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滿額折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在祂翅膀的蔭下:林張嘉禎的見證故事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福音廣播宣教士林張嘉禎敘述她一生追隨主的經歷。她幼年與家人遭逢戰亂,更因父親是祕密特務,從事情報工作,曾一度被囚,家人的生活全無安全感可言。但在大時代的不安中,神的恩手卻暗暗保護著她,使她終於得到心靈的喜樂與安寧。隨後她遇見了生命中的另一半──林本立牧師,在神奇妙的帶領中,他們展開了福音廣播的事工;足跡踏遍琉球沖繩、新加坡、香港、美國與中國大陸。她這一生有述說不完的故事,在在彰顯了神的大能與拯救;她的故事是關乎所有神兒女的奇蹟見證,讓我們看見上帝的愛是永不止息的。


真誠推薦:

「這本書講述了林張嘉禎的人生故事──她和弟弟還是孩童時,正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們是如何被日本人下在監裡;她重生時,父親如何將她趕出家門;上帝的恩典如何大大地得勝,且聖靈一直將她的生命攥在祂手中;上帝如何將一位優秀的弟兄──林本立──帶進她的生活,成為她的丈夫,也成為她的堅固磐石和鼓勵者。本書是兩個生命交織的故事;是本立牧師及師母在遠東廣播公司的服事如何蒙上帝引領和扶持的深刻經歷;又是本立安息主懷後,嘉禎如何一如往昔地活在主前,繼續在主愛協會服事的美好見證。藉著這本書,你們不僅能更了解她,而且為著基督的緣故,像嘉禎一樣,用你們的生命接受挑戰。」
──哈洛德.杰.賽勒博士/主愛協會董事會主席

「遠東廣播(良友電台)是自1949年以來,對中國進行福音廣播最重要的機構,而其中最重要的華人推手就是林本立牧師伉儷,本書是由林張嘉禎師母所寫作,她所寫下的歷史故事,不只是白紙黑字的描述,更是她和林牧師一生服事的真實腳步。」
──于厚恩/台灣遠東福音會總幹事

「一口氣讀完林張嘉禎師母的回憶錄《在衪翅膀的蔭下》,翻閲這本回憶錄,好像觀賞一部快速呈現的影片,一個鏡頭緊接着另一個鏡頭,清楚看到那位創造天地萬物的上帝,祂小心翼翼、鉅細靡遺地引領保護我們,祂真是那位奇妙掌管一切的主。」
──林治平/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終身志工

作者簡介

林張嘉禎

生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父母皆為廣東人。1949年移居台灣,就讀台北第一女中時期受洗歸主。1957年與林本立牧師結婚,兩人於1959年奉獻,成為遠東廣播公司宣教士,長達四十一年之久。
林張嘉禎在日本琉球、香港、新加坡及各遠東廣播公司分別擔任拓展部、節目部主任,以福音廣播傳揚神愛到中國大陸。她一直是林牧師的得力助手。
1988年與林牧師創立美國遠東廣播公司中國事工部,擔任副執行主任十二年,無論在行政、節目、拓展、音樂及錄音室策劃設計上,明顯地看見神的同在和恩賜。林牧師和師母於2000年退休,並開創了「主愛協會」,繼續投身中國事工和音樂事工傳揚主愛。
2002年7月林牧師蒙主恩召,得年六十八歲。林張嘉禎延續林牧師的事工,接任主愛協會執行主任一職,直到2018年退休。
2011年,她義務擔任冠冕財務華人事工美西地區主任,以主愛協會為平台擴展,主要服務美西地區華人教會及信徒。她也是「生涯指導」的專業輔導。
林張嘉禎與林本立牧師共育有三個孩子:存智、存慧、存恩,還有乾女兒麗玲,並有六個孫兒女。林師母現在居住於美國加州,常與兒孫往來,並熱心神國的事工。

