派文化的深遠影響。

作者簡介

宋路霞1952年生,山東濟南人。上海作家協會會員。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該校校報編輯部主任、圖書館支部書記。
主要研究方向:近現代家族史、上海史、上海洋樓文化。
主要著作:《李鴻章家族》、《盛宣懷家族》、《張靜江、張石銘家族》、《百年儒商--南潯小蓮莊劉家》、《百年收藏》、《上海的豪門舊夢》、《上海的豪門望族》、《洋樓滄桑》、《回夢上海老洋房》、《回夢上海大飯店》、《錢幣大師馬定祥》、《上海頂級老洋房》、《上海灘名門閨秀》、《浮世萬象》(孫曜東口述、宋路霞整理)等。

名人/編輯推薦

為何上海老人說"半條華山路是李家的"?
黃浦江邊的聶家花園經歷過怎樣的風雨?
步入曾經的海派大宅門,不帶偏見地發掘和品味,自會感到趣味無窮。

目次

走近海派大宅門(代前言)

第一章李鴻章家族的"上海地圖"
--晚清第一家海上沉浮錄
"半條華山路是李家的"
丁香花園:與真正的李家豪宅隔了兩條街
李樹德堂:小開李國芝的花花世界
裕華新村:李經方遺囑之風波
儲能中學:蔡鍔老師李經羲的舊居
武康路:李國松居滬大不易
上海新村:李家、段家、袁家
沁園村:李國杰與王亞樵是哥兒們
平街:李玉良暗設秘密交通站
康平路:一支槍引來抄家禍
烏魯木齊南路:李蔭軒的藏寶之地
走近海派大宅門(代前言)

第一章李鴻章家族的"上海地圖"
--晚清第一家海上沉浮錄
"半條華山路是李家的"
丁香花園:與真正的李家豪宅隔了兩條街
李樹德堂:小開李國芝的花花世界
裕華新村:李經方遺囑之風波
儲能中學:蔡鍔老師李經羲的舊居
武康路:李國松居滬大不易
上海新村:李家、段家、袁家
沁園村:李國杰與王亞樵是哥兒們
平街:李玉良暗設秘密交通站
康平路:一支槍引來抄家禍
烏魯木齊南路:李蔭軒的藏寶之地
十年浩劫:李鴻章遺物的毀滅
外灘15號:"留守總裁"劉攻蕓
走向世界:駛往海外的"三艘航空母艦"
人才輩出:從上海走向全國的李家英才
屢敗屢戰:李氏家族的百年家風

第二章聶家花園的歐風美雨
--聶緝椝家族風雨滄桑路
黃浦江邊的聶家福地
曾國藩慧眼識賢婿
多事之秋的海上地方官
聶云臺妙手辦"恒豐"
有限的經濟與無奈的政治
一條信息毀了一個企業
宋美齡為聶其璧結婚作儐相
"洋和尚"的小故事
聶光堃與俞大維的友誼
聶光墀怒斥卜舫濟
四老爺斗膽冒犯袁世凱
狂風暴雨中的舊王孫
陽光下的煉獄
寒風中的三棵老樹
以自己的方式叩響世界

第三章第八部《四庫全書》之夢
--劉晦之家族的儒商傳統
新閘路上的小校經閣
李鴻章的心腹大將與親家
擠兌風潮中誕生的銀行總經理
"特別有獎儲蓄"風波
宋子文"吃掉"中實銀行
躲進小樓成一統
第八部《四庫全書》之夢
唐宮樂器重進皇宮
"善齋善哉"
六十年風水如何轉?
當代儒商劉永齡
科技、教育界的良師益友
和樂堂里收藏樂

第四章近代金融第一家
--席正甫家族在上海
一個歷史久遠的顯赫家族
席正甫當年一肩行李到上海
祖孫三代連任匯豐銀行買辦
席家、沈家、胡家、王家--撐起外灘半邊天
宋子文的得力助手席德懋
東平路一號的席家花園
新中國第一代儀表專家席素明
特殊年代的特殊經歷
與時俱進人才輩出

第五章誕生了三代收藏家的大宅門
--張石銘家族的收藏軼事
紅衛兵突然發現了一間密室
誕生了三代著名收藏家的大宅院
張石銘與張元濟的宋版書交往
張家三代藏書入歸中央圖書館
霞飛路上一座占地27畝的大花園
古錢大王張叔馴
神秘的"大齊通寶"
第一個古泉學社的創辦人
一塊古玉換了一輛凱迪拉克
張蔥玉17歲一夜身價200萬
迅速崛起的張家第三代收藏家
一場豪賭輸掉了大世界地皮
在文物鑒定的崗位上鞠躬盡瘁
張家把"鍋碗瓢盆"留在了國內

