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駢文概論(精)(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駢文概論(精)(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8723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一本駢文概論,提供了從《三百篇》到《楚詞》; 賦;魏晉文與陸機;駢文之論;寫景文與齊梁體;書札文與徐陵;《哀江南賦》;《滕王閣序》;《文心雕龍》與《史通》;唐代之駢文與古文;陸贄;李商隱;宋四六;清駢文;律賦與八股;八股與駢文。本書應劉麟生約請而寫的《中國駢文概論》,於1934年在世界書局初版。該書篇幅不大,語言淺近,舉例豐富,論析精當。作者雖意在作品的賞析,但該著在駢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容抹殺。

作者簡介

瞿宣穎 (1894~1973),別名益鍇,字兌之,簡署兌,號銖庵,晚號蛻廠、蛻園。湖南善化(今長沙市)人。晚清軍機大臣瞿鴻禨之子。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早年任北洋政府國務院秘書、國史編纂處處長、印鑄局局長、湖北省政府秘書長等職。後在南開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輔仁大學任教。解放後任上海市政協委員。精詩詞書畫,尤擅於文史掌故,是深具國學功底的文學家和史學家。著有《漢代風俗制度史前編》《漢魏六朝賦選》《北平建置談薈》《北平史表長編》《同光間燕都掌故輯略》《中國社會史料叢鈔》《方志考稿甲集》《長沙瞿氏叢刊》《補書堂討錄》等豐富著述。還著有《燕都覽古詩話》,為詠覽燕都之作,以詩系文,詩文並茂。其中有關什剎海地區的詩文有15篇。

目次

一?總論

二?從三百篇到《楚辭》

三?賦

四?魏晉文與陸機

五?駢文之論

六?寫景文與齊梁體

七?書札文與徐陵

八?《哀江南賦》

??附:庾信《哀江南賦》及注釋

九?《滕王閣序》

??附:王勃《滕王閣序》及注釋

一〇?《文心雕龍》與《史通》

一一?唐代之駢文與古文

一二?陸贄

一三?李商隱

一四?宋四六

一五?清駢文

一六?律賦與八股

一七?八股與駢文


書摘/試閱

二?從三百篇到《楚辭》




中國古代的長篇韻文——辭賦,成熟時期無疑的要推屈原時代了。在詩與散文未曾劃清分野以前,我們隨處可以看見後來所謂辭賦的萌芽,散布在各種文字之中。班固說:“賦者,古詩之流也,詩有六義而賦居其一。”賦當然是從古詩蛻嬗出來的。按賦之字義是鋪的意思,然則凡是鋪敘一種事實或景象的,便是賦的體裁。試舉三百篇中的《君子偕老》: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鬢發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揚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縐,是紲袢也。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看他這首詩,描寫一個貴婦人的容貌、態度、服色,如此之出力,顯然是後來賦家所托始。再舉曹植《洛神賦》中描寫洛神的一段相比照: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經此一番對照,可以了然從詩到賦蛻嬗的痕跡。

屈原時代何以才是辭賦成熟的時期呢?我們先要知道南北兩民族思潮的關係。[ 看顧實《中國文學史大綱》頁六六以下。

]自春秋以來,南方有一個新興的民族,就是楚。楚在南方,雖然為中原之人所擯棄,然而以其不斷地向上努力,不獨在事功上隱然握中原政局之重心,在文化上也漸漸形成特殊勢力。《左傳》所記楚人以文學、道德、才能抗衡於中原士大夫的很不少。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邱之書,則中原的學術,都望之有遜色。國力雄厚,則文化勢力隨而增長,這是一定之理。《國風》裡面沒有《楚風》,我們無從確切知道春秋時代楚國文學精神是怎樣,然而從楚國獨有語言風俗這一點看來,知道楚國文學必有特殊性質。[ 《左傳》說鐘儀在晉操南音,又楚人謂乳“谷”,謂虎“於菟”等,皆足證明楚國另有語言。

]

在孔子的時代,據《史記》說楚昭王曾經慕孔子的大名,預備請他去,而他沒有去。孔子似乎沒有到過楚國,然而孔子已經講到南北兩民族的性格了。《中庸》上,孔子對子路說:


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


基於自然環境之關係,南方民族容易發揮一種流動而富於感情與想象的思想生活。所以從老子以次之思想家,多屬南人。老子的思想,影響於純文學者尚少,而莊子的思想,則確與屈原以下之南方文學派——辭賦派有關。

如今試檢《莊子》之文,雖然全具散文的形式,而他的一種虛幻澶漫之風格,實與後來辭賦相近。至於《荀子》,則完全以賦的體裁為文。[ 《荀子》有《賦篇》。

]莊荀雖不同家數,卻都是南方學者,可以說是南方文學由他們兩位開基了。

關於屈原的身世,前人有不少的考索。但原於史文的簡略,始終不能一一詳知。但所可確言者,他的身世,當楚懷王的時代,為楚國危急存亡之秋,也就是結束上古史而開辟中古史之一關鍵。

在春秋的末期,周初分封的同姓與功臣之國漸漸因長期的爭鬥,而呈不振的現象。唯有楚國,自春秋初期開始發展,為不斷地努力,始終不懈,雖然經過幾次的挫折,依然能維持優越的地位,以睥睨全局。本來南方的吳越,也都骎骎有抗衡中原之勢,無奈兩下廝並的結果,終於從戰場上退了下來。在戰國時期之中,一方是齊趙韓魏燕等,為中原舊勢力的代表;一方是新起之秦,為西方新勢力的代表;一方便是楚,為南方新勢力的代表。三者之中,中原舊勢力,已經不甚有振興之望,只剩有秦楚兩種之爭衡。而無奈楚國君臣都不爭氣,造成秦國獨霸之機會,屈原便在這種環境之下,感懷他的身世,而寫成無數的文學作品。

在物質上,楚國是失敗的,而在思想上,屈子的文章,與荀卿、李斯的政治主張,均支配了周以後的中國。這不能不說是中古史開場的一件很奇怪的事。

劉勰在《文心雕龍》的《辨騷篇》說:“自風雅寢聲,莫或抽緒,奇文郁起,其《離騷》哉。固已軒翥詩人之後,奮飛辭家之前。豈去聖之未遠,而楚人之多才乎?”又說:“固知《楚辭》者,體慢於三代,而風雅於戰國,乃《雅》《頌》之博徒,而詞賦之英杰也。”他的意思,是以《離騷》直接《詩經》,而為辭賦的開山祖。[ 《文心雕龍·詮賦篇》又云:賦也者,受命於詩人,而拓宇於《楚辭》也。

]這是極恰當的論評。有《離騷》而後有漢人的辭賦,辭賦應用在一般的文體上,於是成為駢文,所以講駢文,不能不托始於《離騷》。

《離騷》一篇,據王逸《章句》稱為《離騷經》。然而通常只以《離騷》為名,“離騷者,猶離憂也。”(《史記·屈賈列傳》)據王逸的序說: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