【推薦序一】
機會之門

透過與「國際指標基督教使團」和遠東廣播公司,以及「敞開的門」的安德烈弟兄合作,我有幸認識了林張嘉禎師母,多年來我們有著良好的配搭事奉。自從1997年第一次造訪中國,我的心就沉甸甸地掛念著中國尚未認識主的廣大群眾。
我永遠忘不了曾經被帶進一條黑巷子裡,衣領豎得高高地儘量遮住我的臉,妻子達琳和我被領進一棟搖搖欲墜的建築物裡,爬了好幾層樓。接待我的人輕輕地敲一扇門,裡面的人開個門縫,瞧瞧我倆。家主見我們很和善,這才迎我們進屋。
我估計那時候每二十五萬個中國基督徒才能擁有一本紙本聖經。這時,我猛然地覺悟到了語音的力量,顯然無線電能跨越多重障礙。比如,我們廣播項目中有「靜思主道」是讀聖經─讀得很慢,慢到讓聽眾能有足夠的時間把所聽見的完整地寫下來,以補救聖經不足的缺憾。
成千上萬的中國信徒藏有小收音機就為了收聽上帝的道。與林本立牧師和嘉禎師母的相識,為我們一起在中國服事神,開啟了更多的機會之門。後來上帝把祂親愛的僕人本立召回天家,嘉禎仍勇往直前,承接了影響多人生命的「主愛協會」的負責人使命。
我是主愛協會董事會主席,為著嘉禎已經成就的,我感謝主,並且深信她和本立建立的工作將繼續影響成千上萬中國人的生命。

──主愛協會董事會主席 / 哈洛德.杰.賽勒(Harold J. Sala)


【推薦序二】
藉廣播、傳福音、到地極

遠東廣播(良友電台)是自1949年以來,對中國進行福音廣播最重要的機構,而其中最重要的華人推手就是林本立牧師伉儷,本書是由林張嘉禎師母所寫作,她記載下的歷史故事,不只是白紙黑字的描述,更是她和林牧師一生服事的真實腳步。
遠東廣播公司對中國所做的廣播節目,過去是透過五間不同地區的錄音辦公室,所合作製播而成,這五間錄音辦公室分別是:美國遠東中國事工部、香港遠東、新加坡遠東(目前已經暫時停止事工)、加拿大遠東、台灣遠東。其中美國遠東中國事工部、香港遠東、新加坡遠東,林牧師都直接參與了建立和發展的工作;加拿大遠東及台灣遠東,林牧師也非常關心並常掛於心。
若說「中國福音廣播的重要神僕」,林本立牧師伉儷絕對是名列其中的重要人物!
談到林本立牧師伉儷與遠東廣播公司的淵源,可追溯到1959年,當年林牧師在琉球沖繩島上,成為遠東廣播公司的宣教士,以他土木工程的專業背景,協助建立向中國廣播的福音廣播電台。1971年林牧師伉儷更被美國遠東差派至香港遠東擔任地區主任,而他也是第一位中國籍的地區主任。1971至1974年間,林牧師更是積極四處募款購地,為建立香港遠東而奔走努力的重要功臣。
1974年林牧師赴美進修,後因新加坡遠東需要地區主任的繼任人,林牧師伉儷又再受派任接替新加坡遠東地區主任,他們夫妻甚至當時因孩子求學之故,必須將孩子們留在美國請弟兄姊妹代為照顧,與孩子們分開了十年。他們為了服事而犧牲的故事,實在太多了。
林牧師到了新加坡,不只使新加坡遠東同工的服事水平得以提升,讓他們能無後顧之憂、專心服事;也再次募款籌建了現代化的廣播大樓,同時師母也擔任節目主任,與林牧師一起幫助新加坡遠東更上一層樓!
1988年,為因應「1997香港回歸中國」之變數,香港的盧家馼牧師找台北信友堂沈正牧師籌設台灣遠東。1989年,台灣遠東於是成立;那時並在加拿大兩岸分別增加一錄音室。1988年,在美國的林牧師伉儷,看到美國有許多專業的中國人,他們也可以用其聲音與專業來服事自己的同胞,故在洛杉磯美國遠東下成立了中國事工部。
中國福音廣播的重要神僕─林本立牧師伉儷,在華人宣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如今遠東福音會不只是「藉廣播、傳基督、到地極」,更藉著「各式多元媒體」作主在這世上的傳聲筒。2016年微電影當道,我們便開始製播一系列的微廣播事工,以短小精的模式來製播優質節目;2020年更製作名為「遠東廣播」的手機應用程式;2021年我們全面開展了各式Podcast節目,盼能不負主託及繼續林本立牧師伉儷那忠心又有見識的服事榜樣!

