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西方文化的傳統與演進(簡體書)
滿額折

西方文化的傳統與演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9 元
定價
:NT$ 474 元
優惠價
87412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古希臘神話中的眾神道德敗壞、剛愎自用,為何神話故事還可以廣為傳誦?手無一兵一卒的教皇格利哥裡七世為何能讓手握重兵的皇帝亨利四世站在冰天雪地裡悔罪?為了信仰的自由,馬丁•路德竟敢公開向權傾天下的羅馬教皇挑戰,他所開啟的宗教改革運動在客觀上對歐洲社會的現代轉型到底產生了多麼大的影響?被世界很多國家視為“奇技淫巧”的科學發明,為何最初獨在西方發揚光大?宣稱要消滅私有制的烏托邦理論如此不切實際,為何還能贏得那麼多的支持者?一個囿於自身文化傳統、對西方文化缺乏深入了解的人,肯定會對上述問題感到迷惑不解。或許,他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解釋這些問題的答案。

本書是一部視域廣闊、別開生面的西方文化綜論。書中將超越現實、追求彼岸的“超越的浪漫精神”作為西方文化的本質精神特征,將宗教殉道意識、世俗英雄主義、個人自我完善的動態平衡作為西方文化發展的動力,系統地展現了西方文化從古希臘文化的原始和諧到羅馬帝國的英雄主義,再到中世紀基督教文化的唯靈主義,最後到現代早期的國家主義、科學崇拜和烏托邦理想,總共3000年的發展演變歷程。

葡萄紫色的愛琴海所孕育的希臘文化提供了精神養料,氣勢雄渾的羅馬帝國展現了振奮人心的英雄情懷,空靈幽邃的基督教理想則為現實世界中的失意心靈發出了神旨的感召,現代西方文化就是在此基礎上開花結果。靈與肉、天國與塵世、理想與現實的二元對立,宗教殉道意識與世俗英雄主義的矛盾衝突,歷史的天平到底偏向哪一側?趙林教授在此書中展現了一種恢弘的眼光和深刻的見解,向我們娓娓道來一段超越的浪漫精神自身演進的悲愴歷程。


作者簡介

趙林,男,1954年生,哲學博士,武漢大學珞珈杰出學者,哲學學院二級教授,國家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澳門科技大學特聘教授,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學術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哲學、西方文化和基督教思想史,已出版《黑格爾的宗教哲學》《西方宗教文化》《基督教與西方文化》《西方哲學史》《古希臘文明的光芒》《浪漫之魂》等20餘部著作,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

趙林教授在武漢大學長期開設“西方哲學史”“西方文化概論”等課程,深受學生歡迎,2003年獲得武漢大學首屆“教學名師獎”,2007年獲得全國高校“教學名師獎”。他主講的“西方哲學史”和“西方文化概論”課程分別於2006年和2008年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於2013年和2014年入選“中國大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主講的“古希臘文明的興衰”課程於2011年入選“中國大學精品視頻公開課”上線課程。

在教學和學術研究之餘,趙林老師還樂於向公眾普及西方文化方面的知識。他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做過4場講座,有“中西文化比較”“文明衝突與文化融合”“奧林匹亞競技會”“特洛伊”等專題。他作為策劃人和主講人錄制的十集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地中海的輝煌:羅馬帝國的興衰》和十二集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愛琴海的光芒:古希臘文明的演進》已在騰訊視頻網站和國內其他網站上公開播出,反響頗佳。


名人/編輯推薦

★一部剖析西方底層邏輯的經典力作,中國哲學學者關於西方文化史的全新敘事體系。

采用新概念、新表述,用更懂中國人的方式講述西方故事。作者以“超越的浪漫精神”作為西方文化的邏輯起點,以宗教殉道意識、世俗英雄主義、個人自我完善三者之間的動態平衡作為促進西方文化發展的動力,擺脫西方主流的解釋框架,是解釋西方文化演進的一次大膽嘗試。


