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龍川文選‧第一卷(簡體書)
滿額折

龍川文選‧第一卷(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價
:NT$ 468 元
優惠價
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湖北省大冶市第二中學是一所傳承歷史超過八百年的重點學校,古名武昌龍川書院。《龍川文選》是一部和這所文化積澱深厚的學校以及鄂王故裡有關的優秀人物的作品選。本書選文自1195年胡朝穎先生任書院山長開始,延續至今八百多年,作品包括宋代武昌知縣胡朝穎的代表作《旅夜書懷》,主持建設龍川書院的元代名人陳天祥給元世祖的奏章節選,清代武昌知縣邵遐齡的代表作《龍川書院序》,傑出校友、辛亥革命志士劉複贈送給好友的詩作《送宋教仁赴日本》,一九五五級校友所寫的《百年校慶聯誼記》,傑出校友梁由之、柯尊解、胡燕懷、劉元亮、胡翔等人的代表作品,以及部分有大冶二中成長經歷的教師的優秀作品等。

名人/編輯推薦

《龍川文選》第一卷,篩選從西元1195年龍川學府有史書記載以來到21世紀初大冶二中延續八百多年間,相關人物的優秀作品計30余篇,文史兼顧,側重文學與珍貴的歷史文獻。根據目前搜集到的有限史料和文學作品,對選文進行了適當的刪選,使其既有歷史的縱深感,也凸顯現實成就與影響力。所選作品主體設計為八個單元,外加一個推薦單元;大體以作者為中心,各自獨立,不作排序上的過多考量,以適應校本教材使用的便利。