──台灣遠東福音會總幹事 / 于厚恩


【推薦序三】
走過人生,事奉上帝的精采見證

一口氣讀完了林張嘉禎師母的回憶錄─《在衪翅膀的蔭下》這本書。林師母是一位終身從事福音廣播工作的宣教士,也是我所尊敬佩服的嫂嫂。翻閱她寫的這本回憶錄,好像觀賞一部快速呈現的影片,一個鏡頭緊接著另一個鏡頭,清楚看到那位創造天地萬物的上帝,祂小心翼翼、鉅細靡遺地引領保護我們,祂真是那位奇妙掌管一切的主。
我出生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哥哥本立比我年長五歲,在那個日本侵華的戰亂時期,「逃難」這兩個字可以說是那個年代成長的人的共同印記。在我的記憶印象中,一生下來就是一連串的逃難,除了逃難、還是逃難。其他細節都是模模糊糊的印象。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聽家人描述,我一生下來就被母親抱在懷中逃難。記得有一次在群眾慌亂驚呼:「鬼子來了!」的匆忙緊張聲中,我們全家什麼都沒拿就爬上一部軍用大卡車逃難。
沿途車輛擁塞,四面八方都是難民。兩手空空、一無所有的難民,餓著肚子擁成一團,不要說食物,連喝的水都沒有。我的一個小妹就因為沒有水沖泡牛奶,而在母親懷中餓死。我與哥哥在到達安全地點後,也都餓得奄奄一息,連站都站不住地倒臥在地。另有一次在一個名叫金城江的火車站上,全家人擠在火車頂上逃難,忽然聽到「轟」的一聲巨響,原來是意外事件引發了炸彈爆發。我們從車頂上翻滾跳下,在一片黑暗中,彼此拉著手衝刺奔逃。
第二天一大早才發現,我們就處身在一些殘破的屍塊當中。這兩次特殊的經驗是我與哥哥不能忘記的童年回憶。其他的時日留下的記憶,就是不停地換地方逃難。對我而言,所謂的童年,就是糊里糊塗地跟著親人,一站又一站地跑了許多不同的地方。
哥哥比我大五歲,逃難沿途如有可能,父母總會想盡辦法送他去學校讀書,我們兄弟相處的時間就更少了。抗戰勝利以後,我們有一段短時間住在漢口,哥哥卻渡過長江去武昌實驗中學住校就讀。在我最需要一位大哥哥陪伴成長的日子中,我們見面的機會卻更少更難了。
就我模糊的記憶中,那時為了收集少見的彩色印刷聖經故事圖片,我曾接觸過教會主日學,也把一些漂亮的彩色故事圖片送給不常見面的哥哥。緊接著國共對立,爸爸必須隨軍遠行、各地征戰。為安定軍心,軍方決定將眷屬先行遷居台灣。我們全家只好放下盼望許久的安定日子,於1949年搭乘空軍軍機扺達嘉義,旋即轉移至虎尾,入住一大片甘蔗田中存放甘蔗的倉庫中。
哥哥那時已經十六、七歲,由於四處流浪,他常調侃自己:「讀遍大江南北,卻沒有一張小學、初中畢業證書。」於是哥哥下定決心自修,以同等學歷報考台南二中,竟獲高分錄取,隻身一人逕赴台南二中苦讀。一年半即以優異成績,得到台南二中所頒哥哥生平第一張畢業證書,令人稱羨不已。
那個時候還沒有聯考制度,哥哥報考了幾所知名的大學,均以高分錄取。而同年小學畢業的我,卻在中學招生的榜單上,名落孫山遍尋不著。那真是一段難熬難過的日子。
住在眷村中,人際關係十分緊密,隣居朋友隨時過門而入,難免會對哥哥每考必中,恭喜讚美一番。也會順便看一眼窩在房角桌邊的我,叫一聲:「加油!」你相信不相信,這時的我往往會在尷尬的情緒中湧出一片舒適,甚至略帶驕傲的快感─我有位了不起的哥哥!
那年暑假,在爸爸陪同下,我跑遍了台南、岡山、高雄,甚至遠至東港,參加不同的招生考試。深深體會到家人對子女教育的關心重視。幾天以後,報紙新聞揭露台南招生考試爆發弊案,我也是受害人之一,得以補發進入台南市中就讀。從此我們兄弟兩人南北分離,很少見面。而進入青春期發育的我,對成人社會的諸般現象,卻因此越來越充滿了懷疑、憤怒與反叛不滿,在學校中分幫結派、打架鬧事,逃學翹課、與老師作對,是個典型的問題學生。然而心底深處仍然一直探問著一些有關生命意義與價值相關的問題。卻始終找不到一個滿意正確的答案。
奇妙的是,那個時刻也正是哥哥在台北接觸基督信仰的初期階段。他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記得有一年暑假,大家坐在竹籬圍成的院子中乘涼,月光閃閃、眾星環繞輝照,哥哥忽然攤開一張白紙,對照天上的星座,對我們分析講解宇宙的奧祕、上帝的創造,使我驚訝不置。這是我一向崇拜的那位哥哥嗎?他不是一位學科學的人嗎?怎麼會相信有一位創造管理宇宙萬物的上帝呢?
從那次以後,他就常常從科學的角度或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向我們介紹他的基督信仰。那時我們一家五口人,只有他一人是基督徒。爸爸往往從儒家中國傳統提出理性質疑,更對中國近代史中列強對中國的侵犯騷擾,歸罪於基督信仰;媽媽則從民間信仰習俗,過著她習慣的傳統華人日常日子。哥哥的生活圈雖多半在台北,想要向家人宣教,殊為不易,但是他從不忘記:「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終必得救。」的應許,鍥而不捨地向家人宣講見證福音。尤其在認識嫂嫂以後,更是二人齊心,向家人宣講見證福音,甚至放下工程師穩定優厚的待遇,憑信心應允支持我讀大學的生活費、走上一條完全憑信心宣教的道路。
嫂嫂在《在祂翅膀的蔭下》這本書中,年屆八十八歲的嫂嫂把她與哥哥一生交往的情節故事、事奉上帝的恩典經驗,作了一番完整的追憶和見證,讀來引人入勝,感人至深。謝謝你!嫂嫂!我相信你們走過人生、事奉上帝精采真實的見證,會輾轉傳衍在宣教歷史的洪流中。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終身志工 / 林治平

