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霸權的興起、均勢的幻滅和地區秩序的終結(簡體書)
滿額折

霸權的興起、均勢的幻滅和地區秩序的終結(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一本有關國際關系學的學術著作。全書緊密結合歷史與現實,以宏觀的視角,探討了當今國際秩序的由來、發展及走向。作者在書中對全球秩序演變的歷史進行了深度的剖析與梳理,指出了霸權、均勢和地區秩序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為讀者了解全球秩序“如何而來,又如何而去”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

作者簡介

竇國慶,男,1975年出生,國防大學戰略學博士后

主要學術研究經歷

2005年1月至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學會(學會主席: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章泌生)會員,研究新版《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工作綱要》、新版《聯合作戰綱要》、新版《聯合戰役指揮綱要》

2010年5月至201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咨詢小組成員(組長:劉亞洲),對周邊戰略、國家安全、新軍事戰略方針、軍隊新型戰略領導改革四個問題進行研究

2011年1月至7月,參加國防大學中外軍官戰略理論交流班,與北約、上海合作經組織等有關國家的高級軍官進行戰略理論交流。

出版著作

《大國突圍》、《大國轉型》等圖書。

名人/編輯推薦

竇國慶,男,1975年出生,國防大學戰略學博士后

主要學術研究經歷

2005年1月至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學會(學會主席: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章泌生)會員,研究新版《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工作綱要》、新版《聯合作戰綱要》、新版《聯合戰役指揮綱要》

2010年5月至201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咨詢小組成員(組長:劉亞洲),對周邊戰略、國家安全、新軍事戰略方針、軍隊新型戰略領導改革四個問題進行研究

