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金融與中國經濟(簡體書)
滿額折

金融與中國經濟(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9.9 元
定價
:NT$ 359 元
優惠價
873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金融安全對于一個國家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與大國命運緊密相關。

《金融與中國經濟》是一部深度透析金融與中國命運關系的重磅之作,本書的兩位作者章洛菘和姜浩先生都是在金融證券業務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資深律師,在這本書中他們對全球資本市場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并詳細對比了中美兩國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貨幣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互聯網金融市場等方面的差異,尤其是對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研究,對于中國乃至世界的互聯網企業都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在對近代世界各國重大轉折點與金融的關系研究的同時,作者還對中國完善金融市場的現狀提出了全方位的應對措施和建議,這些建議有利于保障中國金融體系的安全,提高中國金融企業的競爭力。

更多好書盡在湛廬文化

作者簡介

章洛菘(章曉洪)
●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主要執業領域為證券與資本市場、金融以及公司與并購,一直專注于證券、金融、投資、公司法及經濟訴訟等業務。曾成功主辦
包括中國中小企業房地產第一股——廣宇集團、中國民營企業第一股——陽光照明、中國制造企業澳洲第一股——天外天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國三江
化工等80多家公司的資產重組及境內外股票上市工作。
●曾榮登《亞洲法律事務》雜志(Asia Legal Business)封面人物,被《亞洲法律與實踐》雜志(Asia Law Practice)評為“資本市場·亞洲杰出律師”。至今已
出版《企業并購與重組》、《中國公司成功上市路線圖》和《股東派生訴訟研究》等多部著作。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博士,清華大學工商管理學博士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系訪問學者。中華全國律師協會金融與公司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人大常委會
法制工作委員會特聘專家。
姜浩
●美國著名律師行安偉國際律師事務所資深合伙人。在證券、公司收購與兼并領域極富經驗,專長于國際交易與融資,曾代表美標、通用汽車、華能、國際電話電報公

章洛菘(章曉洪)
●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主要執業領域為證券與資本市場、金融以及公司與并購,一直專注于證券、金融、投資、公司法及經濟訴訟等業務。曾成功主辦
包括中國中小企業房地產第一股——廣宇集團、中國民營企業第一股——陽光照明、中國制造企業澳洲第一股——天外天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國三江
化工等80多家公司的資產重組及境內外股票上市工作。
●曾榮登《亞洲法律事務》雜志(Asia Legal Business)封面人物,被《亞洲法律與實踐》雜志(Asia Law & Practice)評為“資本市場·亞洲杰出律師”。至今已
出版《企業并購與重組》、《中國公司成功上市路線圖》和《股東派生訴訟研究》等多部著作。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博士,清華大學工商管理學博士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系訪問學者。中華全國律師協會金融與公司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人大常委會
法制工作委員會特聘專家。

姜浩
●美國著名律師行安偉國際律師事務所資深合伙人。在證券、公司收購與兼并領域極富經驗,專長于國際交易與融資,曾代表美標、通用汽車、華能、國際電話電報公
司、康寧等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以及所羅門美邦、美林證券、摩根士丹利等投資銀行的融資活動。
●中國首家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山東華能的代表律師,并且一直在為中國大型國有企業,如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的海外融資活動
擔任顧問。
●《哈佛商業評論》咨詢顧問專家,定期在美國會議協會(American Conference Institute)發表演講。在《國際金融律師》(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yer)、《中國金融評論》(China Finance Review ) 和《銀行與金融服務評論》(Review of Banking and Financial Services)等國際著名刊物上發表了多篇
關于項目融資與投資公司的文章。
●瑞士Webster大學企管碩士,瑞士日內瓦大學經濟學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金融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

 

顯示全部信息

目次

[目錄]
目 錄
推薦序 金融的力量
前 言 大國命運與金融
第一部分 世界金融市場與中國金融市場
01 世界金融市場上的重要歷史事件
西班牙的破產與英國工業革命
1637年郁金香狂熱
約翰·勞的紙幣經濟學
1837年美國經濟恐慌與南北戰爭
1907年美國銀行危機和聯邦儲蓄銀行的成立
1929年大蕭條,美國證監會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1987年,黑色星期一
02 中國金融市場上的重要歷史事件
毀了大明朝的白銀

[目錄]

