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論儒道禪(簡體書)
滿額折

論儒道禪(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9 元
定價
:NT$ 474 元
優惠價
874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儒道禪三家之道構成了中國智慧的整體。 儒家的道是社會之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德、倫理和政治問題。雖然儒家的學說看起來是簡單的和平常的,甚至是僵化的和教條的,但無疑是中國智慧中最主要的部分。這在於,儒家把握了人在天地間的一個原初事實,人與他人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中。人是一個社會的人。社會以家庭、國家等形態出現。因此,人生在世,就必須解決道德、倫理和政治等問題。根據儒家的學說,作為一個在世界之中生活的人,應該與小人相區分,成為君子。 道家的道是自然之道。道家認為文明、尤其是儒家的禮樂文化阻礙了人的天性的發展。它們是外在的、虛偽的、有害的。人要從人世回歸天地,按照自然的尺度去生存。所謂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本性,也就是道本身。一個真正的人應該與無道的人相區分,成為有道的人。一個依道而行的人便是順任自然的人,保持了自身本性的人。 禪宗的道是心靈之道。它史無前例地開闢了中國人心靈的天地。禪宗認為萬法唯心,人自身的心靈才是天地人的根本。人必須回到自身,明心見性。一個禪者要與迷誤的人相區分,成為覺悟者。所謂覺悟就是人的心靈意識到心靈自身並意識到人與世界的本性。

作者簡介

彭富春,1963年生,武漢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二、十三屆武漢市政協副主席。 1979—1983年學習於武漢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85—l988年學習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師從李澤厚教授,獲哲學碩士學位;1991—1997年學習於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師從海德格爾晚期弗萊堡弟子博德爾教授,獲哲學博士學位。 1998年起任武漢大學教授,並兼任國內多所大學教授。主要研究美學的一般理論、德國現代哲學(海德格爾)以及中國古典思想(國學)。主要著作有:《論孔子》《論老子》《論慧能》《論國學》《論海德格爾》《無之無化——論海德格爾思想道路的核心問題》(歐洲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哲學美學導論》《哲學與美學問題》《論中國的智慧》《美學原理》等。 2001年被選入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 2002年榮獲教育部全國人文社科優秀著作二等獎。 2003年榮獲寶鋼全國優秀教師獎。 2004年被選入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是一本圍繞“儒道禪”思想,講述中國傳統哲學的通俗讀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因此本書較適合作為面向黨政機關的傳統文化通俗讀物。

