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2:終身學習,終身成長(簡體書)
滿額折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2:終身學習,終身成長(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踏上了閱讀之路,

就意味著你選擇了一種終身成長的生活方式。

每一位教師都要練就十八般武藝,

閱讀會讓你的修行不斷提速。

這是一幅幫你突破思維邊界、獲得內在提升的閱讀路線圖。作者從近800本圖書中,精選50本有影響力的好書,幫你了解自己,認識未來,開啟你的悅讀之旅,進而成為獨立思考、不斷精進的終身學習者。


作者簡介

常生龍,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副院長,物理學博士,上海市物理特級教師。榮獲“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管理貢獻獎”、《中國教育報》“2012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出版有《給教師的5把鑰匙》《讓教育更明亮》《物理教師的備課與上課》《核心素養與學習的變革》等著作,主編《歷史與科學的對話》拓展型教材。

名人/編輯推薦


拉開人與人差距的,

往往不是能力和天賦,

而是眼界與格局。

閱讀是為了讓我們產生

新的眼光、新的思考、新的選項,通往新生。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作者全新力作。


自序·讀書,急於求成是大忌

前些日子,我在微信中看到一篇文章,說有位教師積極響應教育局的號召,每學期堅持讀一本書,但令他感到困惑的是,讀了好幾本教育理論書,教學中卻用不上,無論是自身的理論水平,還是課堂教學水平,都沒有預期的收獲。這讓他備感苦惱。這篇文章的作者對此做了分析,歸納了這位教師讀書卻用不上的三個原因。一是讀書態度上有問題。把讀書當作一項上級部門安排的硬性任務,既沒有讀的興趣,也沒有讀的動力。二是讀書方法上有問題。讀書時一知半解,沒有把握一本書的精髓和要旨。三是學以致用上有問題。雖然理解書中提出的觀點,但一遇到現實教育問題,往往就憑經驗做事,找不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點,難以用理論指導實踐。

作者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以為上述三點並沒有說到關鍵之處。教師讀書通常有兩種目的。

一是遇到了難題,需要通過讀書來尋找破解問題的良方。如果出於這樣的考慮,就應該尋找與自己的難題相關的書,而不是泛泛地閱讀教育理論著作。教育理論著作是對大量實踐經驗的總結,具有抽象性,更注重自身邏輯體系和哲學觀念的建構。如果用它來指導課堂教學實踐,就需要有人先去做從理論到實踐的“轉譯”工作。這有點兒像我們學習古漢語,需要用白話文翻譯,理解起來才會更加深刻。大部分教師不清楚教育家特有的話語體系,直接去閱讀其著作是有一定難度的。理解不夠深刻,自然就難以在實踐中加以運用了。

二是希望通過閱讀提升自身素養。有這種想法的教師,閱讀的面就不能太窄,就算你想提升專業素養,也絕不是僅僅通過閱讀教育理論著作就能實現的。就像一個人要健康生活,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這三類營養物質是必需的、缺一不可的,都需要通過食物來保障。如果偏愛某一類型的食物,必然就會導致營養不良,影響身體健康。世界原本就是一個整體,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人們因為這個整體太龐大和繁雜,不便於學習和研究,才將其劃分成不同的領域,分門別類地加以探索。讀書的面越廣,就越能看到事物之間的相互關聯,越能理解世界原本的面貌和結構。閱讀才是提升素養的根本路徑。

從上述兩種目的來看,讀書不能急於求成。在遇到難題的時候試圖找一本書來幫你解惑,看上去似乎很容易,其實非常困難。因為這需要建立在自身長期堅持閱讀,對相關文本和作品具有一定文化判斷力的基礎之上。而提升自身素養,更是長期積累的過程,急不得,怎麼著急也沒有用。像前面那位教師那樣,一個學期才讀一本書,就想通過讀書找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就是太著急了。

