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人間自有真情在
滿額折

人間自有真情在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50 元
優惠價
9022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商品簡介

腰帶文案
前面
親情,是人世間最溫暖的感情。血濃於水,我們血脈相連。一朵花,從我指間綻開到你的心扉,心手相連,我們是一家人。

後面
友情,是人世間最溫馨的感情。人生路上遇見你,相伴走一程,你是我最美的回憶。我用三千青絲讓你停步,不留下空彈一曲酬知音的淒傷。

封面文案:
遠隔千山萬水,也能聽見彼此的心跳,因為我們流著相同的血液,世世代代一脈相承、心息相同。

封底文案:
在歲月的收藏夾?,翻檢一遍無法重走的長路,那些年、一些事、一些人,在文字中溫暖著一段段日子,微笑從心底?泛起。

本書透過寫人記事,以深沉、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不同時期出現在作者視野?的諸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從血脈相連的父母親、公婆、丈夫、女兒,到情真意深的朋友、同學、文友。這一系列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讀來不由使人潸然淚下。

目錄:
1 血脈相連 011
‧石頭眼鏡 012
‧燃燒的火 018
‧一封家書 025
‧相濡以沫 030
‧歲月留痕 037
‧仙女下凡 065
‧蹣跚學步 071
‧伊呀學語 077
‧嘔啞學琴 082
‧漫漫學路 089
‧家有考生 096
‧迎戰高考 105
‧展翅飛翔 113
‧牽牛花開 121

2 歲月珍藏 011
‧那些老同學 128
‧那年去鄉下 140
‧那一種暗合 146
‧那盆君子蘭 157
‧那年遇到你 163
‧那方白絲帕 172
‧那個誰誰誰 178
‧那個老枯藤 189
‧那個小男孩 196
‧那塊大石頭 204
‧那群姐妹們 213
‧那隻真情鳥 225


血脈相連,親情永恆。作者把自己對父母親、婆婆、丈夫的濃濃愛意和深深思念訴諸筆端、流淌成文。
《燃燒的火》?,把一個負重的母親形象躍然紙上,故事是沉重的,但作者依然用了靈動輕巧的文字來表達:「這製造光明、照亮黑夜的溫暖光色,原來誕生在大火缸?,誕生在流不盡的汗水?,有誰知道這薄薄的燈泡,竟然是人用嘴吹出來的」。「燃燒的玻璃,軟軟地在我的鑷子下翻來轉去,我很想把它們做成小娃娃、小花、小鍋、小碗、小勺,還有蝴蝶花瓶。但是,做好的一個是小火炬,另一個是小火炬,還有一個也是小火炬」。「透明的天窗上鋪滿了白雪。我期待著天窗破一個小洞,雪花飄飄灑灑在媽的周圍。」
《石頭眼鏡》寫的是父親,從側面透過一個小故事,抒發了對父親殷殷的愛。文章最後的句子,「黃河水滔滔東流,泥沙俱下。秋風正起,由遠及近,卻是陣陣浩然正氣。」意味深長,而「舉起玻璃鏡對著太陽,玻璃鏡折射出七彩溫暖陽光。」文章陡然昇華,也帶給我們每個人一種深思,她說:因為任何文字都應該傳遞著一種溫暖、一種關懷。這該是寫字人的一種至高境界。還有寫給婆婆、丈夫、女兒的親情文章,篇篇拳拳之心,字字情真意切。前者直抒胸臆,感情熾熱,後者曲意委婉,摯愛深沉。
作者飽蘸深情,細膩地描寫了女兒從「仙女下凡」、「蹣跚學步」到「迎戰高考」、「展翅飛翔」的成長成才經歷,字?行間充溢著一個母親的愛與希冀。母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只有做了母親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女兒是作者最欣慰、最偉大的創造,是作者生命的另一種形式的延續。
繁華落盡,歲月如煙。生命中最捨不得的那一頁,總是藏得最深。過去的歲月,絲絲縷縷,縈繞心頭。「那系列」文章,更是佈局巧妙,別具匠心。用不同的筆法,寫了留在作者記憶深處的各色人物。人與人相遇是緣。緣深緣淺都在一念中。這些人物有群體,如「老同學」、「姐妹們」;有個體,如「誰誰誰」、「老枯藤」、「小男孩」;有以物寫人,如《那方白絲帕》、《那塊大石頭》;有娓娓講述一段經歷,如《那年去鄉下》、《那一種暗合》。在《那年去鄉下》?,文章把寫作的觸角,伸到了一個高度和深度。從幾個鏡頭的特寫,對幾個細節的聚光,寫出了西部乾旱曲裂的黃土地上,質樸農民的貧窮和善良。從平實敍述中,剪取了最精粹的幾段:「一家人用一盆水一個個接著洗,洗完臉洗腳,最後把水澆進了菜園?」。英被狗咬,可英媽說「幸好沒咬到你,要不回去咋和你媽交代?」、「把一張火車票遞給我,堅絕不要錢。」再看這篇文章的語言:「只有貼在窗上的大紅剪紙,讓我找到一點電影?的感覺,凝視這一方鑲在土牆上的神秘浪漫,看到的是西部乾涸曲裂的黃土地。西部離天很近,離水很遠。」、「雞,是城?的開銷。這是一句心酸的詩。英不懂詩。」、「看見粗糙乾裂的大手,抹一把額頭的汗水擦在衣襟上,披一身陽光耕耘茫茫田野,收割的姿勢原來很累。」每句話都像一首精美的散文詩,簡潔精煉的文字,動感式的描寫中滲透著辛酸。最後用極有內涵的「褪去生命的浮華,我學會思索。西部是很多大江大河的源頭,卻缺水,農民的汗水是世上很多生命的源頭,卻受窮」結尾,作者把對人生、對社會的深層思考的悲憫情懷,沉沉地放在了我們面前。
這一系列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讓蓮樣脫俗的作者走下了聖壇,回到了民間,讓我們更真實地認識了一個從陽春白雪走向凡俗生活的楊麗。

