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新中國散文典藏(插圖版‧全12冊)(簡體書)
滿額折

新中國散文典藏(插圖版‧全12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00 元
定價
:NT$ 5400 元
優惠價
87469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4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眾多文學體裁中,散文有其獨特優勢及魅力。這主要表現在:一、它更為真實、質樸和內在地反映民族國家與人民生活的變遷,是一本不可代替的日誌和備忘錄;二、它是作家與讀者的投影,因為散文往往 地反映了作家“這個人”,也是與喜愛它的讀者進行促膝談心、心靈對語的 方式;三、它更多、更直接、更好地承載了人生的智慧,令讀者從中受益匪淺;四、它豐富多彩、自由瀟灑、平淡高遠的格調令人愛不釋手,讀者可隨意選取、盡情而讀、敗興而棄,完全不受時間、地點、場合限制。

王景科製作的《新中國散文典藏(12)()》共12卷,叢書收錄新中國成立以來所有作家、學者的散文代表作,這是目前規模 ,涉及建國後到現在的全部作家、學者的文學大系。

歷史的足跡與心靈的影像

王兆勝

 

在眾多文學體裁中,散文有其獨特優勢及魅力。這主要表現在:一、它更為真實、質樸和內在地反映民族國家與人民生活的變遷,是一本不可代替的日誌和備忘錄。二、它是作家與讀者的投影,因為散文往往最好地反映了作家“這個人”,也是與喜愛它的讀者進行促膝談心、心靈對語的最佳方式。三、它更多、更直接、更好地承載了人生的智慧,令讀者從中受益匪淺。四、它豐富多彩、自由瀟灑、平淡高遠的格調令人愛不釋手,讀者可隨意選取、盡情而讀、敗興而棄,完全不受時間、地點、場合限制。這也是為什麼在當下小說、詩歌、戲劇等文體逐漸失去讀者的情況下,散文卻能青春永駐、經久不衰。

與此相關的是,多年來,散文選本層出不窮,且頗受社會和讀者喜愛。如每年的散文年選都有近十個版本,且多年來持續不斷;又如散文選刊、各類的散文選本、關於散文作家的個人精選本更是花樣翻新。這些選本像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令人百看不厭。如今,由丁建元策劃、王景科教授主編的十二卷本《新中國散文典藏》出版,這是散文界與中國學界的一件大事,必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界碑和標誌。

《新中國散文典藏》主要選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至新世紀2013年之間的散文,六十多年的歷史跨度本身就是一次飛渡,更何況其中又經過了“十七年”、“文革”、新時期這樣的巨變。尤其是新時期以來的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促成了中國史無前例的新變局,這無疑會成為以余秋雨為代表的“大文化散文”崛起及其在中外文壇形成散文旋風的時代背景。可以說,以散文的形式對六十多年的“新中國”進行“典藏”,其歷史功績一定是超過預期甚至是不可想像的。

一、文化基因與密碼珍藏

如果談論“五四”以來中國文化及其文學的最大變化是什麼,人們會異口同聲說:在西方文化與文學的衝擊下,中國現代性的建立。也是在此意義上,進化論、創新、向西方學習等成為我們的關鍵字。關於這一點,作家和學者走的基本是這一路徑:符合西方標準、向西方學習,就是創新;而有了創新,就是好,就給予充分肯定。

也許在小說、詩歌、戲劇等文體上可作如是說,因為西方在這些方面有不少優勢。但這裡存在的問題是,如果就此絕對地說,《紅樓夢》不如西方小說,《牡丹亭》不如西方戲劇,陶淵明、李白、白居易、李商隱的詩不如西方,那恐怕也難以令人認同。最關鍵的是,我們向西方學習,到底學的是什麼,能不能學到其精華,又在多大程度上進行了再造和創新,這恐怕是值得懷疑的。如果我們向西方學的只是皮毛,而作家和學者即將之視為創新,那就大錯特錯甚至是荒唐可笑的。其實,不少所謂的當代新潮小說創作及其研究就建立於這樣的理念與基點上。如果以這樣的認識來簡單要求中國散文,那將更是不可思議甚至是南轅北轍的。這就容易導致對於中國散文理解的偏向和錯誤。