目次

目錄 

【推薦序一】機會之門∕哈洛德.杰.賽勒博士 
【推薦序二】藉廣播、傳福音、到地極∕于厚恩 
【推薦序三】走過人生,事奉上帝的精采見證∕林治平 

PART Ⅰ 亂世中的童年:我的成長故事 
第一章 呱呱落地 
第二章 患難童年
第三章 在台灣的生活與面臨抉擇
第四章 神的豐足 
第五章 燈下佇立一青年 
 
PART Ⅱ 踏上蒙召的道路 
第六章 「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第七章 異鄉朝聖客 
第八章 建置家業 
第九章 美國到新加坡 
第十章 相隔兩地:美國加州和新加坡
第十一章 諸多改變
第十二章 痛失親人 
 
PART Ⅲ 邁入新階段:退而不休 
第十三章 主愛協會初始
第十四章 服事深入中國
第十五章 事工的拓展

PART Ⅳ 我的家人 
第十六章 我們的兒孫與朋友 
第十七章 海島歌聲/林本立牧師的見證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呱呱落地

半夜萬籟寂靜中傳來嬰兒陣陣的啼哭聲,接著聽到一個蒼老女人嘶喊的聲音:「你為什麼是個女孩?我要的是孫子,我要個男孩!」那個連親祖母都不想要的嬰兒就是我。
據說祖母抓起我,猛力朝床角扔去,虧得上帝保守,否則那夜我是死定了。我沒掉到地上,也沒受傷。那時我哪知道上帝的存在,但我的生命的確是掌握在祂的手中。
我生在廣東省廣州市,父母親都是廣東人。我的祖父出身書香門第,他是一所私塾的校長兼教師,關於他的事我知道的不多,我甚至也沒有見過他。他和祖母共有八個孩子,我的父親是老七,也是祖母最疼愛的。
1948 年離開中國大陸,一路從南京到上海,終於回到廣州。那時祖父已過世,父親把祖母接來和我們同住。一般祖輩都很愛孫輩,但我的祖母卻不是這樣。每天我都要替她擦背,在她房內桌上有一大盤的五彩水果糖,我一面替她擦背,一面眼望著那些糖,希望祖母會給我一顆,但她卻從來沒有給過我。也許她仍然不高興,我不是一個男孩吧!
我的父親在廣東中山大學攻讀哲學系,後來投入黃埔軍校,成為該校第七期的畢業生。雖然小時候我和弟弟都非常怕他,但是長大了才知道,他其實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他長得高大英俊,會寫詩填詞,收集了許多古書、古畫和古玩,喜歡唱京戲。他很年輕的時候就非常地洋化,喜歡聽西洋古典音樂,喜歡打獵,又很會跳交際舞。我和弟弟每次一聽見父親回家了,就躲在閣樓裡不敢出來。有時他對我們吼著說:「我又不是老虎,你們為什麼像兔子般躲起來?」他的另外一個稱呼是老爺,下人都那麼稱呼他。
我的母親是一位舊時代的溫順女性。她畢業於師範學校,在小學教書。我的祖母和三姑媽常欺負她,但她總是默默不語。
我出生後,父親離家到另一個省分去,在那裡擔任警察局長。不久,我們也跟著到了那個新地方。父母親告訴我小時候的事情,說我是一個頑皮的小女孩。他們還在淮安的時候,那時我只有三歲。有一天他們發覺我不見了,就拚命地到處找。結果在一個麵攤前面,看見我坐在一張凳子上。原來賣麵的老闆知道我是警察局長的千金,長得又活潑可愛,就很樂意請我吃麵。
我只有一個比我小兩歲的弟弟。我常常欺負他。我的性情急躁,比較外向,弟弟卻像母親,比較內向。我記得有一次,我用指頭沾了口紅,印在一幅著名中國古畫的女子雙頰上。父親回來發覺了,就很生氣地問:
「是誰弄的?」我趕快用手指向弟弟,結果害他挨了一頓打。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開始,由於工作關係,父親又離開家,獨自先行轉赴上海。隨後,母親帶著弟弟和我,準備經由水路去上海與父親會合。 我還記得我們乘坐一條小船,不幸遇著日本飛機從空中丟炸彈,用機關槍掃射,我們蓋著一條毯子,驚嚇地躲在下面發抖。 一路上可說是生與死的搏鬥,不過神奇妙 地保守了我們的生命!
終於逃到了上海。


