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亂世孤魂:我與羅海星,從惠吉西二坊二號到唐寧街十號
滿額折

亂世孤魂:我與羅海星,從惠吉西二坊二號到唐寧街十號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30 元
優惠價
90297
領券後再享91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3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是香港兒童文學作家周蜜蜜之自傳,
一生經歷堪稱傳奇的才情女子,
父母被批鬥成「黑作家」、早年被迫「上山下鄉」、丈夫及家翁曾被中共扣押,
其顛簸的個人史對照從文化大革命到八九民運的時局動盪,
本書談盡成長的磨難、戀愛情感、文化及生活見聞,地域緯度橫跨中港,
其中,周氏追憶她的丈夫、民主運動家羅海星在八九年後因參與「黃雀行動」而被關押在中國大陸之創傷經歷,
也寫其家翁、著名左派報人兼前《大公報》總編輯羅孚被北京告以間諜罪軟禁多年、終被釋放前後的種種軼事,
為這兩段動魄驚心的歷史補上女作家之第一身見證,體察深刻且真實。

此書也側面映照出文化精英的私人生活,
寫及周蜜蜜一家與文化及政經名流相交、相知的足跡:
包括《明報》創辦人及作家查良鏞(金庸)、「香江第一才子」陶傑、「鄉土文學之父」沈從文、著名畫家黃永玉、兒童文學作家冰心、作者母親黃慶雲,左派報界名人如曾敏之、黃克夫等;
也側寫張國榮、張立、馮寶寶等影視名人之身影;
點滴友誼、恩惠、交流、情義,她都逐片細膩縷述筆下。
讓讀者見識亂世中的人性,並走入由學養及識見構成的文化長廊。

周蜜蜜出身雅士世家,秉性善良、優雅、正直,
柔中帶剛,書寫感傷亦不失節制沉穩。
不諱指涉時代黑暗面,面對強權不卑不亢,
筆觸紀實、率真、酣暢。
本書亦可見一位女作家同時身為職業女性的工作熱情
處處流露出女性的自重自強。

作者簡介

周蜜蜜,1953年7月生,籍貫廣西羅城,原名周密密、筆名周蜜,香港家諭戶曉的兒童文學家。出身於書香世家,為中國華南兒童文學家黃慶雲與作家周鋼鳴的女兒,也是著名左派報人兼《大公報》前總編輯羅孚(羅承勳)之媳婦、民主運動家羅海星之妻。父母在文革時被批鬥成「黑作家」,後得平反。丈夫羅海星因參與「黃雀行動」營救民運人士被北京扣押,周蜜蜜當年在電視上向有關當局要求釋放羅海星,並要求允許羅孚來港團聚,因此更廣為人識。


1979年移居香港發展,曾任電台及電視台編劇、報刊編輯、出版社副總編輯。自1980年來業餘寫作,至今已出版60多本小說、散文集、電視劇等,主力寫作兒童文學,獲獎經歷無數,包括香港第一屆中文文學創作獎雙年獎、中國第二屆張天翼童話獎、中華文化盃優秀小說獎,並三度獲得中國冰心兒童圖書獎。2008年以編著《作家名人寫香港叢書》獲香港首屆書獎。

兒童文學以外,周蜜蜜亦推出個人回憶錄《夢斷童年》(1999)、長篇小說《文曲譜:香港的離散與追憶》(2020),均以宏大的歷史浪潮作背景,包括文化大革命、文人南來香港移民潮、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中國等,擅長從自身在中港兩地的真實生活經歷取材,以紀實細緻的筆觸寫出政治風眼下的個體磨難,也著墨於離散社群、文藝圈生態等主題。

蜜意綿綿念海星

陶傑 (香港作家、資深媒體人,現居英國)

羅海星逝世多年了,夫人周蜜蜜完成了她的回憶錄。這一代人有很不尋常的經歷,尤其是羅海星兩代。他生長於英治的香港,身為長子,卻因為父親的職業和信仰,少年時就要送赴大陸,此一命運並非他的選擇,遭逢「文革」,歷盡艱辛,卻在廣州成就一段婚姻。

