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戲弄
滿額折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戲弄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90270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不會解國中數學的流浪博士
不懂得和人客寒暄的麵攤囝子
不被阿公接納的「查某體」
不明白「認真就輸了」的政戰文書
不能抗拒「被弄」的高䠷型男

陳伯軒以靈動遊戲的姿態,若即若離,或幽默,或溫情,重新出入不同身分之間──於是想起媽媽寫得一手好字卻總是叨念自己「憨慢讀冊」、爸爸老是說要把書房的書「秤秤欸賣一賣」、金山阿姨說話聲口中綿延著一股溫柔氣音、阿嬤臥病在床老是問「啥物時陣欲娶某」、阿公的「棄嫌」有沒有可能只是一種撒嬌?

而他終究離了家,成了學生、朋友、情人、士兵、客人、補習班講師、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不想改變自己的模樣,卻總是在不同的關係中,不由自主地回應著別人的期待。是妥協?還是依賴?最赤裸的「我」又是什麼模樣?

陳伯軒多年沉潛,不再只是彳亍於散文創作的路口,而是繼續前行。《戲弄》以內斂的筆調切換著不同身分的自己,逐一玩賞、探察、攪動、挑逗、妝飾,順著指尖在肌理上一寸寸地游移,細細描摩著記憶與溫度。

作者簡介

陳伯軒
政大中文博士,現任吉光國文作文教室講師、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亞東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致力於散文創作與書評寫作,曾獲得國防部史政論文徵集特優獎、政治大學研發處論文獎助等。著有:
《文本多維:台灣當代散文的空間意識及其書寫型態》、《地方與人家:台灣當代散文析論》、《知識、技藝與身體美學:台灣原住民漢語文學析論》、《彳亍:陳伯軒散文集》,以及《戲弄》。

