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滿額折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親愛的,你有掛號信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五十封信,五十個議題,
橫跨了十五年的時間,
從孩子小時候,寫到孩子長大了。

不管結婚沒、生小孩沒、有疑問沒──任選一個議題,拿來聊天也不錯。
例如:「過胖的小孩,是誰的責任?」
例如:「做錯事,一定要處罰嗎?」
例如:「你會在背後說孩子的壞話嗎?」
例如:「限制小孩看電視,只會讓小孩更愛看電視嗎?」

如果結婚前,誰規定必須先跟另一半討論這些問題,以後家庭應該會更和樂。
或是,直接決定「這個婚不結了」。

例如有人問,「兒子才六歲,就會頂嘴,不吃軟也不吃硬,該怎麼教?」
汪培珽開始回想自己的經驗──她家的姊姊弟弟是喜歡吃軟還是吃硬呢?
結果發現他們兩種都不吃,原因不是因為「挑食」,
而是媽媽從來不餵他們「不對」的食物。

什麼叫不吃硬?就是有人仗著優勢和權威,逼迫你就範,但是你不肯。
什麼叫不吃軟?就是有人死纏爛打求爺爺告奶奶地拜託你聽話,但是你不肯。
簡單來說,給人吃硬,用的就是威脅。給人吃軟,用的就是利誘。

她想問你的是:「你自己喜歡吃哪一種呢?」

例如有個大學生說,「將來我想賺大錢幫父母買房,讓他們過好日子。」
汪培珽卻說:「不要把孝順父母當成人生目標。」
每個人都只有一輩子好活。報答父母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活出你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的人生目標,就是賺大錢讓父母過好日子,那麼,當初他們根本不該生小孩,
不生小孩省下的錢和力氣,他們的好日子早就開始了。

她想問你的是:「人生的重心,包括父母嗎?」

例如許多父母把小小孩送人二十四小時看顧,只在放假接回家。
她想問你的是:「如果孩子一生下來,就已經大學畢業,你要嗎?」

許多人會說,那是不得已的。
汪培珽說:「不得已,從來不在討論範圍內。」
不過她也想問:「人生的大小事,遇上一點選擇也沒有的機率,到底有多高?」

當我們把生命裡值得珍惜的東西全都擺出來,
每個人的優先順序怎麼排列,是自己的自由。
一旦排好了,就不要管三姑六婆怎麼說。
有人說她頂著高學歷卻每天餵奶換尿布犧牲太大。
汪培珽說:「哼,哪來的犧牲,那叫享受啊。」
勇於對別人說不,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會是孩子將來能活出自己的榜樣。

十五年來,汪培珽根據她的近距離觀察,寫下了一封封的信。
寫信,有述說的對象時,你一定會更謹慎用字遣詞,和說話的語氣。
她希望給人意見時,能把難過和尷尬減到最小、幸福加到最大。

五十封信,五十個問句,如果能花些時間看看,或許能讓你更了解自己。

 

作者簡介

汪培珽

她愛看電影、愛種花草、愛喝咖啡、愛做瑜珈、愛打網球、愛爬山、愛跟媽媽撒嬌、愛陪他去釣魚、
愛莫內的畫、愛復古傢俱、愛設計衣服、愛海邊散步。她最愛的是小孩,也愛把教養經驗分享出去。

專題作品有九本:《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管教啊,管教》
《孩子知道你愛他嗎》《會讀書》《管教小書-理智斷線前》《相親相愛是什麼》

汪培珽手記有八本:《金湯匙裡的毒藥》《真的放手讓你飛》《別在半夜喊媽媽》
《不可以交男朋友的100個理由》《偷偷愛著你》 《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
《壞人我當》《臭臉的歲月》