第六章房地產大王與一號汽車
--周湘云家族的東西方情結
三個窮兄弟闖蕩上海灘
周蓮塘十年辛苦成巨商
水太夫人"殺一儆百"
飛速崛起的地皮大王
亦是一個紅頂商人
沸沸揚揚的一號汽車
文物收藏一大家
陸連奎保駕對簿公堂
房產大王的豪宅舊事
周家喪事的"三點主"
周家小姐的新使命

第七章一個家族與半個中國
--榮氏家族海上創業記
遲到的"榮宗敬故居"
老太爺"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榮宗敬三闖上海灘
四臺石磨"變成"了十四家面粉廠
"棉紗大王"碰上了多事之秋
宋子文的美夢落了空
一代實業巨子的最后歲月
梅園、錦園、千橋會
抗戰勝利后最大的綁票案
榮鴻元皇太子頭上敢動土
從富家子弟到紅色資本家
永遠的大姐--榮漱仁女士
打造"金山"的能手榮鴻慶先生
走遍天涯也忘不了根

第八章沙船、輪船、小樂隊
--朱志堯家族的百年悲歡
法租界的一道音樂大餐
淀山湖邊的"沙船幫朱家"
九死一生的航海歷程
女強人馬氏夫人力挽狂瀾
現代民營造船業的先驅--朱志堯
大有大的難處
法國人"吃掉"求新船廠
大洋彼岸的深情呼喚
千絲萬縷的教友情結
抗戰壯舉--三條輪船沉江底
朱斌侯創辦筧橋航空學校
水井里的槍支引發的案件
永遠的樂迷