第二章 患難童年

我父親在上海的法租界租了一間公寓。法租界的環境美麗又整潔,我還記得街道兩側都種有梧桐樹。公寓旁有一個小公園,當時的生活很平靜。
一天夜裡,母親、弟弟和我正睡著,突然一陣很響的敲門聲音驚醒了我們。會是誰呢?我們非常害怕。母親驚惶地打開門,見是父親的司機,這才放下心來。但似乎是嚇壞了的司機,聲音裡透著焦急,他說:「張太太,趕快,趕快收拾行李,來我家。日本人已經把你丈夫抓走了。快點!」
除了重慶,日本人當時占據了中國大部分的區域,包括上海、南京還有其他省分。那時,父親是中統局的一名諜報人員。司機告訴母親說:父親去了一家餐館,出來的時候,有人用含有「歌羅仿」(三氯甲烷)的手巾摀住他的鼻子,就逮捕了他。即使那時我還是個小小孩,我仍然清楚記得所發生的事,我們住在那位司機家裡,那兒只有一張床。我們家三口,加上他們家五口,全都擠在那張床上睡覺。
過了幾天,母親收到日本占領區當局傳來的話說:如果母親帶我們去南京看望獄中的父親,他們就放了我們全家。我母親秉性天真,帶著我們上南京。當時人一提起七十六號,都會產生一種畏懼感,因為那是日本人在南京的監獄。記得當我們們扺達七十六號時,就看到監獄外面有著高大的牆和門,看起來的確令人生畏。
日本人並沒有照他們所承諾的釋放我們,反而將我們鋃鐺下獄。即使我們按著他們所要求的都做到了,日本人就是不放我們。他們耍了我們,讓我們成了階下囚。
我仍然記得他們把我們塞進去的那間小屋,就在刑房隔壁。我特害怕聽見刑房傳來的聲音─人們叫囂、哭嚎、嘶喊。這些受刑人出來的時候,經過我們牢房門口,看起來簡直不能走路了。這印象在我腦海裡太深刻了,我永遠都忘不了。
快六歲的時候,日本人決定送我上小學。他們用馬車接送我上下學。小學的名字是瑯玡路小學。
日本人要我父親承認:他是間諜,並且要忠心投誠,但是他拒絕了。而在收到重慶密件,要他假裝投降成為反間諜時,他鬆了口。最後,日本人放了我們,讓我們住進寧夏路一所很好的大房子。我們在南京的時候,父親很少回家,多半住在上海。
有關他的謠言四佈。一天,有位朋友來告訴我們,有些人認為我父親可能是間諜;但也有些人堅持我父親不會是間諜,因為他整天只知道喝酒,混在女人堆裡。
他朋友中的一位反間諜遭日本人槍決了。我們也為父親感到害怕。我母親聽到他有許多女人,整日花天酒地又很少回家,為此她感到十分傷心難過,父親卻不敢告訴母親:他其實是反間諜。父親為了掩護自己真實的身分,結交偽政府頭子汪精衛的兒子,和他成為好朋友。
中國對日抗戰持續了八年之久,整段時間裡我們都住在日本人的占領區。我們住寧夏路時,園子裡有防空洞,因為聯軍的飛機常常來空襲。我們一聽到警報聲就趕快躲起來。有一次我和弟弟不懂事,看到飛機飛得好低就跑出去看。當時飛機低飛到甚至可以看見駕駛員,他們用機關槍掃射地面。子彈打到了我們家的鐵門,當然我們被大人拖回防空洞。神又再次救了我的命。
我們搬到寧夏路那棟有三層樓的房子之後,弟弟和我都在瑯玡路小學讀書。上學途中側邊有一座小山丘,那裡有個廟。我和弟弟常到山上去玩。看見廟裡面目猙獰的十八羅漢,心中懼怕不已,懷疑這些神這麼可怕,他們真的會保佑我們嗎?我們認識了廟中的一位尼姑,我彷彿還可以聞到她煮飯的香味,她常常給我們一些飯吃。我記得她住的房間又小又黑暗,總感到她好寂寞好可憐,我決定長大後絕對不做尼姑!
