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一讀就上癮的夏商周史(簡體書)
滿額折

一讀就上癮的夏商周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2 元
定價
:NT$ 312 元
優惠價
8727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不懂上古就不懂中國!趣味上古史,首推瀟水!

本書為“清華鬼才”瀟水的經典之作,用小說的筆法趣說上古史,從三皇五帝講起,一直到周平王東遷結束。

原初的中國究竟是什麼模樣的?黃帝是怎麼誕生的?舜是如何奪取老丈人堯的江山的?新商王為何總愛遷都?商紂王真的如《封神榜》中那般昏庸無道嗎?

作者將先秦孤立以及互相矛盾的史料互為參比,考據辨析,再結合考古發現、遺風遺俗,推演為一個個有趣完整的歷史故事,有理有據又兼具搞笑。將那些我們無比熟悉的歷史傳說(盤古開天地、黃帝造車、堯舜禪讓等);經典戰役(涿鹿之戰、甘之戰、牧野之戰等);明君庸主(堯舜禹、湯文武、夏桀周幽王等)娓娓道來,文筆又流暢,讓讀者在哈哈大笑中瞭解上古這段塵封、模糊且神秘的歷史。

另外,清華才子的金句頻出:當慣奴隸的人,看到別人身上奴性不強,就渾身不舒服。能讓人不是一笑而過,而是坐下來沉思。尤其是對商周的解讀很有趣,周文王、周武王未必仁義,商紂王未必殘暴,清新幽默的筆法下暗藏著對歷史的洞見,讀完有種貫穿感。同時文中還穿插了一些歷史外圍的文化常識:成語出處、俗語典故等,引經據典非常多。不管是學生還是成年人,只要你對歷史感興趣,此書不容錯過!

作者簡介

瀟水,本名張守春,清華大學本科,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碩士。雙ID行走江湖,瀟水寫作歷史,張守春講授薪酬設計。著作等身而名不顯於當世,為民間通俗寫史之鼻祖級人物。其人才華恣肆,其文風趣幽默又富有洞見。可惜出道太早,先驅變成了先烈。書是極好的,人是默默無聞的,代表作《秦殤》、《楚漢爭霸啟示錄》、“青銅時代的戰爭”系列圖書等。

序言 人類之初


46億年前的地球,整個是一熾熱的球,紅彤彤的,就像核爆炸時的樣子。後來它慢慢涼下來,變得死寂而光禿禿,像一堆核廢料。慢慢到了六億年前,海洋裡才慢吞吞冒出生命,很多菌藻,東一塊西一塊,五顏六色地浮在海面上。三億年前的時候,陸地上邊,開始冒出森林。

到了兩億年前,英姿颯爽的大恐龍,拖著長尾巴,統治起了這個星球。這些披鱗附甲的大傢伙卻被臭氧層的空洞或者小行星的撞擊給害苦了,混了一億多年就絕了跡。恐龍死後出現了一段世無英雄的日子:動物們都是小個子,鳥開始在天上飛,世界不痛不癢,像沒有情節的老的無聲電影。一直又挨了幾千萬年,到了距今300萬年前,電影眼看就要結束的時候,人類作為世界的主宰,才羅鍋著腰、彎著腿,出現在地球上。

最早的人類,是一位叫“露西(Lucy)”的女士,她身高一米左右,生活在300萬年前的非洲,具體是在衣索比亞中部。“露西”是考古學家給她起的名字,當時他們正在邊清理邊聽歌,唱的正是“Lucy”什麼的,於是就管這位最早被發現的祖先叫“露西”了。

這位人類的祖奶奶“露西”並不是孤獨的,因為在50萬年後,她有了一批鄰居。這幫鄰居男女老幼都有,合計12人,遊蕩在肯尼亞地區,如今變成好幾百塊散碎的骨頭,被考古學者挖了出來。此外,還有一些落單的“前輩”,獨自遊蕩在非洲,他們被挖掘出來的骨骼都不全,東一塊西一塊,丟散在非洲大陸上。

這些300萬年前最早的人類代表,浪跡江湖,埋骨非洲,開啟了舊石器時代的曙光。於是人們有理由暫時相信,非洲是地球人的故鄉。

而我們中國這裡,只挖到了兩顆人牙,算是最早的了(生活在170萬年前,也有人認為是70萬年前),地點在雲南元謀縣。這兩顆人牙的主人,不但會使用打制的石器,還會用火烤肉骨頭,從牙齒上判斷,他已經能直立行走了。總之,這個相貌堂堂、大腦發達的吃烤肉的傢伙,終於被時間的風吹得無影無蹤,如今只剩下了兩顆門牙,被放在博物館裡。

