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適度的防禦:建立有滋養作用的人際關係(簡體書)
滿額折

適度的防禦:建立有滋養作用的人際關係(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防御機制就像一個集照顧者與迫害者於一身的矛盾騎士,既能撫慰、保護我們,也會傷害我們。一方面,我們都曾用它來包裹那個還太小、無法承受的自己,保護在成長過程中曾經受傷的我們。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把生活中的每個新機會都誤以為是讓我們再度受傷的危險而拒之門外,我們安全地活著,內在卻無法整合,痛苦無比。

《適度的防御:建立有滋養作用的人際關係》教我們讀懂防御機制背後的真相,重新了解自己的過往,療癒創傷,用適度的防御讓我們在關係中得到滋養,創造截然不同的生命。


作者簡介

曾奇峰

精神分析“播種機”

著名心理學者

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武漢中德心理醫院首任院長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精神分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著有《幻想即現實》《你不知道的自己》


目次

第1 講 防御機制總述

自我保護的方式,就是防御機制 _ 001

不同層面的防御機制 _ 002

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防御機制 _ 004

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防御機制 _ 007

人格發育不良,防御機制失靈 _ 009

第2 講 防御機制—— 情感隔離

情感隔離,讓自己不受痛苦的衝擊 _ 012

情感隔離的諸多表現 _ 017

情感隔離的反用 _ 023

情感隔離的往往是抑鬱、恐懼、焦慮 _ 024

第3 講 從父母潛意識的願望談情感隔離

你和孩子之間有情感隔離嗎 _ 027

學習和工作中為什麼常常事與願違 _ 033

任何競爭都是人格層面的競爭 _ 036

孩子有問題,父母先檢查自己 _ 037

第4 講 防御機制—— 反向形成

什麼是反向形成 _ 042

反向形成的特點 _ 045

無處不在的反向形成 _ 046

第5 講 從社會現象談反向形成

反向形成可能帶給我們阻礙 _ 053

反向形成讓我們活出對立面 _ 061

第6 講 防御機制—— 投射

投射:你內心是怎樣的,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樣的 _ 066

自我中心,是投射的典型表現 _ 069

安全感與投射 _ 072

邊界和投射 _ 073

警惕投射過度 _ 077

第7 講 從人際現象談投射

以己度人始終是片面的 _ 081

攻擊別人的背後是自我攻擊 _ 085

打破投射:自己的歸自己,別人的歸別人 _ 087

第8 講 防御機制—— 認同

認同,每個個體都需要 _ 093

年齡的認同 _ 094

我究竟是誰 _ 096

我為誰活著 _ 099

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_ 103

第9 講 文化、權威、性別認同

文化認同 _ 108

權威認同 _ 114

性別認同 _ 117

第10 講 防御機制—— 自我功能抑制

你可能是被“自我功能抑制”耽誤的 _ 122

精神運動性抑制 _ 123

第11 講 防御機制—— 退行與升華

退行,不成熟的防御機制 _ 138

升華,成熟的防御機制 _ 148

第12 講 防御機制—— 外化、間隔、凝縮等

外化,把自己的體驗變成別人的體驗 _ 155

抵消和儀式,事情好像沒發生過一樣 _ 156

逆轉,攻擊弄反了方向 _ 157

間隔,不能讓自己太爽 _ 159

凝縮,是對抗自己的焦慮 _ 162

閑聊,不知為知之是為價值感也 _ 163

第13 講 從父母對孩子的愛和恨談抵消和儀式

對孩子的愛,能抵消對孩子的恨嗎 _ 165

僅僅愛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愛 _ 172

第14 講 防御機制—— 替換、合理化等

替換:明明喜歡A,卻跟B 親近 _ 177

過度象徵化:賦予不合理的意義 _ 178

