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北京佛教人物考(簡體書)
滿額折

北京佛教人物考(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9 元
定價
:NT$ 474 元
優惠價
874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北京佛教人物考》是民間文藝家、知名學者包世軒先生的論文集,共收入近20篇論文,對遼金元明清時期北京佛教的歷史人物及傳承進行了詳細考證,對于研究北京佛教的歷史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包世軒,民間文藝家、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副所長、北京民協理事民俗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聯大北京文化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出版有《西山八大處》、《西山問道集》、《抱甕灌園集》等。

名人/編輯推薦

漢傳佛教研究論叢叢書之一,對遼金元明清時期北京佛教的歷史人物及傳承進行了詳細考證,對于研究北京佛教的歷史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書摘/試閱

遼燕京慧聚寺法均大師
及其嫡傳弟子相關史事匯考
一、遼普賢大師法均塔
戒臺殿院前面(東)階下,南北并列兩座磚塔。北側七級密檐磚塔是法均大師靈塔,此塔為遼金時期盛行的八角形密檐疊澀式建筑,通高約14米。
塔的形制為:下部為束腰式須彌座,座上用磚雕成的三層仰蓮。仰蓮上為塔身,塔身正面上部嵌有青石塔額。題曰“大遼崇祿大夫守司空傳菩薩戒壇主普賢大師之靈塔、大明正統十三年(1448)中秋日筑壇知幻道孚重建”字樣。七層塔檐均為疊澀式。第一層塔檐轉角之昂,為批竹昂。其上應使用耍頭,但做成昂,稱為由昂。以上各層轉角處施轉角斗栱,華栱居中。當心間兩朵華栱,泥道栱則隱約不顯。塔剎以仰蓮綬花承托寶珠為結束。整座寶塔秀麗古樸,尚保持遼、宋時期僧塔的固有風格。
法均塔建于遼大康元年(1075),至明代正統年間已殘破不堪,知幻大師道孚重建戒臺寺期間,同時將法均大師靈塔予以重修。
戒臺寺著名古松—抱塔松,便生長于塔西部階上。粗壯的古松枝干斜伸向階下古塔,枝葉幾乎將法均塔抱攏起來,氣勢蒼勁,樹冠斜生抱塔,為世間罕有的奇特景象。
二、法均大師遺行碑
塔前《法均大師遺行碑》,是法均大師圓寂后的大安七年(1091)所建,為戒臺寺中現存最早的石刻文物。碑通高4.18米,寬1.16米,厚0.24米,甚為高大。碑之龜趺和碑首二龍雕造精細,藝術高超,碑文記錄珍貴的遼代佛教史事,文章及書法堪入能品,是遼代文物的佼佼者。碑文記述法均大師的生平事跡,是重要的遼代佛教史料。今將碑文校對整理后一并編入,以供參閱。
馬鞍山故崇祿大夫守司空傳菩薩戒壇主大師遺行碑銘并序
朝議大夫乾文閣直學士知制誥充史館修撰騎都尉太原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賜紫金魚袋王鼎撰并書。
昔仲尼既歿,廬墓者哭而失聲;叔子云亡,過碑者感而墮淚。吾始訝其然也?及跡其行事,見有遺愛,未嘗不揜卷涕泗將下,固知仁義恩澤,深入生靈骨髓也皆爾。
惟我鉅遼,奧有高行。其來也,編甿受賜,慶法命之延齡;其去也,舉世無聊,懼佛燈之短焰。垂恩亦甚,與上攸同,則我馬鞍山故崇祿大夫守司空傳菩薩戒壇主大師其人也。
大師諱法均,無字。其幼稚蹤跡,與拾得上人、陸羽高士相類。故鄉閭族望,此莫得詳,蘭茁潛幽,珠英閟潤,自非精鑒,孰可前知?則有京西紫金寺非辱律師,目擊凈器,收而教之。聚砂外不為童游,救蟻間皆自天性。及進具,內解結縛,深畏知覺,造次以善俗,雍容而協道。若蓮華在水而不著,金剛遇物而能壞。其于持犯,蓋得自然,非矯揉戕賊之可致。雖行在毗尼,而志尚達磨,因負笈尋師,不解衣者多歲。為攻堅木,切救頭然,以至名數相應,稅金吼石,等論宗旨明,曰義類條貫。其破邪,則龍象之蹴踏;其辯正,則師子之哮吼。主盟后進,凡十數季。
