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譚其驤歷史地理十講(簡體書)
滿額折

譚其驤歷史地理十講(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都說巍巍漢唐,漢朝、唐朝的版圖究竟有多大?歷史上的中國範圍如何劃定、依據什麼標準?七大古都是哪七個,它們憑什麼成為首都?黃河以經常氾濫聞名,為什麼在東漢至唐朝會有八百年安流?《楚辭》中浪漫的雲夢澤到底在哪裡?上海又是怎麼從一片灘塗變成堅實陸地並逐漸繁盛的?……

葛劍雄教授從譚其驤先生的學術成果中,精選出最重要且具代表性的篇章,匯為《譚其驤歷史地理十講》,其中還包括中國歷史與文化、中國歷代政區、兩千多年前的馬王堆地圖等精彩內容,更有譚先生作為中國歷史地理學科奠基人、《中國歷史地圖集》主編,對這一學科所做的根本性定位與思考。書前設導言“為什麼要學習歷史地理學”,書後附錄“歷代疆域政區概述”,各朝代政區一目了然。全書精心編排,充分體現了嚴謹性、可讀性與實用性。

作者簡介

譚其驤(1911—1992),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歷史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歷史地理學的主要奠基人和開創者之一。1950年起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歷任歷史系主任、歷史地理研究室主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是該領域迄今為止最權威的裡程碑式著作。1981年被聘為首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歷史組成員,1982年被聘為第二屆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曾任第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顧問、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參議委員會委員。著有《長水集》《長水集續編》《譚其驤全集》等。
葛劍雄,復旦大學文科特聘資深教授,中央文史館館員,著名學者,尤精於歷史地理、人口史等領域。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著有《西漢人口地理》《中國人口發展史》《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黃河與中華文明》等,主編有《中國人口史》《中國移民史》等。
孟剛,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館員。曾參與“中國歷史地理信息系統”(CHGIS)1911年基礎數據采集和底圖編繪工作;參與《中華大典·歷史地理典》的編纂,完成《政區分典》陜西省部分;與鄒逸麟先生合作編著有《晉書地理志匯釋》;2016至2020年兼任《歷史地理》(後改刊為《歷史地理研究》)編輯。

名人/編輯推薦

1.精選篇章,全面而有代表性。
作為中國歷史地理學開創者及主要奠基人,譚其驤先生的學術地位如泰山北斗,其著述博大精深,人所共仰。但閱讀《譚其驤全集》,對大多數讀者來說或許壓力大了一些。因此,我們特邀譚先生的嫡傳弟子、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教授,精選最能代表譚先生成就、主題重要且完整,又具備較強可讀性的篇章,編為十講,以饗讀者。
2.全新編校,提供更宜讀版本。
此次出版,所有引文均重新核對,改正以往陳陳相因的一些排印錯誤;文中地圖均在不改變原圖的基礎上用現代技術處理,更為清晰;為部分較長的篇章增設小標題分段,提升閱讀舒適性。
3.珍貴音頻,高實用性的附錄。
此次出版,特別提供兩段珍貴音頻,分別為導言“為什麼要學習歷史地理學”葛劍雄教授的講座錄音,以及第二講“ 中國歷代政區制度演變概述”譚其驤先生的講座錄音。附錄則匯總譚先生在《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中撰寫的各朝代圖說,重新整理編排為“歷代疆域政區概述”,不僅體現譚先生對中國歷史地理的全盤了然於胸,也便於讀者迅速檢索、瀏覽各朝代政區。

中國歷史地理學是研究中國歷史上的地理現象及其演變規律的一門學科。它的研究物件與現代地理學基本是一致的,包括歷史自然地理(如地貌、地形、水文、氣候、植被、土壤、動物等)和歷史人文地理(如經濟開發、產業分布、城市、聚落、交通、人口、疆域、政區、文化、風俗、語言、宗教等)這兩個方面。所以,中國歷史地理課所要講的也是中國地理,不過是歷史上的中國地理,也就是過去幾千年間中國範圍內的地理狀況。
就拿與我們中華民族關係很密切的黃河來說吧,我們要了解不同時期的黃河的河道和出海口在哪裡,黃河的泥沙比現在多還是比現在少,黃河歷史上是不是多災,有哪些災害及其發生的原因,黃河流域的氣候和現在是不是相同,氣溫的高低、降水量的大小、植被分布怎樣,是森林、草原還是耕地,地形有過什麼變化,等等。這些都是歷史自然地理要回答的問題。
又比如要了解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各民族所建立的政權的疆域,漢朝、唐朝的版圖有多大,匈奴、吐蕃的活動範圍在哪裡;歷代的行政區劃有過什麼變化,今天的某地以前屬於什麼地區,歷史上的某地在今天的什麼地區;哪些地區經濟發達,原因何在;某種產業分布在哪裡,歷代有什麼變化;某一時期有哪些城市和聚落,它們的規模、位置、內部的布局如何;城市之間、地區之間的交通路線和形式;人口的分布狀況和前後變化,人口是怎樣遷移的;各地有什麼特殊的風俗習慣;某種方言分布在哪些地區;某種宗教主要在哪些地區傳播;等等。這些都是歷史人文地理所要回答的問題。