接著,在湖北鄖西縣的神霧嶺白龍洞也發現了好幾顆古老的人牙化石,以及一些哺乳動物化石。不知道是動物吃了他,還是他吃了動物。

再接著,陝西省的藍田縣,找到了另一位前輩。這位前輩大號“藍田人”,生活在距今五六十萬年前。他獨自一人遊蕩在陝西,跟三門馬、大熊貓、東方劍齒象、劍齒虎、中國獏等可愛而古怪的動物生活在一起。在眾野獸的眼中,他的形象絕對另類。可能是他太另類了,常被野獸咬,導致身體零件不斷散落,最後只剩下了一小塊頭蓋骨和三顆牙齒,如今收集在博物館裡。

50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人,則一共有40多口子,上百塊骨頭。男的身高平均1.62米,女的1.52米。他們用火和棒子武裝自己,跟這山洞的原住民——一群兇猛的鬣狗,進行了長達數萬年的爭奪居住權的戰鬥。後來洪水淹沒了這幫北京人的山洞。距今兩萬年前的山頂洞人則倖免於難。

山頂洞人一共發現了八個。這八個人最大的特色是臭美,喜歡拿動物骨頭做成的針來縫製衣服,用的線則是動物韌帶和葛麻纖維,衣料是鹿、狐貍、野兔、羚羊的皮。他們的耳朵上戴著黃綠石耳墜,腦袋上插著鳥的骨頭、魚的骨頭、石頭珠子,脖子上還掛著海貝。海貝是從遠處的海邊弄來的,稀奇難得,穿成一串,掛在手腕上。他們還使用了墳墓,這也是一種創舉,時間是兩萬年前。他們的腦容量已經跟現代人一樣了,難怪這樣懂得臭美。

上述這些可愛的古人,他們使用過石斧和削尖了的木棒,發現了火種,豢養大羊和小狗,但是不會種糧食,逍遙於單純而美好的舊石器時代。他們還發明了偉大絕倫的弓箭 。他們用獸皮製作衣服,有愛美之心,但還沒有文字,高高興興地活過了20歲出頭(平均壽命)。

接著,距今一萬年前,陶器出現了,磨制的石器出現了,後世所謂的新石器時代開始了,文明的曙光冒出地平線。


目次

上篇

第一章 三皇神跡: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遠古生存指南 

人類的起源:盤古、女媧和伏羲 

神農氏:嘗百草,教耕種 

為什麼古代女子壽命短 

母系氏族的“婚姻”:男不娶女不嫁 

一口氣搞懂“古文明三要素” 


