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草莓乾媽媽少女手記
滿額折

草莓乾媽媽少女手記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90 元
優惠價
90351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9元
庫存:4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從嬌豔的草莓到初老的草莓乾,
妳需要──柴米油鹽餐餐調理+幾隻小獸的日日畜養!
從職業女性走入家庭,草莓乾媽媽既驚嘆時光流逝之飛快,
又無比貪戀孩子們一日日成長的變化:

「媽媽,你生氣的時候這裡有一個ㄦ。」
「媽咪,友情就像暖暖包,總是會冷掉──」
「媽媽,你有在聽我講話嗎?我剛剛說什麼?」
「馬麻,我的前額葉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發育好?」

也因此常常想念爸爸媽媽,想起自己小時候還沒有3C的年代──各類型書籍來者不拒,放學後回家顧店寫功課,週末一家五口靠著小貨車走遍千山萬水,曾經偷偷摸走阿祖帶來的雞蛋期待小雞破殼,也曾將不凋的葡萄釀出一壇白毛……

「儘管膠原蛋白 & 記憶不斷地流失,只願往昔那些單純的美好,我們都將不忘。」──草莓乾媽媽

★從文藝少女到文青母親,一本七年級草莓乾媽媽寫給兒女的世代情書

作者簡介

咩子
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紐約大學出版研究所。曾任財經報社記者、雜誌專欄作者等,作品散見各報章雜誌。自2022年底開始為《國語日報》專欄作者。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林宜敬(科技公司執行長)

我出生於一九六○年代,而咩子出生於一九八○年代。我覺得這二十年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我們這個世代的台灣人還是習慣帶著自卑的心理仰望世界,覺得台灣是個落後國家,國外的一切都比台灣進步。我們小時候看電視電影,看到美國人開著自己的私家轎車上班,坐飛機出國旅遊,我們會覺得那是一個遙遠而美好的世界,但是那一切與我們無關。我們台灣人習慣出門搭公車,習慣坐火車搭巴士在這個小島上旅行。

而咩子這個世代的台灣人,在歷經台灣經濟起飛、也經歷過全家五口同擠一台小貨車出遊的歲月之後,終於家裡有了車子,寒暑假偶爾可以坐飛機出國旅行。他們看這個世界,不再充滿著自卑感,也不再滿懷著民族情緒,而能與歐洲人、美國人、或是日本人平起平坐的,努力去探索尋找各種人生的小冒險。

美國的革命元勳,也是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曾經說過:「我必須修習政治學與戰爭學,因為這樣我們的後代才能在民主之上修習數學、哲學;我們的後代必須修習數學、哲學、地理學、博物學、航海學等,因為這樣他們的後代才能在科學之上學習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刻等。」

真的,台灣經過我們父祖一代的打拼,經過了太平洋戰爭,經過了二二八與白色恐怖之後,有了我們這學習工業化與高科技的一代;然後台灣經過了我們這工業化、城市化、全球化與高科技化的一代,才又有了咩子他們那學習文學、藝術、與音樂的一代。

咩子這個世代的台灣人是幸福的,而她的文筆非常好。她說的,就是她們這一代台灣人的故事。這是一個平實中帶著趣味與冒險的故事,是一個在生活中尋找文學、藝術、音樂、以及愛的故事。


----------------------------------------------------
推薦序 我們都是草莓族媽媽╱曾多聞(旅美記者)

我和咩子認識,已經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來倒已經有十八年了──嚇人一跳,馬上使我連帶地覺得自己老了許多。日子過得真快……

這是張愛玲《半生緣》的第一句話,我只不過把女主角的名字改了。放在這裡,竟異常地熨合妥貼。

說起《半生緣》,咩子在本書〈有一個人〉和〈友多聞〉兩篇都有提到,後者說得是我倆年輕時談論張愛玲的往事。十八年真能改變很多事,比方說我對半生緣的看法。當年不喜歡,覺得就是一篇巧合拼湊成的悲劇。現在回頭看,卻覺得還是人的個性使然。曼楨寫給世鈞的信,被世鈞的嬸嬸燒掉,曼楨以為世鈞不想再理她,就心灰意冷地放棄了這段感情。如果換了一個性格強烈一點,或者更有自信的女子,結果或許就不是如此。同樣的巧合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

結果還是會兩樣吧?