目 錄
推薦序 金融的力量
前 言 大國命運與金融

第一部分 世界金融市場與中國金融市場
01 世界金融市場上的重要歷史事件
西班牙的破產與英國工業革命
1637年郁金香狂熱
約翰·勞的紙幣經濟學
1837年美國經濟恐慌與南北戰爭
1907年美國銀行危機和聯邦儲蓄銀行的成立
1929年大蕭條,美國證監會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1987年,黑色星期一
02 中國金融市場上的重要歷史事件
毀了大明朝的白銀
金本位?銀本位?——鴉片向東,金銀向西
輸在金融上的甲午中日戰爭
清末三大金融風潮與大清王朝的末日
“京鈔風潮”與袁世凱的倒臺
“白銀風潮”、“黃金風潮”、“金圓券”與國民黨政權的覆滅
新中國金融體系的破壞和倒退
1985年以來中國的惡性通貨膨脹(1985年、1988年和1995年)

第二部分 近期金融危機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03 屠龍與擒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喬治·索羅斯,風暴中的主角
泰國,第一只倒下的小虎
馬來西亞,大馬“失蹄”
印度尼西亞,一夜倒退幾十年
韓國,被制服的小龍
香港,屠龍與斬鱷
誰是下一部險劇的主角?
從來都沒有偶然
04 2008年金融危機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次貸危機始于互聯網泡沫?
國際金融巨頭的倒下
美國政府的救市之路
下一站是歐洲?
05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歐豬五國”與歐債危機
歐債危機的起因
歐債危機與歐洲各國命運
06 冰島,國小危機大
從“全球最宜居國家”淪為“破產國家”
冰島成為“恐怖主義”國家
冰島金融危機的前車之鑒

第三部分 他山之石,中美金融市場的比較與啟示
07 股票市場
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與現狀
美國股票市場的發展與現狀
中美股票市場的比較與啟示
【案例分析】
高發行價——股民需要用一生去解套的“中國石油”
美國股票市場的內幕交易
08 債券市場
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與現狀
美國債券市場的發展與現狀
中美債券市場的比較與啟示
【案例分析】
超日債違約——中國債券市場第一起實質性債券違約
迪許與光平方之爭
09 貨幣市場
中國貨幣市場的發展與現狀
美國貨幣市場的發展與現狀
中美貨幣市場的發展與現狀
【案例分析】
中國式錢荒
美國貨幣市場操縱
10 金融衍生品市場
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與現狀
美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與現狀
中美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比較與啟示
【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金融衍生品巨虧案
金融衍生品與希臘主權債務危機
11 互聯網金融
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現狀
美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現狀
中美互聯網金融的比較與啟示
【案例分析】
中國金融市場的攪局者——余額寶
美版余額寶PayPal的興衰

第四部分 金融市場與中國命運
12 中國經濟的挑戰
預期和信心高于一切
陷阱與發展
金融市場與社會
唱衰中國
13 中國金融市場的挑戰
權力尋租問題
股票和債券發行機制問題
投資人的結構問題
中國資信評級機構有待進一步發展
債券市場的債券發行需要統一管理
大量外匯儲備和貨幣政策帶來的挑戰
金融市場開放帶來的挑戰
14 中國金融市場的應對措施
做好金融市場的頂層設計工作
提高金融市場立法的科學性與執法的嚴肅性
培植社會誠信,強調契約關系
加快中國股票市場注冊制改革,提高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轉換效率
加強證券交易所的獨立性
改變債券發行交易部門多頭監管的情況
加強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增加金融市場的透明度
積極地面對互聯網金融中的金融創新
盡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謹慎穩妥地選擇好金融改革的次序問題,切不可一哄而上
15 可持續的經濟發展與金融市場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引擎在哪里
金融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關鍵