2011年1月至7月,參加國防大學中外軍官戰略理論交流班,與北約、上海合作經組織等有關國家的高級軍官進行戰略理論交流。

出版著作

《大國突圍》、《大國轉型》等圖書。

目次

霸權的興起、均勢的幻滅和地區秩序的終結 7
前言一:世界秩序的邏輯----爭奪霸權與追求均勢 7
前言二:戰略智慧的焦點----時代變革與大國變革 8
第一章:海上霸權的興起對歐洲秩序的沖擊 10
第一節:英國的海上霸權與歐洲大陸由大一統向均勢的演變 10
一、霸權初創:埋下均勢的隱患 11
抑強助弱與終結兩強爭霸 12
路易十四的過度野心與英國的機遇 13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勝利后的隱患 13
二、七年戰爭:勝利中的失敗 15
培養了更加強大的潛在敵人---普魯士 15
維護均勢難度增大 17
霸權體系中被掩蓋的脆弱 18
三、霸權的頂峰----拿破侖戰爭 19
均勢之上的海上霸權 20
戰勝拿破侖和“幫助”拿破侖----民族主義的雙刃劍 21
歐洲大陸世仇的激化與更加復雜的秩序 21
四、歐洲協調 22
不可逆轉的英法新型關系 23
神圣同盟導致的尷尬 24
霸權困境的出現 24
第二節:美國霸權的崛起對歐洲地區秩序的影響 27
一、孤立和中立 27
孤立主義的外衣---門羅主義 28
隱形的影響 29
中立地位的“滑落” 30
中立終結 31
二、構建新世界的初步受挫 31
遠見卓識的悲涼 32
回歸孤立主義后的是與非 33
意識形態狹窄造成幼稚的地緣政治思維 34
三、進入歐洲 35
歐洲第一 35
美英特殊關系 37
超越歷史與延續歷史的綜合體----北約 38
第三節:歷史上首次全球霸權的爭奪對歐洲的沖擊 39
一、雅爾塔體系的建立----地緣政治斗爭的遺產 40
雅爾塔體系與全球秩序的基礎 40
馬歇爾計劃與西歐一體化 42
德國分裂與歐洲的分裂 43
二、誤解反而消融了敵意----遏制戰略成與敗 45
意識形態對立形成的誤解 46
互相拆臺的意外收獲 47
緩和后的崛起 48
三、超越歷史的偉大代價和歐洲的巨變 48
結局之前的僵局 49
偉人的消失 50
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的磨合 51
人權外交 51
第二章:西方霸權對亞太秩序的沖擊 53
第一節:封貢體系的崩塌 53
一、中國的衰落 53
市場的開放和利益的一體 54
海防還是塞防 55
海權的沒落 56
二、日本的崛起 57
甲午戰爭 58
英日同盟 58
日俄戰爭的勝敗之變 61
稱霸遠東時的的騎虎難下 61
三、門戶開放 63
初期失利 63
金元外交 64
最終成功 65
第二節:秩序重塑的混亂 66
一、海權:由混亂走向統一 67
美日相爭 67
美國主導 68
二、陸權:結局未定的爭奪 70
蘇聯和日本 70
新中國的出現 71
中蘇分裂 73
三、意識形態的曇花一現 74
朝鮮戰爭:意識形態斗爭的高潮 74
越南戰爭:地緣政治斗爭的序幕 76
中美蘇大三角----回歸現實主義 77
四、新型海權與陸權的歷史延續 79
第三章:全球霸權興起對歐亞大陸秩序的塑造 82
第一節:腹地巨變后的霸權東進 83
一、北約東擴 83
二、大中亞 86
三、中東 89
第二節:構筑亞太的霸權基石 91
一、美國的貢獻與兩難 92
二、脆弱的基礎 94
三、熱點爭端的結局接近明朗 97
四、危機中的機遇 98
第四章:霸權爭奪與超越的歷史及其啟示 102
第一節:鯊魚與猛虎----英德爭霸 102
一、英國的遲鈍 102
二、德國盲動的必然 103
三、脆弱的均勢根基 104
四、英德同盟的失敗 105
五、海軍競賽 105
六、為什么英德走向對抗? 106
均勢體系天然的脆弱性 106
處理國際戰略格局與自身利益之間的差異 107
盲動的民族主義和守舊的霸權思想 108
第二節:智慧與忍耐的完美結合----英美權力轉移 108
一、從提出門戶開放至終結英日同盟 109
二、從巴黎和會到道威斯計劃 110
三、從經濟危機的爆發至主導西歐 111
四、為什么英美權力能夠和平轉移? 111
五、美國對英國全球霸權的超越 115
霸權的通用原則 116
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結合超越了單純的現實主義 118
在離岸制衡與選擇性干預之間的平衡 119
維護國際體系就是維護霸權地位 120
霸權地位上的重塑軍隊 121
第三節:霸權的成敗和均勢的是非 123
第五章:中國的當代啟示 129
第一節:中國未來如何運用地緣政治原理 129
一、地理對國家戰略(命運)影響 130
二、全球化的地緣政治形勢仍然取決于未來的歐亞大陸 130
俄羅斯仍然舉足輕重 131
海陸一體趨勢明顯的東歐 132
假象叢生的中東 133
三、影響全球地緣政治的新因素: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地緣文化 133
第二節:中國必須重新審視海權與陸權的關系 135
一、透過海權戰勝陸權的表象 135
二、海權道德感背后的膽怯 136
三、瀕海大國的困境 137
第三節:中國在歐亞秩序的角色定位 138
一、歐亞秩序的現狀 138
二、中國的利益在于準確地進行角色定位 140
三、抓住未來的地緣政治敏感點 141
全球地緣政治的新制高點:北極 141
日益重要的戰略支點:中東 142
易被忽視的隱患:朝鮮 143
外部安全的根基:中亞 146