親手救回並翻譯的故事書有,九本:《想生金蛋的母雞》《弄丟飯糰的小婦人》
《害怕沒什麼大不了》《踢踢踢踢 天寶》《好嚴肅的農場》《好大膽的小鴨子》
《我要修理安東尼》《公雞公雞,別叫了》《老皮,快放鞭炮》

翻譯的青少年小說有一本:《纖纖小手讓你握著》童同著


 

目次

【輯一:小時候】

我家沒有電視機──可以不給小孩看電視嗎?
幾歲送寶寶上學──為什麼急著送小孩去上學?
留面子──臉皮的厚度,需要訓練嗎?
自由的代價──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的童年,有多久?
給你三個願望──我有專心聽孩子說話的能力嗎?
十五台電腦──不給孩子電玩,有損失嗎?
為他生個孩子吧──有誰希望自己沒有兄弟姊妹?
感受不到愛──愛,能具體嗎?
飲食習慣哪裡來──過胖的小孩,是誰的責任?
玩比上課重要──玩是浪費時間?
勇氣的來源──你的父母對你有信心嗎?
二十四小時褓母──如果孩子一生下來,就已經大學畢業,你要嗎?
為什麼不可以尖叫──你的教養方式,反應的是自己的童年嗎?
不常被罵的孩子比較膽小?──常常被打罵,就會變大膽?
執著不見得好──有志者事竟成?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
公平不是物質──被愛灌滿了,還會抱怨不公平嗎?
爛好人──為什麼只欺負我?
不吃軟也不吃硬──你喜歡吃哪一種?
手機害了你的幸福──我會對孩子表現冷漠嗎?
我快被麵條撐死了──我曾經讓孩子臉上出現痛苦的表情嗎?
請多準備幾盒餅乾──你幫孩子收過幾次爛攤子?
活出自己──愛孩子和愛自己,是同一件事嗎?

 【輯二:長大了】

做任何事都不是為了父母──人生的重心,包括父母嗎?
抽煙、喝酒、刺青──我瞞過父母多少事沒說?
不能剝奪的是自制力──做錯事,一定要處罰嗎?
當鴕鳥的風險──你想多談幾場戀愛嗎?
可以不幫忙,但不可以阻擋──限制小孩看電視,只會讓小孩更愛看電視嗎?
觀棋不語真君子──看孩子的臉書,需要經過同意嗎?
回家不要打電動--下班後的家庭時間,怎麼消磨最幸福?
照單全收──我的童年遭受過什麼傷害?
領頭羊──看孩子不順眼時,我會先檢討自己嗎?
同一陣線──有成就的人,都有自信嗎?
你到哪孩子就跟到哪──運動習慣,可以培養嗎?
過得太好了──我會攻擊孩子嗎?
獨立──我會占另一半的便宜嗎?
給不了教訓--你會在背後說孩子的壞話嗎?
妹妹比我聰明──如果能改變自己一件事,你想變什麼?
大學生打工不──有四十年可以賺錢,急於一時划算嗎?
青少年也需要關心──父母的時間花在哪,最不會後悔?
賀爾蒙作祟?──孩子在學校過得好嗎?
辛苦念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不用上學讀書?
沒事別看手機──如果老天爺每天多給你三十分鐘,你想拿來做什麼?
虛榮──為什麼強調「名牌、高價、別人買不起」?
愛告狀的討厭鬼──父母的許多憂慮,發生的機率會比中樂透高嗎?
不自省,不會愈來愈好──你在家裡被霸淩過嗎?
家庭氣氛會遺傳──我厭惡另一半的嘴臉,孩子看了會受傷嗎?
太快──你跟父母熟嗎?
不體諒父母──指責別人不體諒,是邏輯上的謬誤吧?
沒辦法也要有辦法──我的緊張個性,會造成孩子的負擔嗎?

 

書摘/試閱

【勇氣的來源】

──第11封信:你的父母對你有信心嗎?

