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老子答問錄(簡體書)
滿額折

老子答問錄(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91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劉修明《老子答問錄》古往今來,解讀、研究《老子》一書的著作浩如煙海,僅注釋和白話翻譯的版本就不計其數。《老子答問錄》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著作,而是進行了一種全新的嘗試,即在恪守“言之有據”的原則基礎上,采取今人與先哲問答“對話”的形式,來向非從事專業性研究的讀者,深入淺出地介紹老子的生平、事跡、學說、人生觀和哲學思想,點評歷代研究者的種種解釋和釋義,并發表一些自己的“感言”,以期幫助普通的讀者走近先賢的內心世界,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思想和道德的滋養,充實并完善自己。

作者簡介

劉修明著名秦漢史研究專家。1940年7月出生于上海。1963年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史林》副主編,《社會科學報》常務副主編,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理事、副會長等職。

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秦漢史、史學理論研究,對中國通史也有很深的造詣。擅長從宏觀角度觀察、研究歷史,以非凡的洞察力揭示某些真相與規律,并結合現實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獨自承擔“七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儒生與國運——中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道路”,歷經十年而完成。發表論文近百篇,多次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出版著作多部,如《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漢光武帝劉秀》、《從崩潰到中興》、《老子答客問》、《儒生與國運》等;策劃、主編大型通俗歷史叢書《話說中國》(16卷)、《毛澤東晚年過眼詩文錄》等。

名人/編輯推薦

《老子答問錄》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老子和我們面對面談話。

讓古人“起死回生”的表述方法,消除讀者接受古典的隔膜和障礙。

把對《老子》學術研究的成果、古代哲學思想的介紹和知識性、趣味性的問題輕松地融合在一起,讓讀者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

本書“深入”有道,“淺出”有術。

目次

第一章 老子其人
一、姓老,還是姓李?
二、我的名字:李耳還是李聃?
三、籍貫和鄉里
四、當什么官?周朝“守藏室史”
五、太史儋是另一個人,我的后代
六、老萊子也不是我
七、“老”“彭”是怎么回事
八、我是孔子的前輩,孔子向我問禮
九、我活了多少歲?馬敘倫的考證
第二章 關于《老子》
一、《老子》成書年代 眾說紛紜
二、一以貫之的一家之言 著作權屬于我老子
三、文體問題 哲理詩 不是論文
四、郭沫若關于“關尹”“環淵”的大膽設想

