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婚姻:挑戰(簡體書)
滿額折

婚姻:挑戰(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6 元
定價
:NT$ 276 元
優惠價
8724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婚姻:挑戰》是兩性心理學經典著作,它是*早的一本明確將關注點引向婚姻問題的書。它不僅解決了如何處理婚姻關系中“挑戰”這個問題,還全面系統地描述了婚姻關系的各個方面——男人怎么當丈夫,女人怎么當妻子;如果希望愛情之樹長青,如何呵護它。這套理解婚姻的方法體系,即辨別相互的誤解、錯誤觀念、不健康的互動方式,以及訓練必要人際關系技能,不僅適宜于每對伴侶采取補救措施,而且也適用于婚前伴侶、婚姻富足的家庭和家庭教育中的預防。種種經營婚姻關系的新方式,正是以相互尊重的精神來解決兩性之間的沖突和矛盾,使人們能夠平等地一起生活。

作者簡介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和教育家。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1923年從維也納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后,德雷克斯與阿德勒密切合作研究家庭與兒童咨詢。他開創性地將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個體心理學發展為一系列實踐方法,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學界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著作有《孩子:挑戰》《父母:挑戰》《婚姻:挑戰》《教室里的心理學》。


目次

第一章

什么是愛?/28

情緒的功能/愛是一種情緒/性的功能/

性作為一種工具/浪漫的功能/愛的功能/

作為人生三大任務之一的愛/愛的定義

第二章

兩性之間的戰爭/46

愛的沮喪——一個社會問題/女性的社會地位/

男科學家的困惑/主導性別的四個權利/特定的性

權/女性的羞怯——一種文化要求/“男性至上”