親愛的采

我們終於有機會一起帶孩子去水上樂園了。你看著我的兩個孩子,
在有些大人都不見得敢玩的滑水道裡,衝上衝下,忍不住對著你家寶貝抱怨起來:
「你看阿姨家弟弟這麼小都敢玩,你已經一年級了,還這麼膽小,什麼事都怕!」

媽媽啊,你不是他,不能體會他到底有多怕。或許他看別人玩得這麼有趣,
正要鼓起勇氣去玩了,你這麼冷水一潑,不怕他心裡難過嗎?

負面的話,是激不出勇氣來的。現在的不勇敢,不代表以後也不勇敢。
孩子擔心的,不只是滑水道安不安全,他心裡的安全感夠不夠,也能從這些事情看出來。
孩子是不是常常處在一個受鼓勵的環境裡,或是老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被責備?
如果沒了自信心,做任何事都會覺得怕怕的。

你問自信心要怎麼教?自信心不是教出來的。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父母先要相信孩子。

姊姊剛上小一時,讀全美語幼稚園的她,注音符號落後同學許多,當她用羨慕的語氣說:
「我們班的伯祥好厲害,唸書唸得好快哦。」
我不會趁機說:「叫你多練習你不聽,當然比不過人家。」
或是「你再不加油,考試如果不及格,看你怎麼辦。」
孩子已經羨幕別人了,我會這麼說:

「媽媽相信你,有一天你一定也會讀書讀得好快。」
而且,我的心裡面也是這麼想的。
其他什麼要努力、要用功的話,都比不上「你相信他」來得更有影響力。

你的寶貝不是對溜冰有興趣嗎?
從孩子有興趣的事情開始,多練習就多熟練,多熟練就多信心;
有了信心,自然更有勇氣嘗試新的東西,這是良性循環。

別看我那一年級的女兒可以如此神勇地穿梭各滑水道,
可是,晚上要她自己一個人睡,簡直比登天還難。
半夜老是哭哭啼啼來找我,我的黑眼圈就是這麼來的。
每個孩子的特質不同,你眼中的不勇敢,有可能只是時間還没到。

別急著與別人比較。
我們家女兒幼稚園中班就會游泳,縱身往深水裡跳,一點也不遲疑。
可是小兒子現在已經小一了,卻連洗頭時水流到臉上都不行。
但是,我尊重兒子的意願,時時刻刻尊重他,等他準備好了,
心理上的和身體上的,自然會水到渠成。最後有人洗頭怕水的嗎?
勉強來的,沒樂趣。沒了樂趣,也與你的初衷相違背,不是嗎?

勇敢的定義,很廣,不只限於敢不敢嘗試各種活動。
我兒從小有異位性皮膚炎,為了怕他癢,髮型總是三分頭。
上幼稚園後,有同學嘲笑他禿頭。
我有些不捨地問他怎麼面對別人的捉弄,他只回了三個字:「我不管。」
那神情和語氣,不是桀驁不馴,是心平氣和。
他試著把別人的胡亂批評,與自己隔離。
我們為什麼不能把這種挫折忍耐力,解讀成一種勇敢呢。

所以當其他小朋友在游泳池裡跳上跳下,雖然兒子只會在池邊玩水,卻依然快樂。
我總會對他說:「勇敢有很多種,你不怕別人笑你,你跌倒不愛哭,做錯事會馬上說對不起,
這些都是勇敢。你『其他的勇敢』正在長大,長大了你就會游泳了。」

如果父母老是說負面的話,即使激出了一個敢上山下海的孩子,
你不怕他的內心深處藏著揮之不去的自卑嗎。
不要急著為孩子的不勇敢下定義。尊重,加上鼓勵,但是不強迫。
來日方長,不要操之過急。

敢不敢玩滑水道不重要,可以享受當下的片刻,人生才有意思。
一定要記住,父母相信孩子,是他們一輩子勇氣的來源。

p.s.
你對孩子沒信心,常常只是反應了你的父母也是這樣,你有發現這個輪迴嗎?