主要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第一章李鴻章家族的"上海地圖"--晚清第一家海上沉浮錄
上海望族李鴻章家族,世稱晚清第一家。他們祖籍是安徽,發跡卻在上海灘。
從李鴻章1862年率領淮軍殺到上海算起,一個半世紀過去了,這期間,李家在上海生活了七代人。
初到上海的李鴻章很得意,與太平軍作戰旗開得勝,接連打了不少勝仗,僅僅七個多月就連連高升--從一個淮軍的統帥(手下不過九千人馬)升為江蘇巡撫(即江蘇省長),中年時代的李鴻章很快又奉命北上,先后出任兩江總督和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總理了晚清內政外交達四十年。
他本人雖然沒有在上海久住,但是他的子孫后代都陸續來到上海。他領導的洋務運動的重鎮在上海,創辦的晚清重點企業諸如江南制造局、輪船招商局、中國通商銀行、華盛紡織總廠……均在上海,他的許多重要幕僚也先后駐扎上海,他本人在某些關鍵時刻也出現在上海,在上海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故事。
歷史還沒走遠。李家的行蹤和生活詮釋了上海許多有趣的細節。穿越時間隧道,深入李家的"上海地圖",不經意間,會發現街邊路口那些風景和老洋房,頓時活了起來,有著諸多歷史人物的呼吸……
"半條華山路是李家的"
談到李鴻章家族,上海的老人好說"半條華山路是李家的"。
李鴻章的小兒子李經邁的確,那條彎彎的、梧桐樹蔭蔽的華山路,似乎與李鴻章家族特別有緣--李鴻章的祠堂坐落在那兒;李鴻章的側室莫氏(李家后人稱其莫老姨太)的豪宅建在那兒;李鴻章的小兒子李經邁的房產--著名的枕流公寓也建在那兒;李經邁的墓地當年也安排在那兒;李鴻章的侄孫李國芝的大花園洋房也在那兒;與李家有點關系、但關系不大的丁香花園也坐落在那兒。李家當年在華山路兩側還擁有大量地皮,不斷賣出一些給他們的親戚造房子,如中國銀行第一任總理(即總經理)孫多森的房子就是……因此說"半條華山路是李家的",似乎不算是太"豁邊"。
李家人鐘情于華山路,或許與當年老李在上海打仗有關?華山路原名海格路,在李鴻章到達上海的前二年(1860年)由租界當局剛剛開始拓建,原本就是一條對付太平軍的運兵之道。淮軍的大隊人馬從市區開到青浦和松江等地作戰,戰車該是從海格路上隆隆碾過的。
時過境遷,如今的華山路,變得高雅而寧靜。
從靜安寺希爾頓大酒店向南、再折向西走,在上海戲劇學院的馬路對面,可以看到一棟龐大的老式公寓建筑--枕流公寓。
這棟大樓的門口不久前豎起了一塊挺講究的牌子,上面寫著大樓被命名為"文化名人樓",列舉了曾住在樓內的文化名人:周旋、孫道臨、王文娟、沈柔堅、胡厥文、李國豪、范瑞娟、傅全香、喬奇、吳樸堂、余紅仙……可惜其中少了一個重要人物,此人便是此樓當年的主人、李鴻章的小兒子李經邁。
李經邁(1876-1940),字季皋,號又蘇,別號澄園,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他是李鴻章的小兒子,與兩個哥哥李經方、李經述比起來,政治上、學業上都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業績。李氏家譜上他那些頭銜,諸如特賞主事、特賞員外郎、賞戴花翎、頭品頂戴等等,都是朝廷看在李鴻章的面子上特賞的,只有駐奧地利公使是個實務,那是李鴻章去世以后的事。他有點先天不足--出身上略遜一籌,因其生母是李鴻章的側室而非正宮娘娘,這種情況在傳統大家族中,當兒子的就吃虧不少,連李國杰(李鴻章的孫子,李經述的大兒子,比李經邁僅小五歲)也要欺負他,分家的時候把一些不值錢的股票分給他。
但是他有他的"門檻",特殊的處境養成了特殊的品性--人極聰明,英語極好,不屑于跟李家人打交道,倒喜歡跟外國人打交道,擅長經商和文物收藏,學外國人的樣子,在上海西部大做房地產生意,從未失敗過。那些原先不值錢的股票到了他手里,七搗鼓八搗鼓,都變得值錢起來。枕流公寓就是他經商的成果之一(房屋建造注冊時以他的號李季皋注冊)。
枕流公寓始建于1929年,樓高七層(加上底層,實際上為八層),是上海西區規模最大的高級公寓,以設計典雅、裝潢豪華、開間寬闊、居住舒適著稱,1949年前大多數房間出租給在滬的外國人居住,其中很多是他的朋友。為了適合外國人的生活習慣,整棟大樓集中供暖,安裝了熱水汀(暖氣片);頂樓的平臺向住戶開放,可以走上去遠眺和散步;地下室里還開放室內游泳池。這些設施在當時無疑是一流的,因此受到老外們的青睞,常年生意紅火。
