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話說中庸(2022版)(簡體書)
滿額折

話說中庸(2022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87235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1998年,南懷瑾先生寓居香港時撰寫了這部《話說中庸》,這是他少數幾部親自撰寫的作品之一。《中庸》雖為四書之一,但其普及程度遠不及《論語》《孟子》《大學》,並且經常被嘲笑、誤解、誤讀。南先生在本書中就是告訴讀者,“中庸”真正的文化內涵。

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出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鉆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名人/編輯推薦

一般人所謂的中庸,大概就是馬馬虎虎,糊塗敷衍的意思,這樣去理解《中庸》、用《中庸》,當然會使人成為庸庸碌碌之輩,且看南師為《中庸》正名。

目次

出版說明
樂朔和子思的對話

何謂《中庸》

宋儒程朱說《中庸》

《中庸》與《中論》

中不中用的中是《中庸》的中

上論
依文解義先說《中庸》的綱宗

自在從容中道難

入世修行從容中道更不易為

天命之性與地緣人性的異同

形而下的人性與形而上的天性

從人道本位的修行說起

天人之際鬼神之說

論虞舜姬周的受命於天

祭祀和宗教

“修道之謂教”的治國之道

智、仁、勇的比類發明

治國平天下的九經

治國九經的補充

下論
反身而誠的真識

《中庸》的頓悟與漸修

天地萬物存在的元始功能

總結聖道內明外用之學——禮贊孔子

結語

附錄一 話說中庸 南懷瑾原著 劉雨虹編整
樂朔和子思的對話

何謂《中庸》

宋儒程朱說《中庸》

《中庸》與《中論》

《中庸》的中

上論
《中庸》的綱宗

自在從容中道難

入世修行從容中道更不易

天命之性與地緣人性

人性與天性

人欲的問題

大小的問題

從人本位的修行說起

君子與小人的不同作風

天人之際鬼神之說

虞舜和姬周的受命於天

祭祀和宗教

“修道之謂教”與治國之道

五達道與三達德

關於智、仁、勇

治國平天下的九經

治國九經的補充

謀而後動

下論
反身而誠的真識

《中庸》的頓悟與漸修

天地萬物存在的元始功能

聖人之道愚人之行

總結聖道內明外用之學

禮贊孔子的功德

結語

附錄二 南懷瑾先生年譜(簡譜)