我堅持每周讀一本書並寫出讀後感,已經整整15年了。在開始的幾年中,基本上處於一種無序的狀態,遇到一本喜歡的書就拿起來讀,沒有什麼章法。讀了一段時間之後,逐漸發現不同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絕活,會策劃各具特點的書系,在編輯力量上聚焦,在挖掘作者上著力,在出版質量上精益求精,努力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長。於是,慢慢地,我的閱讀開始有了專題,找尋相關書籍的方向逐漸明晰,在選擇優秀圖書方面也有了自己的心得。堅持不懈地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收獲的過程。近些年來,我先後出版了5本專著,還在各類報刊上發表了近百篇與閱讀、寫作相關的文章。除了這些文字上的收獲外,我在以下幾個方面也獲益良多。

首先是專業上的收獲。閱讀極大地拓展了我的知識面和視野,構建起了豐富、多元的知識聯結,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我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每當我在專業領域遇到挑戰的時候,總會發現有一本與此相關的書在等著我,這給了我很大的自信,也讓我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更加堅定。

其次是精神上的收獲。閱讀和寫作可以豐富自己的心靈世界,厚實自己的精神底色,這只有親身投入其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越是堅持閱讀,就越會發現自己的淺薄和無知,越有進一步探究的好奇和衝動,也越發讓自己對這個世界多一些敬畏。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慢慢地變得更加謙卑了,心逐漸安放了下來,學會用感恩的、充滿喜悅的心態來面對世界,面對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一切,也從中獲得了更多的寧靜和充實。

最後是習慣上的收獲。我們都知道,自然是有節奏的,春夏秋冬四季輪回,晝夜交替循環往復,這讓我們在擁抱變化的過程中心裡有預判,內心充滿安全感。同樣,人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做事情比較有條理,具有明顯的節奏,就能張弛有度,讓自己處在一種較為適宜的狀態。我每周讀一本書,並通過博客推送一篇讀書體會文章,形成了固定的節奏。閱讀已經成為我的生活方式,我樂在其中。

這是一個持續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個人不可能僅僅讀了幾本書就能夠發生脫胎換骨的改變。在閱讀的過程中,應該不要太功利,不要急於求成,也不要給自己定太明確的目標,要有靜等花開的耐心。或許在靜心閱讀的過程中,還能體會到“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樂趣呢!就像我,作為物理教師,卻出版了多本物理學科之外的專著,這都是拜閱讀所賜。

本書推薦的50本圖書,都是我自己近些年來認真研讀過的。我將其按照內容分為五個專輯。

第一輯“教育的常識”,探索教育教學應該遵循的規律。這些顯而易見的規律,通常以常識的面目出現。教育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多是違反常識,違背規律所致。

第二輯“前沿的探索”,介紹近些年課堂教學的新探索、核心素養的新主張、腦科學研究的新進展、學習科學理論的新發展,以及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新應用。我們正處在教育變革的拐點上,上述這些因素共同促生了這場變革。

第三輯“思想的履痕”,分析歷史上一批偉大的教育家的經典著作,回顧教育思想的演變歷程,梳理教育發展的脈絡,明確所從事的教育工作從何而來,現在在哪裡,未來將去向何方。

第四輯“個體的成長”,探析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師是一個專業化的職業,但其專業程度還不夠高。我國的教師專業標準前幾年才剛剛頒布,很多教師距離這樣的標準還有不少差距。只有找到差距所在,汲取榜樣的力量,專業化發展的路徑才會更加清晰。

第五輯“窗外的風景”,從人文教育、科學教育兩個視角,擷取了一組圖書,內容涉及人物傳記、人類歷史、科學探索、技術發展和哲學追問等,提醒教師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巨變時代,要著力呵護自己和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開卷有益。受限於學識,我對這些書的解讀可能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希望本書的介紹能夠引發讀者找尋原著閱讀的興趣。相信讀者在閱讀原著的過程中會有更多的新發現、新體會和新收獲。


