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傳奇與趣味(簡體書)
滿額折

傳奇與趣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0 元
定價
:NT$ 180 元
優惠價
87157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對諸葛亮、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耶律洪基、沈惟敬、李舜臣、段譽、史可法、俾斯麥、興登堡等歷史名人進行了深度解讀,將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相結合,注重資料的真實性與趣味性,既是傳奇,也重知識。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汗青,歷史研究者。《明朝那些事兒》《盜墓筆記》等暢銷書策劃人,著有史論集《史說新語》《天崩地解:1644大變局》等,反響強烈。


“常讀系列編委會

王煒,現為樂錢創始人兼CEO,曾任職于中國工商銀行、國泰君安、IBM、新浪網、鳳凰新媒體與和訊網高管。

仲偉志,區域經濟專家,原《經濟觀察報》執行總編輯,現任《投資時報》總編輯。

汗青,歷史研究學者,同時也是國內古兵器收藏和研究者。

吳聲,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互聯網專家。

吳伯凡,學者,作家,雜志發行人。

陸新之,基金合伙人,文化機構聯合創始人,中央電視臺財經評論員。

張春蔚,陽春科技聯合創始人,《財經郎眼》《對話》《等著我》等多檔電視節目嘉賓、策劃,曾任職于《南方周末》《金融時報》。

孟雷,作家,《經濟觀察報》社委、總經理。

姚長盛,電視節目主持人。

駱明,《體壇周報》副總編輯,國際“金球獎”媒體評委,足球專家。

魏航,足球專家,原體壇網總編輯。

名人/編輯推薦

你一定很少看書了,因為累;雜志也懶得看了,因為忙。

但你依然在看和讀:早起的枕畔,浴室里面,午飯后的瞌睡間歇,臨睡前的掙扎,你不時點開的手機屏幕上……

我們不能給你閱讀的理由,但我們知道,有些內容可以讓你的朋友圈更優雅。

我們不能拼接你碎片化的時間,但我們相信,有些閱讀可以讓你放慢腳步,哪怕只是假裝。

書摘/試閱

65歲離休的皇帝段譽

文 / 填下烏賊

金庸的“十四天書”里,所有男主角中,一個歷史真實人物,就是段譽。

要說歷史上的段譽,先得簡單說說大理國的歷史。

大理國史

大理國的前身是南詔國(公元738—902年)。南詔面積雖小,卻是一個兇悍好戰的國度,給大唐帝國帶來不少小麻煩。公元902年,南詔權臣鄭買嗣殺死南詔末代皇族800多人于大理五華樓下,宣告了南詔國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鄭買嗣竊國成功,改國號“大長和國”。但這個政權不得人心,只存活了25年,即被新的權臣楊干貞推翻。楊干貞扶植清平官(宰相)趙善政為王,改國號“大天興國”。趙善政當了一年的傀儡就被廢黜。公元928年,楊干貞再次改換國號“大義寧國”,自己身登大寶關起門來做皇帝。

由于楊干貞的窮奢極欲、貪虐無道,公元937年,通海(今玉溪)節度使段思平率領黔東三十七個少數民族部落聯合起兵,打出“減爾稅糧半、寬爾徭三載”的口號,得到云貴大地上所有不堪壓迫和欺凌的奴隸、平民的支持,起義軍摧枯拉朽,一鼓作氣攻陷羊苴咩城(大理城),將暴君楊干貞趕下皇位,大理國就此閃亮登場!

縱觀這風云變幻的35年,和中原王朝五代十國相類似,兵連禍結、民不聊生,終的贏家大理段氏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從段思平起的列代帝王,都信奉“輕徭薄賦、慎動刀兵”的原則,在外交方面,東順大宋、北拒吐蕃;在內政方面,分封臣下、寬厚待民,算得上是有道明君。

經過段氏皇族數十年的苦心經營,原本民生凋敝、百廢待興的大理國,終于走上了平穩較快發展的康莊大道,社會安定團結、百姓生活美滿,和小說《天龍八部》中介紹的情況比較一致。

然而,大理段氏也有著自身揮之不去的夢魘,這個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從段氏政權產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伴隨左右,一直到大理國的滅亡為止。

