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天堂裡的腳印(簡體書)
滿額折

天堂裡的腳印(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87235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蘇州可稱改革開放的前沿,發展的首善之區,於全國有鏡鑒之責。天堂在人間,同樣有七情六欲,有煙火味,繞不開日落日出,是面多棱鏡。本書由事與言組成,均為作者親歷親為,不少鮮為人知,作者自稱“野史”。作者申明,無意作為正史的補充,只想說點背景,本來是怎麼樣的,回過頭來看看,能找到幾個印記,為向前走,摸著石頭過河,找到幾塊石頭。影視大家杭州劉郎書聯贈作者:“書卷浮生意,文章苦丁茶。”
本書大部分內容曾載蘇州新聞網“秋末茶座”專欄,為秋末雜文隨筆第十集。

作者簡介

徐穎,筆名秋末,曾任蘇州市委辦公室秘書、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市委政治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蘇州日報》副總編,自詡終生小秘書。

目次

序一 秋末其球其文 文 文
序二 秘書與野史 秋 末
01 玄墓山上的將軍
將軍在玄墓山
丁群的先見之見與先為之為
劉鴻生留下一幢紅房子
葉受和及其在蘇州的后輩們
02 玄妙觀之春、現代化之始
南北兩大院
今天是個好日子
基本現代化的確定
城鄉一體化的提出
玄妙觀里第一春
土地規模經營第一聲
“億元鄉”觸到了科學發展
序一 秋末其球其文 文 文
序二 秘書與野史 秋 末
01 玄墓山上的將軍
將軍在玄墓山
丁群的先見之見與先為之為
劉鴻生留下一幢紅房子
葉受和及其在蘇州的后輩們
02 玄妙觀之春、現代化之始
南北兩大院
今天是個好日子
基本現代化的確定
城鄉一體化的提出
玄妙觀里第一春
土地規模經營第一聲
“億元鄉”觸到了科學發展
土地觀的解放與土地的惆悵
“碧螺春”“后花園”與“東方之門”
從蘇州制造到蘇州創造
與秦振華說“樣樣爭第一”
蘇州負債建設有沒有過度? 
03 安陽之行、模式之爭
尷尬的安陽之行
車子里的一次模式之爭
想在個體與集體之間筑垛墻
一個蘇州人30年的溫州觀
“只長骨頭不長肉”的大爭論
蘇州與溫州的輸出
04 干將路、太湖水、吳山點點愁
姑蘇城“內”寒山寺
魚與熊掌:干將路上的得與失
從拆城墻到修城墻
水水水,水水水
別讓吳山點點愁
從PM25到燃油助動車
問君何處覓鄉愁
05 文化立市、洞庭商幫、雙面繡
從文化立市到文化自覺
蘇州精神的根在哪里?
為何要說“文化向后,經濟向前”?
洞庭商幫、康熙諭旨與文化缺失
園林的圓與雙面繡的兩面
路失橫塘與秋香不點唐伯虎
周莊的發現與《雙橋》的原型
還是“北方的氣概,南方的心靈”嗎?
出使南特、格勒諾布爾
06 陸文夫、劉郎、鴛鴦蝴蝶
陸文夫與小巷文學
楊守松與昆山之路
葉彌與蘇州男人
劉郎與蘇州園林
鴛鴦仍戲水 蝴蝶仍在飛
吳王墓與孫武隱居地“認定”之爭
《牡丹亭》一字一曲不能動嗎?
《浮生六記》中的釣魚島與琉球
07 巴城、石庫門、修棕棚
巴城之戀
石庫門里人家
一條消失的巷叫東吏厙
半導體、童車、沙發與修棕棚
穿越時空的電風扇
結語 別太在意蘇州的位罝