幻想/ 白日夢:持續地想象某些場景 _ 179

搪塞:為了某個目的撒謊 _ 180

力比多壓制:對性或武斷感到害怕 _ 181

形態學壓抑:總是睡覺 _ 183

向幻想認同:英雄崇拜 _ 183

向父母潛意識的和意識的希望認同:父母禁止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 _ 184

向攻擊者認同:成為自己害怕成為的人 _ 186

向受害者認同:類似於替代性創傷 _ 187

向內射物認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_ 188

誘惑攻擊者:用色情或阿諛奉承誘惑他人 _ 189

合理化:為不合理的行為找借口 _ 190

窮思竭慮:努力思考,避免行動 _ 190

逆恐行為:越恐懼的事,越主動去做 _ 191

理智化:持續地從事某種病理性行為 _ 192

第15 講 防御機制—— 幽默、社會化與疏離等

幽默:很可能是回避內心痛苦 _ 194

具體化:把原因歸結到具體的事上 _ 195

小團體形成:身處人群中對抗本能衝動 _ 196

禁欲:否認和回避愉快 _ 196

同性客體選擇:同性伙伴減輕你對同性戀的恐懼 _ 198

一種情感對抗另一種情感:關注一種而回避另一種 _ 199

社會化與疏離:合謀打破獨處的困難 _ 200

從被動到主動:你掌控著你的謊言 _ 201

軀體化:過度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 _ 203

正常化:將不正常的現象視為正常的 _ 204

衝動化:用衝動來緩解不良情感 _ 204

假性獨立:拒絕任何人的幫助 _ 205

病理性利他:非己所能地幫助他人 _ 205

第16 講 防御機制—— 投射性認同

投射性認同三步曲 _ 207

投射性認同四大類型 _ 209

投射性認同的應對 _ 217

第17 講 治療中的阻抗

關於阻抗 _ 221

五種主要阻抗 _ 225


書摘/試閱

自我保護的方式,就是防御機制


精神分析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是一個人怎樣進行自我保護, 即自我防御機制。

意思是說,在我有一段痛苦的經歷或者情緒的時候,我可以調動自我功能,把它排斥在意識範圍之外,即痛苦依然存在, 只是我感覺不到它。

我們熟悉的一些成語或者慣用語,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而言,就是在說防御機制。比如自欺欺人、阿Q 精神勝利法等,如果拋開它們的語言感情色彩來看,實際上是說一個人在面臨危險或者痛苦的時候,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內心的。如果沒有這些防御機制的保護,人可能就會崩潰。

那些選擇自殺的人,他們的防御機制已經不再起作用,所以他們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凡是現在還活著的人,可以說他們使用了有效的保護自己的措施,也就是防御機制。


不同層面的防御機制


原始的防御機制


我們每一個人的“硬件”都差不多,這就是所謂的“先天” 和“與生俱來”。

如果從防御機制的角度來說,我們天然地具有使用防御機制的硬件。但是在後天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會因為早年跟父母的關係學會了某些防御機制,或者學不會某些防御機制,或者在應該學習更高級防御機制的時候喪失了機會,仍然處在使用原始防御機制的狀態中。


成人和嬰兒的防御機制


我們要使用與年齡匹配的防御機制。人在每一個年齡階段, 都有一些跟這個年齡階段匹配的防御機制。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創傷性事件,就可能使我們停留在那個階段。比如,嬰兒期如果有巨大創傷的話,我們使用的防御機制可能就停留在這個階段的防御機制上。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成人還在使用嬰兒般的防御機制,這樣的人往往可以被診斷為患了某種疾病。

成人的防御機制和嬰兒的防御機制非常不一樣。成人的防御機制更加成熟,保護的力量更強。如果一個人在成年期還使用嬰兒的防御機制,這個人可能是神經症病人,或者是人格障礙病人,甚至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所以,防御機制是我們對一個人的人格,或者整個精神狀態做出診斷的標準之一。