李經邁自己家就住在大樓中路的六樓和七樓(復式樓層)。據去過他家的老人說,他家的陳設完全是中西合璧式的,有很多皇家賞賜的中外禮品,墻上既有祖宗畫像,也有西洋畫。給人印象最深的,一是門口的那個地毯,竟是一張巨大的整張的白老虎皮;枕流公寓南立面二是他的收藏,起碼有好幾間大房間專門儲藏他的藏品,書畫、碑帖、印章、藏書、古扇,均為大宗。
翻翻他那1928年的藏品目錄,僅田黃石章就有115方,其中最大的一方重八兩二錢(方形太師少師紐),其次一方重六兩六錢(長方天然形,翁方綱書多心經),按"天地元黃宇宙洪荒……"的字號,分別嵌在32個錦盒里。他的書畫碑帖僅目錄就有四冊,實物按號碼裝箱,共有12箱,其中有宋代趙文敏的寫經、錢坤一花卉、松雪老人蕭翼賺蘭亭、先賢朱子墨跡;元代的梅道人墨竹圖、黃山樵松窗讀易圖等;碑帖有淳化閣帖、石經、三希堂法帖等,均為外界不易獲見者。
李經邁的藏書也很有名氣,書齋叫"望云草堂",分藏東樓和西樓,共計42櫥又43箱。現在市場上視為鳳毛麟角的珍貴版本宋版書,在他的書櫥中比比皆是,如《毛詩要義》、《春秋或問》、《春秋經傳集解》、《玉梅溪全集》、《白孔六帖》、《六家注文選》等等,隨看隨翻。元明版本和舊抄本就更不稀奇了,真的是滿坑滿谷,成筐成簍,可以跟民國時期任何一個藏書家比美。
坐擁書城的李經邁,似乎還是很不順心,在他六十歲生日的時候,提前為自己寫下了《墓志銘》,有道是:"文忠(李鴻章)年五十四而生余,余年二十六而文忠薨……綜計一生,所作者,不甚愛惜之官;所辦者,無足輕重之事;所遇者,全無心肝之人;所聞者,不知羞恥之言!"不知為何,他竟如此怒氣沖天。
他于1940年去世,他兒子李國超把珍貴版本留下,其余書捐給震旦大學,計18000冊,分為政書、兵書、地方志、科技圖書和名人年譜,唯于文藝類書一無所有。書至震旦后,校方為之辟"李氏文庫"專室,并以特制的雕鏤精美的西式書櫥貯之,該館館長還在《震旦學報》上撰文介紹。建國初院系調整,把震旦大學藏書分給復旦大學和華東師大,"李氏文庫"歸復旦大學圖書館,但專室已不存,藏書按類別分散入庫了。
李國超于建國前夕舉家去香港,又轉到美國,再也沒回來。
臨行前他把枕流公寓及在上海的所有房地產都賣了。上路時大概行李實在太多了,就留下了五個箱子,寄存在合眾圖書館顧廷龍館長那兒。建國后顧廷龍先生將之帶入上海圖書館,其中有一本精美的家庭大照片簿。2007年年底上海圖書館舉辦該館館藏歷史照片原照展,其中有一批李鴻章家族的照片,就是李國超出國前寄存的。
丁香花園:與真正的李家豪宅隔了兩條街
從枕流公寓往西走,彎彎的林蔭道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丁香花園了,這是百年上海灘最負盛名、保存最好的頂級花園洋房之一,建國后曾作為上海市委有關部門的辦公場所及招待所。改革開放以后,一號樓與三號樓成為市委老干部活動室,二號樓出租為申粵軒酒樓。園中綠茵平疇,花木蓊郁,巨大的老樟樹,簇擁著幾幢風格各異的小洋樓,還有一條巨龍纏繞在內園的院墻上,極富生氣。
大凡談到丁香花園的文章都說,這是李鴻章為其姨太太丁香所建造的花園,故名丁香花園。
李鴻章的側室莫氏的住宅但是李家的老人都否認這件事。他們認為,李鴻章姨太太是有的,就是李經邁的母親莫氏。她原先是李鴻章的繼室趙氏夫人趙小蓮(張愛玲的外曾祖母,趙樸初家的姑奶奶)的陪嫁丫環。李鴻章中年以后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總在天津、北京、保定之間奔波,由于趙氏體弱多病,不能隨侍在側,就由莫氏隨行服侍,日子久了,就收房為側室。李經邁長得濃眉大眼,圓圓的臉龐,可知他的母親莫氏模樣很姣好。但是李家老人又說"根本就沒有丁香這么個人"。
李家在華山路建有高級花園洋房這是事實,原先大家都以為就是丁香花園。筆者也曾聽說,丁香花園是李經邁為他母親莫氏建造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調查的深入,資料的積累,發現情況并非如此。李鴻章1901年在北京去世之后,李經邁的確把他的母親莫氏從天津接來上海,在華山路為之建造了一處花園豪宅,但不是在丁香花園的位置,而是在華山路長樂路路口,是一棟淡黃色的西班牙式的三層漂亮洋房,西部有一方草地和林木,與丁香花園隔了兩條街,即武康路和長樂路。論風格,倒是跟枕流公寓一致。
