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個人敘述中的同仁堂歷史(簡體書)
滿額折

個人敘述中的同仁堂歷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走訪了樂曙青、沈芳畦、樂俠等同仁堂樂家後人,賈蔭生、賈懷增、李建勳、李榮福等同仁堂的老藥工、老領導,以及企業員工,並尋訪到樂家後人樂篤周從未公開發表過的自述手稿,通過口述史料與文獻考證相結合的形式,生動地展現了同仁堂乃至北京中藥業百年來的興衰更迭,以及同仁堂在企業運作、製藥理念、管理模式、主雇關係、生產行銷等方面鮮為人知的故事。

作者簡介

定宜莊,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北京史、滿學。主要著作有:《清代八旗駐防研究》、《滿族的婦女生活與婚姻制度研究》、《遼東移民中的旗人社會》(與人合作)、《中國知青史(初瀾)》。近年致力於口述史的實踐與研究,出版專著《十六名旗人婦女的口述歷史》、《老北京人的口述歷史》以及《口述史讀本》(與人合作)等。
張海燕,1954年10月出生於北京。曾在《北京青年報》做過記者、編輯,後留學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獲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MPA)碩士。後輾轉香港,做投資專案分析工作。回京後,在同仁堂集團宣傳部門任職,致力於對同仁堂文化進行深入研究。現已退休。
邢新欣,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領域為清史、滿族史,曾點校《吳師道集》(與人合作)。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以具有學術規範的訪談方式,讓北京人自己說話,講述他們在這座城市所經歷的生活、感受,以及對祖先的記憶。