內文試閱:
那年去鄉下
想去鄉下。
一望無際金黃色的麥田,河邊浣洗的棒槌,遲歸的牧童,還有村口的歪脖樹,這些美麗純樸的鄉間風光,只從電影裡見過。
放假了,同宿舍下鋪的英說終於可以回家了。英家在鄉下,看見英就像看見金色麥田。從上鋪下來,幫英打點行裝,醉翁之意不在酒。但英說家裡很窮,沒什麼好去。我說只是想去看看麥田、小河還有老黃牛。英讓我發誓說回來不允許把她家很窮的樣子說出來。
自小生存在衣食無憂的家中。窮,到底是個什麼概念,還不太清楚。自小生活在城市,只見過一條滔滔東去的黃河,沒見過小河。自小成長在鐵路上,對火車不陌生,但悄悄的沒告訴家人獨自和同學去坐火車,這是第一次。
火車行駛在黑夜裡,一條清清亮亮的小河,靜靜地一路上相伴前行,有輕輕風從河面吹來拂著長髮,洽同學年少、風華正茂。車窗內和英海闊天空、意氣風發地高談闊論。
小村到了。走出火車站,站在一條黑亮的柏油馬路上,東張西望找小河。
小河去哪了?
什麼小河?英滿臉不解。
就是剛才在火車上看見的小河。
沒有小河呀,剛和火車一起走的就是這條小路。哦,是小路不是小河。這是西部乾旱地區,怎麼會有小河?
抬頭見天,大聲問英天上是什麼?
星星,你難道連星星也沒見過?
星星見過,但從來沒看見這麼亮的星星,沒見過這滿天的繁星。天很低,似乎往前走幾步,就可以摘下幾顆星。英教我看北斗星,教我看牛郎織女星,我們倆的笑聲穿透天空。
我所在的這個西部工業城市,是全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天空每天都灰頭土臉的,什麼時候閃爍過這樣明亮的滿天星星?
英家。黃土院黃土房黃土炕,屋裡一張沒漆過的桌子、四把長凳子。英媽不知道英帶了城裡的同學來,手忙腳亂地準備飯菜。一盤炒雞蛋,一人一大碗土豆麵片。很香。英媽說是自己種的新糧。才知道原來城裡人吃的,都是在國庫裡放了好多年的沉年舊糧。怪不得城裡人一天吃香的、喝辣的,還是面黃肌瘦。吃好飯,英媽讓我先洗臉,水很涼。洗完,英媽和英一家人一個個接著洗,然後把已經混濁的水倒進洗腳盆,又是我先洗,然後大家洗,最後英把水澆進了菜園裡。
一個大土炕占了半個屋。英指著炕下一個小洞說,冬天把草放進去燒,炕就熱起來,還可以在草木灰裡燒土豆吃。睡在炕上,又硬又涼,翻來覆去睡不著。只有貼在窗上的大紅剪紙,讓我找到一點電影裡的感覺,凝視這一方鑲在土牆上的神秘浪漫,看到的是西部乾涸曲裂的黃土地。西部離天很近、離水很遠。水,從很遠的山裡馱來;水,是西部人生生世世的的渴望;水,是西部人祖祖輩輩的期盼。
早上,在雞鳴狗叫聲中睜開眼睛。走到院裡,一片金黃,是太陽的顏色,是麥子的顏色,是土地的顏色。沒有姹紫嫣紅,沒有柳綠草青,只有質樸單一的一片金黃。黃色是西部永恆不變的顏色。有幾隻雞在院裡信步,英說那是她在城裡的開銷。雞,是城裡的開銷。這是一句心酸的詩。英不懂詩。
正是收穫的季節,飽滿的麥穗,風情萬種地搖曳著莊稼人的夢想,收成是莊稼人的命根。看見粗糙乾裂的大手,抹一把額頭的汗水擦在衣襟上,披一身陽光耕耘茫茫田野,收割的姿勢原來很累。挽起褲腿走在田埂上,還沒來得及放聲高歌:「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一個螞蚱就嚇得我一聲尖叫跑到了土路上。
英說同班的生也在這不遠處住,去他家玩。太陽下,走過一條又一條長長的土路,直到我口乾舌燥、精疲力竭,終於看見一個黃土院子,剛露出笑容,一條大黃狗竄了出來,英往山上跑,狗追英。我趕緊撒腿往他家跑,大黃狗忽然轉過頭朝我追來,我玩命跑,想當初我在學校是百米冠軍。眼看只差一步狗就追到我,只見一個小孩從家裡出來,我急中生智一把拽過小孩,轉身擋在狗前,然後三步併兩步竄進門裡,啪地一聲剛關好門,狗的前爪已經搭在門上,慌忙上栓,上栓的本事是從電影裡學會的。