《龍川文選》(第一卷 )已經定稿,交付遼寧人 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書稿 送相關作者審閱的時候, 梁由之先生說,編選質量 不錯,超過預期。由之先 生是知名文史學者、策劃 人、自由作家,他的話當 然是對我們的一種鼓勵, 但也令人頗為驚喜。其由 有二:一是梁由之先生的 評價,確證了這項工作的 價值,我們忐忑的心終於 有了著落;一是由之先生 在本書的編選出版過程中 ,給予了悉心指導和鼎力 相助,能得到他的認可, 也算是有了一個交代。 編選《龍川文選》, 既是校本課程開發的迫切 需求,更是挖掘大冶二中 這所百年老校歷史文化底 蘊的重要切入點。 大冶二中坐落於大冶 市西南邊陲的金牛古鎮, 背倚林木蔥蘢的西山,前 繞梁子湖最重要的水源地 之一的虯川河,所謂“明 堂開闊、案山悠遠”,是 一處**的風水與人文寶 地。大冶二中前身為龍川 書院,辦學歷史悠久。探 尋大冶二中現代辦學史, 已逾百年:西元1902年( 清光緒二十八年),晚清 重臣、著名藏書家柯逢時 等回鄉推行新式教育,將 古老的龍川書院改辦為“ 武昌縣立高等小學堂”, 柯逢時為首任堂長。是年 ,京師大學堂(後來的北 京大學)在京成立,武昌 小學堂與京師大學堂,一 小一大,一南一北,伴隨 “廢科舉,興新學”的歷史 大背景應運而生,雖地位 懸殊,但均為開風氣之先 者。追溯大冶二中古代辦 學史,則近千年:武昌小 學堂前身為龍川書院,龍 川書院前身為武昌精舍( 學館),武昌精舍其址原 為郡學;其中龍川書院曆 史最為悠久。僅以西元 1195年(宋代)武昌知縣胡 朝穎(浙江淳安人)退休定 居金牛主講武昌精舍(學 館)來算,距今亦八百多 年——大冶二中堪稱千年 學府。 千年以降,龍川書院 與眾多歷史人物結下不解 之緣,書院所屬轄區的曆 代主政官員胡朝穎、陳天 祥、黃應龍、劉日淑、邵 遐齡、韓光,本土名流柯 逢時、劉燦藜等,或主講 學館,或重建書院,或推 行新學,或開創新局,代 代接力,日益壯大。西山 筍成竹,虯水魚化龍,千 年之問,金牛四方百姓沐 浴教化,人才輩出,或為 政要,或為英烈,或為學 界精英、文化名人。鄂王 故裡教化之風勃然而起, 蔚然而興,儼然成人文昌 盛之地。 書院古老的鐘聲穿越 千年,歷久而不衰。為此 ,沿著學府千年發展的時 代軌跡,搜尋先賢的文化 記憶,發掘書院的歷史蘊 藏,成為我們增強校本自 信的當務之急。而編寫一 套有情懷、有特色、有核 心競爭力、有文化含金量 的優質校本教材,是最好 的切人點——《龍川文選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 生。 《龍川文選》計畫編 選三卷,60余萬字,選材 以與龍川書院和大冶二中 發展密切相關的人物作品 為主,兼及大冶二中文化 土壤所在地鄂王故裡的曆 史文化資源的採集。《龍 川文選》第一卷,篩選從 西元1195年龍川學府有 史書記載以來到21世紀初 大冶二中延續八百多年間 ,相關人物的優秀作品計 30余篇,文史兼顧,側重 文學與珍貴的歷史文獻。 根據目前搜集到的有限史 料和文學作品,對選文進 行了適當的刪選,使其既 有歷史的縱深感,也凸顯 現實成就與影響力。所選 作品主體設計為八個單元 ,外加一個推薦單元;大 體以作者為中心,各自獨 立,不作排序上的過多考 量,以適應校本教材使用 的便利。第一卷的編選, 兼具線索的作用,以第一 卷為綱為蔓,綱舉而目張 ,順蔓以索瓜,織就二卷 三卷經絡,牽引出更多的 人物和作品,從而初步理 清大冶二中傳承八百多年 的學脈和文脈。 《龍川文選》第一卷 ,有一條特別值得關注的 線索,主體部分八個單元 從胡朝穎開始,而後樑由 之(原名胡劍星,梁由之 為筆名)、胡燕懷,最後 胡翔壓軸,胡氏作品居全 書近半。這並非編者有意 而為之,實在是胡氏作品 的厚重與影響力所致。在 一個時期,胡朝穎開啟了 或者說延續了鄂王故裡人 文之先範,鄂王故裡也反 哺了胡氏一族。人口居全 國第13位的胡姓,也是金 牛之大姓;胡朝穎嫡傳龍 川胡氏為金牛街四大老姓 之一,胡姓子孫遍佈金牛 西山之麓、虯水之濱,人 數眾多。金牛的文化名人 ,胡姓尤多。這一切都不 是沒有因緣的。胡翔先生 為胡朝穎嫡系後人,已有 確切證據。其他兩位呢? 估計也是“關係萬千重”。 本卷作者,梁由之、柯尊 解、胡燕懷、胡翔、劉幼 春幾位先生,老家均在金 牛。由這一點,也可窺見 當地文風之盛。後輩學子 ,當追蹤前賢,勉力上進 。 編選《龍川文選》過 程中,還成就了一段佳話 。胡朝穎浙江老家的知名 企業家胡偉宏先生一直在 尋訪胡朝穎後世的下落, 金牛龍川胡氏的嫡系後人 胡名揚先生數年前也曾遠 赴浙江尋根,兩位胡姓後 人雖心有同歸,卻機緣不 到,長期抱憾。幸運的是 ,他們借由《龍川文選》 的編選,竟了卻了夙願, 實現了淳安與金牛的千年 握手。從胡偉宏先生那裡 ,我們驚喜的得知胡朝穎 是中國北宋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胡瑗(北宋理學 家程頤、朱熹的老師)的 後裔,胡朝穎是胡瑗後人 在南宋時期傑出的代表人 物;而胡偉宏先生也在經 曆十

目次


第一單元/龍川書院和鄂王故裡詩歌十首
1.胡朝穎詩三首
2.龍川學府校友詩兩首
3.鄂王故裡詩五首
第二單元/千年學府文言三篇
4.龍川書院序
5.監察禦史陳天祥呈元世祖忽必烈奏章節選
6.百年校慶聯誼記
第三單元/傑出校友梁由之作品三篇
7.偶開天眼覷紅塵
8.人家寫過,我就決不這樣寫
9.成也蕭何:關於韓信(上)
第四單元/傑出校友柯尊解作品三篇
10.大冶二中,我的母校
11.吳大荒同學
12.貓娘貓崽
第五單元/傑出校友胡燕懷作品三篇
13.金牛街·金牛人——古鎮鱗爪
14.草原的解讀
15.白板(節選)
第六單元/傑出校友劉元亮作品四篇
16.娘,讓我侍奉您一天
17.同學錄卷首語
18.我與勁酒的一世情緣
19.白水臺
第七單元/傑出校友劉幼春作品三篇
20.永遠走不出的校園
21.有一種聲音
22.黃果樹瀑布
第八單元/傑出校友胡翔作品三篇
23.落英繽紛
24.“欲讀你,你便寫完了”——紀念詩人劉迎春
25.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走近良渚
推薦自主閱讀作品
26.黃老學說與漢初政治
27.望蓮嫂
28.大國煙雲(節選)
編者語/千年回眸,砥礪前行