莫氏在此一直住到去世,李經邁將其棺木運回安徽合肥安葬。最近合肥的文管部門已經找到了她的墓葬,從中還找到了隨葬的一些御賜的文物,包括慈禧太后賞的金幣等。
這棟房子1949年后長期歸氣象局使用。前幾年,一位大老板盤下了。2008年初,電視劇《梅蘭芳》劇組租了一個月,在里面拍戲,動刀動鋸,改換門窗。現在撤走了,花園里一片狼藉,草地被磨平了,通道里扔的全是垃圾。
那么,為什么人們總把丁香花園說成是李家的呢?據李家老人李家昱先生(李鴻章的曾侄孫、李鴻章的弟弟李昭慶的曾孫,原玉屏中學校長)介紹說,一來是因為這兩處花園相距很近,不知情的人容易搞錯;二來是因為丁香花園在抗戰勝利之后,的確是與李家有點關系了,主要是李鴻章的侄孫女婿劉攻蕓(李昭慶的孫女李國珍的丈夫,末代帝師陳寶琛的外甥,著名美籍華人學者劉廣京的叔叔)當了郵政匯業局的局長,他同時還是蘇浙皖敵偽產業管理局的局長,抗戰勝利后就在丁香花園里面辦公(丁香花園在敵偽時期,漢奸張善琨在里面辦電影公司,勝利后被國民政府沒收)。他大權在握,樹大招風,后來又當了中央銀行總裁,來找他的人更多了,李家人進出的人也很多,包括李家"家"字輩的人,當時都還是中小學生,常常跑進去玩。這么一來,人們更有理由說是李家的了。而實際上,丁香花園并不是李家的產業。
劉攻蕓、李國珍夫婦于1949年離滬去香港。他們的后代都很能干,兒子劉廣恒、劉廣斌、劉廣,女兒劉廣琴、劉廣文,都是美國幾個大公司里的業務骨干,小兒子是一家電腦公司的總經理。媳婦們也都賢惠,劉廣斌的妻子是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的妹妹。有一個外孫女叫鐘彬嫻,尤其能干,畢業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現任世界級化妝品品牌--雅芳(AVON)國際公司的總裁。
李樹德堂:小開李國芝的花花世界
華山路江蘇路路口的長寧區衛生學校的院子里,有一棟灰白色的漂亮洋房,當年是李鴻章的侄孫李國芝(字瑞久,1897-1940,李鴻章三弟李鶴章的孫子)的房產,他在里面辦過俱樂部,開過賭場,還辦過一個李樹德堂廣播電臺,專播京劇節目。他的房子不僅這一棟,從這個路口沿江蘇路方向延伸,有好幾棟豪宅都曾是他的。靠近江蘇路延安路路口的那棟大花園洋房,直到前些年建延安路高架時才拆掉。
李國芝這么有錢,但不是他自己創業的成績,而是繼承祖業的結果。他天生"命好"--三代人全是有錢的主兒--他祖父李鶴章在李鴻章的淮軍隊伍里干了一陣子,在攻破太平軍的天京(南京)后,不久就解甲歸田了(是賭氣回家的,因為二哥李鴻章為了避嫌,不給他請功,仗打了好幾年,腿上還負了傷,才給了個誰也不會要的甘肅甘糧道官職)。回老家后扛著李鴻章的大牌子,生意自然就好做了,買房子買地建豪宅,忙得不亦樂乎。據說現在合肥市淮河路上作為"李鴻章家族陳列室"的李府,當年就是李鶴章的豪宅,是處三進大宅門。
李國芝的父親李經馥是李鶴章最小的兒子,最得寵,得到的遺產最多。李國芝的母親是曾國藩的孫女(即曾紀澤的大女兒),陪嫁也不會少。李國芝是他父母的獨養兒子,繼承了他們全部的遺產。這還不算,李國芝的夫人也是上海灘有名的有錢人,是盛宣懷的孫女盛毓菊(盛宣懷的大兒子盛昌頤的女兒,還是著名詩人邵洵美的夫人盛佩玉的親妹妹)。人們說盛毓菊在跟人家打麻將時,手邊總是放著一個景泰藍小罐,里面大大小小地放了很多金剛鉆戒指。一旦輸了錢,就在小罐里找一個合適的金剛鉆遞給人家。
如此金山銀山堆起來的家境(由此可見,洋務大員們辦洋務是有本事,個人斂財也是頂級高手),李國芝還能刻意奮斗嗎?嬌寵無度,很自然就成了小開。他家的庭院里總是停著七八輛各式轎車,市面上每進口一個新品種轎車,他就立馬去買一部。乘新式轎車兜風,當時是很時尚的,跟現在也差不多。
但是,天上掉下來的金山銀山總有一天要融化的。果然,到了建國前夕,他家已經沒有什么錢了。到他的小兒子李家龐成年的時候,家里差不多已經成了無產階級了。李家龐決心自力更生,走向社會,報名參了軍。他隨部隊參加過抗美援朝,成了李氏大家族中又一個走向革命的人。