序言 論儒道禪的思想核心
1.中國智慧
當代有一種強烈的呼聲:重新思考中國古老的思想!
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裡,我們為什麼要探討中國獨特的思想?這在於世界是由東方和西方共同構成的,中國是這一整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中西思想的對話,才能形成新的全球性的話語。在一個現代化的時代裡,我們為什麼要思考古老的中國理論?這在於任何一個當下重大的思索都應回到歷史的源頭,在那裡獲得創造性的啟示。這就是我們重新探索中國古典思想的根本原因。
眾所周知,中國古典思想有極其悠久和豐富的歷史。先秦思想作為中國思想的開端就已經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除儒家和道家之外,還有墨家、法家、名家和陰陽家等。到兩漢時代,中國思想基本成型,故有漢人、漢字和漢文化之說。其中也出現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格局。到了唐代,中國思想形成了儒道禪三家鼎立之勢。宋明時期儒道禪雖然各自不同,但在對立中相互吸收、融合和創新,不僅儒學得到豐富和發展,出現了宋明新儒學,而且道家和禪宗也有前行。其中,萌芽了一些突破傳統的思想新潮。
在這樣一個歷史的語境中,什麼是中國思想的主幹?對此有不同的回答。有人說是儒家,也有人說是道家,還有人說是儒道互補。事實上,中國思想既非無限的多,也非只是有限的一,而是儒道禪三家。因此,既不是獨尊儒術,也不是唯崇道家,甚至也不是儒道互補,而是儒道禪三家構成了中國思想的主乾和核心。
但儒道禪自身的思想結構也是極其龐雜的。按照一般對於思想的區分,思想可分為道與術兩個方面。道是大道、道理、道說。它是關於存在的真理,是關於人在世界中存在的規定的知識。術是方法、手段和技術,是從屬大道並為實現大道而服務的。據此,儒道禪自身也可以分為道與術兩個維度。如儒家之道包括了仁義禮智信,而術主要為六藝,它包括了禮、樂、射、禦、書、數。道家主要論說道與德,但道教則發展了術,如吐納、導引、符籙、丹道等。禪宗和佛教的戒定慧三學也包括了道與術。其慧學是道,是一種特別的般若智慧;其定學是術,是一種關於禪定的技術。
但我們討論儒道禪的時候,主要不是關注其術的學說,而是關注其道的學說,也就是關注它們是如何言說關於人的存在的真理的。大致來說,儒家主要是社會之道,是關於人在家國之中如何生存的學說;道家主要是自然之道,是關於人在天地之間如何生存的學說;禪宗是主要是心靈之道,是關於人如何從心出發在天地家國中生存的學說。千百年來,正是儒道禪的思想給中國人建立了世界,讓人在此世界中思考、言說和存在。
作為一種獨特的智慧形態,儒道禪既非哲學,也非宗教。中國思想不是哲學,這在於它不是西方意義上的理性的科學,亦即關於一種說明根據的思想的系統表達。同樣,中國思想也不是宗教,它沒有一個作為最終存在根據的上帝或者諸神成為信仰。但它兼具哲學與宗教的某種特性。中國思想具有哲學性,這是因為它雖然沒有一個外在的知識系統,但具有內在的知識結構。中國思想具有宗教性,這是因為它雖然沒有一個最高的神,但具有一個最高的天。
儒道禪思想的核心集中在孔子的《論語》、老子的《道德經》和慧能的《壇經》,這三本經書構成了儒道禪的思想的開端。 《論語》是儒家的開端,《道德經》是道家的開端,《壇經》是禪宗的開端。
2.孔子《論語》:仁愛
作為中國思想主乾之一的儒家經歷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儒家的創始人是孔子,他的繼承者包括了孟子和荀子,他們一起構成了原始儒家。孔子的核心思想是關於仁愛的學說。比較而言,孟子主張性善論,建立了內聖的心性論,荀子則主張性惡論,倡導了外王的禮樂論。漢代的儒學的代表為董仲舒,他將儒學與陰陽家相結合。宋明儒學一方面吸收了道家的學說,另一方面也接納了佛教的理論,為儒學的基本思想建立了各種本體論的根據。如張載的氣本體、程朱理學的理本體、王陸心學的心本體等。二十世紀的新儒學實際上是新宋明儒學,它們力圖返本開新,主要是開出民主與科學。
但作為儒學思想的核心文本是孔子的《論語》。
《論語》是語錄體,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它雖然都是片言只語,但其中心卻不離大道。它的所有話語都是道的現實化、日常化的展開和顯示。孔子的道既包括了天道,也包括了人道。天道是天命,也就是天的無言的命令和規定。人道就是禮樂傳統,也就是關於社會的法律、道德和信仰的規範。作為一個人,就是要去學道,知道,行道,並成為一個有道的人。
孔子所講的道具體化為仁愛之道。仁者,愛也,因此仁愛並列。去愛就是去給予、去奉獻,甚至去犧牲。仁愛在孔子那裡主要包括了三個層面:第一、愛親人。親人是具有血緣關係的人,是天生的且具有等級關係的人。愛親人主要是愛父母,愛兄長。這就是孝悌。其中尤其是孝道是根本。作為子女對於父母的愛,孝可以理解為對於自己生命本源的感謝與回饋。因此,孝道一向被理解為天經地義的。第二、愛他人。這主要是愛君臣,愛朋友。他們是在父母兄弟之外的人,並不具備血緣關係。君臣是在王朝政權中形成的權力的上下等級關係;朋友則是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他們雖然不是親人,但類似親人。如君臣如父子,朋友如兄弟。第三、愛天地萬物。它們不是人,而是物。這主要是天地間的一切存在者,如山水、植物和動物等。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其中包括了人對於天地山水的愛。
一個具有仁愛之德的人就是君子。不過,孔子指出,一個君子有三達德:仁、智、勇。這也就是說,君子在有仁愛之德的同時,還有智慧和勇敢。孔子說,仁者無憂,智者無惑,勇者無懼。這是對於君子三達的德的闡釋。
《論語》是一本君子之書,它就是教人如何成為一個君子。
3.老子《道德經》:自然
與儒家一樣,道家也是中國思想的主乾之一。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其後繼者有列子、莊子等,他們形成了原始道家。如果說老子更多言說道自身的秘密的話,那麼列子則主要主張絕對的虛無,而莊子則重點描述人體悟大道的經驗。魏晉玄學是一種新道家思想,它一方面發展了道家的虛無與自然,另一方面吸收了儒家社會與政治理論。此後雖然道家自身並無獨立的發展,但道教卻以宗教的形態弘揚了道家的一些理論。二十世紀道家雖然在國內缺少創新,但在國外卻獲得了迴響。老莊的道引發了西方思想家布伯和海德格爾等人的思索。
作為道家的核心文本是老子的《道德經》。
《道德經》是詩歌體。它主要言說了道與德。道自身建立根據和本源,而德則是道自身的實現。 《道德經》基本上闡明了道與人的關係。一方面,道生天地,由此生萬物,生人類;另一方面,人法大道,也就是根據大道去思考、去言說、去生存。