的衰落/愛是戰爭/現在的混亂/支持和反對女

性解放的斗爭/性別魅力和騎士精神的謬誤/女性

解放的文化意義

第三章

性的概念/74

性特征的社會基礎/異裝癖案例/對“優勢”性別的模仿/

兩性的功能/性與社會秩序/性與宗教/兒童對異性的印象/

兒童對性產生恐懼/性的啟發/兒童早期性探究/愛的訓練/

青春期/性的三個功能

第四章

伴侶的選擇/100

無意識的人際溝通/配對為個人的秘密期望服務/

過去影響現在/個人品位/美麗的意義/距離的產

生/選擇聰明的伴侶/給錯誤方向開“綠燈”/缺

陷的吸引力/生活方式的回應/吸引的真正原因/

一見鐘情/感覺只是可靠的仆人/理性是不是合理

的選擇依據?/逃避婚姻/尋找完美/欲望與真

正意圖/反對婚姻/如何找到合適的伴侶/糾正

錯誤選擇

第五章

一起生活/142

社會生活的邏輯/合作的科學/對合作的兩種態

度:支持或反對/關系以互動為基礎/邏輯價值

VS.心理學意義/否決比需求力量更大/互不尊重

的根源/親昵行為會妨礙友誼/脅迫,卻不是堅

定/用作武器的邏輯/要求,而不是贏得/推卸

責任/我們決定自己的響應/婚姻不是天堂/精

神很有價值

第六章

嫉妒/170

嫉妒是愛的信號嗎?/忠誠的問題/不忠的原因/

男人與女人之間可能有“友誼”嗎?/對調情的解

答/嫉妒的目的/為缺點找借口/引起關注與獲取

權力/報復/引起伴侶的嫉妒/理解與幫助嫉妒

的伴侶/作為精神病學問題的嫉妒/克服我們自己

的嫉妒/改善,從自己開始

第七章

婚姻問題與沖突/200

人類問題的性質/事實的主觀性/婚姻沖突的背

景/性的不協調問題/滿足感需要相互調整/態

度比技巧重要/愛需要時常呵護/每個問題都是

共同任務/對方家人是相互的任務/經濟困難/

作為供養者的男人/妻子的戰略地位/激發新的

興趣/娛樂與參與社會活動/失望的真正原因/

找到解決方法/婚姻心理咨詢服務/作為婚姻問

題的離婚/女性在社會中的位置

第八章

生兒育女/258

計劃生育/孩子的功能/父親的功能/母親的功

能/母親的不足/撫養孩子時常見的錯誤/對待

孩子的正確方法/理解孩子/生活方式/家庭星

座/幫助孩子調整以適應社會生活

第九章

解決性別的困惑/304

個體的力量/對性的困惑/變化方向/已改變的婚

姻關系/不道德與新道德/婚姻困惑是全世界的困

惑/社會向平等前進/人類的統一與平等化/民主

的生活/女性對人類進步的貢獻/邁向新文化/

明天的人類/一夫一妻制的挑戰/建設性的態度/

與性和平相處


書摘/試閱

如何找到合適的伴侶

選不到伴侶總會導致不開心、挫折和自我孤立。雖然并不是未婚的人才會覺得孤獨,但一直單身的狀態確實會使人增加失望和不安。

對于許多人來說疑難問題是如何找到合適的伴侶,或者說如何知道某個人的伴侶選擇是不是智慧的。不幸的是,這不是套用科學公式就能解決。根據自己的好惡選擇,可以找到個性一致的人。那我們還可以做什么?我們必須甘心接受一個事實,我們所找到的是我們應得的。真正的問題,與其說是別人適不適合自己,倒不如說是依據自我認知和現有的條件,自己能不能做到最好、愿不愿意做到最好。誰是合適的人,是個極大的困惑。文學、戲劇和電影更是增加了這個困惑。詩歌、宗教和浪漫小說促進了婚姻是“天作之合”、是天意(不多也不少,剛剛好)的理念,強化了人類力量,甚至其他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和消除它的這一假象。所以,人們不斷地等待他們的“天意”,但他們要么找不到天意,要么無法意識到天意。其實,沒有人是為誰量身定制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作為一半,等待著另一半來使他(她)的生命完整。在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的那一刻,他就認為對方是合適的人。如果這真的是事實,就不會有夢中醒來后的頭痛和難受了。“合適的人”是被理想、詩歌、幻想和神秘主義左右的白日夢。曾有科學研究想要證明不同選擇確有優劣之分,[歐內斯特?W.伯吉斯(ErnestW.Burgess)和倫納德?S.科特雷爾(LeonardS.Cottrell),《婚姻成敗預測》(ThePredictionofSuccessorFailureinMarriage)Prentice-Hall,紐約,1939年。]然而研究結果并不浪漫,而是非常實際。社會背景、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和共同興趣這些因素,都不是來自神秘的預先注定的命運。根據科學調查,多接觸異性容易出現好的、合適的伴侶選擇,而且即使是不適合的伴侶選擇,也只是意味著婚姻幸福的可能性減少,而不是完全無法共處于婚姻之中。適當選擇的主要因素是有進行選擇的意愿,再加上普遍常識,和在現有情況下活出最好狀態的決心。這樣行動的人總能找到合適的伴侶,反之則永遠都不會感到滿意。

一個人的勇氣越少,選擇就越差,從此以后,他尋找借口多于尋找機會。事實上,不論選擇哪個人,都有好的一面。沒有完全的壞人——正如沒有完美的人一樣。一切取決于我們在自己的伴侶身上看到和發現了什么。

愛是一種情緒

現在讓我們來討論愛。愛,是否像恐懼那樣,是一種有目的的情緒?肯定有很多人反對這個觀點。我們從小就被教育,愛是當一個人遇到那個令他投入的“正確”對象時會發生的事情。大多數文學作品、電影以及其他藝術形式一直讓愛籠罩在神秘的斗篷之下。我們描述“墜入愛河”和“失去愛”的感覺,幾乎就像不小心被物件絆了一跤時,那種沒想到、無法解釋的巧合一樣。的確,它對于我們來說通常只是意外。我們不假思索地把愛說成是永恒的、無回報的、不幸的、幼稚的、無所不包的或者盲目的,仿佛它有很多不同的類型,而不是因為愛中的人有不同類型。莫非愛是某種神秘力量對被好運驅使而偶遇的兩個人起作用的結果?我們是不是其實只是愛的被動中介而已?