書摘/試閱

霸權的興起、均勢的幻滅和地區秩序的終結
----兼論中國在全球秩序中的角色定位
前言一:世界秩序的邏輯----爭奪霸權與追求均勢
霸權與均勢就象“雙胞胚”,人類歷史有多長,這對“雙胞胚”的歷史就有多長。從由一群享有共同生活環境和具有共同生活習性的人組成部落開始,發生在部落內部的人與人之間、希望掌握更多生存資源的競爭也就開始了。爭奪霸權出現其漫長歷史的萌芽,旨在對霸權進行制衡的均勢也隨之產生。當部落增多,部落之間的爭奪也產生了類似于單一部落內部的人與人競爭的那種模式----部落之間爭奪霸權和制衡霸權的斗爭。當部落變成城邦,首次出現了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關于爭奪霸權與制衡霸權均勢的戰爭。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經典地分析認為,導致古希臘城邦之間的戰爭是由于雅典勢力的增長和由此而引起的斯巴達的恐懼,恰好說明了霸權爭奪和對霸權的制衡均出于害怕別人獲取霸權地位威脅自己的安全。因此,霸權必定遭遇制衡,爭奪霸權必定遭遇反對,均勢由此而成。
當地球處于分割狀態時,地區與地區之間被高山、沙漠、海洋、河流分割成相互獨立的封閉體系。整個世界以歐亞大陸為主要文明板塊,分為三個部分:歐亞大陸的西端、歐亞大陸的腹地、歐亞大陸的東端。至當今的人類文明,這三大文明板塊都具有自身獨立性與整體性。
在歐亞大陸的西端,即今天常說的西方由于地中海文明的興起,羅馬的強大、古希臘的衰落以及歐洲各氏族部落的弱小,使西方處于羅馬治下的霸權體系中。羅馬滅亡,歐洲渡過了黑暗的中世紀后,由于政治和宗教的矛盾激化,神圣羅馬帝國的中央王朝地位名存實亡。歐洲分裂成數百個君主國,它們中的一部分開始爭奪霸權,同時,另外一些無法獲取霸權的君主國開始制衡霸權爭奪者。當現代民族國家出現后,民族主義的興起使霸權與均勢的斗爭日益紛繁復雜。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文藝復興和地理大發現,它們對霸權的爭奪和對均勢的追求逐步向全球擴展。直到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后,歐亞大陸西端的歐洲才停止爭奪霸權和追求均勢的斗爭。然而,又陷入了來自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和位于歐洲東部的蘇聯之間冷戰爭霸的漩渦中。當冷戰結束后,歐洲才理性地結束了內部爭霸與制衡的爭斗,逐步走向一體化。歐盟、歐元的出現是歐洲地區秩序中霸權與均勢互動的歷史性終結。
在歐亞大陸的腹地,由于兩河流域文明的發展,從埃及向東延伸直到蒙古草原,巴比倫王朝帝國、阿拉伯帝國、波斯帝國、蒙古帝國等都建立過霸權,它們所展示的超群實力,都源自于宗教、(民族矛盾的戰爭頻發,霸權和均勢的斗爭特別激烈。只是等到歐洲殖民者進入此地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龐大的阿拉伯帝國被分裂成數十個國家,成為西方大國爭奪霸權和制衡霸權的棋盤上的棋子。冷戰的開始并沒有改變它們作為大國博弈的力量支點地位。當冷戰結束,中亞又相繼成立幾個伊斯蘭國家。911事件爆發,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并推動大中東計和大中亞計劃后,歐亞腹地的地區政治秩序又分裂成兩個陣營,一個是親美,另一個是反美。它們同樣的宗教和民族,只是因為國家的不同,而對美國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在歐亞腹地內的地區的所有國家中,既無霸權,也無制衡地區霸權的力量。待之而起的是極端組織的興起。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已經成為歐亞大陸腹地秩序中不可回避的因素。
在歐亞大陸的東端,由于黃河、長江流域文明的發展,先是經歷了夏、商、周奴隸制社會,當時成為中央王朝的錐形。當周王朝衰落,標志著歐亞大陸東端進入了春秋戰國的諸候國爭霸時代,霸權的爭奪與制衡霸權成為那段歷史時期的主要活動。當秦王朝統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后,爭霸與均勢的斗爭才結束。從秦王朝的建立直到清王朝時期的鴉片戰爭,在整個歐亞大陸的東端,只是存在一個圍繞中原王朝成形成的封貢體系,中原王朝是事實上的霸主,而周邊附屬國家承認中原王朝的宗主國地位,并無制衡中原王朝的均勢戰略。但是從鴉片戰爭后,西方殖民體系開始向歐亞大陸東端發展時,中國和日本幾乎同時開始了向西方學習的改良運動。在中日甲午戰爭后,日本的崛起使歐亞大陸東端秩序擴展到了今天的亞太,隨著歐洲列強以及新興崛起的美國介入此地區,此地區便成為直到今天的諸多大國爭霸與制衡的重要平臺,既有外來大國的爭霸,也有中日等既定大國之間的博弈。冷戰結束后,美國將戰略重心轉向亞太,歷史積累的矛盾開始爆發。霸權國家、新興國家和地區同盟同時存在于此,既有維護霸權的力量,也有跟隨霸權的力量,還存在制衡霸權的力量,但并沒有出現由美國主導的多極均勢格局。多個雙邊合作和多邊合作模式為解決此地區的安全和發展問題提供了重要機制,而美國以及美國與亞太國家的同盟成為此地區秩序的重要塑造力量。
