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調解學教程(簡體書)
滿額折

調解學教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調解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理念原則、多樣的制度規則和豐富的經驗技巧,這意味著其可以也應當作為專門的學科予以研究與介紹。然而,我國當前僅有少量以人民調解學、調解法學和調解技巧為主題的調解教材,存在研究視野狹窄、研究內容局限、研究方法單一等問題。因此,《調解學教程》試圖構建科學的調解學科體系,為調解研究與教學培訓提供強有力的教材支撐。
本書的主要特色在于:其一,研究視野開闊。本書既有古今調解發展的縱向梳理,對我國傳統調解與現代調解的背景、理念、主要內容和倫理規范等進行了系統地闡述;又有國內外調解的橫向比較,對西方調解的發展歷程與實踐現狀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其二,研究內容豐富。在理論部分,本書創造性地提出了調解學獨特的研究物件與內容,對各類調解制度的性質、主體、適用范圍等進行了準確界定,並深入地分析了中國調解的時代挑戰與發展趨勢。在實務部分,本書詳細介紹了調解的方式、方法與技巧,保障了教材的實用性。其三,研究方法多元。本書運用了法學、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等跨學科方法,充分彰顯了調解學的學科交叉性。其中,*特色的是將心理學原理運用到調解的各個環節,以及使用經濟學的分析工具揭示調解的機理。

作者簡介

廖永安,湘潭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研究基地主任,司法部調解理論研究與人才培訓基地主任,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研究”首席專家。

目次

第一章調解學導論 1
第一節調解學的概念、性質和研究物件 1
一、調解學的概念及研究的意義 1
二、調解學的性質和研究物件 3
第二節調解學的研究方法 9
一、調查研究方法 9
二、實驗研究方法 15
三、文獻研究方法 17
四、邏輯分析方法 19
第三節調解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25
一、調解學與調解法學 25
二、調解學與民事訴訟法學 26
三、調解學與社會心理學 27
四、調解學與經濟學 28
第四節調解的概念、特征和類型 30
一、調解的概念和內涵 30
二、調解的特征 32
三、調解的分類 34
第五節裁決與調解的功能和作用 35
一、裁決的糾紛解決功能和作用 35
二、調解的糾紛解決功能和作用 37
第二章西方調解制度的發展概況 39
第一節西方調解的發展歷程 40
一、普通法系國家調解的發展歷程 40
二、大陸法系國家調解的發展歷程 45
第二節西方調解的理論與實踐 51
一、西方調解的理論 51
二、西方調解的實踐 63
第三章我國傳統調解制度的發展概況 70
第一節我國傳統調解的歷史階段與影響因素 70
一、我國傳統調解的歷史階段 70
二、我國傳統調解的影響因素 74
第二節我國傳統調解的基本理念與調解依據 78
一、我國傳統調解的基本理念 78
二、我國傳統調解的調解依據 81
第三節我國傳統調解的主要類型 85
一、民間調解 86
二、官府調解 88
三、官批民調 90
第四節我國傳統調解的案件種類和運作程序 91
一、我國傳統調解的案件種類 91
二、我國傳統調解的運作程序 96
第四章我國現代調解的制度沿革、理念與原則 101
第一節我國現代調解制度的歷史沿革 101
一、人民調解制度的歷史沿革 102
二、法院調解制度的歷史沿革 106
三、行政調解制度的歷史沿革 108
四、仲裁調解制度的歷史沿革 111
第二節現代調解的理念 114
一、從利益對抗體到利益共同體 114
二、從靜態利益觀到動態利益觀 116
三、從切片式思維到綜合性思維 117
四、從向后看思維到向前看思維 118
第三節現代調解的原則 119
一、自愿原則 120
二、平等原則 122
三、誠信原則 123
四、中立原則 124
五、保密原則 126
第五章我國現代調解制度的主要內容 130
第一節調解的主體 130
一、人民調解的主體 131
二、法院調解的主體 133
三、行政調解的主體 135
四、仲裁調解的主體 137
五、行業調解的主體 137
六、商事調解的主體 140
第二節調解制度的適用范圍 142
一、人民調解的適用范圍 142
二、法院調解的適用范圍 143
三、行政調解的適用范圍 144
四、仲裁調解的適用范圍 146
五、行業調解的適用范圍 147
六、商事調解的適用范圍 147
第三節調解的程序規則 148
一、調解程序的啟動 149
二、調解前的準備 152
三、調解的具體過程與方法 154
第四節調解協議的效力 156
一、人民調解協議的效力 156
二、法院調解協議的效力 159
三、行政調解協議的效力 161
四、仲裁調解協議的效力 161
五、行業調解協議的效力 162
第六章調解的方式、方法與技巧 164
第一節調解方式 164
一、面對面調解 165
二、背靠背調解 169
三、運用各種調解方式應注意的問題 171
第二節調解的具體方法 175
一、苗頭預測法

