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柏林日記:二戰駐德記者見聞1934-1941(簡體書)
滿額折

柏林日記:二戰駐德記者見聞1934-1941(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  價:NT$ 468 元
優惠價:87407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1934—1941年,威廉?夏伊勒作為駐德國記者,目睹、報導了初生的納粹德國將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一步步拖入戰爭深淵的全過程。他經歷了協和廣場暴亂、德國吞併奧地利、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等重大歷史事件,並向世界及時傳遞了波蘭戰役、挪威戰役、法國戰役和英國空戰等戰場的大量一手資料。在柏林期間,他得以近距離接觸希特勒、戈林、戈培爾等德國高層和英美等國外交與媒體人員,對於德國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細緻入微的觀察。《柏林日記:二戰駐德記者見聞,1934—1941》包含夏伊勒對歐洲局勢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記錄與思考,並在日後孕育出《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這部經典巨著。

作者簡介

威廉·夏伊勒(William L. Shirer,1904—1993)
美國作家、記者、歷史學家。曾供職於《芝加哥論壇報》、《先驅論壇報》、環球通訊社、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知名媒體。他曾在歐洲工作、生活了十幾年,目睹納粹德國興起和衰亡的全過程。戰後,夏伊勒結合親身經歷與大量第三帝國原始檔案,創作出《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柏林日記》《第三共和國的崩潰》等十餘部歷史作品。
威廉?夏伊勒主要年表:
1904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
1925年,21歲的威廉?夏伊勒靠在一艘運牲畜的船上打工來到歐洲,從此一待就是15年。
1925年,成為《芝加哥論壇報》的歐洲特派記者,報導歐洲、近東和印度的事件。在印度成為甘地的好友。
1933年開始報導納粹德國,包括薩爾區回歸德國、萊茵蘭軍事行動等。
1934—1940年期間在納粹德國生活、工作。
1934年,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愛德華?R.默羅(後為美國新聞署署長)邀請成為“默羅新聞隊”的一員,後成為報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力記者團隊,對改變美國民眾的“孤立主義”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8年3月11日,德國強並奧地利,夏伊勒是wei一在維也納的美國記者,為了報導du家新聞,他從維也納經柏林飛到倫敦,發出了報導。這次報導產生了日後新聞報導常用的綜述新聞模板,被沿用至今。
在第三帝國親歷過的重大歷史場合:《慕尼黑協定》簽訂現場;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被吞併;戰前多次在柏林參加希特勒的演講和紐倫堡遊行;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投降之際,德國官方本來命令所有記者回到柏林,但是夏伊勒巧妙地逃開監視來到簽署協定的場外,在距離希特勒50碼的近距離寫出了報導,在6個小時之後德國的官方公告才發出。
1940年,柏林局勢緊張,夏伊勒獲悉蓋世太保正在羅織間諜罪給他,因此在12月他與家人離開了柏林。他5年來每天都在日記中記錄納粹德國發生的事件,這些日記和筆記被偷運出德國,後來成為他寫作《柏林日記》的重要來源。
1945年,返回柏林報導紐倫堡審判。
1960年出版《第三帝國的興亡》,出版當年在美國售出200萬冊,Di一年加印20次。
著書17冊,14冊非虛構歷史作品,3冊小說作品。

董樂山(1924—1999)
翻譯家、作家、美國文化研究者。曾任新華社翻譯、審稿,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美國系主任等職。主要譯作有《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合譯)、《一九八四》、《巴黎燒了嗎?》、《西行漫記》等。
1961年,董樂山回到新華社工作,開始與李天爵、鄭強、陳庭祐、沈蘇儒、李奈西、周家驂、程祁昌、趙師傳合作翻譯《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併校訂了☆終譯稿。

名人/編輯推薦

威廉·夏伊勒是大量歷史事件的第一親歷者。這使他能以超乎尋常的熟悉程度來評說希特勒德國……他沒有忘記也沒有原諒納粹。

——威廉·曼徹斯特

關於第三帝國的崛起,再不會有美國人寫出比這本更好的書了。本書對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的描寫既扣人心弦又讓人肝腸寸斷。

——拉瑪爾·格雷厄姆


關於戰前德國☆完整的新聞報導。

——《時代周刊》

 