這就是延續了南詔、大長和國、大天興國和大義寧國滅亡傳統的權臣干政。

在段思平丁酉得國后,大理國境內出現了國王、諸侯、平民/奴隸三種社會等級,國王下面是大大小小的割據諸侯,各諸侯效忠皇室,但在自己的領地內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國王是名義上的國家高元首,有自己的封地,但財政、兵力并不占優勢;而平民和奴隸是這兩大貴族的財產,不僅要繳納稅賦,而且還要義務參軍,處于社會的底層。萬幸的是,由于段氏的仁政,這個階層的民眾生活倒還不算太窮困。

這么看來,段氏其實已經成了大理各方勢力均衡后的產物,如果國王有道,那么各方太平;如果國王昏庸暗弱,那么自然會有野心家虎視眈眈,進而取而代之。

悲劇,在段廉義執政期間,終于發生了。

權臣干政

大理2位皇帝上德帝段廉義在位期間,大理國的封建割據勢力已經很強了,主要有三方:占據大理城西北部的楊義貞,占據善闡府(今昆明)的高智昇、高升泰父子,以及占據黔東的三十七部。

公元1080年,楊義貞弒帝自立,4個月后,高氏父子起兵殺死楊義貞,扶持段廉義的侄子段壽輝為帝,即上明帝。段壽輝在位一年,高氏父子又逼迫其出家為僧,改立段壽輝堂弟段正明為帝,他就是小說中的保定帝。

段正明在位13年,雖然處處小心謹慎,力保社稷平安,但終于不敵高氏父子咄咄逼人的態勢,無奈于1094年禪位于高升泰,自己到天龍寺出家為僧。這一年是北宋紹圣元年。

這一段悲慘的故事,《南詔野史》有記載:“明在位十三年,為君不振,人心歸高氏。群臣請立善闡侯高升泰為君,正明遂禪位為僧,而段氏中絕矣。”

在楊、高兩大權臣的斗法過程中,高氏笑到了后,終結了大理國的前半生,改國號“大中”,開始了短命的大中政權。

由于國內人心思變,叛亂四起,高升泰這個皇帝做得心力交瘁。有鑒于此,焦頭爛額的高升泰在兩年后病危彌留之際,遺命其子高泰明歸政于段氏。于是高泰明擁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為大理皇帝(文安帝),史稱“后理國”(為了便于描述,本節仍以“大理國”相稱)。但在后大理國時期,高氏世為相國,稱中國公,嫁女給段氏為妻,掌實權,仍占有重要地位,直到大理國滅亡。

在《大理古佚書鈔》一書中,段正淳的皇后是高升泰的妹妹高升潔。段正淳曾寫過一篇《贊妻文》,特別有意思,全文如下:

國有巾幗,家有嬌妻。夫不如妻,亦大好事。妻叫東走莫朝西,朝東甜言蜜語,朝西比武賽詩。丈夫天生不才,難與紅妝嬌妻比高低。

雖然文筆一般,但詩中親密溫柔之風撲面而來。

1108年段正淳棄位出家,傳位其子段正嚴(亦稱段和譽、段譽),故而,段譽是大理國的6位皇帝,廟號憲宗,謚號宣仁帝。

有為之君

段譽出生于公元1082年,即“大理保定二年”。1108年,26歲的青年段譽氣宇軒昂地登上了歷史舞臺,或許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將成為大理國歷史上在位時間久的皇帝,同時,也是長壽的皇帝。

段譽剛剛登基,接手的是個燙手山芋:黔東三十七部互相攻擊,各路反王風起云涌。同時,段譽還要面臨高氏擅權的事實。此時的段譽,真可謂是內外交困、焦頭爛額。

平叛手上沒兵,奪權心中沒底,難道要延續段正明、段正淳兩位先皇的被動挨打狀態?段譽不是平庸之主,他一反常態,走上了和高氏相國友好合作的道路:開誠布公地袒露心跡,換取高氏的鼎力協助。

當時的相國是高升泰的兒子高泰明,而皇太后是高泰明的姑姑高升潔,皇宮內外全是高家的勢力,段譽所能做的,就是在大限度范圍內,與高氏家族聯手打造一個安定團結的大理國。在段譽心中,這片熱土不是老高家的,也不是小段家的,她屬于全體大理人民。

段譽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全盤托付給高泰明,希望高泰明即刻帶兵平叛。高泰明覺得很意外,在段正明、段正淳執政期間,都是高升泰、高泰明決定好了,才去通知國王頒旨。但段譽竟然能夠主動前來商議,可見其主觀能動性很強。

