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走近世界文豪:雨果(簡體書)
滿額折

走近世界文豪:雨果(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8 元
定價
:NT$ 108 元
優惠價
879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走近世界文豪”叢書是一套以學生、教師以及廣大青少年文學愛好者為主要對象的通俗讀物。它以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文字向讀者系統地介紹世界各國著名的文學作家和他們的代表作品。

讓我們隨著這套叢書走近世界文豪,聆聽大師們的妙言,感受大師們非凡的生活。

置身在歷史的畫卷,看閃耀在歷史長空的星輝,尋找人類文化歷史發展的歷程。從古希臘的神話王國到中世紀的騎士、城堡,從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到五光十色的繁華都市,從奔騰喧囂的河流、海洋到恬靜幽美的峽谷、森林、農舍、田莊,世界文學之窗一扇一扇向我們打開,世界各國人民經歷的久遠歷史、豐富多彩的生活圖景向我們走來,讓我們去漫游一番那絢麗多彩、浩瀚無邊的文學世界,讓我們游歷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體會人們的情感、愛戀、幸福以及痛苦、憂傷、希望……

在品讀這些經典原著時,我們體會著大師們靈動的語言,共享著人類精神的家園,和大師們零距離接觸,感受他們的生命和作品的意義,我們將能更多地獲取教益。讓我們每一個人的文學夢從這里走出,在人生的不遠處收獲盛開的花朵和豐碩的果實。

這套叢書由若干分冊組成,每一分冊介紹一位作家的生平、成長經歷和他的代表作品。每一分冊既是一本獨立、完整的著作,又是全套叢書中的一個單元;分則為冊,合則成套。

本分冊介紹的是19世紀法國的偉大作家雨果以及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歐那尼》《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和《九三年》。


名人/編輯推薦

走近世界文豪,聆聽大師們的妙言,感受大師們非凡的生活。置身在歷史的畫卷,看閃耀在歷史長空的星輝,尋找人類文化歷史發展的歷程。

目次

生平
軍旅童年(1802-1816)
青少年時期(1816-1827)
浪漫主義創作期(1827-1840)
走向共和(1840-1851)
流亡者的人道主義情懷(1851-1870)
晚年時期(1870-1885)
創作
小說
戲劇
詩歌
代表作品
《歐那尼》
《巴黎圣母院》
《悲慘世界》

生平

軍旅童年(1802-1816)

青少年時期(1816-1827)

浪漫主義創作期(1827-1840)

走向共和(1840-1851)

流亡者的人道主義情懷(1851-1870)

晚年時期(1870-1885)

創作

小說

戲劇

詩歌

代表作品

《歐那尼》

《巴黎圣母院》

《悲慘世界》

《九三年》

附錄

雨果生平及創作年表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維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最偉大的作家,是著名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政治活動家。他是法國文壇劇壇詩壇杰出代表,是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是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他繼承并發展了法國大革命以來的資產階級進步思想傳統,具有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和人道主義的博愛情懷。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他反對暴力、力求以愛制“惡”。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歷史事件,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小說、劇本、散文和文藝評論。他的創作期長達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達79卷之多,他的作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全景,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軍旅童年(1802——1816)

維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貝尚松城。雨果的父親萊奧波德·西斯吉拜爾·雨果是拿破侖手下的一名普通軍官,他參加了1789年資產階級大革命,轉戰南歐各國,因作戰英勇而得擢升,幾年間就由上尉晉升旅長,后被授予將軍頭銜,是共和主義者。雨果的母親是一個堅定地擁護皇帝、反對拿破侖的保皇主義者。