第一,在中國古代,散文不叫“散文”,而是泛指“文章”,它是一個更大、更具包容性的概念。到了近現代,“散文”作為一個獨立的文學形式才得以確立,中國傳統的“文章”才變成我們通常所說的“散文”。而自周作人提出“美文”後,散文的內涵和外延進一步縮小和純化,於是散文變成一個更為純粹的“潔本”。很顯然,在西方散文概念與中國文章內涵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偏角,如果不顧及中國傳統的特性,就會出現斷裂與矛盾。

第二,無論怎麼說,向西方看齊,以西方標準來衡定中國傳統散文,並建構具有現代性的近現代中國散文,這是新文學以來比較一致的傾向。五四時期的周作人、郁達夫講究散文的“個性”,20世紀60年代的楊朔注重“將散文當詩來寫”,新時期的餘秋雨散文則注入西方文化的價值觀,都是如此。這一面帶來了近現當代散文的突圍與發展,但也使其離中國傳統越來越遠,有時甚至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最典型的例子是,餘秋雨的《筆墨祭》用西方的現代性來闡釋中國的毛筆文化,其中的文化斷裂非常突出。

……

比較而言,在這四個方面中,求“天地大道”是最難的,也是新時期散文最為缺乏的。可喜的是,除了賈平凹外還有一些人努力求之。如馮驥才曾寫過書法“大道”,在《白髮》一文中也感悟一年四季各有其美,白髮也是修煉而成的一種美,所以說:“人的事,生而盡其動,死而盡其靜。聽其自然,對!”張中行喜歡“禪外說禪”,並強調“順生”的人生智慧,也是得天地之啟的結果。如在《順生論》一書中,第一部分即談《天心》,而其中又有《天道》一篇。第三部分中有《順逆》一篇,即探討人應如何順應天地之道、使人生美好的問題。更可喜的是,新世紀以來,對於天地之道的關愛之情有所增加,如韓春旭寫過《生命之道——與我的智慧之父老子共敘“道”之奧秘》,這是一篇長達6000言的散文,除了表達自己對老子的父愛之情,作者還強調:“平衡就是生命,生命的全部奧秘就在於怎樣經常地移動和平衡。”瑪王兆勝在世紀之初發表了《柔韌之道》《半半哲學》《和諧之美》《說“不知”之益》等系列散文,後取名為“天地之道”收錄在《天地人心》一書中,在“自序”中明確提出:“20世紀中國文化和文學在發揮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時,又走上了另一歧途,即忽略了‘天地之道’的規約,人的異化當然不可避免。強調‘天地之道’,即是承認:無論如何,人都是天地自然的一分子,都不能無視天地自然的存在和先驗限制。”這是有感於以往散文過於關注“人”,而忽略關愛天地自然和從中受啟的結果。范曾是一位畫家,但他的散文可能是新時期關注天地大道最有代表性的,他曾有《老子心解》和《莊子心解》。這是兩篇長達七八萬字的散文隨筆,其中有《大哉,老子之道》《和諧,宇宙的大智慧》《道法自然》《莊子論道:齊一、無差別、混沌》等,直接牽扯到“道”的本體,也反映了作者對老莊之熟悉和熱愛程度。最值得提及的是范曾的《寂靜的世界》一文,這是一篇融天地於心間後,羽化而成的散文精靈,是一首通過天地大道的孔竅吹出的美妙樂音。作者寫的是聾啞人,寫他們美麗的姿容,更寫他們內心的寧靜、溫情與善良。當耳聰者經不住當下世俗的煩擾時,這些聾啞人卻是幸運的。不僅僅如此,作品還將聾啞人與天地大道聯繫起來思考,於是寫道:“鈍於言說者敏于心靈,這是歷史上不少思維敏銳而圓融的先哲們留下的事實。‘大辯若訥’(老子語)的人常常是沉默寡言的。相反的,那些嘮叨的、多話的、聲嘶力竭的、唾沫星子直噴的人大體思緒混亂。”“單純中的豐富、沉默中的深思使聾啞人比較容易接近道之所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聾啞人同樣感受著這天人合一,毋庸置喙的大存在。”值得注意的是,與范曾以往散文的重於說理和理大於文不同,《寂靜的世界》是一篇美文,其中透出心靈的光芒四射。如作者這樣寫道:“聾啞人在舞臺上演出的幹手觀音,簡直是人類表演史上的奇跡,他們憑著光影的指揮和相互感覺的啟示,一切動作是那樣協調地和背景音樂嚴絲合縫地融洽。聾啞人知道自己美麗,他們一個個面如冠玉,臂若柔藕,他們展示出了宗教的聖潔,而千手觀音所寓示的是允善允能、無所不在的關愛,聾啞人以此造型給了耳聰的群族以心智上的啟發和靈魂的震動。聾啞人不只在舞臺上,同樣會以那充滿智慧的雙臂,奉獻他們靈智之果於社會。”只有充滿大愛、溫情、善意,只有將大美和天地大道奉為圭臬,方能寫出這樣的文字。