十八年真能改變很多事,比方說把我們這些草莓族都碾壓成了草莓乾。我從電腦深處翻出年輕時一群報社同事的合影,前排站著個拿花束的小妹,那是咩子。旁邊站著穿背心裙的小妹,那是我。我們都不施脂粉,但臉色紅潤,青春無敵。記不清咩子為什麼拿著花束,應該是同事聚會恭喜她出國深造吧?過不久,我也出國了,去紐約某大學面試的時候還賴皮地去咩子的小公寓蹭地舖。那時候的我們才不覺得自己是草莓呢,我們可是要拿青春去征服世界的!

一轉眼,我們都是兩個三個孩子的媽了,世界還沒有征服,自己已經被柴米油鹽醬醋茶壓得直不起腰桿。看著我們在千禧後十年出生的孩子,處在一個新時代的前端──一個3C在手,無限娛樂無處不在的時代,我們撇著嘴說:「吼,現在的小孩注意力都不集中,連坐下來看一本書的耐心都沒有,寫文章都不成句,哪像我們那時候,愛讀書、會寫信,還有等待情人回信的耐性……」

像極了當年罵我們草莓族的婆婆媽媽們。

終於我們也到了這個年紀了。成為爸媽以後的草莓乾其實還有一個別稱,叫做「無人機父母」。幾年前我為國內某親子雜誌撰寫國際趨勢專欄時,第一次把「無人機父母」這個名詞介紹給國內的讀者。我是這麼寫的:一九八○以後出生的「Y世代」,正陸續成為新一代的酷爸辣媽。受到成長經驗影響,他們的育兒方式與一九六六~一九七九年出生的X世代父母大異其趣……他們懂得自我覺察,不複製上一代的教養方式。

身為草莓乾媽媽,咩子寫了這本情書給她九年級、十年級的兒女們。(真的是三個好棒的孩子,我忍不住要加這麼一句。)從某一方面來說,我覺得咩子這本書,是為所有草莓乾媽媽,寫給所有在串流傳輸時代來臨以後的數位原住民子女的。藉這本書,告訴他們:你們眼中或許無趣的媽媽,也曾經被譽為外表光鮮的草莓族,生活在有一個有滋有味的時代。且讓我們藉這本書,把那滋味為你們封存起來,留待日後品嚐。

曾多聞 謹識
二○二二年七月十八日

目次

推薦序╱林宜敬
推薦序 我們都是草莓族媽媽╱曾多聞
前言

草莓少女
Cusco的笑容
納斯卡線條之後
意外的舌尖感動
志摩 康橋 遊學記
寫給阿公阿嬤的情書──鄉居筆記
親愛的阿嬤
舊家及與舊家相關的記憶
我小時候
寫給爸爸的情書──親愛的爸爸
與爸爸的七彩湖
跌倒之必要
無賴者言
台北 上海 雙城記
傾城
情書
我愛狄波頓
寫給V的情書──以愛封緘
有一個人

草莓乾媽媽
寫給孩子們的情書──畜養書
邊走,邊吃
達爾文反應
追星之後
我們的流浪與追尋
顧店
愛,打包
台北大富翁
與書為友,天長地久
謝謝你,親愛的國語日報
友多聞
不失望北極熊
什麼是正義?
一首詩的完成
像船的菜
彈琴 說愛
中年養蠶記
心跳
買左腳就好
有一個ㄦ
家人的支持
清明節禮物
「不要叫我媽媽!」
傳家寶書

莓事隨筆
大家的蘇東坡──《陪你去看蘇東坡》讀後
咖哩
髮型以外
七年
心機愛情
報復

跋 餐桌上的陽光燦爛

書摘/試閱

§ 前言

這是身為七年級媽媽的我,寫給九年級、十年級兒女的一本情書。曾有一段時期,報章媒體喜歡用出生年份作為年紀的委婉代稱。身為民國七十年以後誕生的「七年級生」一員,我還記得大學畢業那年,一本鎖定年輕族群的職場雜誌,在七月畢業季時就以「七年級來了!」做為該期封面,報導即將畢業求職的我們,對整個職場生態所將帶來的衝擊與影響。當年與我一樣躊躇滿志、蓄勢待發的七年級同學們,大家都好嗎?