結 語 山雨欲來,還是柳暗花明
后 記
注 釋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現狀
2013年,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
中國的金融生態環境因互聯網與金融之間的“聯姻”而產生了巨大變化。2013年,多年來不溫不火的互聯網金融開始風靡中國金融市場,而拉開這一帷幕的卻是一家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淘寶支付寶名下的余額寶。余額寶自2013年6月13日上線后,在5個月內就讓名不見經傳的天弘基金挺進1?000億元規模企業的行列。余額寶的成功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其他互聯網公司及金融機構開始紛紛效仿,如網絡巨頭騰訊、百度以及金融機構平安銀行等。在2013年一年里,互聯網思維如同一場當代的文藝復興,影響并改變了中國的金融業態和格局。移動支付、網絡信貸、P2P、眾籌等新興互聯網概念的不斷創新,使得金融模式得到了蓬勃的發展。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企業作為金融新貴,打破了固有的金融格局,轉而成為金融業的攪局者。除了早期的P2P貸款服務平臺外,垂直搜索、智能理財、眾籌平臺等互聯網金融形態也紛紛涌現,并逐漸開始得到監管部門和資本市場的認可。銀行、券商、基金、保險等傳統金融業機構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開始積極謀變以鞏固既有的優勢地位。2013年因此被稱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
金融互聯網與互聯網金融
金融互聯網與互聯網金融的區別究竟是什么呢?從本質上來講,金融互聯網還屬于傳統金融的范圍,是傳統金融業的互聯網化。網上銀行是傳統金融業互聯網化的主要體現,許多之前需要親自去銀行營業廳辦理的業務,現在都可以通過網上銀行完成。據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個人網銀柜臺業務替代率達到了56%,企業網銀替代率更是高達65.8%。也就是說,網上銀行已經取代了一半以上的柜臺業務,而這一比例還可能進一步上升。據統計,中國網上銀行市場2012年全年交易額達到了995.8萬億元。截至2012年底,網上銀行注冊用戶數高達5.64億,相當于美國總人口的1.7倍以及日本總人口的4.4倍;995.8萬億元則相當于中國2012年51.9萬億元GDP的19.1倍。27顯然,互聯網市場潛力極大。
金融互聯網的本質是通過互聯網工具對傳統金融進行的一種改良。但是,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方向則是對傳統金融的顛覆。按照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謝平的說法:互聯網精神跟金融精神是不一樣的,互聯網精神的核心是開放、共享、去中心化、平等、選擇、普惠、民主;而傳統金融業是精英化、神秘化、制造信息不對稱,然后賺錢。”
互聯網金融背后的邏輯
面對互聯網金融如火如荼的發展以及廣大民眾對互聯網金融的高亢熱情,很多人不禁會發出疑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互聯網金融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長期以來,傳統金融體系飽受詬病。互聯網金融的火爆是民間資本積累與有效投資渠道之間缺乏矛盾的體現。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民間財富在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的積累。民間資本對于投資渠道有著巨大的需求,但是中國目前的金融市場卻未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投資渠道。近年來,由于中國股票市場長期處于低迷狀態,房地產市場面臨巨大風險,很多理財產品的準入門檻較高,物價又一直呈上漲趨勢,可以說民間資本難以避免貶值的命運。而互聯網金融正是為大量民間資本提供了一個相對有效的投資渠道。
中國金融體系近年來發展迅速,但實體經濟部門一直對商業銀行高高在上的姿態頗有微詞。例如,2011年中國商業銀行凈利潤高達2.65萬億元,凈息差2.7%,非利息收入占19.3%。29在2011年中國制造業盈利普遍下降的情況下,銀行業成為最賺錢的行業之一。據測算,銀行業人均凈利潤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人均凈利潤的12倍,而息差貢獻為商業銀行凈利潤的八成。從盈利結構上看,與外國銀行主要依靠中間業務盈利相比,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方式仍然非常粗放。另外,在現今的金融體系下,金融供給與需求嚴重失衡。
造成這種失衡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大部分資金供給方尤其是民間資本很難找到有效的投資產品、投資渠道和資產中配置模式。而互聯網金融則給廣大民間資本提供了良好的投資渠道。可以說,互聯網金融的火爆正是由民間資本的積累與有效投資渠道缺乏的矛盾催生的。另一方面,大部分資金需求者尤其是中小企業,卻難以獲得有效的資金支持。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融資方面卻處于整個經濟中的最底層,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與大型企業尤其是國有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由于資產較少,風險較大,要么無法獲得銀行貸款,要么難以承受銀行的高額貸款利息。