威廉?夏伊勒一生橫跨20世紀的大半時間。1904年,他出生於美國中西部,將近90歲時在波士頓去世。他曾親眼目睹本世紀一些最重要和決定性的事件。
“我父親的生活總是使他自己都感到驚訝,”英格?夏伊勒?迪安在為《這裡是柏林》而寫的一篇有趣的序言中說道。這本書收集了夏伊勒從納粹德國發回的無線電播音稿,正是《柏林日記》所涉及的那一時期。她繼續寫道:

他來自艾奧瓦州一座寧靜的小鎮,在現代史上最動蕩的二十年中,喀布爾、烏爾、巴比倫、德里、巴黎、維也納、柏林……這些城市接連不斷地使他目眩神迷。並不完全是命運的巧合將他帶到那裡。他給我們講故事,關於穿越阿富汗山間峽谷的旅行、在印度伴隨甘地一道前進、在紐倫堡大會上看到的令人驚畏的戲劇性場面、柏林戰時燈火管制後濃重的夜色以及炸彈墜落時的尖嘯聲……這些故事就像風箏一樣飄飛在中西部童年的原野之上,似乎已經成為他的一部分,儘管他看到和知道的這些事已逝去有一代人的時間。

實際上,如果說(正如夏伊勒常說的),有幸在合適的時間位於合適的地點是一名偉大記者事業的基石,那麼命運在20世紀30年代對他是再垂青不過了。在這十年開始時,夏伊勒擔任駐印記者,記錄了非暴力運動的聖徒聖雄甘地的崛起和發展;在這十年結束時,他又在柏林對劊子手式惡魔的化身阿道夫?希特勒所策動的一系列可怕事件作了Di一手記錄。
《柏林日記》始於1934年,當時夏伊勒作為紐約《先驅論壇報》駐歐記者待在巴黎。1935年,他前往柏林從事新工作,隸屬於威廉?蘭道夫?赫斯特的環球新聞服務社。他擔任這個職務,一直到赫斯特解散了該機構。隨後,夏伊勒又被愛德華?莫羅聘用,加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具有先驅意義的無線電廣播組。莫羅—夏伊勒的合作關係,以及現已成為傳奇的來自倫敦和歐陸的戰時廣播,標誌著國際新聞報導新時代的來臨。
“這本日記的主題,”夏伊勒告訴我們,“除個別情況外,並非是其主人。而是歐洲,日記作者懷著日益增長的興趣和恐懼觀察著它在20世紀30年代後半期瘋狂地沿著通往哈馬吉多頓的道路狂奔。”對當時那個時代的讀者而言,《柏林日記》是Di一本未經新聞審查的記錄德國走向戰爭之路的書,理所當然受到了讀者的歡迎。1941年7月出版後,夏伊勒的書立刻成為最暢銷書;到8月份,已經印刷了35萬本。直到珍珠港遭襲後,《柏林日記》仍然高踞暢銷書榜首。
今天的美國讀者可能習慣於將1941年12月定格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柏林日記》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無與倫比的教育機會。夏伊勒這本書一開始便扣人心弦,對當時德國生活的目擊報導也令人興奮,同時還抓住了歐洲政治生活中的主要潮流,藉此我們可以了解第三帝國的崛起,以及即將到來的衝突是如何無情地步步逼近,直到我們的國家利益被完全捲入。在無懈可擊的證據引導下,我們可以觀察那些事出突然、形態變幻的事件演變過程,直到其最終成為歷史。例如,夏伊勒對德國入侵波蘭後希特勒帝國議會演說的描述:

整個演說都保持一種奇怪的旋律,似乎希特勒也被自己打造的困境搞得頭暈目眩,甚至還感到一點絕望。不知何故,他的演說不能令人信服,帝國議會中歡欣鼓舞的氣氛也明顯不如上次會議,其實那次會議的重要性遠不如這次會議。喬丹一定也有同感。當我們準備將演說翻譯為英文時,他嘀咕道:“聽上去像是天鵝最後的歌聲。”實際上的確如此。

作者客觀地預言道:“明天,英國和法國可能會參戰,你們將得到你們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夏伊勒在柏林又待了十五個月,直到1940年12月才返回美國。在葡萄牙登上“埃克斯坎賓號”輪船後,他寫道:

一輪圓月懸掛在特茹河上,里斯本以及大河對岸群山中的無數燈火閃閃爍爍,輪船則靜靜地滑向大海。已有多長時間?除里斯本以外,整個歐洲都燈火全無。歐洲大陸西南角這一小塊地方還燃點著燈火。在這裡,文明還未被納粹軍靴踏碎。但是下週、下個月、兩個月後又如何呢?希特勒的大軍難道不會攻占這裡從而熄滅最後的燈火嗎?