總之,超越“五四”以來的散文局限,承續中國散文的求“道”傳統,在新的歷史時期重審天地自然,體會物性,追求大道,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在將新中國尤其是新時期散文提升到形而上高度的表現方面,其價值意義是不可低估的。然而,由於缺乏更多的作家參與,也由於對自然現象的關心重於對天地之道的探求,還由於難以將古今中外進行理性的、自覺的融通,更由於過於遵循古代傳統而少有創新意識,因此新時期與天地自然密切相關的散文還停留在一個較低的層面上,真正具有經典意義的力作還比較匱乏,這是新中國散文有待於突破和進一步發展的方面。

值得說明的是,如果將新中國散文比作一片汪洋,那麼我們的學術研究與編選工作也只能算是掬幾朵浪花,至多也不過梳理和選取了幾條主要的入海河流。即便像這套包羅宏富、用心良多的十二卷本的典藏也是如此。不過,管窺蠡測、一葉知秋最好地說明了“文心雕龍”的價值和意義。願這套《新中國散文典藏》能在讀者心中漾起漣漪,鐫刻出永恆的記憶,並成為中國散文研究與學術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式的努力。

 

是為序。

2015年初幹北京

目次

劉亮程

狗這一輩子

荒野上的路

黃沙梁

人畜共居的村莊

蘇童

錯把異鄉當故鄉

城北的橋

三棵樹

初入學堂

熊西平

夢裡穿針引線

尋找“號手”

楊永康

“嘭”的一聲碎了?

安安靜靜許多年

誰偷了村裡的玉米

鐵莫爾

蒼狼大地

風把我的頭髮吹白了

黃忠龍

記憶的音畫

徐迅

父親不說話

人像一根麥秸

張清華

深秋海德堡

在蒼穹下沿著荷爾德林的足跡

王兆勝

赤子之心

童年的草莓

彭程

歲月河流上的碼頭

物證

遲子建

露天電影

木器時代

農具的眼睛

尋石記

彭學明

陽光

秋收散板

邊邊場

格致

庭院

利刃的語言

孤島

沙漠上空的幻影

格非

塞壬的歌聲

十年一日

丁宗皓

酒精度換算法

六十年代造

事件

辛茜

周莊,遙遠而又親近

飛進心裡的歌聲

耿立

趙登禹將軍的菊與刀

吳學良

祖根·家園

郭文斌

點燈時分

生命之河

潘向黎

收藏時光

一個人的告別

真愛只求一件事

雷平陽

草垛,草垛

毒藥

放蠱人王國

關於母親的劄記

肖建新

他們,父親或陌生老者

鄉村名片

趙宏興

母親進城裡來看病

一盞盲人的燈

熊紅久

敖包,神靈的居所

活在雨中的父親

石紅許

把耳朵交給母語

竹笛秋語

 

周作人

故鄉的雨

梅蘭竹菊

葉聖陶

在西安看的戲

刺繡和緙絲

我和商務印書館

茅盾

海南雜憶

可愛的故鄉

張恨水

陶然亭

許欽文

鑒湖風景如畫

曹靖華

三五年是多久

天涯處處皆芳草

好似春燕第一隻

憶當年,穿著細事且莫等閒看!