高泰明決定領兵出征,同時段譽下旨,命高泰明的第四子高明清暫攝善闡侯爵位,這也意味著段氏不會在高氏遠征過程中,背后捅人一刀——給高泰明吃了一顆定心丸。

正規軍出馬,黔東三十七部或降或亡,戰亂很快平息。這次的國王與相國主動聯手,使君權和相權獲得了高度的統一,大理軍民無不交口稱贊。在之后的數十年里,頗有膽略的段譽雖然不能改變高氏擅權的事實,卻能屢屢主動化解矛盾和危機,為大理國民的安居樂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這里同時也要贊賞一下高泰明,他和其祖高智昇、其父高升泰不一樣,在他心中,“忠孝”二字比“權欲”為重:高升泰遺命其歸政于段氏,恢復大理國,他做到了;段譽請他出兵平叛,穩定大理國,他也做到了。不是所有的權臣,都有這樣高度的政治覺悟。

對于大理國民來講,這對君臣無疑是一對佳拍檔:國王有膽識,相國有操守。兩人不像漢獻帝與曹操,倒更像是現代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國王與首相。

段譽親政后的第八年獲得了宋朝的“金紫光祿大夫、校檢司空、云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封號,取得了兩國的邊境貿易權,從此大宋和大理兩國的民間貿易日益頻繁,大理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驚人。史載“七月中元節,各方貢金銀、羅綺、珍寶、犀象萬計,牛馬遍點蒼”,又有“盛時百貨生意頗大,四方商賈如蜀、贛、粵、浙、桂、秦、緬等地,及本地州縣之云集者諸大宗生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數萬”,繁榮景象,可見一斑。大理周邊的鄰邦如越南、緬甸等國,看到段譽治理下的大理國國勢昌盛,也不禁“遠方慕之,悉來貢獻”。

國家穩定、吏治清明、財政豐饒、皇帝仁慈,此時的大理國出現了第二個盛世。

但同年,另有一個壞消息,就是相國高泰明病逝。

毋庸置疑,高泰明是一個權臣,但不是一個奸臣,他是大理國的無冕之王,人稱“高國主”。但他能夠和段譽和平相處、精誠合作,可見是一個極好的政治合作伙伴。他的早死,令段譽很苦惱,繼任的高氏相國應該選誰,將對自己的執政至關重要。

由于此時高泰明諸子尚幼,二弟高泰運趁機奪過相印。高泰運上臺后,還沒等到大展拳腳,就在三年后的1119年去世了。他的侄子,也就是高泰明的兒子高明順繼任相國;高明順在相國的位置上干了十年,1129年也去世了,傳位給兒子高順貞;高順貞又干了12年,到了1141年去世,繼位的相國叫高量成。

高量成一直陪伴段譽走完后的政途:1147年,段譽已經是一個65歲的老者,由于諸子內斗不息,令其倍感疲倦,故而借口“天變不祥”,宣布退位,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長子段正興。

出家為僧

段譽共執政39年,淡出大理政壇后,于蕩山寺出家,法號“廣弘”,從此青燈黃卷于深山古剎中勤進修行,得享高壽而終(公元1174年段譽去世,享年92歲)。

段譽不僅是大理國歷史上長壽的國君,同時也能問鼎“中國長壽國君”前三強!排名的是代南越王趙佗,活了103歲之久,的記錄;亞軍是先秦時代衛國國君衛武公,他活了95歲。緊隨其后的,就是段譽!

段譽執政期間,對外不興刀兵,對內勤政愛民,做到了小說中段正明規勸他的“愛民、納諫”二事,是一個值得稱道的好皇帝。縱觀段譽的一生,仁慈、寬容、善良、大度是他的標簽,但由于他的愛心太重,不夠殺伐決斷,故而大理國在他執政的晚期,已經出現了早衰的跡象。

一手遮天的諸葛亮

文 / 汗青

公元223年,蜀漢昭烈帝劉備連連遭遇了一系列重大挫折,東部咽喉重鎮荊州在曹魏和東吳的夾擊下被奪取,情同手足的心腹大將關羽、張飛隨即接連身亡,他親自帶軍出征卻在夷陵之戰中大敗而歸,后在白帝城病故。