我十歲的時候,有一天,肚子痛得不得了,我告訴母親說我不能去上學了。母親認為我只是想逃學找藉口,就不相信我。過了兩天之後,肚子仍然痛,母親帶我去看醫生。醫生看了說沒什麼大事的,只是感冒而已,吃點藥就可以好了。可是吃了藥還是沒好,母親知道事態嚴重了。結果她帶我去醫院看另外一位醫生。醫生一聽我的狀況就知道是盲腸炎。當時我還在吃蘋果,醫生把蘋果從我口中拿出來 :「現在馬上要開刀。」
兩位醫生替我開刀,可是找來找去也找不到盲腸,主治醫師就說:「縫起來算了。」可是另外一位醫生說:「再找找看吧!」結果在大腸下面找到,盲腸已經爛了,大腸也發炎成為腹膜炎。我在醫院住了一個月,肚子上開了一個洞,每天把膿抽出來。如果當時那位醫生把傷口縫起來,我的命就沒有了,所以神又一次保存了我的性命。
日本投降那天,父親立刻闖進偽政府頭子的家裡,將他雙手捆綁,下在監裡。母親十分訝異,發現原來父親真的是反間諜,也理解到有這麼多女人圍著他,原來是為了掩護他的真實身分。
勝利後,寧夏路的房子必須歸還,於是我們就搬到南京一個叫做大樹根的地方居住。大樹根有兩棟房子一前一後在一個大院子內。那時我的父親仍然屬於中統局,也是第七軍團的師長。我們住第一棟,而後面那棟就住了一些他部下的兵,有一次這些兵叫我 :「小妹妹,要不要來吃肉?」我聞到肉香就吃了,覺得好好吃。後來才知道是狗肉,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吃,以後再也沒吃過了。
身為間諜,想辭職轉業對父親來說並不容易,但他不斷努力進修並爭取,在金融業找到一個職位,終於成了一名銀行家。父親離開中統局後,我們搬到靠近玄武湖附近的翠明村。此時,我已小學畢業,開始上初中了。
南京有兩所著名的女子中學,滙文女中和中華女中。滙文女中的學生多半是出身富裕,而中華女中則是較為樸素的基督教女子中學。父親送我上基督教辦的中華女中。每個人都很詫異,為什麼父親送我上基督教學校?我父親一向是反對基督教的。他常告誡弟弟和我永遠不可以當基督徒,因為父親認為基督教是帝國主義遂行侵略的工具。
他送我上基督教學校是因為:他相信那兒可以給我比較好的教育。其實我在那兒得到的,可不光是知識。
在學校裡,我們每天都有晨更。有一天我聽到一位女士說:罪就像一條黑蛇圍繞著我們,它用蛇身纏住我們,叫我們逃不掉。唯一逃脫的方法就是接受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我從小就喜歡音樂和唱歌,初中時曾被選去電台唱歌,我還記得歌名是《夏日最後的玫瑰》。
共產黨打來之前,可說諸事順遂。父親說:「共產黨比日本人還凶。」我們便從南京搬到上海,最後定居廣州。在那兒我仍然上基督教的培道女中。那時雖然我還不是基督徒,但我記得我所唱的《耶穌愛我》那首歌,我也記得所讀過的約翰福音三章16 節。
在廣州時,我第一次談戀愛。對象是我父母朋友的兒子,那時我們只有十五歲。中共取得了廣州後,接著又攻下一個又一個省。我們家必須搬遷到一個安全所在,於是我們遷到台灣避難。母親、弟弟和我在中共取得廣州的前一個月到了台灣,父親則是在廣州被占的前一天才離開。
當男朋友知道我們要遷至台灣時,他決定離開住在香港的父母,為了我,他也隻身遷至台灣,住在他父母的朋友家上建國中學。中學畢業後,他去美留學。我們倆都以為將來會結為夫妻,但神卻另有計劃安排。