第一章 老子其人
一、姓老,還是姓李?
二、我的名字:李耳還是李聃?
三、籍貫和鄉里
四、當什么官?周朝“守藏室史”
五、太史儋是另一個人,我的后代
六、老萊子也不是我
七、“老”“彭”是怎么回事
八、我是孔子的前輩,孔子向我問禮
九、我活了多少歲?馬敘倫的考證
第二章 關于《老子》
一、《老子》成書年代 眾說紛紜
二、一以貫之的一家之言 著作權屬于我老子
三、文體問題 哲理詩 不是論文
四、郭沫若關于“關尹”“環淵”的大膽設想
五、楊朱和《老子》書也沒有關系
六、馬敘倫《老子校詁》、朱謙之《老子校譯》言之有據,研究《老子》不可不讀
七、《老子》怎么變成了《道德經》?
八、上、下兩篇怎么變成了八十一章?
九、馬王堆漢墓出土《老子》帛書
十、《老子》郭店簡本
第三章 關于“道”
一、“道”的內涵
二、“道”為萬物之母
三、玄妙的“道”,超越“絕對理念”和“天理”
四、“谷神”和“玄牝”
五、“道”之“精”,唯物還是唯心?
六、宇宙“四大”:天、地、人、道 道為主宰
七、“玄德”云云
八、上士、中士、下士對“道”的不同態度
九、“道”:幽隱無名
十、“道”的哲學真諦
第四章 知識和知識論
一、“不出門,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二、您如不是讀書多的史官,能感知天下嗎?
三、“道”是不可感知的,靠感知未必能悟道
四、政教禮樂制度,是無用的文化垃圾
五、飽學之士,未必知“道”;懂得越多,憂患越多;道德教化,是反面的暗示;知識是罪惡的途徑和手段
六、“絕圣棄智”、“絕學無憂”
七、“使民無知無欲”是“愚民政策”嗎?
八、大實話:“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五章 人性論
一、人的本性 性善性惡
二、節欲行善 縱欲性惡
三、嬰兒無欲論 理學家的說教
四、“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五、奢靡之風的由來
六、寡欲,“道”的追求
七、貪官污吏:“盜竽”,強盜頭子
八、“見素抱樸”、“去甚,去奢,去泰”
九、“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十、“惡”的絕端表現:“樂殺人”、“強梁者不得其死”
第六章 “無為”一:原則
一、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無為”的處世哲學是對立的
二、道的本質和行為要求就是“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三、虛靜恬淡,即無為
四、無為,是順應自然,不是什么都不干
五、通過無為途徑,才能有“德(得)”、達“道”
六、有為是倒退,使社會變亂;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七、“為”而不過度;“為”而不為,為所欲為,乃“無為”真義
八、權勢者以“有為”對抗“無為”,玩弄萬民,結果以社會災難、歷史倒退付出慘痛代價
九、飽學之士不應曲解我的“無為”思想
十、瘋狂有為是對大自然的掠奪和破壞
十一、人口問題,環境災難
十二、“無為,無事,無味”
十三、人類文明史幾乎都是“有為”的歷史,信仰您老子哲學的人太少了
十四、天地的懲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十五、“處無為之事,行無言之教”
第七章 “無為”二:政治哲學
一、論政治哲學 “道”是老子政治哲學的組成部分 當權者對老子政治哲學的態度
二、“道”融合哲學、倫理、政治于一體,歸結為權謀是皮相的見解,主體精神即“無為”
三、“無為”政治的指導思想、治國原則 “以正治國”、“以無事取天下”
四、四種社會現象讓我深思
(一)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二)民多利器,國家滋昏
(三)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四)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五、治者無為,民自順化;治者好靜,民自端正;治者無事,民自富足;治者無欲,民自淳樸
六、統治者能正己者不多社會災難和罪惡是統治者“有為”的結果
七、“無為”政治原則:“少擾民”
八、“無為”政治哲學:“以老百姓為心”
九、“無為”政治目標:“愛民治國”
十、“無為”“無知”不是愚民政策
十一、“無為而治”是柔弱和退守原則在政治上的運用
十二、當權者不甘心充當陰柔或雌性角色
十三、唯“太上之君”才能順乎道之自然,合乎民心
十四、“治大國若烹小鮮”
十五、“變法”不能“數變”“數徙”“數撓”
十六、禮,亂之首
十七、“大道廢,有仁義”
十八、再論“盜竽”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
十九、“民之難治”,是因“上之有為”;“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二十、“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朱元璋的思考,貪官畏死,正可以死懼之
二十一、“心服于德,不服于力”
二十二、真諦:“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二十三、“無為”政治哲學的策略方針:“去甚,去奢,去泰”
第八章 “無為”三:社會經濟思想
一、我不是經濟思想家 觀點太陳舊,只有被批判的資格
二、“小國寡民”是我社會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
