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人生相對論
滿額折
人生相對論
人生相對論
人生相對論
人生相對論
人生相對論
人生相對論
人生相對論
人生相對論
人生相對論
人生相對論
人生相對論
人生相對論
人生相對論

人生相對論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50 元
優惠價
9040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隨書附贈32頁「親子共讀手冊」

孩子隨著年齡漸長、認知逐漸發展,對世界的瞭解與困惑日漸增加,思考的能力也會增強。「會思考的小公民」系列的前4 本,針對
10 歲以下的孩子,用思辨的方式來處理生活中碰到的切身問題,後面這兩本——《哲學相對論》與《人生相對論》——則是用對照的方
式,探索人生重要的概念與個性特質。
每一組概念或主題,都是龐大而深刻的問題,也都可以寫成洋洋灑灑的專論,冠上「哲學」或「人生」的大帽子,讓人卻步。但其
實,這些學問都是在處理每個人在人生中會碰到的問題啊!它們存在的價值是讓我們更了解並認識自己或他人、以及世界的多樣性,只是
我們的教養與教育側重知識與技能的累積,很少和孩子討論抽象的概念。
這本小冊的作用就是希望為重視孩子「思考能力」的家長或老師提供一點輔助,與孩子的討論能更順暢、更豐富。瞭解差異,才有可能以同理心去包容。

作者簡介

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文
大學念生物,巴黎索邦大學哲學博士,這些年來一直在推廣「哲學實作」,針對成人和兒童設計思考訓練課程,成立哲學實作學院(Institut de Pratiques Philosophiques),在世界各地的學校、企業、安養中心、監獄帶領工作坊。柏尼菲在這方面已經出版了超過三十本書,並譯成二十五種文字出版。


賈克.德普瑞(Jacques Despres)/圖
德普瑞受過專業美術訓練,1990年代投入動畫製作,作品橫跨紀錄片、電玩、建築和裝置藝術。

譯者

楊允禾
台北市國小五年級學生,曾與家人在巴黎生活一年,熟悉法國與台灣小朋友的思維。
 
楊子葆
法國工程博士,曾於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班研讀,熟悉法國文化與法國社會。

名人/編輯推薦

導讀
給教養者的使用建議:哲學是一種探究與分析的活動
 
林偉信 台灣兒童閱讀學會顧問
 
這是一本針對不同人的一些相對的人格特質,做簡要描述與分析的兒童哲學小書(在哲學中,我們稱它是「哲學人類學」的探究)。閱讀它,不僅可以讓兒童瞭解與比較不同人格特質者的個性差異與行為表現,更可以讓兒童藉由書中的分析,自我覺察,更瞭解自己。書雖小,但對我們的兒童來說,論述內容的抽象度可能會較高,部份文字的書寫也可能稍有艱難。如果,你的孩子可以一個人靜靜地耐心讀它,那真好。但這樣的哲學小書,我們會認為它也許更適合由教養者陪伴孩子共同閱讀與討論。
 
兒童的哲學活動是一場思考操作的體驗活動
 
幸好,我們在帶領兒童做哲學活動時,主要的重點並不是要對孩子傳遞生硬的哲學知識,而是要讓孩子藉由閱讀討論,去體會哲學的活動,去熟悉思考的操作,從中去學習哲學思考的態度與方法。也因此,教養者在陪伴兒童閱讀這本小書時,不必擔心自己的哲學知識不足,無法給予孩子正確的哲學知識;也請不要把它當做是一本兒童的哲學教科書,硬要孩子逐字誦讀,強加記憶。而是把它當做引導兒童閱讀討論的中介媒材,在共同閱讀中發掘出可供討論的問題與趣味。
 
所以,在陪伴孩子閱讀這本書時,只要孩子能瞭解書中字詞的意思,教養者就不必太急於強求兒童一定要通篇熟記、理解,而是要積極鼓勵兒童對於書中感興趣或有疑問的地方(也就是,只要是他認為值得提出來的東西),都可以提出來分享與討論,大家一起來追索與探究。
 