互聯網金融之所以能夠發展得如此迅速,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互聯網金融為有迫切金融需求廣大投資者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模式;二是互聯網金融激發了民眾對傳統金融體系脫離實體經濟的強烈不滿。與美國自發形成的華爾街金融有所不同,中國金融體系一開始采取的就是自上而下的發展模式,長期形成了高高在上的心態。
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電子商務的跨躍式發展、服務業結構的變化以及產業結構的提升,由此催生了一些新型企業。這些新型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提供或發掘金融資源,而不必再完全依靠傳統金融機構或資本市場。這種根植于實體部門需求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往往相對健康,也最具生命力。
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口號之一是使以傳統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業走下神壇,但要同時避免制造新的金融神話。金融業畢竟不是人人都能涉足的,它需要有特定的專業技術、行業積累與監管環境作為支持。迄今為止,在全球金融業發展中,互聯網金融模式并未能夠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能替代傳統金融的新金融體系。現在,我們只是發掘出了一些新的金融功能實現形式、一些新的金融組織與產品模式而已。
美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現狀
在美國,互聯網金融并沒有明確的定義。除了互聯網金融,美國還有網絡金融、在線金融、電子金融等相關稱謂。從范疇界定上來說,互聯網金融依托互聯網來實現資金融通的金融業務,而且這種資金融通是以信用作為基礎的。對于互聯網金融的認識,實際上需要將之與金融的本質相互聯系起來。金融最為核心的三個功能是:期限轉換、流動性轉換和信用轉換及增強。真正的互聯網金融也必須能夠實現金融的這三大功能。
從發展經驗上看,美國可以說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先行者。目前,美國已經發掘出了基于互聯網的新型支付體系、新型貸款模式以及新型籌資模式。美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前后的傳統金融機構和金融業務的信息化階段。在信息化興起的過程中,傳統金融業務建立了信息化體系,進行了業務流程再造。互聯網從此成為金融業的一個內嵌式的軟件框架。二者的有機融合使得美國甚至全球金融體系的一體化進程大大加快,并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信息化和支付體系。
第二階段是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的,它是基于傳統業務和互聯網融合的創新性業務探索與實踐階段。區別于第一階段的電子銀行,這個階段出現了純粹的、沒有任何實體柜臺的網上銀行。通過互聯網發行證券、出售保險以及網上理財等新型業務模式也不斷涌現。可見,美國這個階段的互聯網金融仍然是對傳統業務的升級,但是已經逐步呈現出了相對獨立的經營形態。
美國安全第一網絡銀行(SecurityFirstNetworkBank,SFNB)成立于1995年,是全球第一家“單一站點的銀行”,其前臺業務均在網上進行,后臺維護集中在一個地點進行。安全第一網絡銀行業務處理速度快、服務質量高、存款利率高和業務范圍廣,在成立后的2~3年里最高擁有過1260億美元資產,一躍成為美國第六大銀行。同樣成立于1995年的全球最大的互聯網保險公司InsWeb,曾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市場上市,保險業務范圍涵蓋汽車、房屋、醫療、人壽甚至寵物保險。網絡銀行、網絡保險、網絡證券成了風靡美國的新潮流,并且確有趕超傳統金融機構的勢頭。不過,這些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他們存在著客戶粘性、產品開發以及風險管理方面的問題。隨著2000年前后互聯網發展低谷的到來,安全第一網絡銀行等純粹網絡經紀商最終也未能超越和取代傳統的證券經紀商。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基金是,全球第一只互聯網貨幣基金——PayPal貨幣市場基金。它成立于1999年,由美國著名互聯網公司eBay的子公司PayPal創辦,是目前中國流行的“余額寶”、“零錢寶”等的鼻祖。PayPal用戶賬戶中的現金余額可以自動投資于PayPal管理的貨幣基金。在保障流動性的同時,又能使投資者的收益大幅提高。PayPal基金的規模在2007年達到巔峰(10億美元);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流動性和保本性這兩大基石相繼垮坍,廣大投資者蜂擁贖回。后來,美國實行零利率政策,PayPal貨幣基金大幅虧本,規模逐步縮小,于2011年7月正式關閉。
