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人從哪裡來:人類600萬年的演化史(簡體書)
79折

人從哪裡來:人類600萬年的演化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6 元
定價
:NT$ 336 元
優惠價
79265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人從哪里來:人類600萬年的演化史》是著名歷史學者賴瑞和先生的遺作,以歷史敘事的方式敘寫人類演化史上的幾個關鍵問題,尤其是人最重要的標誌――雙足行走及其起源和演化。在過去 600 萬年,人是怎樣從“像猿”慢慢變成“像人”?人在非洲大陸演化成直立人之後,又怎樣出走非洲,走向全世界(包括中國),並且在過去二三十萬年間,成了地球上最聰明而有本領的生物?賴先生寫道:“人從最初“像猿”的階段,一步一步演化成“像人”的樣子。六七百萬年前,在最早期人類的階段,我們的祖先剛剛跟黑猩猩的祖先分手時,長得有九分像猿,慢慢學會雙足行走,但走得不是太好。到了三四百萬年前,在南猿屬的時代,人雙腳直立,走得比較好,省力,但樣貌手腳等方面還是有七八分像猿。一直要到約200萬年前直立人的人屬階段,人才開始長得像人,有些“人樣”了,雙腳也走得幾乎跟現代人一樣好,終於跟猿劃清了界限。如此又經過了大約180萬年的演化,到了30萬―20萬年前,像我們這種現代智人,才終於出現在地球上,並且在過去6萬年間征服了整個世界,成了地表上最聰明、最有本領的物種。”由於科技發展,特別是分子生物學、基因學等近些年的突飛猛進的研究成果,不斷打破以往考古學的認知,關於人類演化起源問題的研究成果與我們以往的認知已產生很大的變化。本書依據發表於《科學》《自然》等期刊的有關人類演化的前沿成果而寫就,彙聚截至2022年的研究,用一種深入淺出的講故事方式,用一般人看得懂的語言,講述人類過去600萬年的歷史;敘事生動、細節豐富、兼顧可讀性和前沿性的學術新知,可以作為《人類簡史》未涵蓋的人類600萬年演化史的補充閱讀。

作者簡介

[馬來西亞]賴瑞和,馬來西亞唐史學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曾任教於香港嶺南大學、馬來西亞南方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和“清華大學”。著有三本唐史研究專書——《唐代基層文官》、《唐代中層文官》和《唐代高層文官》,以及三本通俗散文書——《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學者的尋踪壯遊》、《男人的育嬰史》和《坐火車遊中國》。

名人/編輯推薦

知名歷史學家賴瑞和先生遺作。賴瑞和先生是的唐史學者,也是唐史領域的研究專家。雖然做歷史研究,他一直對文明史之外的“人從哪裡來”這個問題有很濃厚的興趣。從講給女兒聽,到生命的十多年,他迷上了人類演化史,並系統讀完了這個領域的經.典論述和.新發表的論文,並且萌發了“用一般人看得懂的語言,講述人類過去600萬年曆史”的願望。2021年《人從哪裡來:人類600萬年的演化史》寫成,2022年春賴先生去世,成為他一部重要的作品。一部《人類簡史》之前的人類演化簡史。《人類簡史》講述了2萬年前至今的人類文明史,本書則是從600萬年開始,講到約2萬年前處於野蠻時期的人類演化史。匯聚前沿學術成果的通俗寫作,為大眾讀者係統呈現人類演化史新知。匯聚截至2022年的《科學》《自然》等期刊科研成果,每一項結論都有科學文獻依據。作為歷史學家的專業能力體現在文本中,一大特點就是有理有據,用一種深入淺出的說故事通俗方式,把.全面的人類演化史知識呈現給普通讀者,方便大眾獲取優質的人類演化史新知。關注人類演化的幾個關鍵問題,尤其是雙足行走的起源和演化。人類演化有許多值得討論的問題,例如種族和基因組、語言的誕生和人類智慧的演化等,本書處理了其中基本、核心和不可或缺的幾個課題,使內容適合大眾閱讀。特別為中國讀者撰寫的人類演化史。避免“歐美中心論”,第七章《中國人從哪裡來》,專門為中國讀者撰寫。清晰表述有關“中國人從哪裡來”的新研究,涉及中國的材料以及對出土的古人類化石進行分析。古人類學家、 院士吳新智推.薦閱讀。收入77張相關圖片和“人類物種一覽表”,豐富和方便讀者閱讀。包括生態環境圖、古人類化石圖、骨骼圖、古人類造像圖、洞穴以及石器等活動遺跡圖等多種類型。“人類物種一覽表”,從時間上梳理600萬年人類物種的複雜演化。