三、古代社會也有社會“大怨”
四、五色、五音、五味皆“生之害也”
五、合乎“道”的“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
六、“三寶”是公平、正義的表達,目的是解決自然和社會的均衡問題
七、“損不足以奉有余”和“損有余而補不足”的對立
八、“嗇”:珍惜物力、財力的經濟學法則
九、“嗇”也是一種“德”(得) 上可明道,下可治身,推之可治人
十、“小國寡民”:“至德之世”(莊子)、“至治之極”(司馬遷)
第九章 “無為”四:立身處世哲學
一、論各家的立身處世哲學
二、道家立身處世原則:淡泊,退讓
三、爭、斗是世界通行原則,老子獨異于人
四、“不知常,妄作,必兇”
五、“自矜者不長”
六、“自知之明”者強
七、示人以弱的策略原則
八、全真保性的生命哲學:攝生、護生、長生
九、“強梁者不得其死”
十、與人為善 不結怨于人 不爭而順天道
十一、正確理解“天網恢恢”
十二、“功成身退,天之道”
十三、老子處世哲學的非功利性和超功利性
第十章 辯證法思想
一、黑格爾承認您的辯證法思想是古代東方的精神代表
二、老子的辯證法思想來自春秋時代社會大動蕩
三、“反者道之動”:一是變,二是向反方向變
四、“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
五、“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六、“物壯則老”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七、“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循環論?
八、《道德經》“相反相成”“相輔相成”的概念和范疇,是對人類思想的巨大貢獻
九、“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
和,前后相隨”:世界因對立統一而存在
十、“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十一、“禍莫大于不知足”
十二、“物極必反”“曲則全”云云
十三、老子辯證法包含質量互變的定律 (韓非的詮釋,法家深化了我的思想)
十四、“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慮終之患如始之禍,則無敗事”
第十一章 策略思想
一、論策略 《道德經》的策略思想
二、正確的策略是對辯證法的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
三、老子策略思想:“無為”宗旨和柔弱勝剛強的原則
四、老子策略思想“四要”:不為天下先,后發制人,藏而不露,功成身退
五、“不為天下先”是保持成功、避免失敗的策略
六、“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七、“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八、“善用人者為之下”
九、“不爭之德” 水之性“幾(近)于道”
十、“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不是權術,是歷史經驗,是君子對付小人之“術”
十一、后發制人,以退為進 “微明”是遠見,是大度
十二、藏而不露,是為“襲明”,把聰明包藏起來
十三、陰謀家盜用老子策略作為智囊寶鑒
十四、“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十五、韓非對利器(賞罰)的發揮適應于君權集權的需要
十六、“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是修養也是策略
十七、防微杜漸,洞察出微 “多易必多難”,從難處著手
十八、“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十九、“功成身退”
第十二章 軍事思想
一、《老子》是一部兵書
二、我的兵法思想高于春秋以來的兵家
三、對戰爭的看法 老子是反對戰爭的
四、“大軍之后,必有兇年” “兵者不祥之器”
五、兵“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六、“殺人之眾,以哀悲蒞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七、處理好大小國關系,“大者宜為下”
八、“兵強則滅”
九、“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十、戰略戰術(一),退守原則:以退為進,以逸待勞,哀兵必勝
十一、戰略戰術(二):“以奇用兵”,“正復為奇”
十二、戰略戰術(三):“禍莫大于輕敵”
第十三章 道家怎么變成道教?
一、哲學流派道家怎么變成道教?
二、我未開門收徒,“開創”道家“學派”都難說
三、是《道德經》的思想力量和后人的傳承,才形成道家學派
四、從春秋“老學”到漢初“黃老之學”,是思想適應現實的流程
五、“老”怎么變成“黃老”?稷下學派的形成
六、漢初黃老之學盛行,是中間過渡階段
七、漢代巫術、巫士和道家思想結合,加上讖緯神學盛行,使道家逐步向宗教變遷
八、道家“化”了自“胡”而來的佛教? 《老子化胡經》
九、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道教形成在民間
十、為何形成于民間?“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十一、葛洪:道儒結合,官方化,世俗化,宗教化 李姓的唐朝,拉血緣關系,我變成“道德天尊”