意識層面和潛意識層面的防御機制


防御機制可以是意識層面的,也可以是潛意識層面的。通俗地說,可以是有意使用的,也可以是無意或不自覺使用的。

比如,我對其他人有很多恐懼的話,我可能會直接拒絕別人讓我參加聚會的邀請。我知道在跟他們的聚會中,可能會有一些衝突,這樣我會對他們說“我今天有事”“我不習慣熱鬧”,用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己,避免使自己處在一種可能增加焦慮的狀態中。

此外,我拒絕別人,也可能是因為我不知道自己在人群中會很焦慮,我已經養成在家裡看書、上網、看電視的習慣,這樣我會更舒服一點。我不知道自己是因為對人際關係的恐懼而拒絕別人,這就是潛意識層面的防御了。

只有意識層面的防御機制,我們能夠有意識地培養或者發展,而潛意識層面的防御機制,首先需要把它意識化。


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防御機制


樂觀和悲觀


為什麼同樣的創傷性事件,對不同的人影響不同,導致的後果也不一樣?比如失戀,有的人失戀後會自殺,有的人失戀後,除了痛苦之外,他可能會這樣想,“我有機會發展另一段戀情了”。這就是完全不同的防御機制在起作用。

一個人在面臨重大的創傷性事件時,周圍是否有可以利用的人,以及怎麼利用,都跟他的防御機制有關係。

所謂天生的樂觀、天生的悲觀,也是因為受不同的防御機制的影響。

所謂的天生,我們把它設定為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獲得的相同的東西。不過,在後天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獲得了不一樣的自我保護的方式。樂觀的人,在遇到一些創傷性事件的時候,能夠使用更加成熟的防御機制,使用更加有利的、有效的防御機制。而悲觀的人,使用的是不成熟、不利的防御機制。

樂觀或者悲觀,都是後天習得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 是通過語言的力量來製造改變,而不是通過改變某些遺傳基因的片段來製造改變。在心理治療中,或在跟精神分析有關的所有講授中,我們要避免談“天生”這個概念。


同一屋檐下的孩子,防御機制也不同


外人看一個家庭的時候,會覺得這個家庭的經濟狀況、教育環境等,對這個家庭中的孩子來說都差不多。但是作為生活在這個家庭中的體驗者,他們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比如,最大的孩子對這個家庭的感受,與最小的孩子對這個家庭的感受, 差異可能會非常大;男孩在這個家庭中的感受,與女孩在這個家庭中的感受,也可能不一樣。

對不同的孩子,父母往往會有不同的對待方式。孩子之間因為競爭或者認同方面的問題,可能也會采取不同的防御機制。


比如,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關注。作為多子女家庭中的一個孩子,需要表現得跟別人不一樣才能被關注,這也會造成兄弟姐妹之間的巨大差異。

這些不同或差異,會給孩子防御機制的成熟度帶來很大的影響。


不同的人,使用的防御機制等級不同


在精神分析師的眼裡,這個世界上只有三種人。

第一種是有嚴重的精神病的人。包括精神科診斷的精神分裂症和嚴重的情感障礙、躁郁症等疾病患者。

第二種是有人格障礙的人。他們也使用跟精神分裂症等嚴重的精神病患者同樣的防御機制。但是,跟精神病患者最大的不同是,人格障礙患者還有現實檢驗。也就是,他們知道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什麼是幻想,什麼是現實,他們有判斷的能力。

所以,如果是嚴重的精神病患者在發病期間殺了人,他們是不用承擔刑事責任的,因為他們的現實檢驗喪失。而人格障礙患者如果殺了人,是需要負全部責任的。

第三種是有神經症的人。在精神分析師眼裡,所謂的正常人就是神經症,表示他們已經發展到人格的最高級別。精神分析師認為,只要有神經症性的內心衝突,就叫神經症。比如關於男和女的衝突,生和死的衝突,對成功的渴望以及害怕成功後的懲罰的衝突,只要有這三類衝突,就可認為是神經症。這與精神科醫生的診斷不同。精神科醫生對神經症的診斷是一定要有神經症的一些症狀,比如強迫、抑鬱、焦慮等。神經症患者(或者正常人)使用的是情感隔離的防御機制。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使用情感隔離的防御機制,就表示他處於情感發育相當成熟的階段,專業地說這屬於神經症性的防御;如果一個人使用的主要防御機制是壓抑、情感隔離、反向形成等防御機制,我們就會認為他處於人格發展的最高級別的階段。