那個時刻去大陸升學,是他的不幸,遇到周蜜蜜,卻又是不幸中之大幸。

我成長略知人事時羅海星已經不在香港,我的父母時時提起羅家兄妹這位傳奇的大哥。其時粵港兩地音跡不彰,看見報紙上提起的文革武鬥,羅海星正值此年紀,大人說起,不知一個少年在那般環境如何生存,時時不免憂心。看了周蜜蜜的回憶,像繞到那個時代的後台,得知海星在磨煉中原來也得到愛神的眷顧,在貧脊的一片赤地裡,他找到了一叢青翠。

周蜜蜜得到母親遺傳,文筆裡有細緻的溫情,回憶中有流水般的感思,講故事的場景百轉間引人入勝,憶亡夫的往事千迴中令人無限婉惜。上一代「反帝反殖」的文化任務,衍生悲劇,卻想不到由「英帝國主義」的唐寧街來施援。在此一令人無言的歷史反諷裡,周蜜蜜的生花之筆訴說大澈大悟的羅海星如何浮過苦海,是如何的赤子之心依舊,愛國之情越殷。令人一讀三嘆,再思淒然。

我是在倫敦初見聞名已久的周蜜蜜,但覺在那種政治環境長大,仍典雅而有教養,與純真的丈夫是天生一對,好像從未經那個時期的污染,我想可能是她母親辦兒童刊物的氣質教化之功。她在廣州的成長,亦可佐思於今日的香港下一代:政治很險惡,人卻要留一畦無愧於心的境地。

展讀此書,但覺銅山崩裂,洛鐘西應,其中有人我識之,有事我亦聞一二。那個早已消逝的香港,那時是何等的豐盈多采,皆因「自由」、而且是托蔭於殖民地統治的自由。那時的香港有何壓迫鬥爭可言?如羅海星那樣的有為青年,浪費了許多才情,唯此生有蜜眷如此,為後世留下青春的浪跡,燈下閱畢,已是海宇星沉,憶故人在病院的最後一面,握著他的手,在冬日的異國,在周蜜蜜的文章行氣之中,今夕透傳過來,遙覺隔世猶溫。





周蜜蜜前輩:兒童文學背後・大時代的警世故事

沈旭暉(香港國際關係學者,現居台灣)

小時候,記得家中有不少兒童故事書的作者署名「周蜜蜜」,有的是我買的,有的是母親買的。而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印象,就是兒童書的作者都是不食人間煙火、過份天真理想的一群人。直到長大後,在家庭聚會認識了周蜜蜜女士本尊,才知道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她的人生故事,縮影了大時代的無數悲劇,也唯有洗盡鉛華,才能返璞歸真回到童話世界。

周蜜蜜的丈夫羅海星是《新晚報》總編輯羅孚的兒子,家學淵源,八九六四期間任職香港貿發局駐北京代表,受良知驅使下,積極參與「黃雀行動」營救民運人士到海外,最終被中共政權拘捕判監。同期港英政府在英國頭號親中「中國通」柯利達爵士唆擺下,推出「玫瑰園計劃」粉飾太平,掩蓋英國將香港交予中共政權、令港人高度憂慮的道德問題,令鄧小平得到黃金機遇,逼英國首相馬卓安親臨京城談判,去突破六四後的西方制裁。馬卓安為了對國內交代,為免「叩頭」姿態太明顯,提出中國釋放政治犯交換,羅海星於是突然獲釋,但被囚期間據說身處放射性物料污染之地,不久就英年早逝。

在這段期間,周蜜蜜施展渾身解數,為求救出丈夫,和中英兩大政權博奕,接觸了大量各方勢力人士,展現了遠超一般兒童文學作家的勇氣和視野。這段歷史,斷不能因為「新香港」在《港區國安法》後變得面目全非,而被人為埋藏。

我的外公、外婆是羅孚先生的老同事、老朋友,到了我母親的一代,和羅家也頗多交往。眾所周知的是羅孚後來捲入了一宗神秘莫測的間諜案,被北京軟禁多年,期間羅家如何營救這位大家長,周蜜蜜自然也親歷其境,可見身為根正苗紅家庭成員,昔日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歷盡滄桑。羅孚獲釋後曾旅居美國,記得我到美國留學那一年,父母陪同送我入學之後,就專程探望羅孚。羅孚夫婦對哪些舊部在大時代保持人性,心如明鏡,我只是間接聽過那些往事,也感到怵目驚心,深深慶幸自己不用置身其中。