第三章 台灣的生活與面臨抉擇

到了台灣之後,我們開了一間當時相當有名的餐廳,叫老爺餐廳。也許你想知道為什麼會開一間稱為老爺餐廳的餐館呢?
起初我們住在台北羅斯福路四段,後來中央信託局(我父親工作的機構)另外分配一間較大的房子給我們,這屋子座落在新生南路三段。那個房子的後面有一個非常大的院子。我的父親認為可以發展為養雞場,因為當時台灣是克難時期,每家少有餘錢買大魚大肉吃,認為能吃到雞蛋就很補了,因此當時風行養來亨雞。父親認為我們既有這麼大的院子,可以養不少的雞,並且也會有很多雞蛋可以出售。
我記得當時我們自己孵小雞。我們買了一個孵蛋機,每幾小時就要把蛋翻轉一次。這工作就落在我弟弟的身上,最後我母親和弟弟成為主要的養雞負責人。雞很容易生病,我弟弟不時得替牠們打針和清理喉嚨。他也必須騎腳踏車送雞蛋給定期購買的人家。我彷彿仍然可以看到弟弟的腳踏車兩端掛了兩個大籃子,他搖搖晃晃非常辛苦地騎著腳踏車到處去送雞蛋。
我父親比較疼我、慣我,只讓我做些簡單的家事,而我也樂得不碰養雞的事。後來爸爸從中央信託局退休,每星期幾次請了拉胡琴的來家裡拉,並有不少票友一起來唱京戲。父親認為自己是老爺,理當享受,他也花很多的時間寫詩填詞,到處去收集些古書,於是所有家裡的事並養雞的工作都落在母親和弟弟的身上,母親也溫順地接受了這個事實!
我不知道爸爸後來在哪裡得到了一本英文烹飪書,他照書中煎了牛排,覺得很好吃,吃後又做了一種「知利雞」。於是他就起意要用家中寬濶的走廊開一家西餐廳。當時母親極力反對,因為她大概知道,到最後,一切工作又會落在她頭上。不顧母親的反對,餐廳還是開了。當時要取個名字,我說:「既然老爺要開,何不叫做老爺餐廳?」因此飯店的名就定了。正如母親所料,沒多久父親就不再有興趣,結果有客人要吃牛排時,招待員就會說老爺牛排賣完了,只有「太太雞」了!
讓我解釋一下什麼叫做太太雞。這是將童子雞先炸,然後再放入一種醬料中煮的雞。香料主要用稱為知利(Chili)的辣椒香料磨成粉,再加上其他的香料煮成。童子雞因為是自己養的,所以肉特別柔嫩鮮甜,配上台灣少有的香料特別好吃!
為了補身體,好多人來吃,漸漸在台北出名了。聽說後來有人也開了一間老爺餐廳,因為沒有吃過,不知道他們怎麼樣煮法。

高中生活

在台灣的時候,我唸的是在台北的公立、非基督教學校的第一女中。我高中時期算是相當高的一個女孩子。我的腿又瘦又長,常參加各項的運動比賽,好像跳高呀,跳遠呀,打籃球,還有游泳。在比賽時得過獎,一百米賽跑以及游泳都得過第一名。
當時我們那一班一共分為甲乙丙丁四組,我是丙組,也就是說我的功課只是馬馬虎虎,我特別不喜歡的就是數學,無論是幾何、代數、三角,每次得到的都是要補考。我比較好的是英文,英文老師是留過美的。我記得有一次老師教我們「鵝」的英文單字,我剛好知道這個字。老師說是geese(多數),我立刻站起來自以為是地辯說:老師不對,是goose(單數)。當然被老師訓了一頓。
在同學中我有好幾位好朋友,其中一位叫沈祖燕,我們在南京就同校同班,然後在廣州也是。在台北一女中又同校,不但如此,還同是丙組的。還有一位叫祝引瑞,我常到她家去。她很會畫畫,文字也很好。在同學中有一位是台北某家殯儀館老闆的女兒,我們都離她遠遠的,說她滿身有死人味,現在想起來覺得我們太不懂事了。
有一年,一女中開辦週末放映電影籌款,記得我在廣州就要好的男朋友騎著腳踏車來學校和我一起看電影,我感到好驕傲,同學中還少有像我那樣有男朋友的。我高二時,男朋友就高中畢業了,當時他離開台灣到美國留學。我們只能寫航空郵簡聯繫。郵簡只是薄薄的一張紙,來回要花一個月。那時沒有電郵或其他聯絡的方式。後來聽說他那裡很冷,於是我把自己的毛衣拆了,用舊毛線替他織圍巾和手套。
當時一女中的校長是江學珠,對學生管得非常嚴,學生都怕她。訓導主任和她一樣地兇。我們的制服是藍布旗袍,規定不可以有腰圍,不可以太短,我們稱它為藍布大褂。每人頭髮不可以過耳朶,當然也不准許戴耳環,但還是有些學生把頭髮的後面留得較長。
到高三時,大家都為了考大學緊張努力讀書,那時台北只有台灣大學和師範大學。三年高中很快地讀完了,也到了大家分別的時刻!同學之間依依不捨。

