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滿額折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 第九期

商品資訊

定價
:NT$ 670 元
優惠價
90603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6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研究華語文教育在全世界範圍內的語言、文化、課程、教材、教學、評價、師資培訓以及相關理論和理論建設的國際學術期刊。

作者簡介

主編施仲謀博士,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主任,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研究範圍以漢語語言學、國際漢語教學及中華文化為主。專著有《語言與文化》、《廣州音北京音對應手冊》等十多種,分別於內地、台灣、香港及日本等地出版。曾任香港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香港中文教育學會會長及香港中國研究生會創會會長; 現兼任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常務理事,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及語文現代化學會顧問等職務。

目次

1 TAO, Hongyin CARTER, Liz WAN, Helen ZHOU, Yan陶紅印 莉子卡特 尹凱倫 周燕

Inclusive Education in Chinese as a Second/Foreign Language: An Over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中文二語包容性教育的回顧與展望

2 CARTER, Liz莉子卡特

What Does the Post-secondary Mandarin Foreign Language Inclusive Classroom Look Like? The state of the Art and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北美高校中文二語課堂: 包容性教育的現狀與未來

3 CHAO, Der-lin LI, Ming-Ying HU, Bing Ying PENG, Chun-Yi LAI, Wei

趙德麟 李明穎 胡冰穎 彭駿逸 賴唯

Inclusive Pedagogy for Mandarin Learners from Community Colleges: A Case Study

融合式漢語教學:社區大學個案研究

4 DIAO, Wenhao WANG, Yi刁文豪 王軼

Transcending Gender Taboos: Talk in the Dorm Among Female Study Abroad Students in China

打破言語中的性別禁忌:來華女性留學生與同齡人的宿舍話語

5 陸琳LU, Lin

在中文教學中避免性別和性取向方面的微歧視

Avoid Gender and Sexual Microaggressions in Mandarin Classrooms

6 ZHOU, Yan周燕

Accented Mandarin and Teaching Linguistic Diversity in the Chines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地方口音及中文二語言課堂中的語言多樣性教育

7 WANG, Danping DIAO, Wenhao王丹萍 刁文豪

Book review: Criser, R., & Malakaj, E. (Eds.). (2020). Diversity and Decolonization in German Studies. Cham, Switzerland: Palgrave Macmillan.

8 REN, Yi任藝

Book Review: Jiening Ruan, Jie Zhang, and Cynthia B. Leung (Eds.). (2015).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Springer.

書摘/試閱

在中文教学中避免性别和性取向方面的微歧视

陆琳

摘要

在美国一所私立高中的中文课堂上,学生反应在性别和性取向方面被中文课微歧视,主要问题集中在:中文教师缺少对性别和性取向相关知识的了解;中文教师在课堂中不合时宜地教导;课本中缺少与性别和性取向相关的话题和内容;中文日常语言中对性少数群体的表达缺失。本文在界定问题、分析问题成因之后,对中文教师和中文教学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中文教学 微歧视 性别和性取向 应对策略

 

1. 引言

微歧视(microaggression)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Chester (1974) 年提出,用来描述带有侮辱性和侵犯性且针对非裔美国人的言语;Sue et al. (2007) 进一步指出微歧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或者无意地针对边缘性群体,尤其是文化边缘性群体,如移民、同性恋、变性人、精神疾病患者等,在语言和行为上对其充满敌意、贬损或者负面的偏见和侮辱。针对性别和性取向的微歧视, Bostwick (2014) 对同性恋的调查表明,同性恋经常受到来自同性恋群体之外甚至是群体之内的微歧视,他们或者被排除在外,或者不受欢迎、不被理解。Paludi (2013) 则指出当变性人做出与自己的生理性别特征不符合的言行时,这些变性人常常会成为“微歧视”的受害者。 “微歧视”似乎无伤大雅,但是 Alabi (2015) 指出,微歧视的受害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犯下这些错误的人却很容易否认自己的言语或者做法伤害了另外的群体,而且主流文化的成员也很难发现这种大行其道的“微歧视”。