【不吃軟也不吃硬】

──第18封信:你喜歡吃哪一種?

親愛的存

你說老大才六歲,就開始會頂嘴,不吃軟也不吃硬。問我該怎麼教她。
小小年紀就會大小聲,怎麼得了。

「不吃軟也不吃硬?」我開始陷入回憶──
我家姊姊弟弟是喜歡吃軟還是吃硬呢?結果我發現他們也都不吃,
原因不是因為「挑食」,而是我從來不餵他們「不對」的食物。

什麼叫不吃硬?就是有人仗著優勢和權威,逼迫你就範,但是你不肯。
什麼叫不吃軟?就是有人死纏爛打求爺爺告奶奶地拜託你聽話,但是你不肯。

簡單來說,給人吃硬,用得就是威脅。給人吃軟,用得就是利誘。

「你不乖,我就不給你吃蛋糕。」或是「你乖乖聽話,我就給你買玩具。」
請猜孩子喜歡哪一種?

「你不乖乖當個好太太,我就去外面找小三。」或是「你乖乖當個好太太,我就愛你一輩子。」
你自己喜歡哪一種?

正常人應該兩種都不愛,所以你的孩子很正常。那麼不正常的是誰呢?呵呵呵⋯⋯

我們都是這樣被養大的,所以不自覺地用同一種方式對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覺悟,相同的教育模式,往下傳八代,都不見得會停止。

當我家姊姊弟弟還小時,就說十二歲前,我從來不給他們「吃軟或吃硬」──
通常這麼做的大人,只想便宜行事,因為威脅利誘效果最快。
我只會好好說道理。說道理需要耐心,等待孩子變成熟,也需要耐心。
當我明明知道威脅利誘最快速卻不使用,骨子裡就等於告訴孩子,
「你是我生命裡最重要的人,我願意用最大的耐心慢慢教你。」

教養孩子,我喜歡用誠意。你用誠意養孩子,孩子自然就會變成一個有誠意的人。
給人吃軟和吃硬,都是沒誠意。

親愛的,你很怕孩子不聽話,對嗎?其實太聽話也很恐怖。
看看昨天的新聞,某大學的一年級新生,因為學姊學長不滿意這班學弟妹的態度,
就把全班叫到下大雨的操場罰站一小時。最後又挑出幾個猛灌酒,害他們狂吐得不成人形。

今天如果是軍隊也罷,因為你哪裡也逃不走;
今天如果是老闆對員工也罷,因為你可能明天要付房租⋯⋯
這一班新生,都是成年人了,怕什麼?那幾個被帶開猛灌酒的,怕什麼?
他們全都是一群「吃硬」的人。
因為從小吃到大,父母就是這樣餵養我們,學校老師也是這樣餵養我們,
所以最後發現有人硬塞給自己不該吃的東西,也會張口全吞下。

那幾個仗勢欺人的學姊學長呢?他們也曾經是受害者。
從小在和善環境下長大的人,根本做不到仗勢欺人。
有沒有發現,有時候父母對孩子,就是這些仗勢欺人的翻版,甚至更惡劣。

為什麼小小的孩子就會對大人說話大小聲?那不是天生的。
只能說,有些孩子的個性比較烈,所以跟大人學壞的速度比較快。

我家弟弟個性不烈嗎?進入青少年後,簡直跟黑幫老大沒兩樣。
但是,我幾乎沒看過他說話大小聲,連跟我吵架都一樣──
說話分貝數總是控制在一定範圍,絕不爆衝。
為什麼?因為好就是好,不好也會有人說明原因。
他們心裡有話,有人傾聽;即使說了什麼父母不喜歡的,也沒人會突然爆衝罵人。
傾聽,最需要的就是誠意。

父母只要用誠意養大孩子,他們就會用誠意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最後當然包括,對你。

【做任何事都不是為了父母】

──第23封信:人生的重心,包括父母嗎?