幼年的雨果跟著父親過著軍旅的生活,他的睡床常常是吊在大炮的兩個車輪上,他已經習慣了在炮聲中入睡。1808年雨果隨母親到意大利那不勒斯父親身邊,在熱那亞和羅馬住過一個時期。1811年又到西班牙駐軍,在馬德里居住。雨果和他的哥哥就在馬德里的貴族學校開始接受小學教育。1812年初,西班牙民族情緒高漲,人民反抗異族統治的斗爭如火如荼。拿破侖遠征俄國失敗,第一帝國衰落。1813年,雨果跟著母親和兩個哥哥的返回巴黎,在一所園林幽雅的著名修道院學習哲學和數學。

雨果親眼目睹了當時發生的一系列影響歷史的重大事件:拿破侖入侵俄國的60萬大軍被俄國杰出的統帥庫圖佐夫率領的軍隊打敗;1814年3月31日上午10時,俄軍進入巴黎,拿破侖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被大革命推翻的法國波旁王朝復辟,路易十八作了國王;1815年3月20日,拿破侖從厄爾巴島逃回巴黎,做了“百日皇帝”;1815年6月18日拿破侖的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戰役中被英、普聯軍打敗,法軍全軍覆沒,7月15日拿破侖正式投降,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路易十八再度復辟。拿破侖再次被流放圣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拿破侖在島上去世。作為戰敗國的法國,根據維也納會議決定,賠款七萬萬法郎;復辟后的波旁王朝,恢復了貴族和教會的特權;俄、奧、普三國君主結成神圣同盟,鎮壓各國革命,歐洲經歷了歷史上最黑暗、最反動的時期。

早期的雨果處在兩種敵對的政治觀點之下。雨果的父親信仰共和主義,而雨果的母親則信仰保王主義,是波旁王朝的積極擁護者。王政復辟時期,雨果的父母曾因意見不合而分居。童年的雨果在母親身邊,耳濡目染,頗受保王黨影響。母親教育孩子采取放任孩子的個性發展、鼓勵孩子自由閱讀的方式。雨果的文學才能很早得以發揮,可以說得益于他的母親,而他早期保守的政治觀點,也與他母親的影響直接相關。這個時期雨果的思想雖有同情人民,反對暴政的一面,但在母親和學校教育及社會的影響下,其主導的一面是保守的。

青少年時期(1816-1827)

雨果在少年時就顯露出文學才華,14歲開始學寫詩。15歲那年,雨果參加由法蘭西學士院發起的題為《各種生活環境中的讀書樂》詩歌競賽,獲得法蘭西學士院征文獎。國王路易十八發給他每年一千法郎的助學金。17歲的雨果同他的哥哥歐仁、詩人維尼(1797—1863)等創辦《文學保守者》周刊,成為其主要撰稿人,他寫了大量的頌詩,諷刺作品、論文和評論,表現出明顯的保守主義傾向。夏多布里昂稱他為“卓絕的神童”。夏多布里昂(1768—1848)是當時紅極一時的桂冠詩人,是擁護君主制和天主教的反動浪漫主義者。雨果等創辦的《文學保守者》周刊是夏多布里昂主辦的政治刊物《保守者》的附刊。雨果立志從文,一心要“成為夏多布里昂,否則別無他志”。

18歲時獲圖盧茲學士院“文藝競賽碩士”榮譽稱號。1822年,20歲的他出版的第一個詩集《頌詩集》獲得路易十八的賞金。《頌詩集》后來得到擴充,形成了《頌歌與民謠集》,于1824年出版。他早期的詩歌因擁護王室、歌頌保皇主義與天主教,貶斥拿破侖,因而受到路易十八的青睞,數次給予獎賞與殊榮。