魚庫的故事

小米的回憶

望斷南來雁

翦伯贊

內蒙訪古

豐子愷

廬山面目

過年

阿咪

鄭振鐸

春天在呼喚

記瞿秋白同志早年的二三事

老舍

北京的春節

冰心

小桔燈

櫻花贊

我的童年

病榻囈語

沈從文

新湘行記

過節和觀燈

巴金

懷念蕭珊

小狗包弟

懷念魯迅先生

說真話

我和文學

李霽野

兒歌

關於周作人的幾件事

花鳥昆蟲創造的奇境

花樹漫記

嶽麓山和橘子洲頭

艾蕪

30年代的一幅剪影

回憶周立波同志

夜深我走在北京的街頭

在上海和重慶

丁玲

一個真實人的一生

“牛棚”小品

曼哈頓街頭夜景

海倫的鏡子

樓適夷

淪陷生涯

自得其樂

酒話

誇我的故鄉

詩人馮雪峰

殷夫,永不凋謝的青春

憶老舍

臧克家

陳毅同志與詩

懷念逐日深

昆侖飛雪到眉梢

毛主席向著黃河笑

崢嶸歲月 激烈情懷

吳伯蕭

記一輛紡車

菜園小記

歌聲

難老泉

窯洞風景

“早”

李廣田

花潮

山色

 

陳學昭

工作著永遠是美麗的

傅雷

傅雷家書(一則)

翻譯經驗點滴

蕭乾

歐戰雜憶

往事三瞥

一個樂觀主義者的獨白

在十字架的陰影下

徐懋庸

母親

季羨林

二月蘭

賦得永久的悔

懷念西府海棠

夾竹桃兒

牛棚雜憶

清塘荷韻

聽雨

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

一個老知識份子的心聲

幽徑悲劇

鄧拓

可貴的山茶花

孫犁

故園的消失

母親的記憶

戲的夢

芸齋瑣談(八章)

黃鸝

童年漫憶

亡人逸事

文字生涯

楊朔

蓬萊仙境

海市

茶花賦

滇池邊上的報春花

泰山極頂

香山紅葉

黃苗子

華山談險

床虱

遺囑

陳殘雲

異國鄉情

遙寄星島

莞城之夜

周而複

不屈不淫征氣性

浪淘沙

歷史的鏡子

瑞士秋色

楊沫

白與黑

我與北大

鄉思的朝和暮

嚴文井

給匆忙走路的人

黑色鳥

論友情

我的兄弟們

小草哀歌

一直在玩七巧板的女壽星

碧野

靜靜的河灣

山高雲深處

鹽湖之夜

高高的天子山

 

秦兆陽

生命之歌

心的歌

曲折的公路

無聲的遺言

劉白羽

日出

寫在太陽初升的時候

長江三日

春到零丁洋

翡冷翠

昆侖山的太陽

馬鳴風蕭蕭

平明小劄

川端康成的不滅之美

郭風

紅軍渡口和紅軍塘

媽祖

稀飯和地瓜

葉笛

夜宿泉州

曾敏之

文傳碧海千秋業

秦牧

社稷壇抒情

生命壯歌

森林水滴

長街燈語

單複

買木耳記

憂鬱的僑村

長白行

汪曾祺

泡茶館

昆明的雨

多年父子成兄弟

國子監

胡同文化

金岳霖先生

隨遇而安

康濯

懷念蕭三

老會長

我所認識的田漢

魏巍

路標

英雄樹

他還活著

看家鄉戲

艾煊

茶性

竹海新篁

善卷遊

碧螺春汛

紫砂陶

捕銀魚的人

何為

插曲

第二次考試

陌生的臺灣人

我的祖母

山鄉的渡船老人

 