名人推薦
本書集輯了有關同仁堂的九個口述,內容不只及東家樂姓,還有從事過鋪號勞作的老員工,以及改制成國企後參與經營的管理者。他們各道各的辛苦,既享受榮耀,也不乏失落遺憾,更有直白表述後來者對先前行事方式的某種否定,從而豐富了同仁堂的歷史。儘量地放寬視野,並採取探索的目光,尋找一個老商號或企業的興衰得失,應是我讀此書後的最大感受。
——郭松義(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同仁堂史話膾炙人口。再做一部,除了生動一展訪談雙方互動的現場感以及口述與文獻互補的特點外,創新還在於作者刻意讓“底層人”發聲,使資方樂家後人的回憶反為鋪墊,以突出勞方藥工的口述,把同仁堂的歷史寫成一部企業史而不是家族史。
人,終有百年;絕響,口述史的宿命。
——胡鴻保(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前言
本書主題,是以不同人的口述,記述北京同仁堂的一段歷史,更準確地說,是如今70歲以上的老人,對上個世紀同仁堂的回憶。
近人陳宗蕃在《燕都叢考》中稱:“大柵欄同仁堂藥肆,相傳數百年,貿易興盛,肆主人樂氏寓新開路,棟宇聯街,支族繁衍,北平商業以斯為最。”
陳宗蕃:《燕都叢考》第三編第二章,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486頁。同仁堂現在雖然發展成了一個海內外聞名的股份有限公司,卻早已不姓樂了。
但北京70歲
這裡的70歲,只是約略言之。自1949年新中國建立迄今為65年,70歲系指大約在此前出生的人。以上的老年人,卻沒有不知道同仁堂樂家的,有那麼多人給我們講過樂家的往事,或親歷,或傳說,樂家的買賣早在清末民國時就已經成為老北京人生活中的重要內容。而20世紀50年代公私合營時樂家的表現,以及“文革”時已經做到北京市副市長的樂松生的遭遇,不僅給予北京人深刻的印象,講述之間中也產生了諸多版本。近年來,隨著《風雨同仁堂》《樂家老鋪》和《大宅門》等影視劇的熱播,樂家的陳年舊事又被當作純粹的傳奇在年輕人中間流傳。總之,同仁堂的發展歷史、經營模式、用藥製藥的豐富經驗,方方面面都吸引了眾多研究者的關注。
對於這樣一個已經家喻戶曉的中藥店(現在已經是一個藥業集團公司了),究竟還有多少可以挖掘的新意,恐怕是很多人都會提出的疑問。而我們還要堅持對這個藥鋪進行深入的探討和敘述,其主要的創新之處有如下兩點:
首先,雖然同仁堂的研究和宣傳為數甚多,但仍然存在相當多的空白和誤區,其中的有些誤區,甚至已經成為人們公認而很難改變的成見了。一般地說,在這樣一個浮躁的社會中,越是廣為人知的宣傳炒作熱點,就越難以擺脫這種固定成見,同仁堂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其次,本書主要以個人敘事、亦即口述史的方式,來講述同仁堂的歷史。具體地說,即由眾多不同身份的人物從各自不同的立場、角度,帶著各自不同的記憶和感情,來講述他所眼見和親歷的同仁堂故事,如果把每一位被訪者的口述作為一個斷片,眾多的斷片合在一起,看到的這個輪廓,顯然要比一般的史書記載和研究更完整,更深刻,更生動和豐滿。這是我們所做的一種新的嘗試。
當然,作為史學的一個門類、一種研究方法,口述史對於歷史事實的反映,既有其他方法難以達到和深入之處,也有其不可避免的限制,我們用“輪廓”一詞形容本書的效果也是要說明,它的面貌還有相對模糊的一面,這在本書中也有鮮明的反映。要想瞭解這個老字型大小的歷史,僅僅讀這樣的口述史,是很費力的。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不全面的。為彌補這一不足,在本書前面專列一篇文章,對同仁堂作一概要介紹,旨在幫助讀者更容易進入本書諸篇口述的特定情境。但是,如果讀者還要瞭解同仁堂從創立到發展的更多歷史,以及它現在的輝煌成就,讀我們這部口述史,很可能仍然找不到想要的內容。好在如今研究、介紹和宣傳有關同仁堂的書籍已經出版不少,媒體對同仁堂的報導更是精彩紛呈,就不用我們在這裡置喙了。
本書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即上篇,是樂家人的口述。其中有對祖上管理同仁堂的經驗總結,但更著重於他們個人的生活經歷,以及作為樂家後人特有的生活感受,而尤其是四大房中不同支系的後人所走過的不同道路,因為這正是百年來北京人經歷的重大變革的縮影。
第二部分即下篇,是本書重點,是我們這部口述中最著力的部分。我們要強調的是,同仁堂固然是一個由樂家創立的家族式企業,但同仁堂的歷史,卻不等同于樂家的家族史,這是目前有關同仁堂的研究和宣傳中最大的誤區。事實上,如同任何一個企業、商鋪一樣,同仁堂是一個由資本家、專業技術人員和工人以及其他相關人員構成的整體,其中的藥工尤其不可忽視。正是由於擁有這樣一批既有敬業精神又有各自獨門絕活的、生產經驗豐富的藥工,以及他們對同仁堂的認同,才使同仁堂能夠在北京百餘家中藥鋪脫穎而出,也就是說,這是同仁堂獲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還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們訪談的大多數老藥工,都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才進入同仁堂的,他們在這個藥店的主要工作時間,都是在這個藥店公私合營之後。他們並不僅僅是生產和技術的骨幹,很多人還走上這個企業的領導崗位,他們見證了這個藥店幾十年的發展變化,他們豐富的製藥、用藥經驗,他們作為主人翁所發揮的作用和對這個企業所做的貢獻,都使資本家的敘述在本書中成為配角和陪襯。然而不無遺憾的是,在對同仁堂的宣傳中,他們卻從始至終受到輕視,成為一個無聲的群體。人們似乎一提同仁堂老店,就只知有樂家;如今當老藥鋪已經轉而成為現代化大企業之後,這些老藥工又因為已經“過時”而悄然隱沒。這不僅對他們不公平,甚至對這個企業、對中藥事業的發展,都是一種損害。本書以他們為主角,希望讀者更多傾聽到他們的聲音,這不僅是對同仁堂歷史的尊重,對同仁堂今天的發展,應該也會有某種啟示。
第三部分只有一篇訪談,之所以稱為“外一篇”,不僅因為它是後來才被補充進來的,而且因為本書敘述的主題是20世紀50年代及其之前,此篇口述所涉時間卻主要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了。但這篇口述所展示出的內容和觀念卻很重要,說是本書的“畫龍點晴”之筆也不為過。因為在這篇訪談中,被訪者提出了某些尖銳的問題,而其中最核心、也是最令我們關心的,是對老藥工這個群體的價值、貢獻如何認識。這其實不僅關係到對同仁堂這個傳統老藥店的傳統,也關係到對同仁堂今天這個藥業集團的整體評價,這是被訪者本人可能都沒有意識到的一點。總之,這篇訪談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至少,在已經很少有人能夠靜下心來,傾聽一下這個群體的人生經驗和建議時,我們為老藥工這個群體所做的口述史才反而凸顯出必要的價值。
同仁堂早在1954年即公私合營,並在此後有了遠較之前的樂家老藥鋪大得多的飛速發展。那麼,以公私合營為界,此前的同仁堂與此後的同仁堂,尤其是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作為藥業集團的大企業,二者間究竟有沒有、又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對於傳統老藥鋪的傳統,究竟應該如何對待和繼承,是我們如今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願本書的問世,能使人們對同仁堂以及與它相似的傳統行業,予以更多的興趣和關注。