轉身靠在門上,上氣不接下氣的大喘,昏暗中看見炕上盤腿坐著一個老婆婆,正招呼我,我過去坐在炕上,驚魂未定地告訴老婆婆說狗追我。老婆婆直誇我機靈,還沒說完,幾個人扶著英進來了,英的小腿鮮血淋漓,英哭我也跟著哭。不知誰從哪弄來點小草燒成了灰,伏在英的傷口上。原來狗見我進了門,又轉聲去追站在山上發呆的英,英終是沒跑不過瘋狂的狗。
回到英家,英媽給英傷口上纏了紗布。要是我不來,英就不會被咬傷。都是我惹的禍。我站在一邊又要哭出來。英媽說狗咬人在鄉下是常有的事,幸好沒咬到你,要不回去咋和你媽交代
吃飯,有紅燒雞。英媽夾了一個雞大腿給我。這是英在城裡的開銷,雞殺了,那還有雞蛋換錢?嚥不下去,眼淚在打轉。英媽說很香的,你在城裡吃不到,城裡的雞是飼料餵大的。
要走了,英媽給我帶上了十幾斤新麵粉和炒熟的青麥子,說回家給你爸爸媽媽嚐個新鮮。
英媽送我到火車站,把一張火車票塞在我手裡,推搡著我進站,不讓說錢的事。英不是說家裡很窮嗎?
什麼是窮?誰窮?褪去生命的浮華,我學會思索。
大白天坐上火車,清楚地看見車窗外是一條小路不是小河。多麼希望那就是一條小河,可以滋潤這乾涸的黃土地,可以哺育這一方勤勞善良的鄉民,可以讓英一家過上好日子。
那一種暗合
那年,鄧小平南巡時,一句「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四川話,像三月裡的小雨,滋潤著閩南貧瘠的紅土地。一夜之間,「萬元戶」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那些漁民農民待業青年,忽然整日整夜地忙碌起來,他們走私開工廠開店鋪,全成了大大小小的老闆。國家幹部們坐在窗明幾淨的辦公室裡,被颶風般一陣又一陣「發家致富」的熱浪,吹的像熱鍋上的螞蟻,開始懷疑起自己引以為豪的「鐵飯碗」裡到底裝著什麼。誰願意一輩子兩袖清風?誰願意整天坐在辦公室裡喝茶聊天看報紙?
我不願意,瑛也不願意。認識瑛是在一次文藝匯演活動排練後,我們同時騎著自行車,同時朝一個方向行進,同時進到一個院裡,同時問對方,你家也住這裡啊?然後笑,同時又說,我說這人怎麼老跟著我?同時大笑,又同時問:你在那個單位?同時大叫:原來我們在一個單位。單位有幾千人,瑛在附屬中學教英語,我們竟不認識。以後的日子和瑛成了密友,異口同聲竟然是常常發生的事。一直以為,和自己生命息息相關的人,不用尋找,一定會在某個特殊的時刻、以某種特別的方式相遇。
瑛是典型的上海小資女人,秀氣雅氣呢喃著吳儂軟語。夜晚,不是我去她家、就是她來我家,國事家事天下事、大事小事心中事,我倆說得天花亂墜。當然說得最多的,還是藏在心底的小秘密,我們從彼此的訴說中,獲得生命釋放的快感。背井離鄉的我不再孤單,在這陌生的城市,我有了第一個知心好友。常驚訝於我們的相似,一樣的身高一樣的髮型,一起去街上,同時看上一塊布料,扯回來由瑛親自做一樣的衣裙。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我們已經明瞭對方的心意,我們流著相同的不安分的血液,一面對現實妥協,一面頑固地堅守著骨子裡的東西,現實不能磨滅我們的夢想。
那天,瑛說她的存款計畫是一年五百元,我說我沒計畫,到月底不借錢,就算會過日子了。我倆同聲說沿海全是「萬元戶」了,我們的日子怎麼還過得這麼窮?說著就激動起來,決定去沿海看看,瑛說去了還可以住在玲家。
懷揣著大大小小、紅紅綠綠的塑膠皮畢業證、職稱證,在桂圓掛滿枝的季節,我們坐上了去沿海城市的長途汽車,車裡齊秦在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唱得車裡的空氣在顫抖,唱得人心浮躁。福建多為丘陵地形,車一路盤旋著翻過一山又一山,山山相連看不見前面的路,就像我和瑛的夢。
