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十九世紀中國的鼠疫(簡體書)
滿額折

十九世紀中國的鼠疫(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3.8 元
定價
:NT$ 143 元
優惠價
87124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十九世紀中國的鼠疫》由Carol Benedict在其1992年斯坦福大學博士論文的基礎上改寫而成。在書中,作者用六大章的篇幅,盡可能全面地從歷史、地理、傳染病學和社會等角度來論述晚清中國的鼠疫。從內容上看,《十九世紀中國的鼠疫》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前三章主要采用區域體系理論構建了區域內和跨區域鼠疫傳布的認識框架,后三章主要從政治和社會的角度探討晚清的鼠疫。作者利用地方志、醫書、報章雜志和西方旅行者、中國海關醫官、美國領事館官員的觀察記錄等等中英文資料,比較成功地重建了清末中國鼠疫問題的全貌。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班凱樂(Carol Benedict) 譯者:朱慧穎 班凱樂(Carol Benedict),斯坦福大學歷史系博士,現任美國喬治城歷史系教授、系主任。代表作是1.Bubonic Plagu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為第一部研究中國近代鼠疫與社會變遷的專著;2.Golden—Silk Smoke: A History of Tobacco in China, 1550—201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11),討論明清以來中國煙草消費史,本書獲2011年費正清獎。

名人/編輯推薦

不同以往的鼠疫問題研究者,《十九世紀中國的鼠疫》不僅從醫學史的角度探討鼠疫的起源與傳播,更從社會史的視角探察鼠疫帶來的公共衛生問題引發的國家與社會、殖民政府與殖民地人民之間復雜的互動關系。《十九世紀中國的鼠疫》是了解清末中國醫學、疾病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的重要著作。

目次

導言
鼠疫的傳染病學
當代中國的鼠疫生態學
清以前中國的鼠疫記載
第一章中國西南地區鼠疫的起源(1772—1898)
18世紀的瘟疫(1772—1830)
19世紀的瘟疫(1854—1898)
結論
第二章鼠疫的地區間傳播(1860—1894)
云南—嶺南鴉片貿易的發展
19世紀中期西江沿線的干擾和北海的崛起
鼠疫從云南到嶺南的擴散
鼠疫從北海到廣東中部和東部的傳播
結論
第三章東南沿海區鼠疫的空間傳播(1884—1949)
概念與爭議
東南沿海區鼠疫的傳播
結論
第四章19世紀中國對鼠疫的醫學、宗教和行政反應
中國傳統醫學對鼠疫的解釋
關于鼠疫起源的民間信仰
社區對鼠疫的應對
官方對鼠疫的應對
結論
第五章市民行動主義、殖民醫學與1894年廣州、香港的鼠疫
廣州的市民行動主義:善堂對鼠疫的應對
香港市民行動主義與國家醫學的沖突
結論
第六章鼠疫與新政時期中國國家醫學的起源(1901—1911)
鼠疫、船舶檢疫和主權問題
袁世凱與警察指導的公共衛生
新式警察與鼠疫控制工作(1910—1911)
結論
結論
附錄臺灣(1897—1917)、香港(1893—1923)鼠疫發病率與死亡率模式
附錄A香港(1894—1923) 、臺灣(1897—1917)的鼠疫發病率與死亡率
附錄B香港(1893—1907)、臺灣(1897—1906)的人口死因比較
參考文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24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