親愛的玲

那天跟你聊天,發現你真是個好孩子。大學快畢業了,說看到父母這麼辛苦養你們長大,
希望以後賺大錢幫父母買房子,讓他們退休、過好的生活。
如果你是我的孩子,我會直接跟你說,千萬不要把孝順父母當成你的人生目標。

那天接到一個讀者媽媽的來信,談到小一兒子的功課,她對兒子說:
「你不用科科考一百分,能有九十分以上,媽媽就很滿意了。」
聽起來是安慰的話,但是,我卻不讓自己這麼說。

孩子的好表現,不是為了討好任何人,或是讓任何人滿意。
雖然父母看到孩子有好表現,心裡都會出現滿意的情緒,但我認為,它不適合直接說出口。
即使要說,也不要用「別人滿意」當目標。

自己滿意自己,比任何人滿意你,重要太多了。
全世界的人都滿意你,如果你自己不滿意,也沒用,不是嗎?

我反問這位媽媽,她就是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下長大的,對嗎?
從小就把「讓某某人滿意」當人生目標,自然而然會把這樣的教育邏輯傳給下一代。
這可能是傳播者和被傳播者都無法察覺的事。

所以我建議她,換個主詞說話,「你不用科科考一百分,能有九十分以上,你就很好了。」
是不是比較不會誤導孩子「做任何事情只是為了父母」?

你的哥哥姊姊都好優秀,不論才藝、功課,都是頂尖中的頂尖。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很多孩子力爭上游,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原來落入了一個隱形的陷阱裡:
爭取父母的認同,好從手足的成就中脫穎而出。
我希望你能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以免讓人生走上不是自己想要的那條路。

你的父母辛苦是事實,你自動地想要讓父母過好日子,也很好。
但是,每個人都只有一輩子好活。報答父母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活出你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的人生目標,就是賺大錢讓父母過好日子,那麼,當初他們根本不該生小孩,
不生小孩省下的錢和力氣,他們的好日子早就開始了。

所以父母犧牲這麼多,小孩就要為父母而活嗎?
首先,父母生養小孩,跟犧牲扯不上關係,那是一種選擇。
你可以選擇生小孩,也可以選擇不生。
就像我讀到碩士學歷也有好前途的時候選擇回家帶孩子一樣,那是我的選擇。
「繼續工作」是一條路,但我選了另一條「回家帶孩子」,當然不能說自己是犧牲囉。

每位爸媽,都希望孩子能活出自己的人生,你的也不例外。
如果我家姊姊弟弟說他們的人生就是想「賺大錢讓父母過好日子」,我會非常難過。

你是好孩子,總是先想到父母。不要誤會,這沒有錯,而且還很善良。
換個角度想:你先實現自己,即使實現後的自己是粗茶淡飯,
他們也會願意跟著你一起粗茶淡飯的,你說是嗎?
對父母好的最高表現,就是活出你自己,而不是為任何人而活。

父母不是為了小孩而活,小孩也不要為了父母而活。
想像有一天你自己當了媽媽,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希望呢?

【過得太好了】

──第35封信:我會攻擊孩子嗎?

親愛的曼
「為什麼你還是這麼胖,幾年過去了,答應說要減肥,你哪次做到了?
我這樣勸你,是為了你好,為什麼不聽話。是不是我讓你過得太好了?
你看阿明和大雄的老婆又瘦又美。同樣是吃三餐,你卻胖到這種程度。
同樣是娶老婆,你這樣讓我很丟臉耶。
我沒讓你去上班賺錢,什麼都準備妥當,我是不是讓你過得太好了……」

如果另一半這樣說你,你會有什麼感覺?