管樺

大自然的歌

生命自身搏擊之力量

頑石之歌

只跪大地只跪母親

屬牛

舒蕪

北京是我的故鄉

家館滋味憶吾師

平凡女性的尊嚴

讓那伐木者醒來

勺園花木

峻青

秋色賦

鄉音

煙墩

依然十裡杏花紅

哭蘆芒

青雲譜

魏鋼焰

船夫曲

丁寧

清清閩江水

綠蔭月出

默默的懷念

夏枯草記

幽燕詩魂

戰士的性格

心中的畫

愧疚

袁鷹

井岡雕塑園

一方淨土

圓通山花潮

井岡翠竹

淚灑江南雨

丁芒

天亮莊

金鈴一般的笑聲

夜渡興化湖

不是為了忘卻

許平

甜嫩的鮮蓮子兒

火紅的石榴花

重返牡丹鄉

岑桑

殘雪斷想

齒與發

沙角懷古

李若冰

陽關夢

第一次見到母親

庫爾勒印象

昆侖飛瀑

面向塔里木

溫馨的搖籃

耿林莽

月光幻想曲

我喜歡一條河

寂寞暢想曲

黎先耀

讀書與旅遊

西子湖頭有我師

沿著泰晤士河

憶明珠

醉福

唱給豆腐的頌歌

個園話石

 

文潔若

巴金:人生只能是給予

寶刀永不老

才貌是可以雙全的

陸文夫

壺中日月

秋釣江南

門前的茶館

深巷裡的琵琶聲

姑蘇菜藝

丁繼松

心中,飛來一片綠雲

鏡泊覽勝

深山采參記

魯彥周

從盧貝克到瑪爾巴赫

魯迅——我的文學引路人

人生畫面

神遊

我思念北京胡同

宗璞

廢墟的召喚

風廬茶事

哭小弟

那青草覆蓋的地方

三松堂斷憶

我愛燕園

在曹禺墓前

紫藤蘿瀑布

柯岩

嵐山情思

白樺

我夢中的頓河

面對戰爭的童年

生別常惻惻

混合著痛楚的愉悅

梅香正濃

吳淮生

蒼涼的失落

夢裡青山

銀婚曲

瑪拉沁夫

故鄉的路,消失在遠方……

神女峰遐想

峨眉道上

那一片嬌綠的春草

林非

生與死

汨羅江邊

詢問司馬遷

游了雲個關

浩氣長存:一個學者心中的荊軻

流沙河

尷尬二十四

可怕的曾國藩

蜻蜓不再飛回來

弱肉強食

蟋蟀國

鄧友梅

步人中庭

穿過大街走小巷

漫話北京

漫說林斤瀾

說茶

閒話鼻煙壺

閑說北京的“南城文化”

潘旭瀾

其興也勃

“天堂”的婦女

遙想“天京”

小小的篝火

周良沛

賭馬

相見難,常相憶

從維熙

阿爾山朝聖

荷香深處祭文魂

蒲柳雨淒淒

千年一歎讀韓愈

秋賦

 

邵燕祥

清華園:雕像無言

陳慧瑛

芳草天涯

梅花魂

相思岬

程樹榛

古城晚照

還鄉祭父記

自行扯斷的紅絲繩

王蒙

故鄉行

蘇州賦

我們明朝就要遠航

夏衍的魅力

行板如歌

夜半歌聲

周明

記冰心

舉著生命的火把

舒乙

躲在書後面的孫犁

最後的糧票

王充閭

古鎮靈光

“百世一人”