清寧七年(1061)春,朝命與能校定諸家章抄,師協輿論,已在數中。會有人力爭勝負,欲代師之次者。師因求退,與息貪競,時議多之。至秋,燕京三學寺論場虛位,公選當仁,復為眾推,辭弗獲免。歲滿,始授紫方袍,賜德號曰嚴慧,從舊式也。
及受代、亟辭轂下,來隱是山。一之二之日,同行云奔;三之四之日,檀那景附。交嘗甘露,互挹清風,日倍歲增,眾常累百。咸雍五季(1069)冬,上以金臺(金臺指燕京城)僧務,繁劇須人,詔委師佐錄其事。慮志可奪,其命難寢,因順山上下眾心之愿,始于此地肇辟戒壇。來者如云,官莫可御,凡喑聾、跛傴、貪愎、憍頑,茍或求哀,無不蒙利。至有鄰邦父老、絕域羌渾,并越境冒刑,捐軀歸命。自春至秋,凡半載,日度數千輩。半天之下,老幼奔走,疑家至戶到,有神物告語而然。
越明年,師道愈尊,上心渴見,爰命邇臣,敦勉就道,因詣闕,再傳佛制。以石投水,如火得薪,其志交孚,非喻可及,遂肯與永樂北面,盡西土鳴足之敬。翌日,特授崇祿大夫守司空,加賜為今號。師以外臣求免,上以有力見諭。雖深閉固拒,而不懈益虔,至于再三,然后祗受。上悅甚,因為師肆眚,兼免逋負,仍錫宸什,下賁潛德,云:行高峰頂松千尺,戒凈天心月一輪。其見諦重如此。復可如愿,遍利群品,乃受西樓、白霫、柳城、平山、云中、上谷泉、本地紫金之請。所到之處,士女塞途,皆罷市輟耕,忘餒與渴。遞求瞻禮之弗暇,一如利欲之相誘。前后受懺稱弟子者五百萬馀,所飯僧尼稱于是。間或有暇,力救無告,孳孳焉常若弗逮,惟恐人知也。議者謂無相好度生之緣,給孤濟物之力,兼可備者,其在師乎!以苦節素高,勵精過當,因感微恙,遂成沉痼。天書屢降,御藥繼至,尚猶過中不食,竟夕課誦,仍為榜示,遍曉未悟。非以戒為命、視身若無者烏能然?將沒前一夕,其山自鳴,禽獸與人皆懼。師亦知緣盡,與眾告別,至辯色,恬然而逝。蓋世壽五十五,僧臘三十九,實大康元季(1075)三月之四日也。訃至,上衋然者久,特遣使賻贈,吊慰其徒眾,仍委留守中門使、太常少卿楊溫嶠顓董后事。七眾號慟,如喪所天,具縗絰者數百人,捨身命者十余輩,則其戀慕也可知已。即以其月二十八日,具禮荼毗于北峪,火滅后,競收靈骨,以當季五月十二日,起墳塔于方丈之右。官給外,又創建影堂,左右以石建尊勝陀羅尼幢各一,皆眾愿所成,聊為追薦,恩深報重,其道玄然。門人上足裕窺等,咸以夙承法乳,難忘戒香,大懼其美之弗傳,有時與化而皆盡,遂相與約議,錄師遺躅,讬予文之于碑。況鼎久奉清淡,精知密行,是敢條其一二昭昭之大者,以信于后。自余冥感瑣屑之事皆不道,亦以存師之志也。銘曰:
嶺南江南,牛頭虎溪,一隱高行,名與之齊。能席是美,非系乎位,生榮死哀,道尊悳(德)貴。出薊門焉西觀,目巖岫兮巑岏,伊萬庳兮參差,何獨尊兮馬鞍。非以其下,舊有人邪?神燈發焰,古玉絕瑕。善傳佛戒,驚破聾聵,能俾闡提,金剛不壞。高辟度門,遠邇云奔,始見龍德,來儀帝閽。師子一吼,天聰去豆,上下交孚,如鳥破殼。茂寵朝臨,宸章夕吟,褒美佛使,摧伏眾心。古謂世險,其來有漸,如何忽然,水流燈焰。嗟我都人,潮音屢聞,到此無聊,如身在焚。空感靈塔,中藏弊衲,物在人往,聲悲響答。惟內行兮巍峨,克比峻兮山阿,勒貞石兮仰止,同百世兮不磨。此文可毀,此實難墜,敢告后學,敬之無媿。
大安七季(1091)歲次辛未閏八月戊戌朔壬午日乾時建。法孫比丘悟揔篆額刻字人王惟約。
(1979年12月在北京圖書館善本室,抄錄自館藏該碑早期拓片)
三、法均大師碑文史事解析
法均大師碑形制完備,雕刻精美,在國內遼代文物石刻中堪稱鳳毛麟角,極為珍稀。
遼代佛教以律宗的發展崛起為其重要特征,法均大師即是遼代弘傳律儀的一面旗幟。崇祿大夫守司空傳菩薩戒壇主法均,燕京開悟寺內殿懺悔主、特進守太師、輔國通圓大師法賾,據考為一師同門高僧,他們都是燕京開悟寺金剛大師的得法弟子。開壇傳戒,弘持律儀,名動五京。據《大安山延福寺碑》記載,這個律宗系統與從事房山云居寺石經刊刻事業的通理恒策為大師曹洞宗僧系,一同在北京西山推動佛教事業的發展,留下史跡佳話,值得研究總結。
