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我的“微言小義”(二集)(簡體書)
滿額折

我的“微言小義”(二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87235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我的“微言小義”(二集)》是一本時下流行的“微博體”作品,是《我的“微言小義”》一書的續編。
《我的“微言小義”(二集)》匯集了作者2017-2020年間所發表的微博文字之中的精華部分,包括人生感悟、生活點滴、讀書心得、百字科普、微科學史、科學人物等部分。該書的內容文理兼具,無論喜愛文科還是理科的讀者都可閱讀。該書“微博體”的體例不僅使得信息濃度較高,而且使讀者在各種零碎時間都可以閱讀,適合現代人忙碌的生活節奏。作者繼續精煉而極富文采的語言,對人生歷練、世事滄桑的感慨,處處凸顯人生的智能、從容和豁達。對生活點滴的記錄和思考於普通中見奇景。融匯文學史和科學史上的事件及人物展示了作者的獨特視角。或考證、或記述、獲八卦歷史上大師們的“奇聞異事”,信手拈來,趣味十足。

作者簡介

盧昌海,出生於杭州,本科就讀於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後赴美留學,於2000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目前旅居紐約。
著有《那顆星星不在星圖上:尋找太陽系的疆界》、《上下百億年:太陽的故事》、《黎曼猜想漫談》(獲第七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原創類金簽獎)、《從奇點到蟲洞:廣義相對論專題選講》、《我的“微言小義”》、《時空的樂章:引力波百年漫談》等,並曾在《南方周末》、《上海書評》、《牛頓科學世界》、《現代物理知識》、《數學文化》(任特約撰稿人)、《物理》(任海外編委)等報刊上發表一百多篇大眾及專業科普作品。

名人/編輯推薦

◆一本小書“一站式”窺探盧昌海的思想、閱歷和智能。◆他的人生哲思比大師們更親和、更接地氣,讓人豁然開朗。◆他的生活感悟透露著真摯和靈動,啟迪思維。◆他的百字科普比科普書更精彩,文字凝練,有趣有料。◆他的文字的閱讀快感一如既往。。。。。。

2013年1月,我在新浪開了微博。2017年6月,我的第一本微博體的書——《我的“微言小義”》——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由於是第一本並且也是本書之前唯一一本微博體的書,《我的“微言小義”》在我已出版的十餘本書中是一種另類——不僅體裁另類,而且相對於多數讀者對我本人的認知也是一種另類。在多數讀者眼裡,我大約是被歸為科普作家的,我的多數作品也被歸為科普作品。
但《我的“微言小義”》卻往往被歸入散文隨筆類。對這一歸類,我自己是很喜歡的。因為,作為作者的我跟作為讀者的我一直有這樣一種關聯,那就是:我愛寫的文字跟我愛讀——或曾經愛讀——的文字以類型而論是相同的。而在我愛讀的文字中,散文隨筆是類型之一。
只不過,閱讀是個人之事,作為讀者的我可以隨心所欲地讀我愛讀的類型,而寫作一旦具體到出版上,則牽涉頗廣,作為作者的我並不是愛寫什麼就能出版什麼的。因此,雖然我愛讀的類型早已大體固定,但只有到了《我的“微言小義”》問世的時候,才終於在出版的層面上將愛寫的類型延拓到了科普之外。
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科普書只是我小時候愛讀——即所謂曾經愛讀——的類型,現已讀得不多(因為我一向認為,科普寫作是不能以科普為知識儲備的),散文隨筆卻是我現在仍愛讀甚至越來越愛讀的類型。從這個意義上講,《我的“微言小義”》跟作為讀者的我的聯系,甚至比科普跟我的聯系更密切。更何況,對我這種“書蟲”來說,作為讀者的我在很大程度上定義了我這個人,也定義了我的個性。因此,《我的“微言小義”》及如今這本“二集”在我已出版的書中,是最個性化的。《我的“微言小義”》甄選的是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間的微博。這本“二集”則順接前書,時間跨度是從2017年1月到2020年7月(偶有例外),體例亦承襲前書——即如前書後記所言:由於絕大多數微博不具有時效性,為節省篇幅計,除個別外,收錄時一律略去了發布時間。此外,為閱讀便利起見,所錄微博被粗略分為10個類別,每個為一章。不過由於內容的細散紛雜,類別間並無絕對清晰的界限,類別之內亦非秩序井然——後者原則上可用子類進一步細分,但最終決定不那麼做,因為有些微博是以不同方式談論相近話題,一經歸並不免單調,不如間雜起來更有趣味。當然,對某些邏輯相關的微博作了類似於長微博的歸並,甚至擬了標題,算是混沌中的有序吧。
讀過《我的“微言小義”》的讀者也許會注意到這本“二集”跟前書的一個小小差異,那就是段落(每個段落通常對應於一條微博)的平均篇幅有所增加,這是因微博取消了140字的限制。
不過跟我的其他書和其他文章相比,本書的文字依然是短小的,不至於失去微博體在碎片化閱讀時代的特殊優勢。