「伯軒的作家生活誌」:https://showwe.tw/blog/main.aspx?m=2025



我好像都沒有好好體認逗號的魅力,它太普通,而且氾濫。
比較起來,我還是留心於句號。那小小的圈圈,有一種飽滿圓潤的力量,彷彿世界所有的話語至此都要完結,再下去,不過是另一個新的開始。小時候作文最常被老師糾正的,就是一篇文章只出現了四次句號,分別就打在各段最末。我小腦袋瓜分不清楚句號的真正用途,在句號以外的世界,全部逗逗逗逗逗下去,小小蝌蚪佈滿了我的眼界,終究是太尋常了。
直到那一年,我陪著同學張家銘一起參加板橋高中的文學獎。就在他榮獲首獎的會審場外,聽著他亟於與詩人評審分享得獎的驚喜。我一旁靜靜回想眼前的詩人如何在方才的會議上與其他評審為了一首不起眼的佳作爭持。是循序漸進,還是要出其不意?似乎為了某一種更好的想望,他們可以獻身、可以戰鬥。這就是文學的世界嗎?台上的作家對於創作的談論,逗引著我對於遼闊的世界的想像。那些高遠的理想,似乎十分敻遠,又極為艱難。
寫作很難嗎?起初,我大約是這樣請教家銘的。他總是下課時間窩在角落挨著一本裁剪整齊的日曆紙兀自密密麻麻起來,埋首拱著肩胛,還總是一手護衛著情節,像隻鵪鶉抱窩就巢,格外逗趣。家銘很會寫,每次的作文都能夠成為範文,據說他還在報紙上匿名編織了許多的高潮迭起。 「寫作不難啊,就寫寫自己的故事啊。」當他邀請我一起投稿時,我拿了自己的稿子〈瓶中海〉請他過目,他看了看,大約也說了一些想法,接著冷不防地提了一句:「逗號太多了。」我對這句話完全沒有任何的想法,逗號?我並沒特別注意逗號欸,只是端詳著列印出來的白紙黑字,像是面對一份神祕的契約,竟然興起一股隆重而得意的情懷──嗯,這是一篇散文,我寫了一篇散文。
這是我創作生涯的第一個段落,滿是霹靂啪啦的逗點。
到了臺北大學的第一年,我延續著日常的寫作習性,在文風不盛的校園中,參加了無人聞問的文藝獎。記得評審之一的須文蔚老師愛責之切,說了一句:「貴校的文學獎規模,還比不上板橋高中呢。」我差點沒跳起來振臂歡呼,卻又頓時陷入了為難與尷尬──該是為了過去的燦爛而榮耀,還是該為眼前的枯槁而惋惜?那篇〈青春‧流星‧海〉的散文儘管得到了首獎,卻覺得連喜悅都很荒蕪。有時就是這樣,使用了同樣的方式再次得到肯定的時候,會誤以為這就是唯一的方式。於是不自覺地再次地復刻、模擬,直到自己都覺得了無趣味。
「首先你必須得覺得寫作是件有趣的事情,你才會繼續寫下去。」
這是大為老師來到系上之後,啟蒙我寫作的第一個觀念,巧的是他就是當年在板青文學獎上與人機鋒爭持的那位詩人。文字是有魔力的,在不同的排列次序之下,它可以產生姿態各異、意義無限交織的許多變化。「要勇於嘗試,不要四平八穩。」於是我開始往不同的報刊投稿,似乎也更鍾情於散文,揣摩與逗弄著不同的情感與形式。那短短兩三年,是我最專注於寫作,也最引我曲行流連的一段日子。記得在《幼獅文藝》發表了〈櫻月〉,應邀寫了一小段創作感想──有時候,寫作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發生了,或許過程中不免斟酌,而當中的樂趣卻是發自內心的驚奇:「哇,原來可以這樣寫。」這種感覺,讓寫作存有一種簡單的趣味,也讓寫作的人有著比較清楚明朗的態度,專注在一篇作品的完成。──如今再讀,猶能感受到那種耽翫而獲致的審美享受。
逗留終究不是停留,逗點也不能是句點。我不知道句號後面有沒有故事,但是逗號的魅力便是在於在行止之間,有了瞬間啟動、隨時離開的節奏。那是最低最低的反彈,也是最高最高的下墜。再是誘人逗留的文學風景,終須一別。最美的恰恰不在於或走或留的去取,而是明白了──行,是為了止。
所以有了《彳亍》,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幾年過去,再回頭去看這本少作,再不滿意也覺得慶幸。在此書計畫出版以前,我遠離了散文創作好長一段時間,學術研究的規範與剖析,讓我很難靜心閱讀。直到入伍、退伍,各種人事的磨難與歷練交騰反覆而後又塵埃落定,整個人被狠狠刷洗了一番,只剩一片空白。在這最鬆緩的生命狀態下,被壓制的創作欲望漸漸地甦活。我想寫,但我彷彿陷入了格式塔心理學的完形陷阱,過去作品呼喚著我去填補意義。我想要寫的也許不是《彳亍》,但如果沒有先打下這個句逗,橫隔於漫漶無章的日子裡,沒有了暫時停止就不會有能隨時繼續的下一個開始。
其實,還有人在讀散文嗎?不免有時也會逼問自己一些比較根本性的問題,譬如意義與價值、譬如理想與動機。如今散文的創作,甚至可以鬥得妙趣橫溢且虛實恢譎。當然有時候我也會感到迷惘或疑惑,在那些光影交錯掩映的縫隙中,我們如何擺姿弄態,追求的又是什麼?這樣的問題或許不會有唯一的答案,而且可料想到的,還會引起不小的爭論。爭論並不可怕,文學上的爭論往往好過於一帆風順。就像當年板青文學獎上看到的波濤與浪潮,驚怖卻生猛。
彳亍而行的日子已然過去。散文作為一種文類體式,比起其他文類而言更加通透顯白。或許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際會,與其說是來自於技藝的展演,毋寧說是依賴於主體的現身。創作者若能夠隨應不同的機緣而嘗試去誘逗會引閱讀的人,使他們對自身的生活情懷或價值理趣產生某種共鳴或好奇,那也算是一種因緣,也算是一場默契。
寫作有趣得像是一場遊戲。當年老師為了避免我在青澀的年華叩問太過深沉的問題,是這樣鼓勵我的。趣者,趨也。我也才終於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趣味的意涵不僅止於表現出輕巧的機鋒或形式上的耽美。那是一個能夠使人養精蓄銳後,不由自主想靠近的善誘。我們總不斷地想要靠近一個更美好的結果,但就像所有的故事在結束以前,必須先仰賴於逗號的魅惑,依違於生息與止息之間,有了許多詹至徂逝的節奏。
廿年就這樣過去了。
我的逗號還是太多了嗎?
來日完成那以逗弄為題的新作,便能更篤定地告訴自己,也告訴那些曾經埋頭寫作的朋友,在創作上曾有過的曲行徬徨、迴返停留,或是面對讀者時而有的讚譽、詆毀、漠視、共鳴,每一次的戲與弄,都是一種觀機逗教,都能聽到貯備已久的抑揚頓挫。