閱讀討論的探究過程
 
在討論時,做為閱讀陪伴的教養者,(一)可以請孩子先就他為何會在文本的閱讀中,有這樣的分享與提問,做一些簡單的說明。【藉由這樣的作為,讓孩子可以將他的分享與提問,和文本內容做關聯性的連接說明,或是提出異議,批駁文本內容;或是說明感受,贊同作者觀點。】
 
然後,(二)針對兒童的分享與提問,進行討論。在討論中,教養者可以以「追問或再提問」的方式(像是「你為什麼會這樣認為?」、「你這樣的看法有什麼根據?」、「一定要這樣嗎?」、「有沒有別的可能?」等),請孩子對他的看法或觀點,清楚明確地去找理由、尋證據、做說明。【藉由這樣的作為,激勵兒童思考,並要求兒童做出合理有效的思考。】
 
而在討論的過程中,(三)教養者更可以運用成年人對於語言熟稔的優勢,協助孩子釐清他們的陳述,讓孩子能更完整、有效地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而在協助釐清的過程中,教養者切勿把成人的觀點強行灌輸給孩子,只要將孩子的表達以較清晰的語彙複述一遍,然後,再詢問孩子:「你的意思是不是這樣?」(或者,「我有沒有理解錯你的看法?」等)即可,讓孩子的思考與探索,隨他們自己的關切重點,自由流動。【藉由這樣的作為,讓孩子有機會重新省視與確認自己的看法,並做出有效的表達。】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是一本對不同人格特質做個性分析與行為描述的書,因此,在討論的過程中,(四)教養者也可以隨文本的閱讀,邀請兒童藉由檢視自己的日常作為,對書中描述的內容,做親身實例的印證說明,或是對作者的觀察與分析,做不同意見的增補修正。【藉由這樣的作為,讓兒童不僅有機會反思自己的個性與作為,更能在覺察自己與他人的差異中,學習去養成尊重差異、容忍對立的多元態度。】
 
藉由上述討論作為的反覆操作,讓兒童逐漸熟悉哲學思考的特色:在態度上,要能不習以為常,對於疑惑或感興趣處,更要能勇於提問,並進行追索與探究。而在思考時,則要能針對問題做客觀的觀察與詳實的分析,讓自己的所思所想能更具合理性與有效性。
 
學習作者「分析/說理」的方式
 
教養者除了可以把這本小書視為引發孩子閱讀討論的中介媒材之外,在使用這本書時,教養者也可以引導兒童去注意與學習作者分析問題的方式。
 
在這本書中,作者每一章節都有很一致的書寫方式。
 
(一)首先,作者會先針對每一章節的「標題字」(像是什麼是「複雜的人」/什麼是「簡單的人」),做簡要的形容;(二)繼而,描述不同人格特質者的個性特徵(在這個部份,作者多傾向客觀、正向的描述);(三)最後,進一步分析說明不同人格特質者對於自我的要求,以及在看待事物,或與他人接處時,所持的態度以及所可能衍生的問題。
 
先簡要界定「字詞(某一人格特質)」大意,然後客觀描述該個性的特徵,最後,分析這樣的人格特質的行為表現以及所可能衍生的問題。作者這種逐步漸進、正反(利弊)兼顧的分析手法,是一種很能全面關照問題、並具說服效果的「說理」方式,值得推薦孩子學習。
 
哲學基本上就是一種說理的練習,而最好的說理方式則是要能以客觀、細膩的分析做依據,來進行說理。也因此,當兒童逐漸熟悉、並學會作者這樣的「分析/說理」方式時,它將會有助於兒童的思考表達,以及和他人的有效溝通。
 
總括來說,這本小書不僅是一本可以透過閱讀討論,引導兒童親身實踐與體驗哲學思考的活動,更可以在閱讀中教導兒童仿傚作者如何做出有效「分析」與「說理」的一本好書。

主編的話
孩子隨著年齡漸長、認知逐漸發展,對世界的瞭解與困惑日漸增加,思考的能力也會增強。「會思考的小公民」系列的前4 本,針對10 歲以下的孩子,用思辨的方式來處理生活中碰到的切身問題,後面這兩本——《哲學相對論》與《人生相對論》——則是用對照的方式,探索人生重要的概念與個性特質。
 