第三階段是21世紀初以來新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蓬勃發展,主要是非傳統信貸業務、支付體系的變遷等。一方面,由于互聯網的信用與資金融通業務得到了開創性地發展,2005年美國第一家人人貸(P2P)借貸平臺Prosper成立,這是美國互聯網信貸業務發展的新起點。2007年,美國最大的網絡貸款平臺借貸俱樂部(LendingClub)成立。2013年,這兩家公司的成交量總計24.2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了177%。2013年,300萬人向眾籌平臺Kickstarter的項目投入了4.8億美元,成功籌資項目達1.99萬個,相當于每天籌資131.5萬美元,每分鐘籌資913美元。另一方面,基于智能終端的普及,非傳統支付方式迅猛發展,非金融企業利用互聯網積極推進業務支付的網絡化是其發展的基本動力,比如Facebook的信用支付系統、PayPal的微支付系統電子商品系統、史克威爾公司(Square)的讀卡系統以及星巴克(Starbucks)的移動支付程序等。美國三大移動運營商威利遜(Verizon)、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和跨國移動電話運營商T-Mobile都在利用話費賬戶積極切入支付領域。
中美互聯網金融的比較與啟示
制度是最大的區別
美國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機構以保護個人財產和隱私為出發點,有一套相對健全和完善的體制。其體系內各種法律法規之間的相互配合和協調較好,能大體接納互聯網金融新形式,確保其在美國能夠平穩而有序的發展。而中國的體制和監管機構還比較年輕,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基本上還處在空白階段,所以政府出臺的政策法規不僅在時間上滯后,而且相互之間過于僵硬且不具有配合度。這給中國互聯網金融提供了野蠻生長的空間。此外,美國擁有一個非常完善的信息披露體系,金融產品都有全面、真實的信息披露及風險提示。中國的金融產品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得相對欠缺,很多內部操作都沒有對外披露。消費者可能并不知道其中存在風險,有的甚至還存在欺騙或誤導消費者的情況。
中美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基礎完全不同
相對自由的市場機制讓美國各行各業可以根據市場來調配資源。科技和金融是美國的兩大支柱產業,這兩個產業在競爭下均衡發展、互相交融,但又各自專注于自己的領域。而中國的行業發展則很不平衡,特別是金融業,過多依靠政策保護使得行業壟斷的問題比較突出,造成了資源配置不當、服務跟不上大眾需求、競爭力不高的尷尬局面。中國的科技產業憑借自身優勢進軍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構成沖擊是一種必然。當然,透過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也能看出政府通過互聯網金融倒逼金融體制改革的戰略意圖。
中美互聯網金融所處的金融競爭環境不同
經過一兩百年的發展,美國金融市場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全方位產品和服務,各家銀行金融機構也都實力雄厚,極具競爭力。由于競爭激烈,美國一直以來都很積極地利用互聯網進行金融服務創新。所以,美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只能在有限的、傳統大金融企業涉及不到的新領域里發展,比如說成熟的信用卡市場就抑制了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因此,美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空間和規模都不能和中國相提并論。反觀中國金融市場,由于對外政策保護,對內行業壟斷,普通老百姓只能被迫接受高收費和低服務質量的雙重壓榨。中國互聯網金融以其獨有的普惠、方便、快捷的特點,點燃了民眾被壓抑多年的對創新金融服務的極大需求,瞬間爆發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和規模。
社會保障制度與中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由于擁有完善的社保、養老、醫療和教育體制,美國人傾向于做月光族,甚至借債度日。美國民眾普遍沒有儲蓄投資的習慣,而且大部分由政府支持的退休養老和教育投資都由機構操作,這就致使美國資本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個體作為互聯網金融服務的主要對象,在美國資本市場中并不是主角。反之,中國社會保障體制不夠完善,國人都要為養老、兒女教育、醫療等存錢,因此具有極高的儲蓄率和龐大的可投資個人資產。因此,中國互聯網金融在國內有更加廣闊的市場以及更迫切的大眾需要。美國華爾街上的金融人士很少有人知道互聯網金融,但互聯網金融在中國已經是家喻戶曉了。或許,只有在中國這個獨特的環境和時代里,才能產生這么朝氣蓬勃的互聯網金融產業。
雖然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炒得火熱,但是借鑒國外經驗方面的相關素材卻非常乏善可陳。在美國,無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歐美P2P網絡借貸企業、在美國日益興盛的眾籌融資以及讓人捉摸不透的比特幣,還是曇花一現的直銷銀行、PayPal版余額寶等,都只是金融發展海洋中的朵朵浪花,并未形成浪潮。恐怕對于多數歐美金融從業者或研究者來說,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概念還是一頭霧水,他們更多的是從中國媒體上看到。事實上,在多數金融發展與競爭相對完善的經濟體中,互聯網金融模式或許早就是傳統金融體系的一種演變,如金融網絡化;或者只是多元化金融體系中的一點補充或新意,如P2P網貸等。可以預期的是互聯網對金融體系的顛覆性改變,在當今還只是一個夢想。當然,我們不否認互聯網金融將來在中國發展的可能性,但其前提是整個經濟與社會組織模式的進一步虛擬化、網絡化以及政府及央行地位的普遍削弱。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