目次

自序 讀書,急於求成是大忌

第一輯 教育的常識

教育的常識,指的是與教育相關的基礎知識,包括對孩子天性以及成長特征的認識,對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則的理解,對學習科學的基本原理的掌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的身心發展規律、教育教學的規律等。這是教育實踐的原點。只有遵守教育常識,才能走好教育的變革之路。

用常識照亮前行之路

和孩子一起成長

教育總是始於家長,也終於家長

兒童人格發展的基本特征

教育是一個整體

如何發展學生的智力

教育轉型時期的一盞燈

學校的治理結構

第二輯 前沿的探索

教育對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科學技術在腦科學、神經科學、人工智能和認知科學等領域的深度應用,又成為推動教育持續改革的重要引擎。在這一背景下建構的學習科學理論、確立的核心素養培育目標,吹響了新一輪教育變革的號角。教育已經走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我們需要以新的發展理念,構建教育未來的新格局。

在理解的基礎上組織教學

將課程改革推向深入

在腦科學的指導下教學

從經驗走向科學

學會更有效地學習

身體影響我們的認知

三個重要的心理學理論

學與教的專業引領

創造讓每個學生成就非凡的教育

展望未來的學習

第三輯 思想的履痕

什麼樣的教育家最偉大?那些教育思想的原創者。雖然這些原創思想可能誕生於幾千年前、幾百年前,但仍對今天的教育,甚至對未來的教育產生重大影響。這些原創思想就像燈塔一樣照亮了人類漫長的教育之路,改變過去、當代以及子孫後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使人們認識到教育青少年的重要性,指導人們承擔起挑戰無知的重要任務。

……


書摘/試閱

用常識照亮前行之路

教育常識是人們在大量的生活與教育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來的,在一定的歷史發展時期具有相對正確性和穩定性的基礎知識。教育常識不受個人意志和利益的驅使,保護人受教育的權益,幫助人正確認識世界和自我。吳非老師以一種充滿憂患的心情在《照亮校園的常識》一書中,分析了當下許多反常識的行為,提醒我們要認識常識,尊重常識,按照常識來辦教育。

課堂上應遵循的常識

絕大多數學生每天是在教室裡、課堂上學習的,課堂教學的效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質量。吳非老師認為,課堂教學的成效取決於兩個要素:包容學生的涵養和深厚的知識背景。

在包容學生的涵養方面,教師在教學中需遵循的教育常識有很多。比如說,不同的學生心智發展和思維水平是存在差異的。差異是教學的起點,差異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整齊劃一的教學進度和要求,總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教學效益也就會大打折扣。比如說,教室就是學生犯錯誤的地方。如果一個學生不能夠、不被允許在教室裡犯錯誤,那麼他在走上社會之後可能就會犯更多的錯誤,甚至可能犯不可原諒的錯誤。比如說,課堂教學要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進行,通過給學生巧妙地搭設階梯,讓他在已有的知識水平上獲得新的提升,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研究,知曉他當下處在怎樣的知識水平,對即將學習的知識內容有怎樣的理解,並由此確定教學的起點和需要搭設的階梯。比如說,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問題後,要盡量多留給學生一些思考時間,不要這邊話音剛落,那邊就急著讓學生回答。未經思考的搶答,不僅不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還容易導致學習浮躁。

深厚的知識背景,源自教師終身學習的習慣和在工作過程中始終堅持閱讀、不斷拓展知識視野的習慣。教師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不僅對自己有益,對學生也能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閱讀是為了啟迪智能,培養批判性思維。人只有在大量閱讀後,才有可能認識和比較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表達,進而產生疑問和困惑,逐漸形成辨別能力。一個人讀的書越多,困惑也就可能越多,獲得的情感體驗也就越豐富。

課外應有的常識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說過,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課堂教學往往按部就班,學生要跟著教師的節奏走。只有在課外,學生才能比較從容地思考、領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合、鞏固,並做進一步的探究。這個過程飽含學習趣味,“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學生通過思考、感悟獲取知識的方法是最有價值的,如果他沒有時間思考、感悟,那樣的學習就會帶有缺陷。

學生學力的差異,主要是在課外形成的。在沒有教師或家長指導的情況下,知道該做什麼、如何去做,有正常的自理能力,這樣的學生才算是合格的。學生的學風,較多情況下受他的思考和行為方式的影響,而大量的課外時間有助於學生思考,也為學生形成學風奠定了基礎。如果學生沒有課外時間,沒有對身邊事物細致入微的觀察,沒有因為看到大自然的變幻莫測而產生的怦然心動,那麼,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又在哪裡呢?

