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儒道佛陶染的詩文美學詮釋
滿額折
儒道佛陶染的詩文美學詮釋
儒道佛陶染的詩文美學詮釋
儒道佛陶染的詩文美學詮釋
儒道佛陶染的詩文美學詮釋
儒道佛陶染的詩文美學詮釋

儒道佛陶染的詩文美學詮釋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9032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6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以「儒道佛陶染的詩文美學詮釋」命名,乃試圖從哲學美學的詮釋進路來闡述古典詩文之意境的義蘊。概言之,中國儒、道、佛三家各有其精神生命所要追求的終極價值與修身養性之道,亦各依其不同的價值關懷而孕育出獨特的文學藝術之審美品味。魏晉以降之士子,當他面臨政治社會現實的存在困境時,往往在儒、道、佛三家之陶養習染下覓得安止精神生命的住所,進而創造出饒具文藝之美的詩篇。例如:阮籍的《詠懷》、陶淵明的《詠貧士》和《形影神》三首、以及王維的禪詩等等。書中諸篇雖非一時之作,然皆興發於同一個問題意識,且對作者的生命歷程有一「前理解的視域(horizon)」考察後才完成的。

作者簡介

吳幸姬
就讀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博班時主攻中國哲學與美學,尤其側重先秦儒家美學思想的研究,因此後來順勢研究宋明理學。研究所畢業後,到華梵大學中國文學學系任教。因應系上教學需求,開課以儒家、道家、魏晉玄學及中國美學為主,兼及陶謝詩與文心雕龍等六朝文學課程。至於佛學,則是到華梵大學任教後才深入研究的。目前為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在碩士班開設禪宗思想專題和佛教美學專題等課程。

目次

目次
自序 1
目次 1
從「和」觀論《中庸》與《樂記》的關係 1
一 前言 1
二 孔子前「和」觀的歷史發展 2
三 《中庸》、《樂記》前儒家「和」觀的發展 9
四 《中庸》、《樂記》對儒家「和」觀的推衍 15
五 結論 21
從《文心雕龍》論劉勰對儒道兩家思想的轉化與融合 25
一 前言 25
二 劉勰對老子「道法自然」的轉化 30
三 劉勰對儒家「修辭立其誠」與「文質彬彬」的轉化 41
四 結論 48
從阮籍《詠懷》詩論文學與意義治療 53
一 前言 53
二 阮籍《詠懷》詩中的隱喻世界 58
三 阮籍「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的抉擇 65
四 阮籍「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的苦悶 70
五 文學與意義治療 76
六 結論 82
陶淵明《詠貧士》等詩的美學詮釋 85
一 前言 85
二 孔子志道的人格美思想 89
三 陶淵明對孔子志道的人格美思想的承繼與實踐 94
四 結論 98
從《形影神》論陶淵明融會儒道佛的美學境界 101
一 前言 101
二 實腹與向道的省思 105
三 《形影神》中的覺悟 116
四 結論 126
王維詩中之禪意的美學詮釋 135
一 前言 135
二 禪詩中的意境 139
三 王維《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等詩之禪意 146
四 王維輞川之什中的禪意 158
五 結論 165
試論曉雲法師對孔子美學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171
一 前言 171
二 孔子的美學思想 174
三 曉雲法師對孔子美學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184
四 結論 195
從釋曉雲《坐看雲起時》談禪詩與禪畫的美感 197
一 前言 197
二 禪宗與中國文學藝術的關係 199
三 王維《終南別業》等詩的自然意境 203
四 釋曉雲《坐看雲起時》畫作的美感 208
五 結論 212
主要參考書目 215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