與「七年級生」齊名、甚至更廣為人知的另個同義代名詞則是「草莓族」,具象形容眼下年輕人外表光鮮亮麗、實則不堪一擊,頗有點「倚老賣老,一代不如一代」之況味。

光陰荏苒,當年的青春少女如今已是人母,饒是嬌嫩草莓也早經生活中柴米油鹽未曾間斷的風乾日曬、傾軋輾壓而成了草莓乾,初老的草莓乾媽媽,漸次有點哀樂中年的感懷,臉上膠原蛋白與腦中記性爭先恐後地拼命出逃,帶著這樣的恐懼與惆悵,於是我開始動筆,「用寫,頂住遺忘」(出自朱天文《荒人手記》,不知為何這六字讓我一見傾心,始終不忘並深愛著)。

我想寫給孩子們知曉,並不算很久很久以前,我們曾經擁有那些平凡微小的幸福,彼時的我們沒有各種酷炫奪目的3C產品,我們讀書、我們寫信,偶有手作卡片、手刻印章的詩情雅興;或者在城市裡的某個角落,忽然思念來襲,遂翻找出身上的銅板,在街頭的公用電話亭撥電話給戀人的心情……那是網路科技尚未全面制霸我們日常生活的年代。

乃至疫情以前,我們曾如此習以為常、而今看來近乎是奢侈的自由:自由的交遊、自由的群聚、自由的行旅……,在山林裡與不相識的山友短暫邂逅後,興之所至,開口相邀對方「有閒來坐」的自在人情。

八歲的孩子幾次語帶感慨跟我聊到,「媽咪,疫情以前,我連『口罩』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耶!」疫情誠然改變太多太多事物,自小經歷這場百年大疫之後終於長大的你們,未來人生究竟會留下怎樣的印記呢?我不知道,也難以想像,只願往昔那些單純的美好,我們都將不忘。

------------------------------------------------------------
§ 寫給孩子們的情書──畜養書

親愛的玄姐田妹:

好快好快,你們如兩隻小畜(是的,只有非常心細眼尖的人才會發現,你們的名字合起來寫正好就是「家畜」的「畜」字)般陸續來到我們家報到,至今也已經四年多了,謝謝你們來當爸爸媽媽的小寶貝,親子緊密相處的路上,我們都還在努力共學著許多許多。

八年前,當媽媽決定辭去報社記者的工作,重新準備起留學考試到美國念書;當東岸冷冽的寒風吹起、當第一場雪悄然落下(還那麼剛巧趕上了紐約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暴風雪),媽媽兀自踏著艱難的步伐趕著搭地鐵去學校;當無數個睡意濃重的深夜,媽媽匆匆洗好澡(舊公寓管線不穩,戰鬥澡是冬夜裡明哲保身的選擇),仍得繼續挑燈與隔日的作業和報告奮戰……,那些個當下,媽媽應該想都沒有想過,所有那些看來與未來至關必要的種種努力,在後來其實並不那麼必然。

像是,古早古早社會裡常常聽聞的一種論述:女孩子不用讀太多,以後總歸是在家帶小孩。媽媽偏偏正是這論述裡嘲弄挖苦的對象,自你們接連出生以後,媽媽從產假、育嬰假、留職停薪,一路請假至今天的無老闆也無需再請假(雖然實際工時反而吊詭地拉長了),只因貪戀於欣賞你們一日一日的成長如車行一路向前而不可逆的風景;為著這種耽溺,媽媽已經聽過太多親友關心的問候,諸如:「以後還回(得)去上班嗎?」直率一點的問法則是:「早知道只是在家帶小孩,以前也不用辛苦念那麼多書。」媽媽往往只能在心裡不服氣地反駁著,人生,哪有那麼多的早知道呢。