肯定難過死了。不是為了孩子,我也不敢假借別人之名提醒你。
你不喜歡胖,但也做不到讓自己變瘦,對嗎?這可能跟遺傳有關。
任何事情都跟遺傳有關,就像你的老大很自律會讀書,老二卻讓你頭疼。
你對孩子的不滿,不是你碎碎唸「為什麼別人都做得到」,孩子就能改變的。
我們聊天的兩小時裡,你對孩子的抱怨,我幫你歸類如下:

你為什麼不用功讀書,答應不再玩線上遊戲,你哪次做到了。
我這樣勸你,是為了你好,為什麼不聽話。是不是我讓你過得太好了。
小嬸家的你的兩個堂哥書讀得多好,他們的學費要自己賺,你卻讀到要被退學。
同樣是養孩子,你這樣讓我很丟臉耶。
我沒讓你去賺錢,你只要專心讀書就好,我是不是讓你過得太好了……

原本,我以為現在父母都知道不能拿孩子比來比去,卻驚訝地發現,
你侃侃而談,一說再說,一點都沒發現這樣說話有什麼不對。
你以為你沒有直接批評,就不會減損孩子的自信心,對嗎?
但是它的背後含意,就是批評孩子不如人。

先說上個星期,我跟阿珠喝茶聊天。
我不戴首飾,最近卻愛上了雞尾酒戒,它是大戒指的統稱,上面不一定非要真的珠寶,
塑膠的也行,但因為大,樣式也會跟著誇張起來。漂亮的,我收集了好幾個。
那天我選了一個戴著去見阿珠。沒想到,她開口閉口就說我發達了,買得起寶石了,
我說那是假的,她不信,繼續說我的錢一定多到花不完,叫我下次乾脆戴皇冠出來好了。
我聽了心裡覺得怪,好像上一次見面她也是這樣說話,卻又懷疑是自己多心。
後來,我把事情說給我家孩子聽,他搖搖頭說了兩個字,passive aggressive。什麼意思?
表面看不到攻擊,其實是批評你有錢愛炫耀。

表面上,你沒攻擊孩子,其實有。從頭到尾,你對孩子說的話,多數都是攻擊。
你在孩子面前喊:「我真是個失敗的媽媽。」你以為你在罵自己嗎?
這是變相批評孩子:「你太讓我失望了。」如果你沒有失望,怎麼會說自己失敗呢。
有什麼感覺,直接說,也比這種拐彎抹角的攻擊好。

養育孩子,不能顧面子。要是把焦點放到面子上,事情就失焦了。
你要孩子好好讀書,不是為了面子,但是你的語言裡,滿滿的都是面子問題。
任何事情只要一失焦,場面只會更混亂。
希望孩子好好讀書,只要說「為什麼要好好讀書的理由」,
例如,「如果你是老闆,喜歡腦袋空空的人嗎?」
又例如,「好好讀書,不見得能保證將來的成就,但至少,可以擴大你將來選擇工作的自由。」
除了真道理外,其他什麼話也不要說。
物以稀為貴,「話」也是。啦哩啦雜地亂說,誰聽得進去啊。

「我是不是讓你過得太好了。」這句話太經典了,應該隨著中國流傳幾千年了吧。意義在哪?
孩子從小的日子,掌控在父母手裡,不然,你現在快點把孩子丟到水深火熱之中好了。
孩子不讀書說要去美容院當設計師,你馬上跳腳。
我家女兒也說過這個話。我說,你快點去,並提醒她,要先從洗頭小妹做起。
如果洗過五千個頭還願意勇往直前的話,學歷不重要了,
能有這等決心,做什麼都會成功,還擔心什麼。

「孩子做什麼都三心二意,一點決心也沒啊。」你又開始吶喊了。
已經超過二十歲的人,你還在替他作主,才是問題的所在。
只要我們不放手,這種糾纏就是一輩子的。
我只是想提醒你,不要以為只有你痛苦,遇上不肯放手的父母,孩子更痛苦。

多數的問題,從孩子身上找不到答案,父母先要改變自己,事情才有轉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