──發表於《印刻文學生活誌》194期,二○一九年十月。

目次



【輯一 游】
幾何
春天下面那隻豬
沙球
白山
我聽你在喇叭
男人的疤
行色
弄我

【輯二 戲】
天天衰退
阿公講我無實
媽媽的手作娃娃
火車已經過車站
媽媽在寫字
修馬桶實戰手冊
溫柔的腔尾

【輯三 逗】
卡塞爾之光
框框
原來只是這樣
音符滴落
如果在週末,我彈吉他
我要一杯大溫鴦
靜臥的觀音
春燕與妙妙
還留碧波水粼粼
如何讓我遇見你

【輯四 弄】
戲弄
謀生
那降落的姿勢
山城小講師
叫賣
老講師
講課
擦黑板
監考

【別調】
調度與調笑:讀馮翊綱《弄》
弄弄:讀李奕樵《遊戲自黑暗》

書摘/試閱

弄我

我一直很喜歡被弄。
不知道大家理髮的時候,是怎麼樣的呢?是閉上眼睛等待最後的成果,還是看著鏡子的自己一點一點的變化?我在臉書PO上這則投票,發現還真的各有擁戴。
那是個週間的午後,進健身房前,臨時到了隔壁的百元快剪想速速清爽一下。寧靜的髮廊只有我一位顧客,繁鬧的新生南路被隔離在冷氣房外。你要怎麼整理呢?照這型吧。一屁股急匆匆摔入椅座,我呢,是捨不得不閉眼的,但往往也就是這一瞇,沒有了視覺後的膚質顯得無比敏感,刮刀廝磨於我的耳鬢,撒撒西西撒撒西西,我就捲入了無眼界乃至於無意識界的沉眠──彷彿回到小時候巷頭的家庭理髮,小小的身軀坐不上成人的位置,理髮阿姨還特別拿了個像是洗衣板隔在扶手上,突出的一顆頭,晃噹晃噹。小孩開大車倒是有幾分王爺出巡的氣派,只是不記得是緊張還是期待,總是沒過多久,鏡子裡的我連同天花板椅子桌子乃至於整個理髮廳,持續上上下下顛來倒去,然後壓縮成模糊的一線混沌,唯一的感覺只有阿姨反覆扶著我的頭,伴隨著喀嚓喀嚓喀嚓俐落又清脆的聲響,我只覺得好想睡。
我應當是沒有睡很久的,只是待我飄盪的意識重新摶歛匯聚時,眼未開,已感覺不對勁。我依然坐在理髮的位置上,依然可以感覺到新生南路的間歇的車流,椅子當然沒有隔板,身高一米八三的我,還不時得騰挪死鬼長的雙腿。只是這種反射性的蹭移,卻意外注意到10號設計師在我頭皮上有著點描般的輕琢精筆,手指與工具在我的頂上反覆輕柔細緻的游移,奇怪餒,我印象中這種百元理髮都是搶時間大開大闔喀擦喀擦方便就好的啊,我覺得自己的頭皮連著背脊麻了上來,愈發不敢睜眼。正當睏意再次從耳垂蔓延至腦門時──好了。一個招呼,嚇到我整個醒覺睜眼,卻又立刻被眼前的景象奪了魂去。他竟然趁著我在打盹,削去了我大半邊的頭髮,幫我製造了非常酷炫風格華麗備受矚目的髮型?怎麼會這樣?我頂著一個駕馭不了的頭,感受到身首異處的難堪,狼狽地逃出了髮廊。
照這型吧,造個型吧。
怪誰?只要被弄,總有一股的迫不及待騷動,連咬字都不端莊。
那個像是睡意又說不上是睡意的舒坦,總有著各自的型態和走向。當它沿著我的肌理神經與骨骼血液竄流時,被馴服的多半是這具撐持不住的肉身。好比那次也是很扯,設計師同時要處理不同的顧客需求,大概是忙不過來,竟然就放著我那理了一半的頭顛來倒去,待我回神鐵門早已半拉。他訥訥地說,我怕弄到你,就沒叫醒你了。
罷了罷了,我本來就沒太在意造型,你快弄弄吧。