寒冬早行人

沙山憶

事是風雲人是月

張賢亮

中國土著的廉政觀

丫頭·婆姨

心安即福地

孫紹振

美女危險論

面具優越論

一瓣心香

做頭幸福的豬

劉延

宗山賦

門瑞瑜

林區小鎮

烏蘇里江抒情

林場風雪

鏡泊飛瀑

冬泉

陳澱國

金板栗

馬蹄聲碎

泥土賦

君山美

淩渡

草木的佔領

帶花的女子

良鳳江的樹

夢在巴里坤

憶夢城

許淇

世博會圖畫

我與繪畫

劉成章

安安心

我與城牆共舞

在古老的土地上

跪倒於太平洋岸邊

清晨之邊

范曾

造化的傑作

墨點無多淚點多

風從哪裡來

吳泰昌

紅紅的小辣椒

失約的家宴

聽朱光潛先生閒談

我認識的錢鍾書(節選)

鮮魚濃湯

徽州道上

楊羽儀

克孜爾千佛洞路上

水鄉茶屠

文暢

“三星”光耀

彩石戀

 

王宗仁

藏羚羊跪拜

女兵墓

雪山無雪

情斷無人區

徐成淼

百代過客

夢幻瀘沽湖

少年穿過廣場

章永順

夜讀中國

敦煌的色彩

周同賓

天籟

飯場紀事

土地夢

馬蹄塘紀事

那些天,吃飯不要錢……

李天芳

千里

種一片太陽花

無噪音的長安街

大海拾零

寂寞的青海湖

蔣子龍

賽裡木湖畔

南疆短章

穎影

武夷靈人

慈祥的火

馮景元

藏說

張秀楓

雪的自由

春天的背影

都市大秧歌

江之舞

雷抒雁

分香散玉記

履痕

麥天

那一片消失了的葦塘

舌苔上的記憶

馬瑞芳

高蘭先生

煎餅花兒

美國女博士和中國老太太

祖父

葉文玲

城市的明眸

菊鄉的小屋

美韻無限千島湖

未圓之夢

烏篷搖夢到春江

馮驥才

逼來的春天

冬日絮語

苦夏

秋天的音樂

時光

戴永夏

濟南的春天

落花吟

陳志澤

南音這一條溪

吳若增

到康橋去

鴿子

晴空裡有一隻大鳥

涉過生命之河

小提琴的回憶

 

楊聞宇

白雲深處留侯祠

不肯過江東

寂寞南郭寺

曠達

六駿蹤跡

雷達

乘沙漠車記

冬泳

皋蘭夜語

聽秦腔

謝大光

鼎湖山聽泉

回家

朗桑師傅

濟南的泉

賈寶泉

殘雪

長城秋雨多

故鄉,我的序

鶴舞水雲

卞毓方

北大三老

煌煌上庠

文天祥千秋祭

徐剛

夜行筆記

李佩芝

古都之戀

山寨

體驗生命

趙蘅

重見瑪麗

失而復得的紀念冊

廉正祥

清清岷江水

醫院悲歡曲

鄧剛

趁愛打劫

千奇百妙說莊河

為母親“製造”幸福感

我從來沒覺得你是個父親

二月河

中國的“情人節”——七夕

花洲情緣

周濤

蟲子,爬吧

二十四片犁鏵

餘秋雨

都江堰

蘇東坡突圍

陽關雪

一個王朝的背影

李存葆

祖槐

綠色天書

梁衡

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

青州說壽:一個永恆的范仲淹

覓渡,覓渡,渡何處?

韓作榮

緬懷艾青

煙鬼的自白

肖復興

光就是從那兒來的

山之精魂

水之經典

王本道

大山深處的似水柔情

梅花幾度夢裡尋

邊玲玲

額爾齊斯,個性之美

林賢治

故鄉

清明

葉廣苓

離家時候

母親的輝煌

葉延濱

荒野無燈

老樹的魅力

 