讓我們將這些疑問暫時先局限于性沖動之中,性沖動已被視為這個我們稱之為“愛”的情緒復合體中最難“管理”的要素。如果我們可以證明甚至最基本的官能性欲也在我們的控制下,以適應我們的目的,或許我們就可以更容易地接受愛的目的本質。

性的功能

很久以來,我們有一種不幸的做法,即用動物的性類比和解釋人類的性,甚至我們的語言習慣也證實了這一點,想想以下術語的用法:wolf(原義為狼,引申義為色狼或花花公子)、(gay)dog(原義為狗,引申義為令人討厭的浪蕩同性戀者)、lion(withwomen,原義為獅子,引申義為性主導者)、bull(原義為公牛,引申義為奸夫)、古英語cuckold(原義為烏龜,引申義為被戴綠帽子的男人)、西班牙語中的cabron(原義為公山羊,引申義為出軌的男人)和許多語言中的bitch(原義為母狗,引申義為蕩婦)。我們似乎時刻準備好用原始的、本能的、類似動物的沖動來解釋(以及責備和原諒)我們的性行為。對于這些動物本能的性行為,我們可以施加“控制”,其程度取決于我們的“文明”程度。只是,如果我們能讓自己忘記下面的生物學事實,那么上面的說法就能很輕易地被合理化。

第一,動物的性受到性別和物種的限制,而人類的性則非如此。只要用獸奸和同性戀舉例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第二,動物的性受時間的限制(雌性動物有發情周期)。也就是說,雌性動物在發情時才為愛做好準備,隨之雄性動物的性沖動只會被有渴望的雌性動物喚醒。而人類則不是這樣,從生理角度講,成年人類可以隨時發生性行為。

第三,動物的性依靠性腺存在并受其功能的限制。對動物閹割可產生中性或無性動物,而人類即使在青春期后切除卵巢或睪丸,性也極少發生變化。并且,人類在青春期性功能成熟之前以及更年期性功能衰減直至停止運作后,仍然會產生性興奮。

第四,動物的性不僅有受到限制的特點,還有沖動的特點。雄性動物的性沖動一旦被喚醒,它必須發生性行為,并且這個性行為只能通過強行阻止才能終止。

當然,可能有人通過觀察某些動物的特定性行為,對以上觀點表示質疑。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在性方面和人類行為表現接近的動物,也受到了與人類特有條件——緊密的相互關系——的影響。家畜家禽以及群體生活緊密的動物,與其他動物在許多方面存在差異。最不受性限制和不會發生性沖動的動物,幾乎都是群體生活極度緊密的物種,如蜜蜂和螞蟻。它們已達到幾乎可以完全掌控性的程度。它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確定后代的性別,作為動物界的唯一例外,它們甚至僅用膳食方法就可以產生無性生命(工蜂)。

靈長類動物,猿和猴子在性方面表現得更像人類。它們的性和人類一樣,不限于特定的時期。它們擺脫了發情周期的限制而發生性行為,這被視為需要主導的結果——不同于因荷爾蒙刺激而發生性行為的動機。[亞伯拉罕?H.馬斯洛(A.H.Maslow),《個體心理學與猴子和猿的社會行為》(IndividualPsychologyandtheSocialBehaviorofMonkeysandApes),國際個體心理學雜志,第1卷,1935年。]由于主導驅力總是存在,所以在發情周期的任何時候都可以看到這些動物的性行為。根據同樣的論據證明,猴子之間的同性戀行為并不是性異常或性變態。在多數情況下,它其實與性沖動無關。這是主導和服從的表達,這種主導行為并不因為性別不同而受到影響。

顯然,我們人類在表達性的時候也不受生理周期的限制或沖動的控制。由于我們學會了控制周圍的自然環境條件,所以我們經常不被自己的生理沖動所控制。在性方面,我們是多形態的——幾乎任何年齡都能產生異性戀、同性戀和自慰行為。另外,不管我們的性腺處于什么狀態,我們都可以做出自主選擇,控制自己不進行性行為。