媽媽還是小學生的時候,有次不記得是誰生病,鄉下阿祖特別拎了兩隻自家放養的土雞上來,一隻公一隻母。隔天母雞居然就在籠裡下蛋了,當時媽媽趁著大人不注意,利索地偷偷摸走一顆蛋,無比珍重愛惜地把蛋藏在自己的黃色學生帽裡,上頭再嚴實地鋪了一層棉花,然後,滿心歡喜期待某日早晨,一隻黃澄澄毛茸茸的可愛小雞會自己啄破蛋殼鑽出來,朝我送上一聲清脆的啁啾。

小雞總也不來,只有奇異難聞的臭雞蛋味逐漸在整棟透天厝擴散開來,你們的阿公開始懷疑家裡必定哪裡死了老鼠循了臭味前來,最終在三樓媽媽的書櫃裡找到禍首。

還有一次,媽媽在家裡後院的葡萄藤下痴想,一時興起,摘了幾顆葡萄洗淨擦乾後,塞入一個小小的玻璃瓶中,幻想不多久就能坐收一瓶甘醇新釀;誰知酒香未聞,瓶裡先長出白白毛毛的噁心東西,嚇得媽媽趕緊憋著氣把瓶子丟掉(效法杜康,除了熱情與奇想,果然還需要有一定技術方可為之)。

親愛的玄姐田妹,說起這些比你們年紀還要老上好幾倍的舊日往事,只是因為媽媽常常忍不住想著,有一天,當你們也開始把家裡當成各種新奇實驗的場所,成天組成犯罪團夥同盟進行一些鬼靈精怪的兒童研究探險──那時候,媽媽如果能成為你們隨時待命、喊一聲就會出現的狗頭軍師;或是有任何一丁點研究成果想要即刻分享的忠實觀眾;或者根本就是那位假裝不經意間第一個發現你們小小淘氣行為的媽媽偵探──套句現在的流行語,那該是多麼微小而確知的幸福。

雖然你們現在還只是未滿五歲的黃毛丫頭,跟你們絮絮叨叨這麼多徒然顯得媽媽的傻氣(當然,痴心父母古來多,至今仍然),但媽媽還是要嘮叨一下那種難以言說的為母心情:自有你們以來,是看到好看的書,就會順手多買一本,想著以後剛好給你倆一人一本,做嫁妝;參加婚宴,看著新娘父親挽著新娘緩緩地進場、或是樂聲悠揚中舞台螢幕播放著的新人成長影片時,不論初識或深交,媽媽總是毫無例外地看著心頭一陣酸,那是因為想起你們的緣故。

媽媽大學時期修習的經濟學現在差不多毫不藏私都還給老師了,但是大一課本裡開宗明義講的「trade off」倒還清楚記得的──生命原來就是一場取捨的遊戲,我們不斷地在失去些什麼,同時也獲得些什麼──然而對於你們呢,從來就無關得失取捨,只是自然而然。

啊,讓四季繼續依時遞嬗,讓生命的河依然源源向前,讓你們長成而媽媽老去,單純愛你們的心願,拿什麼都不換。

-----------------------------------------------------------
§ 邊走,邊吃

初初見你,我剛經歷一場人生最甚的劇痛與撕裂,被掏空一樣地癱軟在床上,是護士將你抱來,如一頭小獸怯怯地挨在我胸前,第一次的吮吸與真實親近的接觸──猶太人說,舌尖上有幸福,意思是自身的權利、幸福都要靠自己開口爭取而來,而我的所有關於做為一個母親的幸福,無庸置疑,亦由此開始。

然而歡喜之餘,彷彿還夾雜著一些隱隱難言的失落,也許是少了一條臍帶的牽繫纏繞,同時意味著我們自此一分為二,成為各自獨立的兩個個體,從今以後要自立自強,縱有再多牽腸掛肚,也不能為你寒凍為你疼痛……

忙碌的哺乳生活很快讓這種隱密幽微的感傷成為奢侈,無暇寂寞傷懷,尤其在這被眾多前輩媽媽戲謔地稱之為「乳牛」的時期,減肥更不敢想了,每日每夜如薛西佛斯般辛勤地進補自己再辛勤地榨乾自己,只盼所有的營養能全化在這涓滴之中餵飽你那小小卻宛如無底的嘴,每次例行健康檢查,看護士在你的嬰兒手冊上體重百分比欄位,寫上大大的「97%以上」,是媽媽最驕傲安慰的時刻。