第二章 黃帝大戰蚩尤:中華五千年歷史的開端

黃帝是怎麼誕生的 

黃帝發明“車”的趣事 

黃帝選嫘祖:被她的美麗折服 

母系氏族的男人們:先入室,再奪權 

黃帝教大家蓋房子

蚩尤與東夷族 

共工、榆罔被蚩尤碾壓 

黃帝的秘密武器——戰鼓、指南車 

“戰神”蚩尤為何魂斷涿鹿之戰 

黃帝鑄鼎,乘龍升天 


第三章 堯風舜雨:禪讓是德治表率還是謊言

顓頊繼位:絕地天通,收回祭祀權 

堯重用後羿,誅殺東夷豪族 

舜帝上位史(上):“窮小子”憑“孝”入贅豪門 

舜帝上位史(中):除“四兇”,架空老岳父 

舜帝上位史(下):以“禪讓”之名完美即位 


下篇

第四章 夏朝:世襲王朝的開始

大禹治水:治理了水患,也搭好了班子 

大禹征三苗,奠定夏王朝的基礎 

舜之死:史上第一樁可疑的帝王死亡案 

塗山之會與禹鑄九鼎——夏朝誕生了 

夏啟奪位,撕碎禪讓的遮羞布

中國第一首情詩,竟出自夏啟之母 

甘之戰的意義:夏朝穩了 

竊國者(上):後羿代夏 

竊國者(下):寒浞篡位 

少康中興:史上第一位女間諜,如何助少康奪回王位 

暴君夏桀和妖姬妺喜:不作死,不會死 


第五章 商朝:刻在甲骨上的文明

商湯辨味識伊尹的故事 

商湯娶有莘氏:鯽魚殼子與大鯊魚的聯盟 

一場由送飯引發的血案 

美人禍國——鳴條之戰的真相 

商湯以身為牲,為民祈雨 

伊尹:是賢相,還是篡臣 

新商王為何總愛遷都 

盤庚遷殷:洞若觀火勸貴族 

武丁:一個把商朝帶到頂峰的男人 

文丁殺季曆,商周關係開始惡化 

商紂王的酒池肉林 


第六章 西周:氏族宗法的文明

文王姬昌:忍辱負重中崛起 

兵敗黎國,文王被殺:第一滴血的苦澀 

薑子牙的躍遷:從一窮二白到周朝開國功臣 

被黑得很慘的商紂王

周公旦東征:艱難處境中的抉擇和行動 

說《周禮》:周王朝的作業系統 

說“封建”:成也分封,敗也分封 

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西周滅 


書摘/試閱

遠古生存指南


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乃至世界,是什麼樣的呢?首先說,人的數量還是沒有大野獸多。在黃河中遊,你隨處可以看見巨型野獸在漫遊,好多屬於熱帶品種:披毛犀、板齒犀、三趾馬、劍齒象、納瑪象、平額象,以及李氏野豬、雙叉麋鹿、中國野牛、步氏羚羊。它們在山西、陝西、河南一帶陪伴著我們的祖先。我們的祖先在吃它們肉的同時,還喜歡砸開它們的腦殼和骨頭,吸食當中的骨髓,並且把砸壞了的動物骨頭,做成骨針、吸管、魚鉤、勺子、笛子、紡織的梭子等。

說實在的,砸擊這個動作,是祖先們掌握的第一個有意義的動作。比砸擊更落後的是摔擊,如果摔不好,摔出來的東西什麼都不是,那是大猩猩才幹的笨事。而砸擊的程式則高明得多:把石頭A墊在下邊,上放需要處理的石頭B,手執石頭C,對石頭B進行無情砸擊,石頭B慢慢崩裂,最終按照祖先的需求被鍛煉成石器產品,有刮削器、砍砸器、手斧、尖狀器等。這種砸擊而成的石器叫舊石器。

到了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比砸擊更有意義的動作被掌握了,那就是磨——把細砂撒在水裡,放在砸擊後的石器表面,使勁地磨,把石器磨得平整、光滑,刃部鋒利異常。砍東西的時候,一砍一個印兒,減少阻力。於是出現了石刀、石鏟、石鋤、石鐮、石斧,這就給砍樹、種莊稼創造了前提。這種磨制的石器就叫新石器。

第三個有意義的動作是燒。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南莊頭,發現了中國最早的12塊陶片,是一萬年前的。而北京懷柔、江西萬年仙人洞、湖南道縣玉蟾巖、廣西桂林甑皮巖、廣西柳州鯉魚嘴、廣東翁源青塘等地的野外,都發現了一萬年前後的陶器碎片,甚至一兩個古怪而古樸的陶罐。這都是祖先們捏了泥巴,在火上燒出來的文明碎片。

有了陶器,人們隨手就可以把陶罐灌上水,架在火上煮肉吃。這比用泥土包肉去烤或者石板燒方便多了。倘使沒有陶器,吃東西就極麻煩。有了陶器,做飯變得輕鬆如意,隨要隨得(像微波爐那麼方便)。而且陶罐能夠把水煮沸,吃熟食才真正流行,能讓人增壽,對於人腦的發育功莫大焉。

到了8000年前,人們掌握了第四個有意義的動作——挖。人們不再住天然山洞了,而是挖出“坑屋”住。先是在黃土坡上挖人工的窯洞居住,又改良了窯洞的挖掘方法(橫向),改向豎直方向挖坑,坑裡支幾根柱子,上搭木架,以茅草鋪頂為蓋,像蘑菇一樣,就充作房子了。這種房子上邊漏雨,下邊又潮,人待在這樣的坑屋裡,總是不很爽。室內為圓形,面積也很小,一般才10平方米上下,僅能容納兩三人。後來流行方形的坑屋,面積有大有小,大的達100平方米以上,簡直是當時的傑作。

坑屋裡沒有現代意義的床,沒有椅子,也沒有桌子,人們習慣坐在獸皮的席子上看屋頂上的星星。

屋頂上除了星星,還有茅草,由於風吹雨淋,表層形成灰白色的黴爛層,所以叫“白屋”(“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是也),這是典型的勞動人民的建築。不過當時還沒有有錢階級,大家都住白屋。茅草不斷黴爛,需年復一年地加鋪新草,使草頂逐年增高,一旦草頂倒塌,一個房子就算使用完了。

天亮了,男人們從這種古典的一次性的房子裡鑽出來,拿著弓箭、石矛、漁網,出去撈魚打獵。狗也跟著男人們出去了。弓箭比現代獵槍好——獵槍一響,打死一隻,驚跑一群,弓箭就沒有這個問題。

男人看見野獸,把矛扔出去,狗就上去猛咬。“臭”這個字(圖1),就是一隻狗在追逐野獸,引申為“嗅”,聞著味兒追。狗圍著垂死的動物狂吠,人趕到了,矛正像一隻嗜血的毒蛇紮在狐貍、羚羊、貉(hé)或獾的肚子上。矛的尾端還裝著一種蝴蝶狀的骨製品,是定向器,在飛行過程中起穩定和平衡作用。