書摘/試閱

現代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同學們,大概很少聽過《中庸》這個名稱了,如果是在中年以上,五六十歲的人,有些一提到《中庸》,還會拿它來當笑料,甚之,還很感慨地說:中國人就是被《中庸》所誤,所以弄得國家民族百年來吃盡了苦頭。但你如向他請教什麼是“中庸”他又說不出具體的道理了,因為他們也沒有好好讀過《中庸》,更談不上徹底研究《中庸》了。
一般人們所謂的中庸,大概就是馬馬虎虎,糊塗敷衍的意思。也正如現代人用湖南話來說,就是和稀泥;用上海話來說,就是搗漿糊。萬事得過且過,不必太認真,大概像煞有介事就可以,那便是中庸之道了。比較好一點來說,只要不左不右,應付得過去,自己不做任何確定的主張,做個隨波逐流的濫好人,便是中庸之道了。這樣地理解《中庸》,這樣地用《中庸》,當然就會使人個個成為庸庸碌碌之輩,所謂國將不國,的確是誤國之學,實是不值一談。
其實,《中庸》是一本書,它是傳統五經《禮記》中的一篇文章,在宋代的時候,被當時的儒家學者們特別抽出來,和《大學》、《論語》、《孟子》合起來叫作“四書”,從此影響左右了中國千年來的民族文化。這個歷史的故事,我在講《大學》的時候,已經有比較簡略的交代,不必再說了。
《中庸》一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子思名伋,也便是承繼孔子學問心法的弟子曾子的學生。曾子作了一篇《大學》,子思作了一篇《中庸》,都是傳承孔子一系儒家學問心法的大作。
子思生當中國春秋時代的末期,也就是戰國七雄爭霸的開始時期,大約在公元前四百九十年之間,比西方文化希臘上古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出世早八十多年。子思在幼年時期,孔子還在世,他是曾經親自受到孔子的教養,但他卻從曾子那裡接受學問教育。所以說,子思是曾子的學生,後來的孟子,便是子思的學生。
子思為什麼要著《中庸》呢?我們根據孔子後人所著《孔叢子》一書的記載資料,子思在他十六歲的時候(後世疑為六十歲之誤,考證難詳),到了宋國,宋國的大夫樂朔和他談論學問之道,話不投機,樂朔對他表示不高興,就叫人去圍攻他。事情被宋國的君侯知道了,親自去救出了子思。因此子思很感慨地說:“文王困於羑裡,作《周易》。祖君(孔子)屈於陳、蔡,作《春秋》。吾困於宋,可無作乎!於是,撰《中庸》之書四十九篇。”
樂朔和子思的對話
樂朔和子思討論學術,他們是怎樣地發生歧見呢?《孔叢子》的記載:
“子思年十六,適宋。宋大夫樂朔與之言學焉。朔曰:《尚書虞》、《夏》數四篇善也(《尚書》——《書經》所收集的,只有《堯典》、《舜典》等三四篇文章是好的)。下此以訖於秦、費,效堯、舜之言耳,殊不如也(其他的那些《秦誓》、《費誓》啊,都是模仿堯、舜的話,實在不夠格)。子思答曰:事變有極,正自當耳(那是時代社會有所改變,所以有些文章,也是正對當時的習慣而作)。假令周公堯舜,更時異處,其書周矣(假使周公和堯、舜,彼此顛倒上下換個時代,那麼堯、舜的文告,也便會和周代的文句一樣了)。樂朔曰:凡書之作,欲以喻民也。簡易為上,而乃故作難知之辭,不亦繁乎?(樂朔說寫文告,本來是要一般人們都看得懂,知道了事情,所以愈簡單明白愈好。但讀那些古書的文章,有些故意作出讀不懂的字句,這不是有意找麻煩嗎?)子思曰:書之意,兼復深奧;訓詁成義,古人所以為典雅也。昔魯巷亦有似君之言者,伋答之曰:道為知者傳,非其人,道不貴矣。今君何似之甚也!(子思說:古書上的記載,固然有時覺得很深奧,其實,只要對文字學的訓詁下點工夫就懂了。古人把口說的話變成文字,就要求典雅一些,才使文學有藝術感。從前魯國也有鄉下的裡巷之人,像你一樣提出這個問題問我,我(子思)對他說:學問之道,是傳給真有慧智的人,如果不是智者,那對學問之道,有什麼可貴之處呢?現在你怎麼也和一般不學無術的人一樣見解呢?)”
子思這樣說了,樂朔當然是“不悅而退”。便回來對他自己的黨徒們說:“孺子辱吾(孔伋這個小子,當面侮辱了我)。”“其徒曰:此雖以宋為舊。然世有仇焉,請攻之。遂圍子思。宋君聞之,駕而救子思。”(樂朔的黨徒們聽了便說:孔家的祖先,雖然也是宋國的人,但隔了很多世代了,而且和我們有舊仇,我們正要找他出氣、修理他。因此,就來圍攻子思。幸而被宋國的君侯聽到了,才親自帶人來解救了子思的危難。)
但《孔叢子》又記載“子思作《中庸》之書四十九篇”,這正如子思所說,讀古書要知道訓詁之學了。古文所說的“篇”字,是從竹從扁。換言之,在子思的時代,作書寫文章,是把字刻在竹簡上面。所以說《中庸》共有四十九篇。後來宋儒朱熹把它割裂分編成三十三章,這便變成了《大學》、《中庸》朱注章句之學的起源,並非是子思的原著。但要真正對《中庸》原著考證起來,實在也並非容易的事,我們也只好各說各的了。
何謂《中庸》
子思著《中庸》的原意,如果根據《孔叢子》等平實的記載,他是為了解釋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保持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學問之道的著作。所謂“《中庸》一書,其中言智、仁、勇,言費隱,言誠明、天道、人道。非深入聖人之奧,不能達於心口。子思之學,有淵源於中庸乎見之矣”。
在初唐時期,孔穎達著《禮記正義》,引用漢儒鄭玄目錄云:“名曰《中庸》,以其記中和之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孫子思伋作之,以昭明聖祖之德也。”
但到了南宋初期,宋儒朱熹自作《大學》、《中庸》的章句,《中庸》被分割編為三十三章,而且加冠聖境,根據韓愈一篇《原道》論文,認為《中庸》是傳“上古聖神,繼天立極”的道統,從堯、舜的傳心法要而來。那就是堯傳位給舜的時候,說了一句“允執厥中”的話。舜再從他一生經驗的總結,更加深入地悟到人性的精微,就加了三句而傳給禹,所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道統。由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傳承相續。但從孟子以後,便失傳了,這便是韓愈《原道》的意思。因此朱熹就認為,現在總算由宋儒程顥、程頤兄弟重新悟出來了,再傳到朱熹等人,又把道統接上去了。朱熹和宋儒們卻絕口不提這種道統說法,是根據韓愈的《原道》思想而來,未免太過小器了。同時又說:“其曰天命率性,則道心之謂也。其曰:擇善固執,則精一之謂也。其曰:君子時中,則執中之謂也。”這也都是朱熹對《中庸》確有心得的另一見解。至於在朱注《中庸》章句開頭,特別標榜程頤(伊川)解說《中庸》的書題,稍等再說。
有趣的是,到了清初乾隆時代,有名的詩人才子袁枚(子才),他討厭宋儒理學,也不喜歡佛、道兩教。他對於《中庸》,認為是西漢儒家的作品。因為他認為孔子、孟子都是山東人,動不動就提到泰山。而《中庸》唯獨稱華岳。他斷定子思沒有到過秦地,哪得見過華山或嵩山。袁子才素來就有文思辯才,但對於這些論點,始終免不了名士氣的狂放。孔子、子思祖孫,都遭逢亂世,周遊行蹤所及,豈可認為他們不知華岳!不能單憑一句書本上的文字來作論據,就斷定子思未見過華岳。袁枚善於談詩選色,精煮隨園豆腐。至於義理之學,並未深入,而且也是性所不近,習之所遠,不足論也。但後人也有認為《中庸》“載華岳而不重”的“華”字,本是山岳的“山”字,乃漢代傳刻之誤,較為有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