目次

封面
版權信息
作者簡介
插圖
導言:為什麼要學習歷史地理學
第一講 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歷代疆域
一、歷史時期的中國的範圍
二、理由與標準
第二講 中國歷代政區制度演變概述
一、兩千多年來政區的演變
二、演變的規律
三、近今的巨變
四、幾個應予注意的問題
第三講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首都
一、七大首都述略
二、首都變遷的原因
三、為何提七大古都?
第四講 歷史人文地理研究發凡與舉例
一、上篇 歷史人文地理研究的迫切性與必要性
二、下篇 人口、政區、文化探討舉例
第五講 中國文化的時代差異和地區差異
一、中國文化的時代差異
二、中國文化的地區差異
三、中國文化的共同性
第六講 馬王堆漢墓出土地圖及其說明的幾個歷史地理問題
一、古地圖碎片的拼接復原
二、繪製水準
三、詳確程度
四、這幅地圖所說明的幾個歷史地理問題
第七講 西漢以前的黃河下遊河道
一、漢以前黃河下遊改過幾次道?
二、兩條見於先秦文獻的黃河下遊河道
三、《漢書·地理志》中的河水下遊河道形成於什麼時候?
四、春秋戰國時代的黃河下遊
五、結論十二點
第八講 何以黃河在東漢以後會出現一個長期安流的局面——從歷史上論證黃河中遊的土地合理利用是消弭下遊水害的決定性因素
一、歷史上黃河水災的階段性特點
二、黃河下遊決溢改道的根本因素
三、戰國以前:畜牧為主的生產方式
四、秦與西漢:漢族移民及農業開墾
五、東漢:漢族人口的急劇衰退和羌胡人口的迅速滋長
六、東漢末年:變農為牧的成熟階段
七、北魏至隋:農耕區域逐漸向北擴展
八、唐:安史之亂前後土地利用的變化
九、結論及對未來的瞻望
第九講 云夢與云夢澤
一、“云夢”不一定指云夢澤
二、云夢澤在什麼地方
三、云夢澤的變遷
第十講 上海的建鎮、得名年代和海陸變遷
一、建鎮年代
二、得名年代
三、海陸變遷
附錄 歷代疆域政區概述
秦時期
西漢時期
東漢時期
三國時期
西晉時期
東晉十六國時期
宋、魏時期
齊、魏時期
梁、東魏、西魏時期
陳、齊、周時期
隋時期
唐時期(一)
唐時期(二)
唐時期(三)
五代十國時期
遼、北宋時期
金、南宋時期(一)
金、南宋時期(二)
元時期(一)
元時期(二)
明時期(一)
明時期(二)
清時期(一)
清時期(二)
編後記