身體本就是架殘損的樂器,尤其在全身按摩時特別容易形成這樣的隱喻,隨著師傅的手技壓揉頂捏撥,各種忽大忽小的咿咿喔喔必然伴隨著痠麻痛癢釋放宣洩而出。無奈浸淫既久,身體卻是愈吃重力,任憑師傅再怎麼力拔山兮地輾壓,在我身上一概成了輕攏慢拈抹復挑。好幾次兩節的按摩結束方才醒來的我,完全不記得自己有被弄到。像這般花錢去睡飽飽的,未免太冤,可師傅偏偏說,睡眠才是最好的休息,值!
我並非不會感覺到痛,只是被弄的時候,即使是痛也恍兮惚兮。偏偏,有那麼些個師傅總以客人的反應作為調整的依據。那次,一位男師替我抓腳,才開始不多時,我又陷入了昏沉,儘管努力與睏意對抗,眼睛卻處在開闔之間反覆跳閃。師傅大概覺得自己用力不夠,一次又一次地加足了力道,層層疊加、次次催逼,每一指都按得更硬、更直、更深入。我從眼皮縫中鑽出得一點點些微的神智還沒被腦霧給掩蓋時,嘗試著提醒他含蓄一點,然而幾乎是要昏沉的瞬間,我看見師傅抽出了自己的手拚命直甩。……你太大……力了……來不及說完整的話,最終隨著意識的彌留一同繾綣伏流。
醒了,師傅早已經收拾得乾乾淨淨,該弄的,都弄了。
我高度懷疑,兒時必然有些慾望沒有被好好滿足。育嬰專家都說,嬰孩階段,觸碰的滿足可以創造飽滿的安全感。會不會是因我早產而孱弱,在我最需要觸碰與擁抱的幼時,只有各式各樣的維生儀器與保溫箱陪伴著我?聽媽媽說,每當醫生說可以把我抱回家後,我就一定會發高燒,得重新送回保溫箱。難道是因為這樣才致使我缺少了因為觸碰而得到的滿足嗎?可惜任憑我如何捲入闃闇淵深的識想,仍舊無法憶起太過稚嫩的回憶。《感官之旅》的作者黛安‧艾克曼(Diane Ackerman)曾經擔任早產兒病房的義工,負責的工作就是為保溫箱的孩子按摩,她說那能夠有效地促進新生兒的機能發展。我那時也有得到這樣溫柔的撫觸嗎?所有關於出生的軼事,只憑藉著家族親戚的傳佈與流語。好像,最遙遠的記憶,我只記得自己坐在椅子上,雙腳懸空晃蕩,媽媽說我的跤骨較軟,無法度行。那,我會爬嗎?不是說,嬰孩時期的爬行,最是能夠開發觸覺感知的多樣性的重要階段嗎?我試著努力召喚身體與地板之間大幅度的接觸,各式各樣不同的觸感與溫度,記憶匍匐而行,有嗎?有嗎?
記憶如此昏寐,我趴在地板上。
教練要我撅起臀部,開始觀察與調整因素日裡不良的行住坐臥而壓印在身體上的痕跡。與傳統重量訓練不同,功能性訓練強調肌理的細部運作機制,期望透過訓練,使我們的身體變得更加地好用。他左手壓著我的下背,右手劍指沿著我後脊的兩側輕按,似乎在探索著什麼樣的布局與走勢:按完腰大肌後,練習半程的棒式,確保腰椎回復到相對伸展,骨盆相對前傾,並且讓骨盆往後移動……,嗯,你有在聽我說話嗎?幾乎在同一時間,我硬是鬆開儼然已經將要成型的鼾聲,有呀有呀,你幫我撨了一下,我覺得舒服很多,真的,很舒服。
運動自然是累的,可是千不該萬不該,教練不該伸手過來調整我歪斜的姿勢或顯然障礙的行動。每每對方的指尖掌心碰觸到我,體膚與掌腹因摩擦而放電,多少毛孔迅速地痙攣閉合又極致舒張,我兩瞳散焦、肌肉鬆弛,甚至覺得眼前一片暈暈迷迷的,恨不得打個呵欠,啊──嗚──
運動很累吧?
是啊。謎樣地看了教練一眼,心裡還想他蠻帥的嘛。
這太離奇了,我說的是指身體的接收能力。好幾次我也試著想要自己弄,對著鏡子,手指與掌心觸碰著日漸硬挺飽滿的胸肌,或是沿著腰側試圖搓揉每一條肌束,平躺在瑜伽墊上時,腹肌凹凸的觸感勉強還給了自己一點慰藉。都說觸摸是形成本體感覺邊界的一大機制,但不管自己怎樣的上下前後擠壓推揉,或是指尖輕輕戲觸調弄,原本產生的那種模模糊糊的令人舒緩的醚味一點也沒醞釀。我就奇怪了,為什麼師傅或教練在幫我鬆弛股四頭肌時,感覺手還沒有靠到我的腿上,卻已經一陣爽麻爽麻,等到他們的小臂才放上去,啊嘶──我的大腿頓時痠得難以承受,那像是涅槃又像是黑洞,空哪,彷彿大腿肌群的每一絲每一縷張力都鬆散卸除,直到色受想行識都一一消融、一一散化。
教練說,那是皮膚上的CT纖維的特質,對行動緩慢每秒五公分的觸碰特別敏感。教練還說,別人的觸碰因為是不定性的,出乎意外而隨機,反而自己對自己的揉捏按摩,早已透過視覺等其他感官的提醒,讓身體預備被弄。