蘇葉

黃梅天

告別老屋

夢斷瀟湘——故鄉行之一

張抗抗

埃菲爾鐵塔沉思

窗前的樹

故鄉在遠方

史小溪

黃河萬古奔流

劉上洋

楓樹的色彩

周佩紅

像大地一樣承受

優雅之必要條件

史鐵生

我與地壇

想念地壇

消逝的鐘聲

李木生

泰山賦

微山湖上靜悄悄

趙麗宏

歷史的表情

舒婷

梅在那山

仁山智水

賈平凹

醜石

從棣花到西安

土彩罐

寫給母親

月跡

畢淑敏

精神的三間小屋

我很重要

行使拒絕權

韓少功

空院殘月

光榮的孤獨者

夜行者夢語

熊召政

問花笑誰

斯好

回想外婆彌留之際

小窗日記

趙玫

被溫暖照亮

誰說不是完美的告別

她的訴說終止了

於堅

原聲

重複

吳克敬

梅娘的手影

高建群

做人宜粗

我有鎧甲十二副

劉燁園

他鄉的細節

天賦獨立

曹文軒

靈龜

柿子樹

一根燃燒盡了的繩子

王重旭

可憐天下老父心

千秋垂釣圖

劉元舉

秋天的莫札特

悟沙

張天福

嫩月亮

雲台幽韻

範小青

遠山近水

趙翼如

石頭的生命

重慶印象

方方

賽珍珠在山上的老屋

筱敏

成年禮

捕蝶者

王小妮

派什麼人去受難

傾聽與訴說

思想獨行的年代

胡東林

最美的樹林

陳長吟

漢江船歌

心系雲南

張存金

紡車

母親的吻

老宅上那兩株石榴樹

 

姚雪雪

住在賽珍珠的家裡

張秀超

來看你,塞罕壩

秦嶺

撫摸柏林牆

周曉楓

耳蝸

合唱

桃花燒

王開嶺

兩千年的閃擊

每一個故鄉都在消逝

談談墓地,談談生命

一個房奴的精神大字報

夏立君

時間之箭

傅菲

後山:顏色與記憶的試驗場

星空肖像

泥:另一種形式的生活史

劉志成

一條歌的河流

江少賓

檔案

那些與我無緣的生命

王月鵬

從心靈到心靈

他者的意味

李興義

父親留給我們的一些警句

江飛

日子

誰看見那顆緩慢的心

張銘釗

辭之不去的情思

林振宇

林都風情

萌娘

想起春節

崔子美

河之西山

爪鷹

單振國

陝北的冬夜

陝北的河

陸元才

父親·山芋·水瓜

簡默

K15路車

篡改

喬忠延

只取千燈一盞燈

孫喜玲

真味的清歡

顧麗敏

河姆渡戀歌

阮梅

生命如瓷

馮源

俯身讀草

譚傑

遼河岸邊的童話

楊犁民

冬天的最後一棵蘿蔔和白菜

王瀟然

居長安

開元詩篇

鄭毅

紅塵·微雨·綠茶

趙玉強

沙狐

劉嘉陵

夜晚皮影

張大威

春之祭

結局

霍林寬

巴黎女人

比薩斜塔

陽山讀碑

魏丹

尋找一枚太陽

與苦難相逢

三色花環

張岐

麥黃蟹肥

靈芝

 

素素

洛古河的寂寞

最後一片野性草原

張立勤

雪又落在草上

劉醒龍

雪在雲的南邊

龐進

櫟陽橋

丁建元

詩人之死

昨天的祖父

故居取燈

張煒

綠色遙思

你的樹

盼雪

田野的故事

王劍冰

絕版的周莊

文明

寫意渤海灣

王延輝

人知其樂不知其悲

把個“儒林”看懂

人在關口

葉兆言

一百年前的南京

家書抵萬金

民間的相冊

閒話章太炎

池莉

買酒記

盛夏之妖

一個人的火車

南帆

馬克思之墓

無限玄機

鄭漢明

鄉野舊事

鐵凝

車輪滾滾

草戒指

洗桃花水的時節

又見香雪

潘剛強

在沈從文先生墓地

荒原

忘憂之心

兩個老大吃西瓜

陳丹燕

欲望的車站

街心花園的舞蹈者

時代咖啡館

水邊的老酒店

蔡飛躍

熏沐在宋元大港岸上

祁玉江

懷念老屋

耿翔

鼎湖山記

李登建

平原的時間

裘山山

從往事門前走過

黑白人生

四十年前的愛情

鮑爾吉·原野

頭髮

書外的景象

王三

月光下的白馬

廖華歌

傾聽生命行走的聲音

產春友

大自然的智慧

敬畏自然

尚貴榮

走遍內蒙古

張銳鋒

月亮

龍宏偉

三峽情

邸玉超

說文解字——兩個朝代的三個女人

唐涓

寫給深秋的香山

穆濤

續短制

徐魯

超越象牙塔

棕葉的旋律

書摘/試閱

狗這一輩子

 