19世紀20年代是歐洲反動勢力猖獗的年代,也是歐洲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年代。1820年西班牙爆發了人民的起義,革命軍占領了首都馬德里,但被法國派去的10萬大軍鎮壓下去。在西班牙革命的影響下,意大利發生秘密社團燒炭黨人的起義,但被奧地利派去的6萬反動軍隊鎮壓了。當沙皇俄國在歐洲充當國際憲兵鎮壓歐洲革命時,1825年在首都彼得堡和俄國南部爆發了十二月黨人的起義,被沙皇尼古拉一世殘酷地鎮壓下去了。希臘人民掀起了反抗土耳其異族統治的斗爭,從1821年開始,直到1829年終于獲得獨立。當時英國著名的積極浪漫主義詩人拜侖(1788—1824)為參加希臘民族解放運動而獻身的事跡傳遍了世界各國,對思想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1821年12月,法國西部地區醞釀著一次反對帝制的起義,雨果的中學同學愛德華·德龍由于起義的計劃泄漏而被政府判處死刑。當時德龍逃跑在外,雨果在1822年1月寫信給德龍的母親,建議把德龍藏在他的臥室中。可見雨果的保王思想在這時已開始發生了變化,這種見義勇為的行動貫串在他以后幾十年的生活中。

這個時期他也寫過劇本和小說,如 1821年寫的情節怪誕的中篇小說《冰島兇漢》(1823年2月出版),還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但這些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性都不成熟,具有明顯的保守主義傾向,但作品中蘊含的人道主義思想表明雨果已經和自己的前輩夏多布里昂有了分歧。

雨果喜愛詩歌,并對詩歌有獨到的見解。1821年12月28日,雨果在給他朋友的信中談到他對于詩歌的見解。雨果說:“詩存在于思想中.思想來自心靈。詩句無非是美麗的身體上的漂亮外衣。詩可以用散文表達,不過在詩句的莊嚴曼妙的外表之下,詩更顯得完美。心靈中的詩啟發人的高尚情感、高尚行動以及高尚的著作。”1822年1月4日他在給朋友的信中進一步說明,“因為詩,這就是愛。”雨果認識到詩歌的性質和作用,積極從事詩歌創作活動。1823年7月,雨果參加了浪漫派組織的文學社,并出版雜志《法蘭西詩神》《法蘭西繆斯》。由于文社缺乏明確的綱領,不久解散。

在法國,波旁王朝復辟后,向人民實行了反攻倒算。路易十八于1824年死后,他的弟弟查理十世繼任國王。1825年雨果被授予榮譽勛章還參加了查理十世的加冕典禮。查理十世上臺后,實行極端反動的政策。為恢復貴族和教會的特權,規定發給他們幾十億法郎的補償金。并且下令解散眾議院,限制資產階級的選舉權,還接二連三地頒布反動法案,激起了法國人民普遍的不滿情緒,引發了社會的動蕩。這時的雨果開始重新認識拿破侖與波旁王朝,他的政治態度發生了變化。

1826年,雨果與詩人維尼、繆塞(1810—1857)和大仲馬(1803—1870)、諾迪埃重組浪漫派文學社,開始明確反對偽古典主義。雨果用理論文字和創作實踐與古典主義展開斗爭,成為反對古典主義的盟主。因為這時候的古典主義已完全喪失了它在17世紀的進步性,它成了重形式,輕內容的僵死的教條。與偽古典主義作斗爭,實際是社會民主思想在文藝上的反映。雨果受到進步思潮的吸引,尖銳地感到,劇院中脫離現實生活的偽古典主義戲劇和歌詠孤獨、悲觀,美化中世紀生活的消極浪漫主義戲劇,都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新要求。于是他大聲喊出了“讓人民文學代替宮廷文學”的口號。

到20年代后期,查理十世的反動統治使法國的革命風暴逐漸醞釀成熟。在法國知識分子中廣泛展開了自由主義的思想運動,社會上出現了反抗復辟王朝的報紙雜志。當時民主主義詩人貝朗瑞(1780—1857)的詩歌對進步的知識階層有不小的影響。他的詩歌有對法國大革命的贊頌,有對貴族、僧侶階級的尖銳批判和指責。他曾幾度遭到罰款和坐牢,但決不向專制勢力妥協。在日趨高漲的自由主義思潮的推動下,雨果的政治觀、文藝觀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浪漫主義創作期(1827-1840)