★拋棄冷冰冰的史實堆砌,以浪漫筆觸繪寫一幅跨度長達3000年的西方文化史圖卷。鄧曉芒、樊登誠摯推薦

作者以其青年時代的狂狷浪漫和靈感才情,書寫3000年波瀾壯闊的西方文化史。奧林匹斯諸神、羅馬帝國的興衰、基督教的演變、理性與科學的源泉……西方文化的發展與變化躍然眼前。書中告別冷冰冰的史料堆砌,加強故事性與精彩論證的結合,為讀者呈現一個更有溫度的西方。一本書帶領讀者深入理解西方文化,理解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理解今天的世界格局。著名哲學家、華中科技大學鄧曉芒教授作序,樊登讀書會推薦


★串聯四大時間段,聚焦“上帝”福音與“愷撒”宏圖的激烈角逐

本書以“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近代”4個時間段為脈絡,以教權與皇權的千年之戰作為主線,縱觀四大時間段矛盾對立下的西方文化史。靈與肉、天國與塵世、理想與現實的二元對立,宗教殉道意識與世俗英雄主義的矛盾衝突,在不斷的更迭中,西方人一步步擺脫野蠻與蒙昧,走向理性與科學。


目次

鄧曉芒原序 ……………………………………… 001

原自序 …………………………………………… 009

導論 ……………………………………………… 013

一、歷史形而上學批判……………………… 013

二、超越的浪漫精神與西方文化…………… 018

第一章 古典文化

第一節 希臘神話與傳說 ……………… 005

一、神譜與神諭…………………………………… 005

二、希臘神話與超越的浪漫精神………………… 014

三、眾神的沒落…………………………………… 026

四、多神教與雅典城邦…………………………… 037

第二節 希臘哲學精神 ………………… 043

一、宗教意識與哲學……………………………… 043

二、神話與哲學——從多到一 …………………… 050

三、神話與哲學——從具體到抽象 ……………… 059

四、希臘哲學的墮落……………………………… 068

第三節 羅馬英雄主義 ………………… 076

一、羅馬人與希臘人……………………………… 076

二、羅馬國家與羅馬軍團………………………… 086

三、世俗英雄主義的衰頹………………………… 100

第二章 基督教的起源

第一節 基督教與猶太教 ……………… 113

一、律法主義與道德主義………………………… 113

二、末世論與救贖說……………………………… 126

第二節 基督教與希臘哲學 …………… 134

一、奧爾弗斯精神與畢達哥拉斯………………… 134

二、柏拉圖與神秘主義…………………………… 142

三、基督教教義的理論基礎……………………… 147

第三節 日耳曼民族精神 ……………… 158

一、塔西佗時代的日耳曼人……………………… 158

二、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的衝突………………… 165

三、“基督教原則的擔負者”…………………… 172

第三章 基督教文化

第一節 基督教神學 ……………………… 187

一、超理性的信仰………………………………… 187

二、上帝存在的邏輯證明………………………… 198

三、經院哲學與神學的形式化…………………… 204

第二節 基督教道德 ……………………… 220

一、動機論的原道德觀…………………………… 220

二、魔鬼與女巫…………………………………… 227

三、贖罪券與十字軍……………………………… 238

四、修道運動……………………………………… 251

第三節 基督教教會 ……………………… 261

一、上帝之城與愷撒之劍………………………… 261

二、天國之階與地獄之門………………………… 276

第四節 基督教文化的歷史影響 ……… 292

第四章 近代西方的文化起點

第一節 從文藝復興到啟蒙時代 ……… 318

一、重返人間樂園………………………………… 318

二、國家主義的崛起……………………………… 332

三、科學理性的興盛……………………………… 345

第二節 宗教改革及其歷史影響 ……… 359

一、宗教改革運動的“赫拉克勒斯”…………… 359

二、路德與加爾文………………………………… 376

三、羅馬天主教復興與宗教寬容………………… 387

四、烏托邦的起源………………………………… 392

第三節 西西弗斯的宿命——超越的浪漫

精神發展的悲壯史詩 ………… 404

再版後記 ………………………………………… 415


書摘/試閱

自序

不久前的一個傍晚,我和 8 歲多的女兒在東湖邊散步,平靜的湖面被一片薄如蟬翼的暮靄所籠罩,遠處的天邊依稀閃動著幾點漁光。正當我沉醉於那神秘的寧靜之時,身邊的女兒突然用極為天真的口吻向我提出了一個深奧無比的問題:“人死後到哪裡去了呢?”她也許感覺到這句話沒有表達清楚她的意思,於是又補充了一句:“反正我覺得人死了以後還應該有點感覺,我也說不清是什麼感覺……”