後來有機會和周蜜蜜詳談,覺得這位阿姨一點也不「左」,反而對中共政權充滿批判思考,而這些觀察並非一般民主派所能有的。慢慢才知道,除了她的丈夫、家翁先後「出事」,她的母親、中國第一代兒童文學大師黃慶雲,與及父親左派文壇元老周鋼鳴,都難逃文革期間被下放「五七幹校」的經歷,並將這段牢獄生涯寫成警世著作。

看著身邊至親紛紛經歷了那麼多,她一方面淨化人性的童真,留下了大量兒童文學,另一方面累積了越來越多對大時代的冷靜觀察,深感中共「鬥爭為綱」帶來的深刻毒害,逐步活出了自己的精采人生。她對文革期間知青男女的淫亂生活、批鬥知識分子的荒誕過程,一如營救丈夫卻捲入中英角力的經過,都有深刻反思,絕對是珍貴的歷史檔案。喜聞前輩願意撰寫回憶錄,將人生經歷公諸於世,這對研究中共黨史、中國近代史、香港歷史、乃至國際關係,固然都是寶庫;而立體呈現出一個傳統愛國家庭成員逐步覺醒的心路歷程,對身歷新一個大時代的香港人而言,也格外有共鳴。

蜜意綿綿念海星 陶傑

羅海星逝世多年了,夫人周蜜蜜完成了她的回憶錄。這一代人有很不尋常的經歷,尤其是羅海星兩代。他生長於英治的香港,身為長子,卻因為父親的職業和信仰,少年時就要送赴大陸,此一命運並非他的選擇,遭逢「文革」,歷盡艱辛,卻在廣州成就一段婚姻。

那個時刻去大陸升學,是他的不幸,遇到周蜜蜜,卻又是不幸中之大幸。

我成長略知人事時羅海星已經不在香港,我的父母時時提起羅家兄妹這位傳奇的大哥。其時粵港兩地音跡不彰,看見報紙上提起的文革武鬥,羅海星正值此年紀,大人說起,不知一個少年在那般環境如何生存,時時不免憂心。看了周蜜蜜的回憶,像繞到那個時代的後台,得知海星在磨煉中原來也得到愛神的眷顧,在貧脊的一片赤地裡,他找到了一叢青翠。

周蜜蜜得到母親遺傳,文筆裡有細緻的溫情,回憶中有流水般的感思,講故事的場景百轉間引人入勝,憶亡夫的往事千迴中令人無限婉惜。上一代「反帝反殖」的文化任務,衍生悲劇,卻想不到由「英帝國主義」的唐寧街來施援。在此一令人無言的歷史反諷裡,周蜜蜜的生花之筆訴說大澈大悟的羅海星如何浮過苦海,是如何的赤子之心依舊,愛國之情越殷。令人一讀三嘆,再思淒然。

我是在倫敦初見聞名已久的周蜜蜜,但覺在那種政治環境長大,仍典雅而有教養,與純真的丈夫是天生一對,好像從未經那個時期的污染,我想可能是她母親辦兒童刊物的氣質教化之功。她在廣州的成長,亦可佐思於今日的香港下一代:政治很險惡,人卻要留一畦無愧於心的境地。

展讀此書,但覺銅山崩裂,洛鐘西應,其中有人我識之,有事我亦聞一二。那個早已消逝的香港,那時是何等的豐盈多采,皆因「自由」、而且是托蔭於殖民地統治的自由。那時的香港有何壓迫鬥爭可言?如羅海星那樣的有為青年,浪費了許多才情,唯此生有蜜眷如此,為後世留下青春的浪跡,燈下閱畢,已是海宇星沉,憶故人在病院的最後一面,握著他的手,在冬日的異國,在周蜜蜜的文章行氣之中,今夕透傳過來,遙覺隔世猶溫。

目次

序言

不是孤魂是孤星 孔捷生 (+羅馬數字 頁碼)

蜜意綿綿念海星 陶傑 (+羅馬數字 頁碼)

周蜜蜜前輩:兒童文學背後・大時代的警世故事 沈旭暉 (+羅馬數字 頁碼)

引子 (+羅馬數字 頁碼)

第一章:瘋狂年代 情定孤魂亭

第二章:知青返城 鴻鵠之志


第三章:文革終結 比翼覓自由

第四章:香江光影 波譎雲詭

第五章:六四黃雀 海星失蹤

第六章:黑暗深淵 盼望團聚

第七章:唐寧街十號見英揆

後記:海星逝去

附錄:光影――我在電視台的日子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97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