美国丹佛大学(Denver University)多元文化卓越中心 (Center for Multicultural Excellence) 2009 年研究了发生在该大学课堂中的微歧视(Microaggressions in the Classroom)(Portman et al. 2009)。在其列举的最常见的33 种 “微歧视”中,与性别和性取向相关的竟有十项,例如:使用性别歧视的语言(Using sexist language);根据性别、性取向、种族和民族来预期学生的情感反应(Anticipating students’ emotional responses based on gender, sexual orientation, race or ethnicity);对学生的性别有一定的假设(Assuming the gender of any student);在学生明确自己的首选人称代词(Preferred Gender Pronoun)后,仍然使用错误的人称代词来称呼学生(Continuing to misuse pronouns even after a student, transgender or not, indicates their preferred gender pronoun)等。该研究同时指出:尽管在大学课堂中,教授、讲师、助教等教职人员并非恶意、甚至并非有意地微歧视了学生,但是结果却是被微歧视的一方的愤怒、困惑、从课堂中的抽离以及充满敌意的课堂环境。虽然此项研究的对象并没有局限在语言课堂,但其研究结果对语言课堂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如何在语言课堂中创建对性别、性取向少数群体的包容性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堂环境,近些年也有讨论,但大多集中在英语教学 (Motschenbacher, 2016)、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Witcher, 2014; Pawelczk, 2014)、西班牙语教学(Neto, 2018; Baros, 2019) 的研究,讨论中文课堂中对性别和性取向的包容性教学的内容微乎其微。这也进一步映证了研究中文、中文课及中文教师对性别和性取向少数群体的学生,有意或者无意的微歧视的成因,并探索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缺乏广泛的社会使用基础,关于性别和性取向的相关表达在中文课本中也没有任何体现。在性别和性取向这两方面,中文传统的 “二分法(Binary)”的表达方式让很多性别和性取向少数群体的学生感到不适。本文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研究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了美国中小学在性别和性取向方面的教育情况,并对中文教师提供了可行的应对策略。

2. 概念界定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中,对“性别”这一词条的解释是:“性别:雌雄两性的区别,通常指男女两性的区别。”该词典并没有收入 “性取向”这一词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联合撰写的研究报告于2016 年出版发行的《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 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下文均简称《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报告),对“性倾向/ 性取向”和“性别认同”有如下解释:

(1)性倾向/ 性取向:在性欲上和情感上持久地被某种性别的人所吸引。当个人仅被同性所吸引,或同时被多种性别所吸引,或不确定被哪种性别所吸引时,他/ 她就属于性倾向上的少数群体。

(2)性别认同:指的是个人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认为自己属于某个性别。当个人的性别认同与出生时的生理性别不一致时,他/ 她就属于性别认同上的少数群体,如:生理性别为女性,但认同自己是男性,或生理性别为男性,但认同自己是女性。

鉴于词典对相关词条收入的局限以及《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报告对中国性多元话题“重要基准”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将使用该报告中对相关概念的界定。除了上面列举的“性取向”和“性别认同”,本文还将涉及下列概念:

(3)性别表达:指的是个人通过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等外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性别。当个人的性别表达不遵从社会的性别规范时,他/ 她就属于性别表达上的少数群体,如:喜欢将自己装扮为女性的男性, 或喜欢将自己装扮为男性的女性。

(4)间性:指生理结构介于标准典型的男女两性之间,如:同时具有两性的性征,或性征模糊。

(5)性和性别少数:包括在性倾向、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等方面属于少数群体的所有人,如:同性恋、 双性恋、跨性别者、间性人,等等。

(6)顺性别异性恋:指的是在性别认同上与自己出生时的生理性别一致,同时性别表达上符合社会的性别规范,而且在性欲上和情感上持久地被异性所吸引。即常规意义上的“非少数”。

3. 问题的产生与分析

3.1. 学生反映在中文课遭遇“微歧视”

在笔者任教的学校(一所四年制私立高中,位于加州旧金山城区。2019年,全校学生总人数410人,教职员工人数约90人)。每个学年末,学校为了进一步了解各个学科的教学情况,会要求每一位学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年内的所有课程进行教学效果评鉴。这份调查问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作业量,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 与学生课上和课下的交流等很多方面,其中在教学内容上有一个问题:“课程中是否有任何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不合适的内容? (Is there any content in the class that you felt was inappropriate or made you feel uncomfortable?)”。在2016 年至2019 四个教学年度,共计297 份中文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大部分的学生在这一个问题上的回答都是: ( 没有 / 不适用),但是 28 份学生问卷反映出学生认为中文课的内容/ 教材以及中文老师的语言都有不同程度地对性别和性取向少数人群的“ 微歧视”(2016 年 :4 份 ;2017 年 :7 份 ;2018 年 :8 份 ;2019年:9 份)。虽然,在连续四年的教学调查中,只有28 份调查问卷提及这一问题,但考虑到中文学生的整体数量比较少,以及逐年递增的对此类问题的反馈,研究并分析中文课堂中出现的或者可能出现的,对学生性别和性取向方面的微歧视并进一步探索其问题出现的原因,对于创建安全、有效的中文课堂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这些调差问卷反应出的“微歧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反映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在学习外貌描述单元,“你理想的男/ 女朋友是什么样子的?”老师想当然地认为男生以后就会有女朋友,女生以后应该有男朋友,并在这种臆断的基础上提问;对于非异性恋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尊重自己的内心,“出其不意”地说出真实的想法还是“约定俗成”地遵循期待?非异性恋学生对“理想的男女朋友”“最喜欢的明星是谁,为什么?”等可能显示出其性取向的问题表示反感,觉得老师问这样的问题“欠考虑”。