書摘/試閱

7.偶開天眼覷紅塵
紹興會館位於北京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西,原為山陰、會稽兩縣的會館,稱為山會邑館。1912年山陰、會稽合併為紹興縣後,改稱紹興會館。同年5月,國民政府從南京北遷,魯迅單身隨教育部前往北京。5日抵京,6日“上午移人山會邑館”。他在這裡一住就是7年半,直到1919年底舉家遷入周氏兄弟自行購買的八道灣11號新居。
魯迅起初住在藤花館西房,半年後“移人院中南向小舍”。後因鄰居經常半夜喧嘩,鬧得雞犬不寧,嚴重影響閱讀和睡眠,就在1916年5月6日“以避喧移入補樹書屋住”。
本來,魯迅是頗具人世熱情的,但逐漸變得很消極。用他自己的話說:“見過辛亥革命,見過二次革命,見過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看來看去,就看得懷疑起來,於是失望,頹唐得很了。”我想還有一個他沒有說出的原因是:對母親送給他的那件禮物——有名無實的婚姻——的深度失意。
除了去教育部上班和逛書店,魯迅基本不出會館。開始是抄書、輯書,後來又抄古碑、讀佛經。每晚形單影隻,一燈如豆.“崛然獨立,塊然獨處,與義相扶,寡偶少徒”。所幸“但願有英俊,出於中國之心,終於未死”。就這樣平平淡淡默默無聞地過了好幾年。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要來的早晚會來。事情正在起變化。
1915年9月15日,《青年雜誌》在上海創刊;第2卷起,改名《新青年》。1916年底遷至北京編輯、出版、發行。這一向被視作“新文化運動”的標誌性事件。
“新文化運動”是當時在內憂外患的強大壓力之下進行的一場思想革命。它試圖引入“自由”“平等”“民主”“科學”等西方現代理念,用價值重估的方式重新審度中國傳統文化,使之“鳳凰涅槃”。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啟蒙”運動。《新青年》之所以能在民國初年多於牛毛的刊物中脫穎而出,一枝獨秀,是因為它集結整合了當時中國最出色的一批知識份子。這些人中龍鳳天賦優良,國學根底扎實,又多在歐美或日本接受過新式教育,對國家和民族都抱有強烈的認同感和使命感。他們嫩籜香苞初出林,雛鳳清於老鳳聲,陸續發出自己的聲音,再混合成為一股沛莫能禦的宏大力量,以其新穎尖銳獨特鮮明的對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問題的思考和表達方式,對一代中國青年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響,進而影響乃至間接決定了整個中國現代史的走向和進程。
《新青年》選擇的突破口是“文學革命”。“首舉義旗之急先鋒”是旅美青年學者胡適,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則是《新青年》的主編陳獨秀。
1917年1月1日,胡適在《新青年》2卷5號發表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肇端。他指出:舊文學已經衰落,文學必須改良。文學改良當從8個方面人手:須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他認為要以白話文學為中國文學正宗。在談及文學內容時,胡適認為真正的文學應該反映社會現實生活。
一個月後,陳獨秀在《新青年》2卷6號發表了振聾發聵的《文學革命論》。
陳獨秀把胡適文學改良的基調進而提升到文學革命的層面。他提出了“三大主義”:“日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日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日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文章最後,陳獨秀充滿激情和煽動力地呼喚:
“歐洲文化,受賜於政治科學者固多,受賜於文學者亦不少。予愛盧梭、巴士特之法蘭西,予尤愛虞哥、左喇之法蘭西;予愛康得、赫克爾之德意志,予尤愛桂特郝、蔔特曼之德意志;予愛倍根、達爾文之英吉利,予尤愛狄鏗士、王爾德之英吉利。吾國文學界豪傑之士,有自負為中國之虞哥、左喇、桂特郝、蔔特曼、狄鏗士、王爾德者乎?有不顧迂儒之毀譽,明目張膽以與十八妖魔宣戰者乎?予願拖四十二生的大炮,為之前驅!”
一年多時間很快過去了。實際情形的發展卻令“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和主將胡適、陳獨秀不無尷尬:文學革命從1917年元旦發難後,雷聲大雨點小,作為文學主體樣式的新小說創作居然一片空白。
每一個偉大的時代和變革都有它應運而生的代表性人物。現在,輪到魯迅出場了。
浙人錢玄同是《新青年》同人,一員猛將。早在1908年,他就與周氏兄弟一起在日本東京跟隨章太炎學習過“小學”。作為同鄉、同門、舊交,他十分清楚和仰慕魯迅才情見識之出類拔萃,就極力遊說離群索居的魯迅出來寫文章,以圖壯大“新文化運動,,的聲勢和力量。
P32-3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