目次

前言
20世紀50年代以前北京同仁堂藥鋪的經營模式:有關同仁堂的口述歷史
上篇同仁堂樂家後人口述
一、樂曙青訪談錄
二、沈芳畦訪談錄
三、樂俠訪談錄
四、樂篤周:我所知道的同仁堂
下篇同仁堂職工口述
一、賈蔭生訪談錄
二、賈懷增訪談錄
三、李建勳訪談錄
四、李榮福訪談錄
外一篇遠山訪談錄
參考書目
附一同仁堂公私合營協議書
附二四大房各房所有“樂家老鋪”情況一覽表
索引

書摘/試閱

3.同仁堂的紅利
定:除了懂藥以外,你們樂家子孫也很會管理,這個您瞭解嗎?
樂:也很會管理。樂家這個傳統,工資是兩部分,一個是工資,一個是零錢。工資呢,就是給你定的多少;零錢呢,是按照你的銷售、你的業績,然後再定你的零錢。所以這樣,等於是啟發工人的積極性。譬如說,售藥,每個店員售藥的數量不一樣,有的人就賣得多,有的人就賣得少,因此,零錢也不一樣。另外一個,就是工人伙食,一般的都比外邊要強。
定:聽說是好得多!
樂:都比外邊強。所以,工人他都覺得……一跟別人說,我是同仁堂的、我是樂字型大小的,別人都很羡慕。再有同仁堂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幾代人都在這兒。包括現在同仁堂都有這現象。現在同仁堂招人的時候,不一定都是從外邊招,不少都是自己的子弟。
定:還是這樣!嗯,有意思。您能不能再講講同仁堂的管理?同仁堂的管理是不是確實受到一些西方的影響?
樂:沒什麼影響。
定:我訪問了好多人,他們都特別強調,說你們家的有些管理,是特別的前衛。譬如說,那個叫什麼“一角活”,您聽說過嗎?我訪問過一個老藥工,他後來是專家了,他認藥特別有經驗啊,尤其是犀角什麼的那些貴重中藥,他都編成口訣,那是一絕了。他說他原來是在鶴鳴堂學徒。後來50年代,同仁堂招過一批人,我找的那些老藥工幾乎都是那次去的,他就到了你們的同仁堂。他說同仁堂不收徒弟,不是嗎?
樂:對。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