許多理論都試圖解釋如何改變人類這個基本生理——性沖動。我們發現,這些理論的大多數支持者都有一個共同觀念,即在個體發展過程中,個體的某些經歷形成他今后對性的表達方式。這些經歷可能被看作精神創傷,“固化”了他的“性欲”,或者被看作某種刺激引發個體對其“與生俱來的性沖動”進行“調節”。不論哪種觀念,該個體都被認為是受其所處的環境影響。

這是個讓人安逸的想法。如果某人接受這種想法,那么他的任何放縱行為都可以在理論上證明是正當的——唯一需要的前提就是他過去曾遭受“性創傷”經歷。(誰沒有遭受過!)現在的難題是,在兒童期或青春期有過相同性經歷的眾多個體中,只有少數幾個人會成為性變態者,而且在這些性變態者中,沒有任何兩人的性行為模式是完全相同的。

缺陷的吸引力

很多人會愛上幾乎不能給自己和諧婚姻的人,或者被這種人吸引。人們經常忽視良好的潛在結婚對象,而只關注讓人難受的選擇。產生這種情況有兩個隱秘的傾向原因:維持優越性的欲望,以及受苦的希望。第一個傾向導致我們選擇地位較低的或不適當的伴侶;第二個傾向導致我們選擇那些盡管有喜歡的特質,但會帶來不滿甚至折磨,只能給我們痛苦的人,我們從這種痛苦中得到慰藉。伴侶經常是因為其缺點而被選擇。婚姻痛苦的人選擇彼此的原因,其實很容易被找到。每個人對伴侶的抱怨,其實恰恰確切地表明了那些結婚前激發吸引力和愛情的要素。

有一位女士,她的婚姻非常不幸福。她的丈夫好賭,從沒有過穩定的工作,強行拿走她的錢,甚至還對她撒謊,絲毫不擔負家庭責任。而這位女士是個精致、誠實、和藹的女人,不明白為什么當初她在所有人中偏偏選擇了這么一個男人做伴侶,她其實一直渴望有個安靜的家和一位得體貼心的丈夫。經過溝通和探究,她說出了在結識現在的丈夫之前,曾經有另一個男人向她求婚。根據她的描述,他是那種會給予她安全感、舒適、陪伴和摯愛的男人。可是,盡管她現在的丈夫當時是個游手好閑、嗜賭成性和追蜂引蝶的男人,她卻更喜歡他,她覺得她更被這個男人吸引,只是不知道這個吸引力是從哪里來的。并且她認為,這個男人需要她,她能夠改變他,她能看到他的好素質,能幫他表現出來。看起來這合情合理,但其實,她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當她還是小孩時,由于哥哥和弟弟,她被父母忽視——在某種意義上,是她的性別引起了忽視。這讓她覺得自己低兄弟一等,她努力學習、工作和生活,承擔超出自己義務范圍的責任,以此使自己比兄弟們在除了性別以外的其他方面更出眾、更可靠。長大后,她仍然需要這種優越的感覺,因此她選了一個比她弱、不穩定的丈夫。

人們經常存留“理想伴侶”的記憶,這個伴侶非常理想,但我們當初失去了那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那么,為什么我們只有在失去機會之后才意識到這種適合呢?

有一位患者告訴我,他愛上了一個意氣相投的好女人,并認為永遠都不能再找到和她一樣好的女人了。她肯定是個理想的妻子,但是患者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總是不擇手段地設法挑起爭吵。雖然她很愛他,他也很愛她,但由于這些不斷的爭吵,最終他們的關系結束了。患者現在承認,在戀愛期間,他經常想:對他來說這個女孩太聰明、太能干了,自己永遠都無法達到她的水平。不久后,他愛上了一個被寵壞的、朝三暮四的,但給他機會證明自己優越性的小女孩。他娶了這個女孩,當然,他與她一起生活很痛苦。