一條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厲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總之,稍一馬虎便會被人燉了肉剝了皮。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時候卻連自己都看守不住。

活到一把子年紀,狗命便相對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麼經驗。儘管一條老狗的見識,肯定會讓一個走遍天下的人吃驚。狗卻不會像人,年輕時咬出點名氣,老了便可坐享其成。狗一老,再無人謀它脫毛的皮,更無人敢問津它多病的肉體,這時的狗很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沒有辦法,只好撒手,交給時間和命。

一條熬出來的狗,熬到拴它的鐵鍊朽了,不掙而斷。養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這條狗再走不到哪裡,就隨它去吧。狗搖搖晃晃走出院門,四下裡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莊已看不清楚。狗在早年撿到過一根幹骨頭的沙溝梁轉轉;在早年戀過一條母狗的亂草灘轉轉;遇到早年咬過的人,遠遠避開,一副內疚的樣子。其實,人早好了傷疤忘了疼。有頭腦的人大都不跟狗計較,有句俗話:狗咬了你你還能去咬狗嗎?與狗相咬,除了啃一嘴狗毛你又能占到啥便宜。被狗咬過的人,大都把仇記恨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腦把責任全推到狗身上。一條狗隨時都必須準備著承受一切。

在鄉下,家家門口拴一條狗,目的很明確:把門。人的門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來人並非找狗,卻先要與狗較量一陣,等到終於見了主人,來時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話語也嚇得忘掉大半。狗的影子始終在眼前竄悠,答問間時聞狗吠,令來人驚魂不定。主人則可從容不迫,坐察其來意。這叫未與人來先與狗往。

有經驗的主人聽到狗叫,先不忙著出來,開個門縫往外瞧瞧。若是不想見的人,比如來借錢的,討債的,尋仇的……便裝個沒聽見。狗自然咬得更起勁。來人朝院子裡喊兩聲,自愧不如狗的嗓門大,也就緘默。狠狠踢一腳院門,罵聲“狗日的”,走了。

若是非見不可的貴人,主人一趟子跑出來,打開狗,罵一句“瞎了狗眼了”,狗自會沒趣地躲開。稍慢一步又會挨棒子。狗挨打挨駡是常有的事,一條狗若因主人錯怪便賭氣不咬人,睜一眼閉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長了。

一條稱職的好狗,不得與其他任何一個外人混熟。在它的狗眼裡,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孑L都必須是陌生的、危險的。更不得與鄰居家的狗相往來。需要交配時,兩家狗主人自會商量好了,公母牽到一起,主人在一旁監督著。事情完了就完了。萬不可藕斷絲連,弄出感情,那樣狗主人會妒忌。人養了狗,狗就必須把所有愛和忠誠奉獻給人,而不應該給另一條狗。

狗這一輩子像夢一樣飄忽,沒人知道狗是帶著什麼使命來到人世。

人一睡著,村莊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囂一天的人再無話可說,土地和人都乏了。此時狗語大作,狗的聲音在夜空飄來蕩去,將遠遠近近的村莊連在一起。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種聲音,飄忽、神秘。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們熟睡的軀體是聽者,土牆和土牆的影子是聽者,路是聽者。年代久遠的狗吠融入空氣中,已經成寂靜的一部分。

在這眾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條老狗,默不作聲。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個村莊轉悠到老,是村莊的一部分,它再無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這是條終於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們久不再去的僻遠路途,廢棄多年的荒宅舊院,這條狗來回地走動,眼中滿是人們多年前的陳事舊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6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