在1827-1840年的13年間,是雨果創作最豐富的一個時期,他以多種形式的作品揭露社會的不公平、控訴封建專制罪惡,顯示了浪漫主義文學的實績。

1827年,雨果發表了歌頌拿破侖功績的詩歌《旺多姆廣場銅柱頌》,表明了他與保皇主義的決裂;同年發表的充滿浪漫主義激情的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則是他文藝思想轉變的鮮明標志,標志著雨果進入了文藝創作的浪漫主義時期并成為浪漫派領袖人物。這篇著名的序言在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理論上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宣言書。他詳盡地闡明了浪漫主義的藝術綱領,指出藝術要反映時代精神和地方色彩,是藝術的生命。《序言》從戲劇角度猛烈抨擊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要求擴大藝術的表現范圍,強調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可成為藝術題材,并提出對比的原則,認為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通過兩種不同的要素的對比形式表現出來的。雨果認為浪漫主義真正的意義是:文學的解放,新的人民,新的藝術。雨果在序言中號召法國藝術脫離古典主義。他向陳腐的三一律原則發起了攻擊,號召向僵死的形式主義做斗爭。他認為地點、時間和動作的一致律中只應保存動作的一致律,因為它不與生活相抵觸。而地點一致律是十分荒謬的,所有的主人公怎么可能聚集在一個地點,要把所有事件安排在二十四小時內。時間一致律如同地點一致律一樣,是荒謬的。雨果在序言中主張新劇本用人民群眾中存在的樸素的和豐富的語言,而反對使用死氣沉沉的缺乏生氣的語言。在創作原則上,雨果提出美與丑、崇高優美與滑稽丑怪相對照的方法,他認為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優美,粗俗藏在崇高的后面,惡與善并存,黑暗與光明相共。他反對古典主義單純追求高貴和典雅的藝術原則。雨果還強調了作家的想象和夸張在創作中的重要作用。

《序言》順應了革命時代對新文學的呼喚,激起社會的強烈反響。

《克倫威爾》(1827)是雨果第一部戲劇作品。它以英國17世紀發生的資產階級革命為題材,描寫了資產階級革命的領袖人物克倫威爾拒絕王位的故事。雨果按照他所提出的浪漫主義美學原則,把克倫威爾描寫為“既崇高優美又滑稽可笑”的人物。由于劇本人物眾多,對話冗長,不適宜舞臺演出,因而沒有上演。《克倫威爾》這個劇本及其序言的發表,是雨果脫離保王黨立場,世界觀轉向進步的明顯標志。

雨果主張藝術要反映時代精神和地方色彩,即反映出歷史的和民族的特征來,這和現實主義的藝術觀點有些相通。但雨果強調詩人的主觀意識和色彩鮮明的不平凡的事物,因此它是浪漫主義的。本著這種浪漫主義的藝術觀,20年代末30年代初,許多絢麗多彩的詩歌、戲劇、小說從雨果筆下像泉水般涌流出來。作品有:詩集《東方集》(1829年1月),歌頌為民族解放而斗爭的希臘人民,以色彩鮮明的語言沖破了陳腐枷鎖的束縛;短篇小說《一個死囚的末日》(1829年2月)抗議不人道的法制,是法國社會心理小說的先聲;劇本《瑪麗榮.德.洛爾墨》(1829年7月),以鮮明的時代色彩和無拘無束的情節變化沖擊了三一律的陳規。由于它批判了專制王權,被認定嘲諷揶揄了國王,影射了在位的查理十世,故遭到禁演。雨果在30年代初創作的劇本《歐那尼》(1830年2月)在巴黎上演,徹底擊敗了古典主義戲劇,占領了法國文學陣地。