(2)在写作中,老师错误地更改人称代词,学生就是想使用“女”或者“男”来指称自己或者与自己约会的另一半,但是因为与其生理特征不相符,老师便将这些人称代词当作错别字来修改;学生希望中文老师可以参考自己在学籍记录单上选择的性别和性别人称(详见下文3.3.3)来裁定:学生是写了错别字还是有意为之。

(3)中文课本或者课堂很少涉及到与性别相关、与婚恋相关的话题,即使提到一般也不包括性别认同和性取向认同的相关内容。但学生普遍希望了解在这两个方面,中国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中国的同龄人在这两方面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中国人怎么看待性别和性取向等内容;

(4)词语表达的困惑。比如:在中文四年级使用的教材《加油!》 (Xu, 2008),“饮食与服装”单元中有一篇课文《我看中性服装》,学生在网络上搜集中国人对“中性服装”的看法时,发现了“不男不女”这个词,并把这个词用在描述自己的喜好上:“我喜欢不男不女的服装。”“我们要尊重那些不男不女的人。”虽然学生习惯使用的网络字典Google Translate (谷歌翻译) 对“不男不女 ” 的翻译是基本达意的:Neither Male nor Female (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但学生不知 “不男不女”并不是一个严肃且中性的词;当学生初次使用“性别流动(gender fluid)”“酷儿(queer)”等这些表达时,母语为中文的笔者也并不确定这些词语的意思。同样的问题还有:“娶”和“嫁”在谈论同性婚姻时,应该怎么用?

初来美国本土任教,如果突然面对学生的上述问题,中文教师难免也会很困惑,甚至很委屈。但是如果看看美国学生仅在学校范围内接触到的关于性别和性取向方面的信息与知识,其实就不难理解这些学生提问的初衷了。

3.2. 加州对公立学校性别和性取向教育的法律规定

鉴于美国各个州的法律不同,本文调查研究的对象只局限于加州地区。2008 年加州教育部颁布了《加州公立学校健康教育内容标准—幼儿园至12 年级》Health Education Content Standard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Twelve (California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 2008) ,其中明确规定性健康教育应该贯穿5-12年级。从7-8 年级开始,在课堂上就会学习关于性别和性取向的知识(p.35)。

2016 年的《加州健康青年法案》California Healthy Youth Act 要求所有校区必须确保7 年级至12 年级的学生接受全面的性教育和艾滋病防御教育;从幼儿园到6年级,学校可以选择适龄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

2019 年, 加州教育部再次修订其健康教育课程大纲《2019年幼儿园至12年级加州公立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框架》The 2019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Framework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 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Twelve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9) ,明确规定在幼儿园至3 年级,对学生进行性别表达和性别认同的教育,让更小的孩子认识到,他们的性别可能与出生时的性别不相符(p.45)。

3.3 私立学校对性别和性取向的教育情况及其文化背景

根据全国私立学校联合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Schools)对美国全国范围内私立学校在2016 年的调查显示 68% 的私立学校(幼儿园至12 年级)都会提供不同形式的性教育,其中都会包括对性别和性取向的教育(Marshall, 2017)。下面仅以笔者任教的学校来说明私立高中对性别和性取向的教育情况。