老子所講的道在根本上是自然之道。自然並非指由礦物、植物和動物所構成的自然界整體,而是指自然而然,也就是存在的本性。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中所說的道法自然並非是指道法它自身之外的作為自然界的自然,而是指道法自身的本性。在這樣的意義上,人法自身的本性,地法自身的本性,天法自身的本性。這就是說,天地人都各自法自身的本性,亦即法道,法自身的自然。
一個得道之人就是聖人。聖人雖然也是人,但他不是一個一般的人,而是一個特別的人。他是處於道與民眾之間的人。一方面,聖人自身聽道、觀道、體道、言道、行道;另一方面,他將此道傳播給天下民眾,讓他們行走在大道上。
《道德經》是一本聖人之書,它就是教人如何成為聖人。
4.慧能《壇經》:心性
與儒家和道家不同,禪宗在唐代才成為中國思想的主乾之一。佛教雖然產生於印度,但繁盛於中國。漢魏還只是印度佛學的引進,到了唐代才是中國大乘佛教的創立。此時出現了唯識宗的唯心論,天台宗的圓融說,華嚴宗的一即一切的思想。但真正具有革命性的事件是禪宗開闢了中國佛教歷史新的道路。六祖慧能是禪宗真正的祖師,他創立了明心見性的法門。此後的五家七宗不過是這一法門的具體化和多樣化。明清以來,禪宗雖然存在,但並不興盛。到了現代,禪宗遇到了新的生機。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要讓佛教從鬼神回到人間,解決人生問題。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國外,禪宗也得到了弘揚。鈴木大拙將唐宋的禪宗傳播到歐美,而海德格爾則在禪宗那裡似乎遇到了一種與西方思想根本不同的東方思想的知音。
禪宗的核心文本是慧能的《壇經》。
《壇經》是語錄體,是慧能所講的佛法和接引弟子言行的記錄。慧能思想的主題同樣是道,也就是關於成佛的正道。一般的佛法三學包括了戒學、定學和慧學,大乘的六度則擴展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慧能的禪宗繼承了佛法的正道,但他所講的禪並非禪定,而是慧學或者是般若。般若作為一種獨特的智慧,其根本是緣起性空和性空緣起。空並非一無所有,而是指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和一法印(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實相無相無不相)。這是一種獨特的道,既不同於儒家的仁愛之道,也不同於道家的自然之道。
慧能的禪宗之道實質上是一種心靈之道。其核心是即心即佛,亦即佛就是心,心就是佛。慧能所宣揚的般若智慧可簡單地表述為:心色如一,空有不二。何謂心色如一?這是說,心靈和存在是同一的。用佛經的話來說,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何謂空有不二?這是說,無論是心靈還是存在,它們既是空的,也是有的。正如佛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一個覺悟的人就是成佛之人。佛並不是釋迦摩尼一人,也不是各種佛菩薩的偶像,而是一個覺悟的人。慧能認為,菩提自性,本來清靜,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只要人的心覺悟了諸法實相,也就是心色如一和空有不二,人就成佛了。慧能的心靈之道重在明心見性,也就是覺悟本心和本性。其關鍵是人完成由迷誤到覺悟的心念的轉變。這一轉變就在一念之間。慧能將之稱為無念法門。它包括了三無,亦即無念、無相和無住。無念是無邪念,而有正念;無相是不執著於一相,無住是不停滯於一行。
《壇經》是一本成佛之書,它就是教人如何頓悟成佛。

目次

上 篇《論語》論述

第一章 道..................................................................3

第二章 天命............................................................14

第三章 禮樂............................................................20

第四章 學習............................................................24

第五章 知................................................................29

第六章 言與行........................................................33

第七章 為仁............................................................36

第八章 為政............................................................53

第九章 成人之道....................................................61

第十章 邊界............................................................74

中 篇 《道德經》論述

第一章 道................................................................87

第二章 無道..........................................................109

第三章 遵道而行..................................................117

第四章 欲、技、道與當代世界..........................139

下 篇 《壇經》論述

第一章 性與心......................................................180

第二章 心的戒定慧..............................................209

第三章 心的迷誤..................................................223

第四章 心的三無..................................................229

第五章 自心佛與淨土..........................................235

第六章 禪與當代智慧..........................................246

參考文獻..................................................................251

後 記......................................................................25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