“七月革命”前夕, 古典主義戲劇還在頑固地霸占劇壇,雨果的浪漫主義劇本《歐那尼》的上演,轟動了文壇,成為是當時文壇上的大事件。圍繞《歐那尼》的演出,古典主義者同浪漫主義者之間進行著激烈的斗爭。由于劇本抒發的反專制暴君的激情表達了當時法國社會各階層對波旁王朝無比憤怒的情緒,因而在觀眾中引起強烈的共鳴,受到熱烈歡迎。最后,《歐那尼》以一百場演出,場場客滿而取得決戰的最后勝利。《歐那尼》演出獲得巨大成功,宣告古典主義最終退出劇壇,標志著新的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完全確立,它也是民主的進步力量逐漸強大的明證。表明了雨果積極地投身于為社會進步而斗爭的洪流中,以創作實踐與古典主義展開斗爭,促進了文藝的新生,成為反對古典主義的盟主。《歐那尼》的演出作為一個重大事件而載入法國文學史冊。

1830年7月26日,巴黎發生了“七月革命”。查理十世妄圖恢復革命前封建君主專制舊秩序的種種倒行逆施,遭到法國人民激烈的反對。從7月27日到7月29日,巴黎的大學生、工人和小資產階級高喊著“打倒波旁王朝!憲章萬歲!自由萬歲!”的口號,攻占王宮,構筑街壘,豎起革命的三色旗,堅持了三天三夜的武裝斗爭終于獲得了勝利,查理十世被迫退位,由此結束了舊貴族在法國的統治。雨果熱情地贊美七月革命,謳歌“年輕的法蘭西”。他痛悼在革命斗爭中犧牲的戰士。在這一年,雨果思想和創作上轉為支持共和黨。

19世紀30年代,雨果逐漸從抒發個人感情走向與現實斗爭相結合的道路。“七月革命”前夕的抒情詩集《秋葉集》(1831年11月出版),充滿著傷感的回憶,詩人用憂郁的目光觀察身邊的世界,情調比較凄涼。“七月革命”后,雨果寫下了熱情洋溢的頌詩《年輕的法蘭西》謳歌七月革命,之后的作品還有:詩集《暮歌集》(1835年10月)、《心聲集》(1837年6月)、《光影集》(1840年5月),對政治問題有了較多的關注。不少詩篇直接表現重大社會事件。

這一時期雨果發表了第一部浪漫主義風格的長篇巨著,小說《巴黎圣母院》(1831年3月)。寫中世紀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羅德·孚羅洛對美麗的吉普寨女郎愛斯美拉達畸形的愛以及丑陋的圣母院敲鐘人加西莫多對愛斯美拉達純潔的愛。它可以說是革命高潮時期的產物,充滿了強烈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戰斗精神,表達了法國人民30年代的正義呼聲。中篇小說《克洛德.格》(1834年7月),體現了小說人道主義的主題,探討了工人貧困的原因和因此而形成的犯罪問題。控訴了法律的不公,就不合理的社會造成的一批批犧牲品正在毀滅的殘酷事實,對社會提出強烈抗議,同時提出以教育來解決社會矛盾的改良主義主張。

這一時期他的劇本創作也獲豐收,《國王取樂》(1832年11月)、《瑪麗.都鐸》(1833年2月)、《呂依.布拉斯》(1838年11月)上演。《國王取樂》,由于影射了現實,僅演一場便遭到禁演。從雨果的劇作中,可以聽到人民反抗暴君的強烈聲音,鮮明地體現了時代精神。

“七月革命”之后,法國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利浦為首的大資產階級統治的“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是由銀行家、交易所經紀人、鐵路大王、大礦主、大森林主、大地主組成的金融貴族執政的政權。被大資產階級擁立起來的奧爾良王朝路易·菲利浦是一個富有的、狡猾的國王。在七月革命期間,是富有的資產階級在議會里進行運作把他捧上臺的,所以路易·菲利浦在位期間始終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銀行家拉裴特陪著他到市政廳即位時說:“從今以后,銀行家要統治國家了。”一語道破了路易·菲利浦政權的性質。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9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