3.3.1. 私立高中的课程设置

除了核心课程(一般包括英语语言文学、数学、科学和社会学),学校的语言系开设西班牙语、法语、拉丁语和中文。学校每个年级设置8 位班主任(mentor),每位班主任班级里有12-14 位学生。除了日常和各科老师的沟通,每周一次的班级活动,每年一次一对一家长会,班主任老师还要负责教授一门课:“人类发展学(Human Development)”。此课程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社交和情感的发展与成熟。高中四年中会涉及到五个主要领域:学习与元认知(learning and metacognition),文化素养(cultural competency),身体和心理健康(health and wellness),社区参与(community engagement)以及大学申请咨询(college counseling)。以 9 年级的“ 人类发展学”课程为例,一些具体的单元和话题包括:学习技巧(study skills), 学习策略(study strategy), 睡眠与学习(sleep and learning), 压力与焦虑(stress and anxiety), 身体形象(body image), 文化挪用与文化欣赏(cultural appropriation and appreciation), 心态与意念(mindset and mindfulness), 性别维度(gender dimensions), 多元文化的自我盘点(multi-cultural self-inventory), 回应“微歧视”(responding to microaggression)等。学生除了在“人类发展学”课堂上会接触并学习这些概念与知识,每年还会有两整天研讨会式的学习机会——1 月份的马丁·路德金日研讨会(Martin Luther King Day Community Symposium)和4 月份的社区日(Community Day)。在这两天中,全校师生有机会/ 被要求参加不同的研讨会,而这些研讨会的话题大部分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名,一般都与种族、政治、心理健康、社会正义、主流及边缘文化、女性地位、性别认知、性取向认知等话题相关。主持人和主讲人有的是学生,有的是特邀的校外的专家和学者。下面仅罗列2020 年1 月份马丁·路德金日研讨会的部分话题:在好莱坞的亚洲人和亚裔美国人(Asian and Asian Americans in Hollywood),大数据时代下的选举(Big Data & Vote),饮食失调和被边缘化的声音(Eating disorders and marginalized voices), 走进司法系统( Inside the justice system), 金钱与负罪感(Money & Guilt),音乐、社会司法体系、种族、性别和权力(Nina Simone & Tracy Chapman: Music, Social Justice, Race, Gender, and Power),精神健康行为主义的伦理与实践(Ethics and Practice of Mental Health Activism), 减速时尚快餐文化(Slowing down fast fashion), 国家的灵魂:1963-1983 年在非裔美国人力量下的艺术(soul of a nation: art in the age of black power 1963-1983),激进的马丁·路德金(The radical King:“Beyond Vietnam” ),理解白人的白(understand Whiteness),摘下面具:年轻男士们的谈话(UnMasking :Young Men Talking about REAL SHI (F) T),商业领域的女性(Women in Business)。由此不难看出,不论是学校的课程设置,还是学生主动组织的全校范围内的讨论,性别以及性取向的话题都是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并希望不断探索的两个领域。

3.3.2 “人类发展学” 课程中的性别和性取向内容

(1)性别认知教育

针对 9 年级学生的“ 人类发展学”课程中,在性别维度(gender dimensions)这一单元,学生每个人都会有一张词语释义表格,是针对性别和性取向方面常用词汇的解释。表格中包括的词语有:两分法(binary), 男同性恋(gay), 女同性恋(lesbian),双性恋(bisexual),泛性恋(pansexual), 酷儿/ 男同性恋(queer),无性恋(asexual),异性恋(allosexual),不会感到浪漫或者性吸引的人(aromantic),异性恋(heterosexual),同性恋(homosexual),被男性或者男性身体部位吸引的人(androsexual),出柜(coming out),未出柜(closeted),对两个性别都感兴趣(bicurious), 反恋爱(demiromantic),恋爱(demisexual)。之后,课堂上会学习并讨论性别表达的三个维度(身体,精神,外在言行、举止、衣着等),最后会通过画图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让学生试着界定自己的性别(请见下面图表和问题)。

 

 

 

图1. 性别界定 (https://genderspectrum.org/)

 

Was mapping your own gender difficult or easy? What made it so?

What are some ways that this model helps us to understand gender better?

What are some of the ways that this model is still not enough to reallyunderstand gender?

Has your gender profile changed over time? In what ways?

What is your comfort level with your own gender? What about the gender of others?

What does the “gender spectrum” mean to you?

 

(2)性别取向教育

在每年的9 月份,学校都会举办一个研讨会。研讨会上会邀请学校内自我认同(self-identified)为非异性恋的学生和老师做嘉宾,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困惑以及对别人和社会的期待。十年级的学生被要求必须参加这个研讨会,而其他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自愿参加。研讨会之后,班主任老师会和班上12-14 位学生就研讨会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3.3.3 私立高中的学校文化背景

学生在填写高中申请表格时,性别的选项是:男/ 女/ 变性/ 不确定/ 不愿意透露/ 其他,请说明______。在九年级刚入学时,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自我介绍时,除了姓名,还必须说明你希望别人使用哪种性别的人称代词来称呼你(preferred gender pronoun)。你可以选择与自己生理特征相符合的人称代词,比如女孩就选择:她,她,她的(she, her, hers 英语中人称代词的三个格式:主格,宾格和所有格, 下同);也可以选择与自己生理特征不相符的人称代词,比如女孩选择 :他,他,他的( he, him, his);如果对别人使用单性别的人称代词称呼自己感到不舒服,还可以选择使用复数形式:他们,他们,他们的(they, them, theirs)。这种新型的介绍形式在两年前(2018 年9 月份)开始在学校强制执行。每个年级差不多都有5-6 位学生使用与自己生理特征不相符的人称代词,并会在别人说错的时候,主动纠正对方的错误;学校的老师也并不忌讳在学生面前谈及自己同性的伴侣,而且如上文所述,每年学校都会邀请已经或者还未“出柜”的学生和老师讨论他们在性取向认同上的经历和困惑。小到9 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到12 年级的学生、教职员工,没有人会在或者敢在这样的场合恣意评论别人的经历,反而都很尊重每个人的个体认知,并对敢于走到台上的同学和老师抱有感谢和敬仰之情。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603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