在六十年後再讀這段話,需要片刻思索,才能理解其令人吃驚的含義。我們突然間理解了,夏伊勒提出的問題儘管言詞華麗,但絕非浮誇之詞:當他那天晚上沿特茹河順流而下時,無論是作者還是世界上的任何人,都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他合上了自己的《柏林日記》,漂流在不可知的生命之河,歷史漸漸遠去,等待人們去書寫。

小詹姆斯?麥斯提赫
2004年10月

目次

前言
第一部分:戰爭前奏
第二部分:戰爭
譯後記

書摘/試閱

紐倫堡,9月4日

黃昏時分,就像羅馬皇帝一般,希特勒乘車駛進這個中世紀古城,沿途是瘋狂歡呼的納粹黨人密集方陣,擠滿了狹窄的街道。這裡一度是漢斯?薩克斯和詩歌音樂協會活躍的地方。數以萬計的納粹黨旗掩蓋了哥特式建築的美麗,在老房子正面和屋頂兩側山牆上迎風飄揚。大街並不比小巷寬多少,已成為褐色、黑色制服的海洋。當希特勒座車駛經我們住的伍登伯格旅館時,我第一次看到他。希特勒正要沿大街前往德意志旅館,這是他喜歡的老旅館,並專門為此重新裝修。他站在汽車上,右臂無力地行納粹舉手禮,回敬極度瘋狂的歡迎人群。他穿著舊華達呢軍用短上衣,臉上沒有任何表情,而我原來預料他會強悍得多。我一生始終無法完全理解,他究竟是打開了什麼樣的激情泉源,以至於歇斯底里的群眾如此瘋狂地歡迎他。他在人群前並不作齣戲劇性的專橫傲慢的樣子,就像我曾經見過的墨索里尼的派頭。我很高興他不像領袖那樣下巴突出、頭部後仰,也不故意使自己的眼睛顯得神采奕奕。然而他的眼睛裡的確有些閃亮的東西,也是他臉上最為出眾之處。他的舉止幾乎可以稱得上是謙遜。但我對其真誠表示懷疑。

今晚,在漂亮的市議會大廳裡,希特勒正式宣布黨的第四次大會開幕。他只講了三分鐘,可能想保護嗓子,以便為今後五天的六次長篇演說作準備。普茨?漢夫施坦格爾身材高大,容易興奮且語無倫次、動作滑稽。他時時不忘提醒人們,他是德裔美國人且畢業於哈佛大學。他作為納粹黨的外國新聞負責人,起草了今天的主要演說。顯然是為了取悅希特勒,他厚著臉皮要求我們,實事求是地報導德國的事件,不要試圖解釋它們。”“只有歷史,”普茨叫道,“可以評價希特勒統治下所發生的事情。”他的意思,同時也是戈培爾和羅森堡的意思,就是我們都該跳上為納粹黨作宣傳的樂隊彩車。我估計,普茨的話對美英記者而言不過是耳旁風。儘管如此,他們仍很喜歡普茨,雖然他非常滑稽,還有點蠢。

今晚10點左右,我混進足有上萬人的歇斯底里的人群,他們擠滿了希特勒所住旅館前的護壕,高喊:“我們要元首。”最終,希特勒走到陽台上站了一會兒,這些人的表情令我震驚,特別是那些婦女。人們臉上的癡狂表情,使我想起路易斯安那鄉下跳迴旋舞的宗教信徒入魔時的面容。婦女們盯著他,就像盯著救世主,面部表情幾乎非人類。如果希特勒在視野中再停留一會兒,我想許多婦女會興奮得暈過去。

後來,我擠了出來,走進德意志旅館門廳。我見到了尤利烏斯?施特萊徹,這裡的人們稱其為“法蘭克尼亞的無冕沙皇”。在柏林,他以“猶太人的頭號折磨者”和粗俗色情的《衝鋒隊報》總編而著稱。他剃了個光頭,似乎進一步增強了神情中的虐待狂色彩。當他四處走動時,手裡揮舞著短皮鞭。

尼克今天抵達。他將為國際新聞服務社作新聞報導,而我則為環球新聞服務社工作。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