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塑造自我文化形象:中國對外文學翻譯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塑造自我文化形象:中國對外文學翻譯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5 元
定價
:NT$ 330 元
優惠價
87287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重點研究并敘述了晚清時期、民國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后,中國的對外文學翻譯活動和主要內容,并對此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考察,重點研究了不同歷史階段的翻譯環境、文本選擇原則、翻譯策略、譯作接受情況及其在塑造中國文化形象中所起的積極作用等,并從中總結出可以借鑒的經驗,以期提高目前中國文化走出去和外譯文學作品質量、以及文化輸出效果。本書主要以中國文學作品的英譯為考察對象,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和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馬士奎,翻譯學博士,先后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外語系、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和北京大學英語系。現為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并且擔任中國翻譯協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史、文學翻譯、典籍英譯。出版專著有《中國文學翻譯研究(1966-1976)》,譯著十余部,曾在《中國翻譯》、《中國科技翻譯》和《上海翻譯》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各一項。

目次

第一章 塑造自我文化形象:中國對外翻譯現象研究
一、翻譯的功能———塑造異文化形象和自我文化形象
二、對外翻譯與自我文化形象的塑造
三、對外翻譯與中國文化形象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晚清和民國時期:中國對外文學翻譯傳統的肇始和形成
第一節 英美出版的中國文學譯作
一、旅美和旅英學人的譯介
(一)蔡廷干和 《唐詩英韻》
(二)熊式一譯中國傳統戲劇
(三)初大告譯中國詩文
二、中外合作翻譯的中國文學作品
(一)中外合譯古典文學作品
(二)中外合譯現代文學作品
第二節 國內出版的中國文學譯作
一、國外在華機構出版的譯作
二、國內出版的古典文學譯作
(一)英譯古典詩詞
(二)張則之及其英譯 《北平民謠》
(三)英譯古典小說
(四)英譯長篇筆記體散文
三、國內出版的現代文學譯作
(一)英譯現代小說
(二)英譯現代戲劇
第三節 國內早期英文期刊對中國文學的譯介
一、早期英文期刊與中國文學的傳播
二、《中國簡報》及其譯介中國現代文學的嘗試
三、《天下月刊》及其在譯介中國文學中的成就
第四節 早期旅法學人對中國文學的譯介
一、早期零星的譯介活動
二、晚清中學西漸的真正先驅———陳季同
三、曾仲鳴譯介中國古今詩歌
四、敬隱漁與中國現代小說法譯之開端
五、徐仲年與中國詩文的法譯
六、梁宗岱與法譯 《陶潛詩選》
七、羅大岡與中國古詩文的翻譯
八、其他旅法學者的貢獻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新中國成立后十七年:作為國家行為的對外文學翻譯
第一節 作為國家行為的對外文學翻譯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國家新使命
二、國家權力話語對對外翻譯的贊助與制約
(一)翻譯的政治定位
(二)對外翻譯的贊助機構———作為國家對外宣傳機構的外文出版社
(三)中國文學的翻譯、出版與銷售
(四)編、譯者主體性的弱化
第二節 英譯中國文學作品與新中國形象構建
一、《中國文學》英譯概覽
二、外文出版社英譯中國文學作品單行本出版總論
(一)古典文學作品的英譯
(二)現代文學作品的英譯
(三)當代文學作品的英譯
第三節 革命歷史小說英譯個案分析——— 《林海雪原》英譯
一、革命英雄傳奇:《林海雪原》
二、從革命英雄到意識形態典范
(一)具有集體主義精神的崇高思想
(二)言行文明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改革開放之前:特殊背景下的文學輸出
第一節 “拿來”與 “送出”的相對平衡
第二節 “樣板戲”的翻譯
第三節 浩然等少數作家作品的翻譯
第四節 其他作品的翻譯
第五節 毛澤東詩詞的翻譯
一、文學文本與政治文本
二、縮微 “譯場”———特殊經典的翻譯方式
三、“定本”和 “范本”———比較視角下的毛詩1976英譯本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第一章塑造自我文化形象:中國對外翻譯現象研究

小引

人們常常會忽略翻譯的方向問題,想當然地將其看作是單一地由外語轉換到母語的行為。實際上,翻譯是兩種語言之間的信息轉換,這種傳遞并非是單向的。就方向而言,翻譯的形式有三種,可以由外語(foreignlanguage)或非慣用語言(languageofnon-habitualuse)到母語(mothertongue)或慣用語言(langugeofhabitualuse),也可以是由母語或慣用語言到外語或非慣用語言,而對掌握兩種或數種外語的譯者來說,其所從事的翻譯也可以是由一種外語轉換到另一種外語。

對于從母語到非母語的翻譯,目前國際上尚無通用的術語,而且現有幾種比較常用的命名方式大多帶有負面含義。有些學者稱之為“逆向翻譯”(inversetranslation),但這一命名本身帶有某種程度上的價值觀判斷,其前提是默認譯入母語的翻譯方為正道,不能起到為此類翻譯正名的作用。已故英國著名學者彼得·紐馬克(PeterNewmark)用“服務性翻譯”(servicetranslation)來指稱“由慣用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翻譯”(transaltionfromone'slanguagefohabitualusetoanotherlanguage),此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這種方向的翻譯實踐處于邊緣地位,基本上局限于應用文體。也有一些人將其表述為“非母語翻譯”(non-mothertonguetransaltion)。另外,值得指出的是,英語中的“prosetranslation”和法語中的“thème”可以表示譯入外語的翻譯實踐,但這兩個術語的適用范圍一般局限于語言教學和考試等領域,而且前者的此種含義現已少為人知,只有個別學術著作依然采納這種用法。其他的稱謂還有“譯入第二語言”(translationintothesecondlanguage),以及“二語翻譯”(L2translation)等。我國翻譯界一般將國內這種方向的翻譯稱作“中譯外”或“對外翻譯”,在英文中多譯作“translationfromChineseintoforeignlanguages”,相關著述中常見的英文表達還包括“outwardtranslation”和“exporttranslation”。在英語等語言中至今尚沒有被廣泛接受的專門術語,這也反映了非母語翻譯長期遭遇冷落的現象。

“對外翻譯”是指由譯者所從事的將本文化作品譯入其他語言的翻譯活動,亦即從母語或慣用語言到外語或非慣用語言的翻譯,以異文化的讀者為主要對象。這里所說的對外翻譯通常不包括具有明顯雙重文化和雙語生活背景的人所從事的翻譯。對外翻譯是一種文化的自我協調行為。當某一文化在與其他文化的交流中出現明顯入超,翻譯不平衡現象比較嚴重時,自然會采取一些措施,去影響并且進入異文化,以圖消解所存在的逆差,達到或接近翻譯和文化交流的相對平衡狀態。這是許多文化皆有的本能,只不過在具體環境中其行為和結果都會有所不同。改變翻譯不平衡局面的措施主要有兩種,一是介入、干預異文化中的相關翻譯行為,二是開展譯出母語的對外翻譯。二者都是一種文化在面對翻譯不平衡狀況時進行自我協調的具體途徑,目的是求得在世界文化大系統中的生存空間,并且發出自己的聲音。

對外翻譯與一般翻譯是方向相反而又相呼應的兩種文化交流行為,通常都以服務翻譯行為所發生的社會為目的。一般翻譯可以在本文化中塑造出異文化形象,對外翻譯則致力于在異文化中塑造出本文化的自我形象。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8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