目次

自序
見聞隨感
書蟲說書
文人墨客
影視點評
文史哲思
理科漫筆
百字科普
科學微史
閑言碎語

書摘/試閱

舊地重遊,也愈發覺出舊城改造實在是件不易之事。廈門不是一個原先規模很大的城市,又經過了作為特區的數十年超速建設,簡陋殘破的舊民房依然隨處可見。哪怕在中山路步行街那樣沿街店面修繕或重建一新的區域,也幾乎是隨便往哪個小弄堂裡看兩眼,就能見到墻面發黑的舊民房。在濕熱的空氣裡,有些舊民房的一樓住戶赤著膊,敞著大門,坐在昏暗的屋裡度日,光陰在那裡似乎凝固了。
廈門地鐵上的報站用3種語言:普通話、英文、閩南語。閩南語的“安全”聽起來有點像“暗算”,因此每到一站,總覺得廣播裡在提醒:下車請注意暗算。
由廈門乘高鐵北上,沿途的觀感是:中國迄今的發展有一種城市(尤其大城市)贏家通吃的意味。好的街景、設施、品位、情調都集中在城市。就連迪士尼那種需大片土地的遊樂場也落戶於大城市。小城市當然也並非沒有發展,很多高樓崛起於農田間,但綠化等卻差之遠矣。個人自建的屋宇更是在審美上一塌糊塗,且相互間幾乎零距離傾軋,給人的感覺是早已有超越溫飽的實力,卻只有解決溫飽的心態,某些地方甚至有一種豪華版貧民窟的奇異感。沿途所見的鄉村裡,印象最深的單體建筑是矗立在福建山區某山坳裡的一座規模宏大的簇新廟宇,通體漆紅燙金,極具暴發戶色彩,在陽光下泛著明晃晃的光亮,甚為觸目。可惜高鐵一掠而過,不及拍照。忘了這季節的杭州是雷雨的天下,也忘了帶傘。結果在某次回旅館的公交上,窗外開始下雨,且電閃雷鳴、越下越大。眼看下車點將至,心裡發愁。下了車,奮力衝進站旁唯一的店裡。雨曄嘩下個不停,我無所事事。那店若是雜貨店,我定會買傘;那店若是飯店,我定會吃飯;那店若是書店,陳列的書哪怕再乏味,我也將就著翻了。然而……那居然是一家參茸行!這回到杭州,第一次感覺到老城區範圍內不太有建筑工地了——不是沒有,而是少得多了,甚至似乎比曼哈頓還少。我猜是房價太高,拆遷補償費太高,同時老城區對建筑高度的限制又較苛刻,拆低建高的餘地有限所致。前些天提到廈門外圍建起了大量高樓,這並非廈門之獨有,而幾乎是所有城市的共同景觀。離杭時,在赴杭州機場的途中,路過昔日被視為鄉下,如今已並入杭州市區的蕭山,那裡也建了無窮多的高樓,一派都市景象。然而那無窮多的高樓卻抑制不住房價的節節攀升,看來人口及人們囤房的胃口是更高階的無窮……貌似國內航班大都有不止一個代碼,有的甚至多達五六個。夏季航班延誤和取消頻繁,在廣播裡一聽到自己的航班號,耳朵“噌”地就豎起,急欲知道下文。然而……必須先慢吞吞地聽完另外幾個代碼。早晨9:20左右,由深圳北站乘地鐵前往市民中心,車上的人多得出乎意料,是這些年在非上下班高峰時段遇見的最擁擠狀態。市民中心一帶本身卻氣派而空曠,人車皆少得出乎意料。乘車返程時我就後一點問了司機,司機的回答用戲劇性的話來轉述乃是:這裡是市民中心,市民來幹嗎?
這幾天深圳的雨真多。今天早上瞅準一個出太陽的空隙,步出酒店,去往數百米外的地鐵站。但才行數十米,艷陽猶在,雨又落下了,仿佛武俠小說裡那些帶著迷人笑容出手的美女,將我逼回酒店。想仿老舍先生寫濟南的雪的樣子寫深圳的雨,可是對旅人來說,雨真是太麻煩了,贊無可贊啊……
這兩天乘了若幹路公交車瀏覽市區(這是我“古已有之”的興趣),見了昔日出鏡率很高的羅湖口岸等。乘車時屢屢把“掃碼成功”聽成“老馬成功”(還納悶那是什麼公司的“切口”),並且時隔多年再次見到了在車上售票的售票員及小時候那種從一個小票本裡一張張撕下來的車票。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