進入副食品階段,將各項甜熟的水果細細磨成泥來餵你,還清清楚楚記得你剛滿半歲的那天,簡直像進行一場重要儀式一樣,滿心雀躍地磨了小半碗蘋果泥餵你的樣子;有時淘氣興起,切了清香卻酸極的檸檬片給你含著,你酸得眼睛眉毛全擠在一塊兒,連續打了好幾個冷顫,我們則在你的小餐椅旁,(很壞心地)笑得花枝亂顫;最最難忘的,是你剛學步,帶你去山上有機栽培的草莓園,你晃晃顛顛地走在小徑上,認真地採著兩旁幾乎與你齊高的艷紅果實,一顆一顆忙不迭地往自己嘴巴塞……

邊吃,邊走,邊走,邊吃……在汁液淋漓的酣暢、在各種酸甜苦辣的品嘗中,你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長大了,從母乳到水果泥,從精燉慢熬的寶寶粥到可以與大人同桌一樣的進食,多麼多麼喜歡與你一起,用食物、用味蕾來探索生命的所有點滴滋味。

接你從幼稚園放學回家的路上,聽你眉飛色舞地分享,「媽媽,我今天有吃到一種很好吃的丸子喔,裡面包肉,外面有很多飯粒。」啊,那是你的味覺字典裡還沒有「珍珠丸子」一詞的年歲哩。也曾在某次學校點心是「銀絲卷」的時候,你一面傻呼呼又一面(因為偷吃了違禁品)忍不住賊笑地告訴我,「今天我們學校的點心有饅頭夾薯條喔。」樂不可支的憨態,如今想起依然讓我愛笑。

於是我們的美食地圖越走越遠了,在台中娘家,推著娃娃車帶你在人潮洶湧中逛夜市;在埔里,陪姑婆在田埂阡陌間拔蘿蔔,嘿唷嘿唷,第一次真實感受兒歌裡描繪的簡單趣味;在嘉義阿祖家採樹葡萄,現採現吃,保證天然有機;在澎湖,大啖酸甜爽口的仙人掌冰、還有百聞不如一嚐的澎湖絲瓜;在峇里島villa的泳池畔眾人為你切蛋糕、合唱生日快樂歌……

然而,更常浮上心頭的,是好幾個靜靜在家,哪兒也不去的週末午後,我與你──已然長成一婷婷玉立賢淑小女生的你──我們一起圍上圍裙,動手包壽司,通常是小黃瓜、蛋、蒲燒鰻魚的家常組合,有時則是豪邁地將家中剩餘食材盡皆納之捲之。不管什麼食材何種包法,謝謝你總是捧場地說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壽司。

幾年之間,我們陸續迎來你與弟弟、妹妹三隻小獸,繼續我們一家五口這樣,邊走,邊吃的五味人生。當然,也是從有你們以後,讓我對時光流逝的速度感到加倍的驚心動魄而又莫可奈何了。

記得是二零一六年年初,我們在日本九州自助旅行,遇到當地百年罕見的大雪,在溫泉飯店裡的露天風呂中,你們一個接一個、極其慢速地進入浴池,從一開始的嫌燙,到終於慢慢習慣水溫而怡然自得地玩起來,大概是旅館裡女將殷勤款待帶來的靈感,你們開心地用浴池邊的積雪、樹枝玩起扮家家酒,落葉與松針是天然的盤飾,白雪與風露當餐食,這一席懷石是我們永遠難忘的盛宴。

為什麼偏偏是在這樣幸福的時刻,好幾年前那種巨大的失落忽然又狠狠地撞擊過來。浮生悠悠,這樣一家人坦誠相見的機會,其實也並不太多。忍不住開口問,「你們長大以後,還會這樣跟爸爸媽媽來泡溫泉嗎?」

你偏著頭想了一想,告訴我說,「會呀,可是那時候就是五個大人了。」

以後的以後,你們會變成什麼樣子的大人呢?光陰的魔法總是讓人無從捉摸,難以想像的。滿池溫泉水氣氤氳之中,我的眼睛,彷彿也微微地熱起來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51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