書摘/試閱

四、幾個應予注意的問題
除了上述這些簡括的說明之外,我們在接觸到歷代行政區劃和歷史地名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上面所說的3、4兩階段中,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以州統縣,但也有短時間的例外,那就是有兩次改州為郡:一是隋煬帝大業三年(607)改州為郡,到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又改為州,只有11年;一是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改州為郡,到肅宗乾元元年(758)又改郡為州,只有16年;兩次合計也只有27年。《隋書》和兩《唐書》的《地理志》把兩次改制都記了下來。不過《隋書·地理志》根據大業三年後的制度稱郡不稱州,只在京兆郡下交代了原稱雍州,大業三年改為京兆郡,其他各郡下都沒有明白交代,讀者就不免會誤認為隋朝一代就叫某某郡,或搞不清哪一年才叫某某郡。《舊唐書·地理志》在各州下面都寫上“隋某某郡,武德元年改為某州,天寶元年又改為某某郡,乾元元年變成某州”,讀者看起來很明白。但《新唐書·地理志》為了要節省文字,各州都只用“某州某某郡”或“某州某郡”這四五個字,只在同州馮翊郡條下說明這四五個字的具體意義是這個州在隋朝和天寶元年至乾元元年這16年間叫馮翊郡,除此之外,唐朝一代都叫同州。一般讀者翻閱《新唐書·地理志》卻未必看到這一條,又沒有對比著《舊唐書》看,因而有人便誤以為唐朝一個政區使用兩個名稱,如同州同時又稱馮翊郡,這都是錯誤的。其實,唐朝的一州就是一郡,不過唐朝一代290年間,274年都叫州,另有16年叫郡。《新唐書》所謂某州某某郡,前面某州是指一代的常稱,後面某某郡指的只是天寶到乾元這16年間的變稱而已。
2.唐朝還有16年改州為郡,第5階段中兩宋三百多年則始終只有州,從沒有叫過郡。可是在《元豐九域志》《宋史·地理志》等書中,每一個州名之下也都列有一個郡名,那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宋朝每一個州有一個郡名,就像舊時代每個人都既有個名,又有一個字一樣。州名是這個州的正名,郡名是這個州的別名,等於是人的字。宋朝的郡名絕大多數都沿襲唐朝的舊名,改用新郡名的很少。一些新置的州,朝廷往往還要賜一個郡名,但也有一些新置州沒有郡名。
3.除一般州外,唐宋還把一些有特殊地位的州改稱為府。玄宗開元年間開始把京都所在的三個州改稱為府:首都長安所在的雍州改稱京兆府,東都洛陽所在的洛州改稱河南府,北都晉陽所在的並州改稱太原府。安史之亂以後,又陸續把幾個皇帝駐蹕過的州升為府,至唐末共有十來個府。北宋又把一些重要的州升為府,末年已有三十幾個府。到了南宋和金對峙時期,雙方又都新增加了一些府,所以共有五十多個府,約占當時州級政區總數的七分之一強。
4.舊時代文人對地名往往喜歡用古名、別名,對行政區劃和地方官也喜歡用古稱,不僅常見於詩文書札,也用之於署籍貫、題書名。地名用古名,如稱南京為金陵,稱揚州為廣陵,其實金陵是先秦時的名稱,廣陵是唐以前的名稱,宋元以來,這些名稱早已不用了。地名用別名,如稱泉州為溫陵,稱無錫為梁溪,其實泉州、無錫自古以來從未叫過溫陵、梁溪,都不過是文人為了要風雅而取的別名。政區和地方官用古稱,如宋以後根本沒有郡,但宋、元、明人筆下經常出現郡和太守,實際上所謂郡就是指當時的一州或一府,所謂太守指的就是當時的知州或知府。因為當時的一州一府之地,大致相當於兩漢六朝的一郡,而知府、知州也大致相當於古代的郡太守。又如明清人稱道員為觀察,稱知縣為縣令,實際上觀察、縣令都是唐代的舊稱,宋以後早已不用了。明朝最喜歡用地名的別稱署籍貫,如李卓吾是泉州晉江人,但他在他的著作上都署稱溫陵李贄。宋元地方志通例不用正式的府州縣名,而用郡名或別名:如嘉泰《會稽志》,實際上是紹興府志,會稽是別名;如紹熙《云間志》,實際上是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縣志,云間是別名。這種陋習到清朝已改掉了一大半,但還有一部分自命風雅之士不肯改。至於詩文書札裡採用古名別稱,那就即便是通人學者也在所難免。所以現在我們看古書和舊時代的文字,千萬不能看到一個地名或政區名、地方官名,就認為當時實際存在這種名稱或制度。
5.同樣的政區和地方官名,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含義或相去甚遠,或迥然不同。如上面已經提到的,漢代一個州往往轄有今二三省之地,而元明清許多州一般只今一縣之地;又如唐代的蘇州轄有今江蘇的蘇州市(包括屬縣)、上海市(除崇明)和浙江的嘉興市(包括屬縣),比今天的蘇州要大好幾倍:這是同一政區名大小的不同。如六朝的揚州治所是今天的南京市,隋以後才移到了今天的揚州市;又如漢朝的輪臺在今新疆的南疆輪臺縣,而唐詩中經常出現的輪臺卻指的是唐朝的輪臺,在今北疆烏魯木齊附近:這是同一地名地理位置的不同。明代的布政使是一省的行政首長,到清代一省的首長是總督或巡撫,布政司變成了督撫的僚屬,這是同一地方官名職權的不同。唐朝的節度使掌握好幾個州的軍政大權,到宋朝仍有所謂節度使,卻變成了一種武官的虛銜、榮譽職稱,與當地不發生任何關係。有人根據南宋曾授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這個頭銜,而清遠軍是廣西融州的軍額,就認為岳飛在廣西苗區做過地方官,這是不懂得歷代地方官制鬧出來的笑話。其實《宋史》明說岳飛當時領軍屯駐鄂州(今湖北武漢市武昌區),他的官職是湖北路荊襄制置使,怎麼可能又跑到廣西苗區去做地方官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