同學向我傳福音

念第一女中時,中午有兩小時午休時間,我和同學們常會談些男朋友、服裝、電影或者別的女孩子的話題。我們當中有一位基督徒卻老是談耶穌,要我信耶穌。我回答:「我為什麼要信耶穌?」我清楚記得父親告誡過我,永遠不可以成為基督徒。她卻一直對我說,你需要耶穌,因為你是個罪人─而我並沒有犯罪。這個回絕並沒把她打發走,她對我仍非常有耐心。
一段時間過後,有一天她來問我要不要學英文。我說:「當然要。」她告訴我有一對從英國來的夫婦免費教英文。我意識到一定會是學習聖經。我告訴她,我去是要學英文,別想勸我成為基督徒。
我和她一塊兒去丁曉亮夫婦辦的查經班─丁曉亮(Dr. H. Donald Dale)是來自英國的宣教士醫生。我們從約翰福音三章讀起,這讓我想起初級中學時學過的一首歌。我尋思著:如果想學英語會話,我得跟丁曉亮醫生談談,問他些問題。丁曉亮醫生建議我下回跟他太太(Penelope Dale)談。我有必要再回來嗎?為什麼!他們不就是要我成為基督徒嘛。
第二天,我等不及地要回去跟丁曉亮太太談談,她很高興見到我。丁曉亮太太領我進她家的一間小房間,請我喝茶,吃餅乾。在那兒,她讀聖經的哥林多後書五章17 節給我聽,並且告訴我,我是個罪人,需要耶穌,祂可以改變我的人生。她說:「有祂在你心裡,你可以重新開始你的人生。」
她所說的觸動了我的心。那時候我大概是十七、八歲。我疑惑著,「人為什麼活在這世上,尤其是身為一個女孩子?難道我努力讓自己變得漂亮,好嫁人生孩子,然後死去?」我對世界的看法是灰暗淒涼的。
我性子急,知道這輩子也改不了。回家的路上我一邊蹬著自行車,一邊反覆地思考她所說的。如果我接受耶穌,我就可以成為一個新人。最終聖靈說服我是個罪人,我禱告說:「耶穌,如果她說的是真的,我要這種新生命。請進入我的生命、我的心,也饒恕我犯的罪。」
從那天起,我的生活完全改變了。這世界似乎變得美麗了,天空也變得更耀眼蔚藍了。我知道我曾經定意:絕不當基督徒,但是事情改變了,我的心改變了──我接受了耶穌。
然而我猶疑著,「父親會怎麼說呢?」我不敢告訴父親我參加了查經小組,只說是去學英語。我也沒參加教會的聚會,免得被發現。但是有一天,我覺得必須受浸,就和丁曉亮醫生夫婦商量。就在當晚,他們帶我去一所教堂,在那兒受了浸。母親看到我拎著一包濕衣服,知道我受洗了,她很難過。她是位虔誠的佛教徒。
事實上,她曾經把弟弟「給」觀世音菩薩當兒子。她知道我成了基督徒後,問我:「我死後,誰給我上供和燒香啊 ?」
第二天早上,父親坐在客廳的大椅子上叫我,要和我說話。弟弟和我都怕他。他生氣的時候,瞧著他都讓我們發抖。他說:「聽你母親說,你做了基督徒。我說過,永遠都不可以的呀!為什麼不聽話?我再給你一次機會 。如果你仍然願意做我的女兒,就不能做基督徒。否則你得離開這個家。今晚就給我個答案。」
我該怎麼辦啊? 我問了宣教士, 他們告訴我:「『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10:37-38)如果你把主放首位,祂會解決你的難題。」
那晚我一回家,就見父親早已在客廳裡等著我。他問我是否決定好了,我告訴他:「是的,我要繼續當你的女兒,也要繼續當基督徒。」他不滿意我的回答,因為他以為我一定會說:「我不要做基督徒」,於是氣急敗壞地對我說:「只有兩種選擇,沒有第三個。要嘛,繼續做我的女兒,要嘛,繼續當你的基督徒。你既然選擇做基督徒,現在就滾出去!」
拿了幾件衣服,我離開了家門,去丁曉亮醫生夫婦家,他們願意收留我幾天。他們告訴我有一個基督徒學生中心,可以在那兒當看管做個傳福音的人,向那些來打乒乓球和看雜誌的台大學生作見證。中心給的工資不多,不過我還是接受了這份工作。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