十二、“孔子是中國的,老子是世界的”;但不是宗教的,而是哲學的
附錄
一、老子年表
二、主要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一、《老子》是一部兵書
1.問:和先生一起討論您的策略思想,使我獲益良多。今天,我想在這個討論的基礎上,同您討論有關軍事思想的問題。軍事思想、軍事策略,是同策略思想吻合的。談到這個問題,又涉及另一個問題,就是《老子》這部書,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質的書?
這個問題并非空穴來風。歷史上各家對《老子》有不同的看法。1974年,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在中國考古學界發現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的古代帛書《老子》甲、乙本以后,曾說:“《老子》是一部兵書。”這位打了幾十年仗的軍事家、政治家,好像提出了關于《老子》書性質的一種嶄新的看法。其實,這種看法早已有之,并不是毛澤東的發明。唐朝有個叫王真的,就說過:“五千之言”的《老子》,“未嘗有一章不屬意于兵也”。(《道德經論兵要義述》)。明清之際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在談到《老子》一書時,也強調這部書尤為“言兵者師之”(《宋論》)。近代的大學者章太炎,也認為《老子》書“約《金版》、《六韜》(按:均為兵書)之旨”(《書·儒道》)。強調《老子》這部書實際上概括了古代兵書的要旨。從王真、王夫之、章太炎到毛澤東,在《老子》是兵書這一點上有共識,看來先生的大作兼有兵書的性質這一點不會錯。策略家、兵家也是把它當作兵書來鉆研的。我大致統計了一下,《老子》書共八十一章,直接談兵的有十幾章,哲理喻兵的有近二十章,其他各章也涉及軍事思想、戰略戰術思想。因此,說《老子》是一部兵書,應該是很中肯的精辟見解。我們上面有關策略思想的討論,如果把它用在軍事問題的戰略戰術上,也就是軍事思想。所以,我們接下來討論軍事思想,是順理成章的事。不知先生在這方面能否賜教?
答:看來你不把我的腦子掏空是不會停止你的提問的。反正我也沒學孔子辦學開門授徒,就權且把你當作弟子,把我的思想、學術都傳給你吧。自然,你也可以持不同意見。
講到兵法,中國人、外國人都知道中國古代有一部《孫子兵法》。這是春秋末期軍事家孫武等人總結、撰寫的一部兵書,是春秋末期戰爭經驗的理論總結。它專門講軍事戰略戰術,對戰爭規律以及如何運用這些規律指揮作戰,有不少精辟的見解,但比較偏重于戰術的闡發。我的書講兵法(嚴格地說應該是“軍事思想”),主要集中在《道德經》的“德經”部分。“德經”講兵,不像《孫子兵法》那樣用很多篇幅去研討戰術,而是偏重講戰略,把用兵之道上升到政治戰略的高度。因此,我敢說,我的軍事思想比起《孫子兵法》來,更有思想高度,更有普遍意義。此其一。
第二,我講兵法,講政治和政治斗爭的規律,從廣義上說,是從屬于我的“道”之哲學的,是為了通過政略、戰略的表達和實現的途徑,最后達到實現我的“道”的最高境界。在終極目標上,我的兵法思想,要比春秋以后一切兵家為贏得戰爭勝利的軍事思想,在層次上要高。
第三,如果要問我,你不是一個軍事家,只是一個史官,何以能進行軍事思想的研究和總結,從而使《老子》書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一部“兵書”?這要從我的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上找答案。你知道,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中國共有一百四十多個國家(顧棟高:《春秋大事表》)。重要的有齊、晉、楚、秦、魯、鄭、宋、衛、陳、蔡、吳、越等國。這些國家不斷進行戰爭。小的戰爭不說,大的就有晉楚城濮之戰(前632年)、齊晉鞌(今山東濟南)之戰(前589年),晉楚鄢陵之戰(前575年),吳越槜李之戰(前496年)、夫椒之戰(前494年)。以后的戰國時代,兼并戰爭的規模比春秋時更激烈、更頻繁,規模也更大。春秋時期的戰爭有時數日即可結束,而戰國時的戰爭短的打幾個月,長的曠日持久打幾年。戰爭的指揮已成為一門獨立的殘酷的藝術。對于這戰火不息的時代給社會造成的破壞、對人民造成的災難,對種種“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第三十章)的殘破局面,我不能無動于衷。不斷思考由于戰爭的勝負而引起的國家盛衰興亡和社會各階層升降沉浮的規律性問題,也成為我思考的重要內容。
但是,我對戰爭問題的思考,不同于軍事家孫武、孫臏那樣局限于戰爭本身和戰爭指揮藝術(兵法),而是作為一個思想家、哲學家論兵的軍事哲學問題的思考。如果說,《老子》是一部兵書,那它就不是一本一般軍事學意義上的軍事著作,而是一個哲學家出于對軍事問題的關心而撰寫的軍事哲學著作。漢代史家班固評論我的著作,說《老子》是一本“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漢書·藝文志》)的歷史哲學、軍事哲學的著作。此言甚是。人對戰爭的看法,也如同對其他事物的看法一樣,要有一個觀察、體驗、思考、總結的過程。正是因為春秋以來各種戰爭實踐的不斷出現,各種形式戰爭的反復進行,各種矛盾引發了戰爭,戰爭過程中又暴露了各種矛盾,我對戰爭的認識才逐步提高了水準,提出了我對戰爭的一系列觀點。作為兵書的《老子》,正是這一戰火不息時代哲學思維的產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