現在的教師,承擔的壓力確實很大。除了基本的教學任務之外,課程改革、課題研究、專業培訓、教研活動、家校共建,以及各個部門分攤過來的任務,讓教師應接不暇,這是事實。但如果教師因此就放棄了對自己業餘生活的管理,讓自己的業餘時間也被工作擠占,或沉浸在好友的酒場、智能設備的休閑體驗中,那就大錯特錯了。越是在負擔重、壓力大的時候,越要加強自我管理,統籌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愛因斯坦在答《紐約時報》記者問時強調,“負擔過重必導致膚淺”,這句話值得教師們仔細品味。吳非老師說,一些教師負擔過重,個人也要負責。如果唯命是從,教師就喪失了獨立意志和自由精神,他就很難教出心靈健康的人。這真是振聾發聵的聲音!那些負擔過重的教師都應該問問自己:負擔是怎樣來的?是如何過重的?

校園裡應有的常識

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有這樣的意識:非理性的教育,不但會讓受教育者失去學的趣味,也會讓教育者喪失職業理想,其職業素質也會隨著荒謬的教育行為喪失殆盡。

比如說,每天給學生布置一大堆作業,就是非理性的教育。很多教師幾乎不怎麼根據學習內容為學生編制相應的作業,而是購買幾本練習冊,讓學生在課後反復操練其中的題目。教學的盲目性,導致了過量的作業以及無休止的復習。很多中學生為什麼書寫狀況不佳?往往就是因為從小學階段開始作業太多,書寫量過大,他們為了加快速度而不得不犧牲書寫質量。比如說,很多學校在做課間操的時候,德育處、教導處、年級組、學生會和團委等大大小小的管理者一起出動,監督學生做操,對那些不認真做操的學生進行教育,卻很少思考這樣的問題:一項有益於自己身體健康的活動也要別人監督,以後這些學生走出校門又能做什麼事兒?我們在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方面做了些什麼呢?

比如說,一所學校能把那些沒有教育價值的事做得形式光鮮、過程精致,但在對學生成長有重要價值的事情上,卻不去用力。過去,每個班級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包幹衛生區;現在,學校要購買物業服務來清理校園。我們的學校正在培養沒有勞動意識的學生。學生養尊處優,獲取智能的途徑因此變得狹窄,這也影響了他們的精神成長。比如說,讀書本該是在學校裡常見的行為,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應該是校園裡的常識和常態,但很多學校卻大張旗鼓地搞“讀書節”;學校的圖書館每年購買了大量圖書,但很多圖書基本上就沒有被人借閱過,學生每學期借閱圖書和期刊的數量屈指可數。

吳非老師說:“真正的‘好老師’大概有這樣一些特征:有社會理想,有職業質量,眼光始終能向著未來;有人道精神,在教育教學中,更多地看到的是‘人’——把學生當人,也把自己當人;他不是教育生產在線的部件,而是有獨立意志、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他不屈從於權勢,不受誘惑,總能從教育教學中有所發現,感受樂趣,能遠離名利場;他能在學生面前展現優秀的思維質量,給學生啟示和積極影響;他有反思意識和自省能力,這是他作為一名教師的超凡脫俗之處;他是有智能的學習者,比一般人善於學;他的課堂包含許多人生經驗,有寬廣的知識背景,他站上了講臺,學生面前出現了遼闊的世界……”

讓我們都來做敬畏常識,依據常識從事教育工作的好老師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