每一組概念或主題,都是龐大而深刻的問題,也都可以寫成洋洋灑灑的專論,冠上「哲學」或「人生」的大帽子,讓人卻步。但其實,這些學問都是在處理每個人在人生中會碰到的問題啊!它們存在的價值是讓我們更了解並認識自己或他人、以及世界的多樣性,只是我們的教養與教育側重知識與技能的累積,很少和孩子討論抽象的概念。

他序
先分割,再縫合
 
楊子葆
 
父子合譯一本書真是一種奇特經驗,因為合作讓一件本來應該很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而且在整個合譯過程中,我們深切體會了失之在笨」兩段看似徒勞的經驗,不過也完成了一項「得之在實」的工程。
 
第一件笨事,問題出在爸爸。
 
我的年紀大,法文與中文腹笥相對兒子當然更廣,因此在遣詞用字的斟酌上花的功夫很多,時間很長,常常弄得他很不耐煩。按照允禾的想法,把話說清楚、讀者看得懂就好了,何必裝模作樣地咬文嚼字。
 
但「咬文嚼字」未必是為了「裝模作樣」,法文本來就長期傳承講究le mot juste(精準的字)的優良傳統。據說十九世紀法國作家福樓拜在撰寫經典小說《包法利夫人》時,曾因找不到le mot juste 而絞盡腦汁、甚至痛苦到在地上打滾不起,竟蔚為佳話。
 
即使在中文世界裡,林語堂也宣稱:「凡字必有神。」這位知名的翻譯家還曾以德文的Gefuhlston 與英文feeling tone 來詮釋「字神」:除了一個字的表面定義與明顯邏輯之外,所夾帶「情感上之色彩」,也就是「暗示力」。暗示力如果夠強,「字」就會以一種隱而不顯的方式,潛移默化地牽引著我們走向作者所期待我們走的方向。
 
兒子當然辯不過我,也就勉強接受爸爸在某一個程度上過度傾向準確法文的翻譯方式。但令人尷尬的是,這樣機械式地「對譯」原文,形式上什麼都被翻出來,什麼都沒落掉,也沒有什麼多餘累贅,乾淨簡潔,最後出來的卻是一堆被割裂的破碎中文句子,幾乎無法理解,慘不忍睹。事實上,第一次譯出來的初稿,因為太突顯「字」而致不成「句」或「篇」,幾乎每一句,我都需要再用數倍口語反覆解釋,否則允禾根本不明白。
 
看來這種作法並非翻譯,至少對這本書而言,並不是誠懇的翻譯。
 
我們討論反省,從翻譯的角度來審視,「字」雖是意象或概念的最小意義單元,卻也不局限於一個中文單字或一個法文單詞,也可以是一個詞組,一條句文,甚至是一小段篇章。這樣的意義單元在尚未進入上下文之前,原本受限於自身而有其「惰性」,但若被創作者揀選並恰如其分地「嵌入」整個作品之中,就彷彿被解放了,充滿靈性,從而精確地傳遞出「字」的具體訊息,以及抽象的一大片言外之意。
 
「鑲嵌」絕非無中生有的魔法,可不是準確找到最適當的字,排列組合就好了,還需要其他額外的材料與工具:黏劑、不同質地的填縫劑、鋼絲刷、刮刀、批刀、砂紙,等等,等等。面對現實,重新鑲嵌,也許無法做到完美,但總能完成可用、堪用,有機會讓讀者「能動於衷」的工程。
 
幾次不厭其煩砍掉重練,幾乎就是拼貼馬賽克藝術品的經驗,讓允禾覺得有點挫折,覺得我們很笨,浪費時間,也覺得和爸爸合作一加一,似乎反而小於二。於是我只好再花許多時間,安慰兒子,並努力解釋義大利知名諺語「譯者即叛徒」的涵義:翻譯,彷彿像是革命性地打碎,精細性地檢選,然後再經歷創造性的重新拼貼。
 