目次

推薦序
自序
章人從哪裡來——為什麼現在的猴子不能演化成人
一、物種如何形成
二、共祖長什麼樣子
三、人從古猿演化而來
四、人族成員
第二章人類物種問題和古基因古蛋白研究
一、物種問題
二、人類的化石種
三、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智人
四、基因交流的後果
五、夏河出土的丹尼索瓦人化石
六、古人類學研究的方法日日新
七、人類演化並非直線式的
第三章早的人族成員和雙足行走——人重要的標誌
一、四種早的人族成員
二、雙足行走的起源
三、雙足行走的演化
四、早期人族成員的食物和雙足行走
五、採集者,非狩獵者
第四章南猿——像猿多過於像人
一、 有名的南猿——露西
二、人類在樹上生活了至少400萬年
三、366 萬年前的腳印
四、南猿像牛羚般吃草
五、南猿的肉食和石器的發明
六、仍然像猿多過於像人
第五章直立人——終於有些人樣了
一、人屬的代表
二、肉食革命和昂貴器官假說
三、150萬年前的直立人腳印
四、終於有些人樣了
第六章直立人出非洲記
一、上陳遺址和直立人離開非洲的時間
二、德馬尼西的直立人
三、直立人離開非洲的原因
四、直立人離開非洲的方式和速度
五、直立人來到中國
六、猿人和人
七、直立人走出非洲的意義
第七章中國人從哪裡來
一、人類的起源和現代人(智人)的起源
二、智人起源的兩種假說
三、歐美學者如何看待中國出土的智人化石
四、基因、化石和石器證據
五、修正假說和兩派的和解
六、終究有非洲根源
七、重構兩種場景
第八章人類膚色的演化——從黑到白...