另一位患者對妻子有很多抱怨,因為妻子沒有主動精神,也沒什么能力。妻子太被動了,而且不負責任。這位男士聲稱,盡管他有神經方面的困擾,但只要他的妻子更能干、更獨立,他可能早就成功了。而現在的情況是,他得自己照顧里里外外所有的事情。她的妨礙遠遠多于幫助,她花很多錢,不會節省,也無法讓家里氣氛愉快。那么究竟為什么當初他偏偏要娶她呢?他說他當時不知道她是個怎樣的人。我邀請這位妻子來和我見面談一談。她是一個害羞但真誠和坦白的人。她所陳述的內情是,丈夫約束她的日常生活,剝奪每一個她認為有用的機會。甚至在她開始做事情之前,丈夫就會勸阻她,然后自己把事情做完。她注意到,如果她主動做任何事或承擔任何責任,他都會生氣和煩躁不安。為了避免兩人之間的摩擦,她不得不將所有的事情留給丈夫做。她認為,丈夫希望她依賴他。她這個想法很可能是對的。

這就解釋了他為什么要娶她:他正是因為她無能和被動才愛上她的。這就是他想要的,即一個會尊敬他的地位低下者。如果她不是這樣,就會危及他的家庭優勢;而且,他就不能為自己的缺點找到借口和替罪羊。他是長子,想要保持第一。在他父母的家庭中,他有自己的地位,但在父母家庭以外,他發現很難實現自己的野心。

還有一個男人抱怨他的妻子非常剛愎自用和專橫跋扈,妻子只給他很少的零用錢,絕對不讓他一個人獨處,還不斷地嘮叨和批評他。而他當初娶她,卻很有可能正是因為她的這些特點。他有個特別嬌慣他的母親,他與女孩交往時很害羞當他剛剛結識這個女孩時,他為她對自己的關懷感到很高興。她針對他的著裝和行為提出想法和建議,她不希望他帶她去昂貴的場所,寧愿晚上安靜地待在家里,因為這樣可以省錢。他喜歡這樣,覺得她和他見過的其他女孩很不一樣。然而當他們結婚后,他卻不喜歡自己的這個選擇。是因為他其實并不了解她真正的為人,或者是因為她已經改變了嗎?都不是。其實即使他選擇了其他人做妻子,他也未必比現在更高興。

通常,對一種類型的伴侶失望,會導致與相反類型的伴侶再婚。有些生活方式死板的人會一次又一次地選擇同一類型的伴侶,并且永遠學不會如何相處。有些勇敢的人會選擇相反的極端,然而,這不能證明有益于婚姻幸福。一位女士對肆無忌憚、輕率自私的丈夫很失望,離婚后愛上了一個有條不紊、可以信賴的男人,然而這個男人非常謹慎,以至于他絕對不會娶這個女人。有一個男人一直被他的第一任妻子掌控,所以后來他娶了一個沒有婚姻意識、家務意識和子女意識的輕浮小女孩。這些極端現象有著相同的本質,即兩人不統一且有摩擦矛盾,而不是相互合作。

無論丈夫或妻子的抱怨多么誠懇,為了和別人一樣而改變自己,對婚姻并沒有什么幫助。這些令人不安的特質不僅能產生吸引力,而且在婚姻中被不斷更新。即使從前的美德變成缺點,這些缺點也能夠起到維持曾經平衡的作用。從未婚夫的節儉可以預見丈夫的吝嗇,從慷慨可以預見奢侈,從信心保證可以預見對主導地位的渴望,有條有理會變成過分的謹小慎微,喜愛家庭生活會變成沉悶的居宅不出。但是,如果被批評的人改變自己的行為,會是件很危險的事。強烈抱怨妻子無能和缺乏效率的人,會更加怨恨妻子任何想要獨立的做法。“妻管嚴”如果沒有得到“應該的關心”,就會覺得自己被妻子忽視。幫丈夫還賭債的女人,如果丈夫變得有責任、有條理和沉悶時,就會懷念自己承擔責任時的滿足感和自我犧牲的美德。抱怨妻子輕佻的丈夫,在妻子停止吸引其他男人的關注和傾慕時,可能會失去對她的興趣。每個人其實都很有興趣維持伴侶的所謂過錯和缺點。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4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