對歐亞大陸三個主要地緣板塊的地區秩序演變進行梳理后,不難發現,它們三個地緣板塊具有四個共同點:
一是當它們各自處于被分割而成獨立體系時,都經過長時期霸權的爭奪與制衡的斗爭,最終出現了霸權力量或者主導力量。歐亞大陸西端的歐洲最終由英國成為霸權,歐亞大陸腹地在不同歷史時期由波斯、蒙古帝國主導,歐亞大陸東端一直由中原王朝主導。
二是地區內部的霸權力量或者主導力量都是經過地區內部的爭斗消耗而衰落,并且最終由來自地區之外的更強大的力量占據霸權或者主導地位。在歐洲地區(,)處于霸權地位的英國被外來的美國替代,歐亞大陸腹地和東端最終由外來的西方國家支配,先是歐洲列強,現在是美國。
三是外來霸權占據地區內主導地位后,地區內歷史上常見的爭奪霸權與制衡霸權的模式便宣告終結,代之而起的是跟隨霸權和霸權防范(包括主動遏制)現實或潛在挑戰力量的行為。如美國在歐洲和亞太地區取得霸權地位后,分別成立北約和美日同盟、美韓同盟,并且遏制蘇聯和中國。歐洲列強在中東、中亞取得霸權的主導地位后,便開始推動地區組織的建立,并打擊“異己”。
四是當歐亞大陸的這三個地緣板塊開始產生緊密聯系后,所在地區內各個國家的共同利益也在增大,地區之間的體系化促進了地區內部的一體化。
這四個共同點反映的是霸權、均勢和地區秩序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也為我們認識世界提供了新的視角。
前言二:戰略智慧的焦點----時代變革與大國變革
戰略智慧中所有問題都可以從歷史中找到明確的答案,唯有一個問題除外,這個問題的所有解答都有“似是而非”之嫌。即:“是大國的自我變革催生了時代的變革?還是時代變革“迫使”大國出現變革?”
贊同前者的人認為:“大國的意志主導著國際秩序與格局,大國的變革當然催生了時代的變革。”但持這種觀點的人,他們卻不能回答:“為什么所有大國都是自身經驗的繼承先于對自身傳統的顛覆。”美國的兩洋戰略、英國的歐洲協調、俄羅斯的歐亞“雙頭鷹”戰略、德國和法國的海陸戰略、日本的大陸戰略和南進戰略等,都足以說明)。贊同后者的人認為:“時代變革的壓力使大國認識到不變革便要落伍、甚至淘汰,這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但持這種觀點的人,(他們)卻不能回答:“為什么西歐海權興起導致的殖民爭奪可以塑造全球秩序、美國崛起導致加速西歐一體化從而成為加快本已出現的全球化進程。”
權力系列的書不是要對這個問題,予以權威化的解答,而是要對這個問題進行新的更高高度、更寬宏的視野進行探索。任何意圖給對這個問題予以權威化解答的努力都可能受到駁斥,但是當今,可以以新的更高高度、更寬宏的視野對這個問題進行探索。因為當今的中國處于深刻變革的時代:以前的弱小與貧窮令中國只能謀求適應國際社會秩序,那么現在站在一個關口了:“由適應國際社會秩序向推動轉變、甚至在局部地區謀求主導地位。”這是當今中國急需思考的問題。
也就是說,中國到了必須考慮“自身變革與時代變革的關系”的關鍵時刻了。每次大變革時代,所有大國都會聚焦于如何利用時代變革來趨利避害,使自己變革的同時,也推動著時代的變革。在時代變革中,推動自身變革,很多大國都在實踐,然而,歷史上看,成功的并不多。悲劇的倒是數不勝數。然而,利用時代變革來推動自我變革的成功者并不多,悲劇倒是數不勝數。之所以失敗,大部分是因為它們思維的立足點都是聚焦于單個大國的成敗得失來看待問題,在全球化的今天這樣的思維方式已經過時了。現實和未來的大國,其命運的立足點,已經不是自己單個個體性思維,而是立足于秩序與格局的整體性思維。沒有對秩序的演變做出深刻的歷史分析,便難以在未來的秩序演變中,把握自己的命運,更不用提正確地把握自身命運。
中國必須具備全球視野,明白現在的全球秩序“如何而來,又如何而去”,才能在命運的關口找到正確的思維與路徑。中國需要世界秩序的眼光,而不僅僅是盯著某一個大國或某一段歷史時期來研究自己的戰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