書摘/試閱

自序過去十多年,我迷上了人類演化史,有系統地讀完這領域的經典論述和論文。讀過之後,經常在飯桌上跟我家小女兒談起人類演化的種種妙事,常常講到興奮處,忘了吃飯。女兒從大約9 歲起,一直聽到18 歲上大學為止。她離家在外升學後不久,我也從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退休了,回到我的出生地,馬來西亞南端的邊城小鎮新山市(Johor Bahru),在城郊舊居退隱。閒時無事,想起從前和女兒談論人類演化史的快樂往事,不覺動了心念,決定寫一本這樣的書。用一種深入淺出的說故事方式,用一般人看得懂的語言,講述人類過去600萬年的歷史,也算是一本寫給我女兒讀的人類演化史吧。她在大學主修電視電影專業,非生物學或古人類學,但她當年在飯桌上,就能聽得懂我的“高談闊論”,如今也能看懂我這本書(我曾經給她看過書中的兩章初稿)。如果她能看懂,那麼其他一般高中程度的讀者,肯定也能讀懂了。有朋友問起,這本書是學術著作嗎?問得好。我原以為,大家看到這樣的書名,應該就知道它不是學術著作,而是一本通俗普及類的歷史書+科普書,因為學術著作不可能取這樣的書名。不過,要寫這種歷史科普書,我要做許多研究,要讀大量前沿的英文研究論文(中文的論文很少),也算是一種學術工作吧。我的工作,類似英美科普作家(science writer)的工作——先蒐集專業古人類學的各種的文獻,再研讀消化, 才用通俗的講故事方法,把全面的人類演化史知識,有系統地呈現給一般的普通讀者。我好比是一個廚師,在眾多科學文獻中,精挑細選出鮮的“食材”,想辦法烹煮出一道美食,呈現給饕客們。專業的古人類學家、古生物學家一般不願意寫這種通俗讀物,因為這不是學術著作,無法在大學或研究單位裡靠它升等。他們重視的是在外知名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但是,這些專業論文往往是專家寫給專家看的,充滿術語和數字,內容深澀。普通讀者恐怕難以卒讀。然而,社會大眾和一般讀者,中學生和大學生,又很需要獲得質的人類演化史知識,以了解人類過去 600萬年的歷史。怎樣獲得?其中一個辦法,是上網搜尋。但網上的資訊往往真真假假,零零碎碎,作者和材料來源皆不明,充斥錯誤,如何可信?百度、維基一類的文章還好。可怕的是,網上博客有許多“妙論”和“謬論”,天馬行空,容易誤導讀者。在這方面,能夠讀英文的讀者,比較幸運。近年來,英美出版界出了好幾本相當不錯的通俗讀物,有些也被翻譯成中文,如利伯曼(Daniel Lieberman)的那本《人體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Human Body)。
至於翻譯品質,有好有壞。壞的譯本不少,譯筆晦澀,常常不知所云,但即使是好的譯本,它到底還是翻譯書,難免會有一種“怪怪的翻譯體”,讓人讀了有隔靴騷癢的感覺,不如讀中文書那麼親切痛快。而且,這些英文書,原本設定的讀者就是英美讀者,非中國讀者,經常有“歐美中心論”的傾向,不會去照顧到中文讀者的閱讀習慣,也不會涉及中國的材料,比如出土的那些古人類化石。因此,我們需要一本特別為中國一般讀者撰寫的人類演化史。本書正是為了填補這一大空白而寫。我主要的立論依據,是的英文古人類學期刊論文(除了少數例外,書反而都有些過時,不很重要)。這些論文許多發表在的英美科學期刊上,如《科學》( Science )、《自然》(Nature)和《美國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等等。書中引證的材料皆註明出處,可供好學者和有興趣者做進一步的閱讀和追踪。沒興趣者可略過不理這些注。全書內容兼顧可讀性和一定程度的學術深度。本書的重點是人類演化關鍵的幾個主題,尤其是人類標誌性的特徵——兩足直立行走及其起源和演化。書中第七章《中國人從哪裡來》, 是專門為讀者撰寫。英文書不會涉及這樣的課題。同時,也特別把中國古人類學界的新發現,如2018 年發表的陝西藍田上陳遺址研究報告,納入人類演化史(直立人走出非洲)的框架下來討論(見第六章)。
人類演化有許多值得討論的課題,例如種族和基因組(從一個人的基因組去分辨其種族),語言的誕生和人類智慧的演化等等,但本書不想寫得太長,設定在200頁左右,以免初學者見到三四百頁的厚書,望之生畏。所以本書只處理了基本、 核心、 不可或缺的幾個主題。至於其他課題,我想將來有機會,留待下一本書再來細說。寫到這裡,突然想到,如果我還在大學裡教書,這本書倒很適合用作我的教科書,在通識部門開一門課。課名可取正經的《人類演化簡史》之類的,或花俏一點的《我從哪裡來》或《人類文明前史》。書中有不少照片,也可以製作成投影片, 方便教學,增加教學效果。這樣一來,這門課就要比我從前跟我小女兒在飯桌上談論人類演化史,要有系統多了。本書初稿完成後,我發了一個PDF 電子文件給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吳新智院士,就幾個問題向他請教。吳老師在百忙中給我提了好些意見,特別是在智人起源和形成的問題上,讓我受益良多。吳老師後來又給我一封電郵說:“你為了寫這一本科普書,閱讀了那麼多的有關文獻。對諸多文獻能有如此質量的理解,不簡單。我很敬佩。” 讓我很受鼓舞。在此要深深感謝吳老師的鼓勵,讓我有信心繼續寫書,不致於半途而廢。,我要衷心感謝清華大學圖書館,在我退休後,仍然給我保留我在職時的那個圖書館賬號,讓我如今遠在海外,依然可以上網連線到清華圖書館十分豐富的各種電子期刊庫,去下載閱讀一期的《自然》和《科學》等英文電子期刊,以及《中國知網》裡所收的中文期刊。如果沒有這些龐大的電子期刊庫可用,這本書是不可能寫成的。賴瑞和2020 年4 月30 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6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