所以呀,拜託請不要看著我皮膚好就冷不防摸我一把,不要因為表達親熱就突然跑來勾肩搭背,我可以跟大家 Say Hi 但是請不要握手,再是興奮的喜事可以手舞足蹈也不要擁……好啦,不然弄一下下也是可以的啦。
難怪,以往跟另一半吵架永遠不會贏,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不管到底有多少道理,就算是抱持著一刀兩斷的決心,豁出去了,來攤牌啊,只要對方卻過來一把抱住之後,捏捏臉摸摸頭,尤其枕在對方的腰髂上,他的手指輕輕地在我的額上與雙頰滑動點觸,也不過是這般輪著弄我,忽然就一陣沉默的鬆軟,真真是被啟靈的密蠱下了充斥費洛蒙的咒語……。
我承認,我很少清醒。
這太沒出息了,竟然就這樣任人擺弄。
我是說退伍前一週的時候,盤算著當兵一年來都沒有用到軍證免費看病的優惠,便掛了個號趁此到軍醫院拔除右下方的智齒。那是我第一次弄智齒,哪有什麼經驗,偏偏又是個教學觀摩的門診,動手的醫師看起來生生澀澀,旁邊還有位正在現場指導的主治醫師。看牙恐佈,我也的確恐怖,竟然在被弄的時候,又緩緩地緩緩地要睡下了。醫生三番兩次要我張大嘴巴,哇──痾──嗚──我的嘴型反覆順著自己的睡意開齊合撮,醫師只好把我的嘴用工具撐開──不得了,這一撐,我倒省了自己費力,明明緊張又恐懼,卻還悠悠忽忽地睡去。直到稚嫩的醫生緊急叫醒了我說:先生先生,你的智齒拔不出來,我現在要用力拔除,你的頭要跟我反方向抵抗。像拔河嗎?惺忪渾沌裡,還沒準備好的我口齒騷亂地問了個荒謬的問題。
對。
對?醫生竟然說對。
於是乎我睏意未散,朦朦朧朧中所有的痛楚都麻成了一股厚重推拉,我的頭明明想要奮力向後,卻只是半吊著脖子癱蠕著,一旁指導的醫師連忙捧住我的頭,我倒是像極了寒流來襲的早八課,往後一枕,怎麼這麼睏呀──啊──嗚──剝的一聲,濃厚的呵欠幾乎伴隨著清脆的空響,迴盪在我窅深的齒穴裡,也嚇醒了我。
怎麼了?
拔好了,你剛剛睡著了。
直到麻藥退去,我的下面頰逐漸腫脹,接下來的幾天,腫脹大到像是含了顆橘子,連阿嬤都不禁問我:你佇咧食啥?無,我無……我謀正爽啊。我操弄的母語像是浸泡了過期的福馬林,自己只是無辜地撫弄著我愈益澎湃的臉頰。看著我下巴連著脖子到肩胛頭仔竟出現一大片的烏青時,人人都問:怎麼會弄成這樣?
啊災,拔牙本來就是可怕啊,讓我遠離,讓我顛倒,卻又讓我夢想。尤其是躺在那凹凸有致的診療椅上怎麼有一種精力疲軟而洩出的感覺,昏昏沉沉地聽到醫生說要跟我抵抗我要用力你也要努力三二一跟我一起嘿咻嘿咻伸進去又拔出來時……雖然害怕,但又覺得舒暢。
不得不承認,我很喜歡被弄,喜歡那些技術活在我的頭上臉上身上腿上吱吱拐拐不預期地每秒來回五公分時創造出來的殊異的觸感與節奏。
弄我,好嗎?


──發表於《Sample 樣本》第二十六期,二○二二年五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