華山路靠近淮海路的地方有一座高大的紅磚牌坊,當年是李鴻章祠堂的大門,世稱李公祠,現為復旦中學。一百多年過去了,李公祠的大殿居然還沒有被革命浪潮所淹沒,倒也是個奇跡,盡管大殿內部已經成為復旦中學的校史室。
李公祠是在李鴻章去世之后的1904年,他的忠實幕僚盛宣懷等報批朝廷為之建立的。共有40畝地,前后三進,當年還有花園、碑亭、戲臺、荷花池、廂房等。在東花園中,原先豎立著一尊德國人鑄贈的李鴻章全身銅像,1949年后,據說在大煉鋼鐵時化成了銅水。
裕華新村:李經方遺囑之風波
李鴻章不像他的哥哥李瀚章那樣多子多孫,他只有三個兒子:李經方、李經述、李經邁。大兒子李經方實為其六弟李昭慶之子,在李經述尚未出世時,過繼給了李鴻章。
李鴻章(坐者左)、李瀚章(坐者右)和他們的兒孫。
后排右起:李經述、李經畬、李經方、李經羲、李經邁、李經敘李經方很有才氣,精通五國文字,是個職業外交家,曾擔任晚清駐日、駐英公使(大使),還陪同李鴻章出使西方列國,跟著李鴻章干了一輩子倒霉的晚清外交,處處遭人唾罵--李鴻章甲午戰敗后奉命赴日乞和,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是他陪去的;李鴻章在日本挨了槍子,回國后在家養傷,那割讓臺灣的簽字,是他這個替身前去在海上簽訂的;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時,英國人主張李鴻章趁亂擁兵自立,甩開慈禧那個搞不清楚的老太婆,李經方極力贊同,而父親老李卻不同意……總之他覺得挺委屈,跟在父親身邊,自己一身的學問全都用來喪權辱國了。
辛亥革命之后他在上海當寓公。由于他外語好,通五國文字,又當過駐外公使,善于跟外國人打交道,就把外國人口袋里的鈔票狠狠地撈了一把。他曾發過兩次洋財。其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在打仗,一些英國商人便到東方來求發展。李經方看到外國人喜歡在黃浦江邊造廠、建碼頭和貨棧,就搶先以很低的價錢,買下了幾百畝位于現在老楊浦一帶的江邊荒地,然后再以幾十倍的價格賣給了英國人。后來英國人在那兒建起了英聯船廠,還發行過股票。還有一次是買古董,賣給了瑞典太子,一次就撈了28萬美金。
李經方妻妾成群,除了原配夫人和一繼室都是四川總督劉秉璋之女外,還有側室5人,另外還有兩位外國太太,一個是英國人,一個是法國人。英國太太居上海安慶路,法國太太曾居蕪湖。英國太太生的兒子叫李國燾,字子厚,又字厚甫,當過上海郵政局局長,當年就住在富民路上的裕華新村。
李經方在上海擁有大量房地產,據說一條四川路,半條是他的。他妻室太多,遺產的分割就成了大問題。1933年,他親筆寫下遺囑(是一件長達三米、寬一米的宣紙寫件),上面列舉了他那分布在全國各地的財產,也明文規定了后代中哪一房、哪一人分得的數額。這份遺囑原件就收藏在他的大兒子李國燾手里。李國燾去世后由李國燾的小兒子李家驍繼藏。其實就是件紀念品,因為1949年后原先的財產基本都沒有了,李家驍全不放在心上。
可是"文革"后有一天,哈爾濱市公安局派人來了,明說就是要找這張遺囑原件,說是這里牽涉到一件有500萬英鎊的大案!把李家驍嚇了一跳。
人們把這張皺皺巴巴的遺囑原件("文革"中被抄家抄走,落實政策時發還)細細通讀一遍,果真在最后倒數第四條,發現了問題。那一條寫道:"吾在少至老陸續存入一大(行名)銀行之款,不計其數,皆無存券。數十年來本利未嘗計算,亦不知有若干萬。但此銀行永遠存在,不致倒閉停歇,亦無人可以冒領、盜取。凡吾名下之款,吾子孫將來有德者,該行當然付給;無德者,亦無從妄取分文。吾后人其各好自為之,此時吾固不能亦無從預為之支配耳。"
這段話說的撲朔迷離,恍恍惚惚,似有似無,但是,遠在哈爾濱的公安局怎么知道的呢?原來,李經方晚年住在大連,1935年在大連去世,生前有一個管家為之管賬,這個存有500萬英鎊的存折就在管家手里,遺囑里說的那家大銀行指的是英商匯豐銀行。1949年后管家去世了,存折落在管家兒子的手里。管家的兒子一直不敢說,直到他因事入獄,為了將功補過,早點出獄,才把此事說出來。可惜等他出來,那存折已經被造反派抄家抄走了,至今不知下落。哈爾濱公安局找不到存折,就來上海找遺囑。
李經方的遺囑證實了的確有這么一個存折,但是,如今在何方?李家驍聽著有點頭暈,像是在聽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