而第二件笨事的責任,似乎就落在作者身上了。
 
這本書一目了然的基本架構,是十組「二元對立」的人格特質:複雜與簡單、理想與現實、個人與群體、..愛現與沉默、焦慮與平靜。
 
所謂「二元對立」,就是兩個一對的相反元素,西方結構主義理論認為,這種形式是釐清、分析與解釋人類語言、行為、思想與文化一種極有效率與效力的工具。但是在人的世界裡,從來沒有一種方法或理論是價值中立的,「二元對立」方便形式裡充滿著價值判斷之後的偏見,而且因為它太好用了,好用到幾乎變成一種陷阱,讓人誤以為這個世界居然有一種「絕對標準」,引誘人們輕率衍生、甚或表達偏見。
 
允禾在翻譯過程中,很快掉入這個陷阱裡。他開始利用二分法來評價,簡單比複雜好,理想主義比現實主義好,群體主義比個人主義好..,這樣的邏輯中心主義慣性推衍下來,很容易變成陳腔濫調的保守主義者:「穩定壓倒一切」,「沉默是金」,「一動不如一靜」,吧啦,吧啦吧啦。
 
我只好提醒他特別注意作者在字裡行間,看似不經意卻非常重要的提醒:人性中有其「不絕對性」,「二元對立」並不意味著「勢不兩立」。甚至作者在這本書一開始前言裡就明確揭示:「我們」與「他們」也許看起來背道而馳或平行無關,但「我們之中總是有點他們的特質,他們之中有我們。」
 
「為什麼呢?」允禾大聲問道:「為什麼我們要先分割,弄得血淋淋的,然後再縫合,留下疤痕?這樣很痛,又不好看!」
 
允禾說得好極了,確實是這樣。哲學就是這樣,至少爸爸所理解的哲學訓練是這樣:我們必須誠實地、勇敢地、理性地分析,為了看清楚細節,甚至不惜割開大塊,切成小塊,弄傷自己與別人,這是「微觀」;但微觀不夠,見樹不見林,所以我們又必須復原,把碎塊聚合、縫合、融合,「宏觀」,也許更痛,而且很花時間,沒辦法完全變回原來的樣子;整個過程就是「啟蒙」。所以有人說:「啟蒙是痛苦的。」
 
「非這樣不可嗎?」允禾小心翼翼地再問。
 
非這樣不可。這是我們認識自己,發現別人的必要過程。打碎了,再黏著;分割了,再縫合。很笨,卻很實在。
 
所以合譯一本書這件事說穿了也不複雜,很簡單,因為我們父子倆嘗試透過這件工程,學習認識自己,同時發現對方。

前言

從小,我們學習認識自己,同時發現別人。
我們親近與自己相似的人,疏遠那些有著明顯不同特質的人。
但我們卻常常感覺不被理解,碰壁受傷,在人群中被視為陌生人。

嘗試瞭解人格特質的心理學,就是朝向陌生的人群邁出一大步,
同時也是向自己邁出一大步。
這種價值觀是去發現世界的不同面向與多樣的生活方式,
也接受了所有的優點都可能變成缺點,缺點都可以是優點。

這本書介紹十組相對的人格特質:嚴肅與玩世、簡單與複雜、愛現與沉默……。
其中許多人格往往不容易理解,甚至很難讓人接受。

每一組特質都呈現了不同人格的豐富性與走極端時所顯露的特性,
這些特性固然可能散發魅力,卻也可能挑起緊張。
因為陌生感常讓我們覺得彷彿淪落幽冥。
但無論如何,即使某些人格取向看似背道而馳或平行無關,

我們之中總是有點他們的特質,他們之中有我們……。

這本書有如一面鏡子,曲折邀請我們反省共通的人性,
並思考那些定義我們每個人的頑強特質……。
這是人生每個階段都可以感知的一種哲學經驗。

目次

複雜∣簡單
 
理想主義∣現實主義
 
個人主義∣群體主義
 
嚴肅∣玩世
 
活躍∣旁觀
 
誠懇∣機謀
 
肉體主義∣思維主義
 
穩定∣多變
 
愛現∣沉默
 
焦慮∣平靜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