這個城市靠海,離臺灣很近,本是個小漁村,家家戶戶靠出海打魚為生,過去的年代,時刻準備著解放臺灣,時刻準備著打仗,節假日就往對岸放汽球、發宣傳品,沒有一文國家資金注入,貧窮而沒有生機。改革開放後,這裡從走私家用電器、布匹,從家庭服裝小作坊起步,一路唱著「愛拼才會贏」,迅速發展成了全國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基地和服裝集散地。一批「萬元戶」應運而生。全國各地的商人絡繹不絕的踏上了這片熱土,浩浩蕩蕩的打工族,從全國四面八方一起湧來,一時沒了白天黑夜,通宵達旦、燈火輝煌,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見到玲時,玲正在自己店裡的一大堆五顏六色的布匹之間,翻飛著五指數錢。因為流通速度極快,所以這裡的錢是我見過的最舊最破最髒的。看見我們進來,玲抬起頭一笑,算是打過招呼,我瞬間凝神在玲淺淺的微笑中,那麼熟悉的微笑,似曾見過。玲和丈夫、兄弟們一起經營著一個布店、一個漂染廠、四個經營部。玲家的房子是用大石頭建造的三層小樓,從小到大住公房的我們,覺得有自家的小樓是多麼美妙的事。玲一個人很用力地拖進屋來一個大大的席夢思床墊,說不好意思湊合著住,然後笑笑。我出神地看著玲走出去把門輕輕帶上,玲的微笑像誰呢?
在玲家住的這個夜晚,我和瑛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為什麼和玲一樣大的我們,每月只能賺68.96元,為什麼玲家有自己的房子,為什麼玲家用的是沐浴露,我們用的是香皂?我們有能力改變生活,我們決定接受一家外資企業WM集團的聘請。
那時從國家機關、企業走出去的人鳳毛麟角,誰捨得扔掉鐵飯碗,端起泥飯碗?誰敢放棄自己含辛茹苦、十年寒窗得來的國家幹部身份?我不敢,瑛也不想。
但是,如何走?沒有自由的天空。我和瑛夜夜密謀。瑛是軍屬,很快辦好了調動手續。單位給我的最後決定是調動不放,留職停薪不許,辭職不行,老老實實地為祖國實現四個現代化貢獻青春。諾大個世界,我寸步難行。一份檔案、一個戶口把我牢牢拴住,我還沒有勇氣放棄一切,做個什麼也沒有的人。
遲遲不能到崗,集團老總著急了,為了讓我們死心踏地放棄「鐵飯碗」,一筆萬元保險金到了我和瑛的帳上,這簡直跟做了一場黃樑美夢一樣,我們還什麼都沒幹,就成了「萬元戶」?我們的夢想這麼容易就實現了?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拿到這麼多錢,成了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為了這份信任、這份肯定、這筆錢,不走也得走。科長破天荒的同意每月給我請二十天長假,但月底必須回來做完屬於自己的那份工作。
社會形態的變革,改變了我和瑛的生活軌跡,衝破種種阻力和傳統觀念,我和瑛如願以償地飛出了鳥籠,住進了集團宿舍,已經有家的我們,又過起了集體生活,打開窗,讓自由的海風吹進來。
那年我身兼三職。月底趕回單位,把屬於自己的工作加班加點做完,連夜坐著大卡車翻山越嶺趕回來,白天在集團公司工作,晚上玲會派了車來接我去她的公司做兼職。單位同事說:你可真吃香,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都需要你。這樣的奔忙,讓我感覺到一種被需要的快樂,一種自我能力的極大發揮,一種自身價值的最大實現。

作者簡介

楊麗 作品散見於雜誌、報紙,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露潤清蓮》。祖居關中,落生隴上,少飲黃河水,長沐榕城雨。人至中年,鉛華洗盡,本色依舊,淡然面世,簡樸生活。閩江東去,故國千里,一個柔腸百結的女人,蘸著海水寫下淡藍色的文字,讓如詩如夢的生活開成壹朵潔白的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2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