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防御機制


防御機制的適應性VS 非適應性


通常,我們不說防御機制是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而是將其分為原始的防御機制和成熟的防御機制。否認、投射性認同屬於原始的防御機制,或者說不成熟的防御機制,情感隔離屬於成熟的防御機制。

所謂防御機制成熟或不成熟,跟防御機制的適應性、非適應性有關。舉個例子,如果一個醫生在面對很多病人的時候, 他使用隔離的防御機制使自己能夠持續工作,這就是適應性的防御機制。

比如,我曾在醫院工作過,見到過很多生老病死。再如, 遇到災難發生時,外科醫生可能要面對很多血淋淋的場面。如果這時候他們不采取情感隔離的防御,就沒辦法工作下去,當時可能就崩潰了。

當然,一個外科醫生在工作的時候使用情感隔離是適應性的,但是如果他把情感隔離的防御措施用在他跟家人的關係中就是非適應性的。這可能會讓他的配偶或者孩子感到他是冷冰冰的,沒有任何情感體驗。

所以,我們要靈活地轉換防御機制,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防御機制。如果我們在所有場合都使用同樣的防御機制, 即使其本身是神經症性的防御機制、成熟的防御機制、適應性的防御機制,在某些特定的場景中,也可能是不合適的。

比如,一位女會計師,她在工作中非常嚴謹,是一個完美主義者。這讓她的職務不斷遷升,她不斷被贊美,但是如果她把這樣的嚴謹和完美主義傾向用在夫妻生活中,可能就很糟糕, 甚至有可能導致婚姻的破裂。


防御機制的一致性VS 靈活性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分不清楚職場上的防御和家庭關係中的防御,這就導致了很多衝突。當然,也有很多適應性很好的人,他們在工作時是一種樣子,在家庭生活和親朋好友之間,是另一種樣子。

可以說,有時候情感隔離是工作的武器。在工作中,如果沒有足夠的情感隔離,可能會讓我們無法正常工作。在戰場上, 對將軍的要求是慈不掌兵。也就是說,如果對部下非常仁慈, 會帶不好隊伍。當然,一個將軍在生活中還可以是詩人,他可以寫情感非常豐富的詩歌。這並不矛盾,或者說這種矛盾本身是健康的。

工作中的行為模式與生活中的行為模式看起來不一致,有些人覺得是人格分裂,心理不健康。其實,行為模式的一致性並不是判斷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標準。比如,偏執型人格障礙的病人,他們往往能夠一輩子表現出在任何狀況下的一致性, 但是這顯然缺乏靈活性。所以,我們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判斷標準是,一個人的整體人格是否在適應方面具有靈活性,也就是在不同的場合能否表現出不同的人格側面。


人格發育不良,防御機制失靈


我們在不同的場景裡要用不同的防御機制,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時需要不同的防御機制。我們在單位作為領導者時需要的防御機制,與在家裡做父親、丈夫、母親、妻子時使用的防御機制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不能分辨這些角色的不同,就表示我們的人格發育得不好。

一個人的人格成長其實有很多方式,比如,看心理醫生,做幾百次的自我體驗;在生活中接觸很多人,受這些人的影響慢慢變得成熟起來;經歷過很多創傷性事件,但是自己沒有垮, 變得越來越成熟,這就是所謂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艱難的考驗可以促進一個人的迅速成長。當然,如果一個人本身的人格發育不太好,災難性的事件很可能會讓他崩潰,因為他完全沒有辦法自我保護,他的防御機制會整體垮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