書摘/試閱

第三節 調解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一、調解學與調解法學
調解學與調解法學既有緊密的聯系,也有較大的區別。其聯系在于,兩者都是研究有關調解的學科,調解法學所研究的內容也可以包含于調解 學之中。調解學不僅需要研究調解實務,也需要研究有關調解的法律制度 及其歷史發展。兩者的區別有以下幾點。
(1)研究目的不同。調解學的重點在于對調解人員的實際技能和素質的培養,尤其是對專門調解人才的培養。而調解法學的重點主要在于一般法學人才、司法和調解人員對調解法律制度在理論上的熟悉和掌握。
(2)研究的物件和內容不同。調解學不僅研究調解制度及其歷史發展,而且研究調解的具體實踐活動,如調解人員進行調解活動使用的各種技能和手段,調解過程中當事人之間的協商和談判等。因此其研究的范圍更為廣泛,與其他學科也有著更為密切的聯系,如涉及民事實體法學、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方面知識在調解中的運用。而調解法學主要研究有關調解的法律制度,如訴訟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等在法律規范層面的內容,以及中國古代和域外有關調解的法律規范。
(3)研究的側重點不同。調解學雖然也研究有關調解的法律制度及其進一步完善,但更重要的是研究有關調解制度如理念、原則、程序規范等在具體調解活動中的運用。除此以外,還要研究有關民事實體法律規范、善良風俗習慣等在具體調解活動中的運用。調解法學則主要是研究有關調 解的法律制度。一是研究對這些規范內容的學理闡釋,以便人們對調解法律制度進行正確的理解、熟悉和掌握。二是對現存調解制度予以必要的檢視,發現其中的不足或不相適應的方面,並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和糾紛解決的需要,對調解制度予以必要的完善(見圖1-2)。 圖1-2 調解學與調解法學關系圖示
二、調解學與民事訴訟法學
調解學與民事訴訟法學具有交叉關系。民事訴訟法學是研究民事訴訟的理念、原則、基本制度和程序的法學學科。由于民事訴訟法律制度中亦存在訴訟調解的制度,而訴訟調解是調解的一種重要方式,因而訴訟調解既是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內容,也是調解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在民事訴訟 法學和調解學中,有些關于調解法律制度和實務方面的問題會成為共同關注的焦點,如訴調對接、“司法確認”機制的建構和運行等。但二者的研究目的、內容和側重點有所區別。
(1)在研究目的上,民事訴訟法學研究調解制度,主要為了民事訴訟制度的完善和有效運作,尤其是訴訟調解制度的完善,提高訴訟調解制度的糾紛解決效率。調解學研究調解制度,主要目的是整個調解制度體系的完善和有效運作,不僅要提高各種具體調解制度的糾紛解決效率,而且要 保證調解制度體系的整體性效率。
(2)在研究內容上,民事訴訟法學主要是圍繞民事訴訟中有關訴訟調解法律規范的闡釋和完善,以及訴訟調解與審判之間的關系,訴訟機制與調解機制的銜接如訴調是否應當分離、如何分離、如何對接等。而調解學不僅要研究訴訟調解、訴訟與調解的銜接機制,還要研究人民調解、行政 調解、行業調解等各種具體機制及其體系建構,研究各種調解的具體實務。
(3)在研究側重點上,民事訴訟法學更著重于訴訟調解制度方面的闡釋和完善。調解法學則更著重于各種調解制度的運用,以及調解中的各種手段和技巧(見圖1-3)。 圖1-3 調解學與民事訴訟法學關系圖示
三、調解學與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分支。個體社會心理現象是指受他人和群體制約的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如人際知覺、人際吸引、社會促進和社會抑制、順從等。群體社會心理現象是指群體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體凝聚力、社會心理氣氛、群體決策等。調 解學與社會心理學也具有交叉關系。一方面,社會心理學中需要研究糾紛調解中的各種心理現象,以豐富和發展社會心理學的理論。在社會心理學中,對社會沖突和糾紛的解釋主要有三種取向:心理學的、社會學的和符號學的。 ① 可見,社會沖突和糾紛的發生、發展和解決,是社會心理學關注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調解學中也需要研究社會心理學知識在調解中的運用,以利于提高調解人員的素質和技能,增強調解制度的糾紛解決功能和效率。由于糾紛的產生及其解決都與社會個體或群體的心理因素密切相關,因而社會心理學知識在調解中的運用也就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應成為調解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如謝勇教授等編著的《如何當好調解員:社會心理學在調解中的運用》,即從沖突與糾紛的心理學解釋、如何構建積極的溝通模式、消除沖突雙方的心理障礙、促成雙贏的問題解決、群體糾紛的社會心理學規律與化解技巧、中國文化心理與調解等方面,對社會心理學在調解中的運用,做了較為深入、系統的闡釋。程波教授著的《如何當好調解員:美國調解技巧的社會心理學解讀》,則從....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