考證逐次進行,先說一下范陽王鼎。
遼代有兩個王鼎,均為遼清寧八年進士。一為遼人,一為范陽人(今涿州)。撰此碑之王鼎為范陽王鼎無疑,因大康元年(1075)為法均所建經幢上,鐫刻“范陽王鼎撰文”字樣,是“受戒弟子范陽王鼎”身份及與法均大師關系的真實記錄。
王鼎生平事跡《遼史》中有記述。王鼎(?—1106),字虛中,范陽人(今河北涿州)。道宗清寧進士,通經史,善詩文,道宗朝典章多出其手。通達政體,剛正不阿,道宗遇事多所咨訪。先后擔任易州觀察判官、淶水縣令、翰林學士、知制誥、史館修撰、觀書殿學士等職。大康年間(1075—1084),因事得罪,流放鎮州。大安年間召還,復官。乾統六年(1106)卒。
王鼎碑文引用西晉羊祜“墮淚碑”典故。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東費縣西南)人,博學能文,清廉正直,西晉開國元勛。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駐襄陽。死后,其部屬在峴山羊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廟,每年祭祀。見碑者莫不流淚,杜預稱之為墮淚碑,墮淚碑為羊祜而建。
關于碑中提到法均行化地之“西樓”。據遼人趙志忠撰《虜廷雜記》稱:“太祖自號天皇王,始立年號曰天贊,又曰神州,國號大遼。于所居大部落置樓,謂之西樓,今謂之上京。”遼之上京在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縣)南波羅城。遼圣宗時在今赤峰市寧城西大明城修新都,號中京。遼朝中樞所遷至中京城,上京仍為遼都。據此碑,大安間仍以“西樓”稱之。
白霫為今遼寧建平縣東,是遼東京遼陽府屬地。
柳城即今內蒙古赤峰市,古稱百柳城,遼中京所在地域。
平山似是平州之誤,今河北省盧龍縣。
云中為西京大同府的古稱,即今山西大同,有著名的云岡石窟、上下華嚴寺等佛教圣跡。
上谷泉為上谷郡古稱,漢為“泉山縣”地,包括今門頭溝區西部的齋堂川。主體是河北省懷來、涿鹿一帶,即古上谷郡地。其上谷泉系指涿鹿縣礬山之“黃帝泉”,泉水盛名,世間罕匹。
“本地紫金寺”—本地指地處北京西山的遼玉河縣地,含括齋堂川、大安山。紫金寺也是玉河縣屬地,在北京市門頭溝區田莊村,即法均少年出家的寺院。
法均族里在哪里?碑中提供了信息,他少年出家依紫金寺非辱律師;受“本地紫金寺之請”弘戒;紫金寺就在北京西部山地間。再參之其弟子裕窺,在法均逝后嘗有紫金寺之行,舉辦賑饑等善事,進一步證實紫金寺不僅是法均少年出家之地,同時也是他的家鄉。據明《宛署雜記》記載推測,遼代紫金寺在門頭溝區雁翅鎮田莊村,即現存的“紫荊寺”遺址。
北京西部山地,遼代屬南京道六州十一縣中的玉河縣。不僅如此,遼代本地還出現過一位著名的高僧,即刻制云居寺石經的通理大師,他是礬山縣人(今河北涿鹿縣礬山堡),少年肄居寶峰寺,寶峰寺在今門頭溝區西齋堂西北的山坡間,現殘存,仍以寶峰寺稱之。
此碑高4.18米,寬1.16米,厚0.24米。龍首龜趺極具遼代藝術特色,且歷史藝術價值尤為突出。
關于范陽人(涿州)王鼎,值得多說幾句。王鼎的官職鐫刻碑上已清楚,在為法均所建經幢間有“受戒弟子范陽王鼎撰文”的記載,所題為大康元年幢。
遼范陽縣轄界,包括為河北涿州市及北京房山區南部,是遼范陽縣。依據碑文、經幢文的記載,可把遼人王鼎和范陽王鼎的身世經歷加以區分,具有歷史價值,對遼史研究大有裨益的。
另據《天府廣記》卷三十三:“王鼎,涿州人,博通經史。時馬唐俊有文名,適上已與鼎祓禊水濱,因飲索鼎賦詩,鼎援筆立成。唐俊驚其敏妙。舉進士,累官翰林學士,當代典章多出其手。”
范陽人王鼎不僅是南京朝官,還是法均大師的“受戒弟子”,以他的身份地位,為法均遺行碑、經幢撰文,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