有時候,野獸挨了一矛,嗷嗷直叫,但不會立刻死去,而是帶著矛就跑。一些小氣的男人就在矛尾巴後面系個繩索,拽著繩子,避免野獸把矛帶走。

獵物扛回來,就放在古代的“冰箱”——井裡。這種井不是喝水用的,比較淺,適合貯藏東西,蓋上蓋,壞蛋就無法進去偷吃了,並且有狗看著呢。其實當時賊不多,狗不抓賊,狗在遠古時代的主要職責是拿耗子。一直到戰國時代,齊國還有相狗人——替人識別狗的優劣,看它善不善於逮耗子。狗的另一個作用是提供狗肉,很多出土的狗骨頭都是碎的,說明人們敲碎它,把狗功臣吃了。

男人外出打獵往往會空手而歸,所以光有冰箱還不夠防餓,最可靠的辦法是在家種地,保障糧食供給。於是,到了7000年前,陶器時代的人掌握的技能已數不勝數,其頂峰壯舉是“種”——莊稼。我國北方最早的糧食化石——7000年前的小米粒和菜籽,在陝西西安附近的黃土地上發現了。河北省的武安縣還發現了專門的糧食窖,至今堆積著兩三米深的腐朽穀物,以及兩架白花花的豬骨頭,這都是7000年前的米和豬啊。

7000年前是怎麼種地的呢?女人們用石斧砍掉樹林,石刀砍斷雜草,放火燒掉荊棘,然後把狗尾巴草的種子塞到地裡去,沒有施肥,也沒有澆灌,等待一年一次的老天爺賞賜。這就是刀耕火種。

這種狗尾巴草種子,不斷地馴化、進化,終於變成了可愛的“粟”(金黃的穀子),吃之前需要脫殼。粟怎麼脫殼呢?祖先們弄出了石磨盤、石磨棒,是當時很引人注目的工具,樣子像現代年輕人玩的滑板。石磨盤為“8”字形鞋底狀或橢圓形,長度在半米左右,帶有三四個矮足,表面磨得很平滑細緻。把粟放上去,拿磨棒(古代的搟麵杖)使勁地搟就是了,直到把粟殼全部搟掉,露出金燦燦的小米。婦女們垂下的頭髮都被汗水沾濕了,這是古代婦女最有趣的減肥運動。經過這種消遣,婦女和小米都變得光鮮可愛。如今出土的磨盤上還留著她們的汗水吧,中間部分往往磨得都凹了下去。

除了石磨盤,半地穴的古典房子裡還有一些擺設,比如洗臉、洗腳用的陶器,著名的有“人面魚紋彩陶盆”——盆上用礦物質為顏料畫著小魚,表示生孩子要像下魚子那麼多——是母親祖傳給女兒,做結婚時候的賀禮吧,不用的時候就用麻布蓋上。這是7000年前黃河流域的普通人家。在陝西渭河流域平均每平方公裡約有六處這樣的小村,河南伊水和洛水一帶、山西南部平均每平方公裡約三處,其餘的黃河兩岸,每平方公裡不過一處,實在是地廣人稀。一般都位於河岸面朝太陽的陽坡上,地勢相對較高,不致被水衝跑,又臨近水源便於生活。臨近河流還有一個好處是,生活垃圾可以扔到河裡去,不然小村就會

被垃圾掩埋了。

長江流域也毫不示弱。南方的人出現得一點兒不比北方晚,甚至他們更早吃上了大米。在江西萬年仙人洞、湖南道縣玉蟾巖就發現了更早(一萬年前)的古稻子。杭州灣的河姆渡地區,挖出了上百噸5000年前的稻子殼,還有稻米粒。

除了吃的不一樣,南方人住的也有別於北方。就像北方人在地上挖穴,南方人在樹上搭窩——“幹欄式長屋”,上面住人,下面堆放雜物。所謂幹欄式長屋,就是以樁木做基礎,上架橫樑,構成樓板,架空於地面。樓板上立柱、做牆、蓋頂,成為茅屋。這玩意兒通風、防潮,是南方祖先的理想居址,跟現在的看瓜老頭住在西瓜地上的高架窩棚差不多。

七八千年前的長江兩岸,房子星星火火地點綴起來了。當夜色降臨,天空暗藍一片,大地無限寂靜,只有蛙聲。一位遠古的祖先,或者如現今看瓜的老頭,蹲在窩棚上,呼吸著清冷的遙遠的空氣,凝視著星光。星光投向大地,忘記照耀自身,只是無言閃爍,一切歸於遺忘,你簡直分不出這是古是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7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