劉備病危之時,召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托孤,命二人輔佐其子劉禪。期間劉備與諸葛亮曾經有一段對話,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是這樣的: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這段話和事情的經過,就是被后人津津樂道,推舉為君臣之間肝膽相照的千古佳話——白帝托孤。此段加上后來諸葛亮為北伐而上的《出師表》,一直以來被作為推崇諸葛亮為“千古人臣”的典范事例和佐證。

對此,筆者其實是有不同看法的。諸葛亮,作為一個在亂世之中奉行法家申韓之術的人物,其面目絕非像一直以來文人騷客們所描繪的那樣謙恭,而是一個懂得時刻要牢牢把持權力和實力,關鍵時刻對任何人都絕不手軟的政治家,包括對其第二個主子劉禪以及朝野上下的大臣、百姓在內,莫不如此。

先來看看白帝托孤。

白帝托孤,劉備對諸葛亮說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一段話和諸葛亮后來的“鞠躬盡瘁”,既不是劉備首創,也不是僅僅只發生在諸葛亮身上。遠的不說,在三國早期,東吳奠基人孫策在臨終時就已經上演過這樣一出戲文。《三國志·吳書·張昭傳》:

策謂昭曰:“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張昭)上表漢室,下移屬城,中外將校,各令奉職。權悲感未視事,昭……乃身自扶權上馬,陳兵而出,然后眾心知有所歸。

此時孫權年約十九,而劉禪是十七歲登基,兩人的年紀大體相仿。但孫策死的時候,正值各路軍閥混戰、孫策勢力東征西討乘機擴張之時,其勢力并未得到鞏固,顯然比不得早已扎穩根基的蜀漢政權,所以張昭受孫策臨終囑托后,其“上表漢室,下移屬城,中外將校,各令奉職。權悲感未視事,昭……乃身自扶權上馬,陳兵而出,然后眾心知有所歸”等一系列的舉動,比之劉備托孤后諸葛亮的作用,要重要得多。而論地位,張昭之于東吳不遜于諸葛之于蜀漢,再論發生年代也是孫、張在前,后世人等獨推昭烈、孔明而漏桓王、子布,顯然并非是記性不好忘記了此事。這掠人之美的舉動,其用意只怕就是要讓孔明專美于前。因此認真說起來,此事并無什么值得大肆褒揚的地方,真要說也應該先說孫策和張昭才對。

另外,劉備在白帝托孤之時,并非只找了一個諸葛亮,還有一個李嚴在側。劉備能把遠在成都的諸葛亮召來托孤,說明他有足夠的時間來考慮和處理這個問題,因此托孤于諸葛亮、李嚴二人,并非僅僅是因為李嚴在身邊方便之故,而是應該有其很成熟的考慮的,甚至可以說是煞費苦心。

蜀漢政權的根基主要是由三個勢力集團組成:占主導地位的劉備嫡系荊楚集團,前益州刺史劉璋時期的東州集團,本地人為主的益州集團。益州集團從劉璋時期開始就沒能在政治上占據大的舞臺,一直處于一個陪襯的地位,所慮不大,這一點,從《三國志》的傳記就可以知道。蜀漢就是除去王室成員,列傳中本地人士也才十九人,大約只占了三分之一強,而且無一是高層官吏,均為下級官吏和侍郎一類的閑官。因此需要考慮的乃是荊楚、東州集團之間的問題。

此前戰略要地荊州的丟失,關、張敗亡以及夷陵之戰,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荊楚集團遭到了重大創傷。而在這個時候劉備又一病不起,當然會想到自己身歿以后,這三者之間的矛盾和蜀漢政權的鞏固問題,同時也有理由相信他對諸葛亮并不是完全信任和毫無顧慮的。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既然以這樣的方式將這話明白地說了出來,那諸葛亮也只有以“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這樣的態度,來明確地表示他唯有盡忠而死也不會取而代之一途了。不管怎么樣,在那個年代里,他是不可能爽快地答應一聲“好”的。但是如此一來,倘若日后劉禪昏庸而諸葛亮真的想要取而代之,那他就要先背上個輔佐不力,背主食言的罵名,在政治、輿論以及民心上都將會面對“不臣不忠不義”的罪名,并因此導致師出無名而居于劣勢。所以劉備這話與其說是信任與托孤,不如說是一種先發制人的威脅策略,亦或者是無奈之下欲擒故縱的一種權謀。

而另一位重要人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