我愣住了。我不敢相信她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但是她那雙晶瑩的小眼睛卻分明在閃爍著好奇之光,從那裡面我可以感覺到她那單純的思維正在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面對生存之謎。我油然想起了萊布尼茲的著名思想——每一個最簡單的單子都在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表象著全宇宙。年輕的生命是不相信死亡的,女兒曾經不止一次信心十足地向我保證,她永遠都會活著。但是這種對生命的確信並沒有妨礙她像大人一樣思考死後的歸宿問題。對於女兒的這個既幼稚又玄奧的問題,我無言以答。我既不願意向她過早地灌輸我們成人社會中流行的觀點,也不可能引導她那知性初開的思維進入虛幻的唯靈主義。我只能把這個問題的答案留待於未來,讓人生實踐這個最偉大的教師在往後漫長的時間中來慢慢地啟迪她。

從這個問題中我覺察到,對生命的終極關懷是從始至終縈繞人生的一道難題,是人類靈魂無法回避的一種永恒的拷問。懵懂無知的黃口小兒和深邃淵博的哲學大師都在探尋這道難題的答案,只是方式不同而已。種種宗教信仰和無神論說到底都是不同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教養的產物(例如在 18 世紀的法國,無神論是貴族和知識階層的一種時髦風尚,而宗教信仰則是下層民眾的一服最有效的苦難安慰劑),這些殊異的生存態度不過是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解答。

中國文化自春秋以來就具有明顯的無神論傾向。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人孔子認為:“未知生,焉知死”“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故而“子不語怪力亂神”。中國文化所獨具的協調的現實精神和由此而產生的強烈的倫理意識,使得傳統中國人把注意力集中在現實社會中君臣父子的倫常關係,對於彼岸世界的觀念非常淡漠。因此在他們那裡,對生命的終極關懷就表現為對道德的現世關注。這種現實性的泛道德主義的文化氛圍使得宗教意識在中國土地上難以扎根,因為任何真正的宗教意識首先都是一種否定現實的彼岸意識。

與此相反,西方文化自希臘時代就表現出一種超越現實、追求彼岸的浪漫精神和宗教傾向。蘇格拉底號召人們:“必須追求好的生活遠過於生活。”基督耶穌宣稱:“我的國不屬這世界。”這種超越的浪漫精神和不泯的宗教意識使得西方人把眼光投注到冥冥中的另一種生存狀態上,而對現實生活則采取一種隨時準備讓渡的姿態。盡管在西方文化數千年的演進過程中宗教形式不斷地發生著變更,但是那種深沉的宗教意識卻是始終不渝的。如果說協調現實的倫理意識使中國傳統文化呈現出一種穩定不變的歷史趨勢,那麼超越現實的宗教意識則使西方文化呈現出一種頻繁更迭的歷史外觀。

在《協調與超越——中國思維方式探討》一書中,我把協調的現實精神和倫理意識作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邏輯起點;在這本書中,我則把超越的浪漫精神和宗教意識作為研究西方文化的邏輯起點。而我在這兩本書中所選擇的歷史起點分別是中國古代神話和希臘神話。

黑格爾曾談到自保與保種的矛盾。同樣,歷史也是以犧牲個體價值為其發展的代價的。歷史雖然在具體的、有限的目標上體現和追求著人性,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歷史是神性的歷史,是人的獸性向神性過渡的一場漫長而崇高的悲劇。每個躊躇滿志地自以為實現了自我價值的歷史角色僅僅是這個無限舞臺上的匆匆過客和歷史借以實現自身的手段。每一個時代、每一種文化和每一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接近生存的斯芬克斯之謎。然而,倘若真有上帝的話,那麼在他的眼裡,那些彼此紛爭不休的蕓蕓眾生實際上不過是殊途同歸罷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