書摘/試閱

蘇州觀前街上,有多家百年老店,其中稻香村、采芝齋、葉受和是蘇式糖果茶食的代表。可謂名揚四海。這些百年老店,其塵封的前世,以及今日生活中的后人,世人知之甚少。秋末與葉受和在蘇州的后輩有些親戚往來,因之,得以窺知蘇州百年老店的一二印跡。
那個新村叫什么名字,沒有去查,鄰近蘇州大學北校區。那幢房子雖屬新村,卻已破舊,墻壁剝落,樓道臺階上,刷滿了各式廣告。一間臥室,半間客堂,五十多平米,住著兩位老人。進屋可見,沒有任何裝修,還是水泥地,家具都是舊的。給人以生氣和書卷氣的,是墻上掛著的一些自制的條幅。字是老人自寫的,工整遒勁,可以看出非一日之功。男主人,年近九旬,面色紅潤,身材高大,腿腳已不很靈便,要扶著墻行走,慈眉善目,眉宇間透著精明。老人大名葉炳源,就是葉受和創始人在蘇州的嫡孫。
老人口述了數萬字的回憶錄,由次子葉在壯整理成文。從文中可以看出,他對祖父葉鴻年很是崇敬,是他祖父創辦了葉受和。多年前,秋末曾對蘇州的百年老店做過一點剖析,發現這些老店大多是外地人來蘇州開辦的,本地土生土長的極少。如開采芝齋的金蔭之是河南人,開鴻生火柴廠的劉鴻生是寧波人,葉受和的創始人葉鴻年是寧波慈溪人。想說明兩點,蘇州繁華、商賈興旺,依賴于對外開放。士大夫、文人崇尚書中自有黃金屋,看不起經商,也不肯沾商字的邊,蘇州有文商分野的二元結構,是少有人道的奇特景象。
葉家在浙江慈溪乃大戶人家,稱得上名門望族。有資料說,葉鴻年生于1847年,慈溪鳴鶴鎮人。葉姓為鳴鶴鎮第一大族,葉鴻年之祖早年曾任清刑部員外郎,于乾隆三十一年在杭州創辦葉種德堂國藥店,先于胡雪巖的胡慶余堂112年。其族人在溫州、上海等地創辦了葉同仁堂、葉大昌等現今尚存的百年老店。葉鴻年由監生捐官同知。民國建立時,浙江省府委其代理鳴鶴場鹽事長,后擔任商會董事、水利局總理等。由于在家鄉一直仗義疏財、賑災辦學,熱心公益事業,民國4年8月,葉鴻年榮獲孫中山賜予的“德高年劭”匾額。
葉鴻年是怎樣在蘇州開葉受和的,據說有個故事:光緒六年秋季的某一天,一個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在觀前街玉樓春茶館品茗,他的仆人被遣往附近稻香村購買茶食,半晌沒有回來。中年男子等得不耐煩了,于是踱了出去,親自前往稻香村,卻見店中熙熙攘攘、顧客盈門,店中伙計只忙著招呼熟悉的大主顧,對零星散客置之不理。中年男子令仆人上前再三催促,店伙卻冷然相對,譏諷道:“什么要緊的?有本事自己開店,那就樣樣稱心了!”中年男子怒形于色,悻悻然掉頭而去。這一幕讓一個剛被辭退的稻香村店伙看到,店伙暗忖,覺得此人氣度不凡,非富則貴,于是悄悄尾隨,攔住他說:“先生您要咽不下這口氣,就真的開一家店,跟他們比試比試,我可以助您一臂之力!”中年男子欣然應允,即刻委任這名伙計去打理一切。第二年,稻香村東鄰新開了一家茶食糖果號,招牌上寫著“葉受和”。但,葉炳源在回憶錄中說:“我祖父在壯年時捐了江蘇候補道臺,住在蘇州,娶我祖母,光緒十二年(1886年)投資五千兩紋銀,在觀前街開設了葉受和茶食糖果店。”秋末問葉炳源,這個故事可真?他說,故事出于清人《醇華館飲食脞志》。此書成于1931年,相隔四十余年,可信程度較高。寧波人做官也經商,有出外闖蕩的傳統,這是千真萬確的。
葉受和是怎樣興旺、出名的,其發跡史是這樣記載的:葉氏有此背景,與稻香村競爭自然不在話下,最初投資五千兩紋銀,并雇稻香村歇伙為“把作”師傅。由于首任經理是一位同鄉的私塾先生,不善經營,起初連年虧損。葉鴻年又從浙江調資二千兩入號,漸漸有了起色。葉鴻年將店取名“葉受和”,意在“和氣生財”,要顧客們不再受氣。同時提出開店宗旨:凡稻香村有的,葉受和也要有,沒有而應有的,則加以彌補,并力創名牌,尤其是在質量上不惜工本,務必趕超稻香村。由于葉氏鍥而不舍、勵精圖治,到1929年觀前街拓寬之際,葉受和翻造三層店面,進入了全盛時期。葉炳源亦認為,“受和”二字,確是辦店宗旨。1925年4月25日的《蘇州明報》有文章說:從來同行開新店,最喜歡仿用名牌店的牌號,這個姓葉的不題什么香字、村字,別開生面用“受和”兩字,加上一個姓,就見他有獨立志氣,后來竟然成功。秋末嘆曰:這才是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商界有兩大傳統,一是和氣生財,二是無商不奸,現今承繼了什么,孰多孰少?
葉鴻年之后,葉受和一直掌控在外姓經理手里,如何經營、狀況如何、收益如何,股東一概不知,一年分紅多少,全憑經理說了算。葉炳源一家生活相當拮據,他父親常去店里提前支取“分紅”。這與“葉受和老板”的身份,很不相配。葉受和的經營,既說明家族制中委托經理經營的方式由來已久,而股東缺乏實際的掌控和管理,就會大權旁落,董事制名存實亡。幾千年的中國歷史,有一個現象,那就是“權大欺主”。葉受和的這種狀況是不是“權大欺主”?今日私營企業可以從中得到點教益。
葉炳源初中未讀完就輟學了。他說,“此時唯一可以自救的只有勤奮自學,充實自己”。外公的書房內有很多古今書籍,可供閱讀學習。他幾乎每天都要去外公的書房里看書練字,并學珠算。依賴初中學習的語文基礎,他通讀了《古文觀止》,涉獵諸子百家,名人傳記,以及魯迅、茅盾、巴金、胡適、林語堂等現代文學作品。還涉獵了醫學藥學《本草綱目》等知識性書籍。抗戰時期,葉炳源一家輾轉于上海寧波之間,生活來源靠東借西湊。此情此景,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并萌生進入葉受和內賬房的想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