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十朝》首部曲《隱龍》(套書卷一~三)
滿額折
《十朝》首部曲《隱龍》(套書卷一~三)
《十朝》首部曲《隱龍》(套書卷一~三)
《十朝》首部曲《隱龍》(套書卷一~三)

《十朝》首部曲《隱龍》(套書卷一~三)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200 元
優惠價
90108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19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3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十朝》首部曲《隱龍》簡介:(修訂錯字/二刷)

少年馮道出生於唐末亂世,飽讀詩書,一心只願高中科舉,實現經世濟民的理想。
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遇見幾大藩鎮高手押解一位神祕貴人,欲前往長安。

他挺身而出、仗義相助,因而得到大唐皇帝代代相傳的寶物「安天下」秘笈,從此踏上五代十國的征途,以一介文人之身,智鬥暴君悍將、安治百年亂世……

本書以考據紮實、豐富奇想的內容,搭配十八頁意象插畫,帶領讀者重回五代十國的磅礡場景。

書封白底水墨的構圖,象徵純淨少年馮道捲入亂世黑暗中,仍抱守士子初心:「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的處世哲學。

獨到的史觀、玄奇的武俠、環環相扣的計中計,引領讀者重新認識五代十國被遺忘的豪雄,宛如武俠版的三國演義。

史上最爭議、最滑稽、最顛覆英雄的主角馮道,歷經十二位驕橫帝王仍穩居宰相,生前受萬民愛戴,死後卻落下罵名!

看《殘天闋》、《武唐》作者 高容如何沿著編年史跡,細細推翻這千古奇冤?

作者簡介

◎高容
2013年,以豐富奇想、開闊深刻的內容,出版130萬字魔幻武俠鉅作《殘天闋》。
2015年,以考究的史學,融合玄幻武俠,推出95萬字古典優雅的《武唐》。
2019年,以嚴謹的編年史蹟、磅礴大氣的五代十國為背景,推出73萬字《十朝》首部曲《隱龍》。
2022年,以恢弘壯麗的群雄爭霸場景,重塑五代十國史觀,推出120萬字《十朝》貳部曲《奇道》。
 
高容擅長以優美精練的文字,架構出龐大交錯的情節,布局深遠具邏輯性,畫面生動如影劇,在情理中寫出創新,在驚奇中散發著人文哲思,令人掩卷之後,仍回味不已。
 
「在朝代更迭之後,仁心宰相搖身一變,成了千古唾罵的無恥貳臣,歷史之虛幻猶如武俠之玄幻!無論人們認同哪一種史觀,當我們凝望著前朝的足跡,總能映照出當代的處境……」--高容小語

名人/編輯推薦

◎學者教授聯合推薦,(按姓氏筆劃多→少排序)

賴祥蔚 (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歷史小說作家);
蔡造珉 (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台灣文學學會監事、歷史武俠評論作家);
郭貞 (政治大學廣告學系教授)
林秀芬 (海洋大學航管系教授)

.【台灣藝術大學賴祥蔚教授 媒體專欄推薦】
~歷史小說的新高峰《十朝》――感謝,我們有高容

「當全世界華人在討論歷史小說的時候,中國大陸可以講出很多享譽國際的歷史小說作家,就連日本也有不少廣為人知的華人歷史小說作家,這時不免慶幸,感謝在當代的台灣,我們有 高容。

說台灣有高容,當然不是說高容的歷史小說只在台灣發光,而是感謝這位本來的科技新貴,能夠毅然全職投入歷史小說寫作,不僅為中國歷史的普及,貢獻了一盞無可取代的絢麗燈火,也在全球文壇為台灣的歷史小說寫作大大爭光......

閱讀高容的歷史小說,當可發現她兼具金庸、孫皓暉、方白羽等大師的長處。......

高容先前的作品,就已經奠定了她的文學地位,吸引了一大群忠實讀者。

2013年,她寫出130萬字的魔幻武俠鉅作《殘天闋》;2015年,她跨入玄幻武俠歷史小說,推出了95萬字的《武唐》。如今這部《十朝》,不只更上一層樓,而是攀登到了巔峰。

高容的歷史小說《十朝》,幾乎就是把真實歷史寫出來,裡面那些超乎想像的情節,都可以在歷史記載找到根據。最難能可貴的是,高容寫活了歷史與人物,而且她這次挑選的,還是最難寫的歷史與最難寫的人物――五代十國的馮道......她不只是書寫歷史小說,更是要重新呈現一段已被世人漠視與扭曲數百年的真實歷史人物!......

高容的《十朝》,完全有資格像《三國演義》那樣廣為流傳,但不同的是,《三國演義》讓人混淆了正史《三國志》,扭曲太多歷史。
高容的《十朝》,在充滿文學張力的奇幻、武俠、愛情之外,幾乎都是真實歷史。......

高容的《十朝》關心的是天下蒼生,提醒大家不要忘了戰亂之中最痛苦的是百姓……作為忠實的讀者,由衷感謝,我們有高容!」

――摘錄自《十朝.奇道》推薦文,刊載於「愛傳媒」專欄。.

【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蔡造珉副教授】

「高容,看似雖僅出版《殘天闋》、《武唐》及《十朝》等三部,但其雄渾氣魄與細膩文筆,這剛柔並濟之勢,筆者以為,實為台灣武俠界撐起了一方江山。

又其對歷史鑽研之深(五代十國可謂中國歷史中極其繁複之一段)與文學用功之勤(如其《武唐》與《十朝》回目大量採用唐太宗、李白、杜甫等之詩選),都不是一般武俠作家能力所及之處,而高容竟如此駕馭自如,若非親眼所見,實難相信這竟是出自一位理工科系之生花妙筆,著實令我激賞與讚嘆。

而就其作品,筆者以為還可從三個視角著眼觀察之:
真實構寫迫人無法迴避、善立新意使人追尋思索、文字優美令人反覆閱讀......

縱然武俠已不復當年盛況,但仍有如高容這樣醉心於武俠並願意為之付出所有心力的高質量作家,作為武俠癡的我,真正是欣喜若狂的……像這樣兼具「真善美」的武俠作品,叫我寫個百千篇推薦文,我也是甘之如飴的。」――摘錄自《十朝.奇道》推薦文

【政治大學廣告學系 郭貞教授】

金庸、古龍是武俠小說界難以超越的存在,現今很少年輕人繼續再寫武俠小說。去年經朋友推薦看了高容的幾套武俠小說「十朝」「殘天闋」「武唐」,非常驚艷,也很喜歡。

尤其「十朝-隱龍」首部曲以五代十國的歷史背景為鋪墊,有壯闊的歷史知識厚度,也有武俠小說的奇幻精彩創意。

「十朝-奇道」是第二部曲,映射國際局勢,顛覆舊思維,樹立新史觀,堪稱時代武俠鉅作。

媒體書評專家推薦:

【石永芳忘情之歌】

有一種書,作者能透過文字,引你與他穿越時空,走在歷史的戰場上;

有一種書,儼然作者聽到了你思你想,陪同你一起喟嘆。

有水準的作品,閲讀的不僅是文字,而是寛廣無限制的想像空間,而你,就是這部戲的導演。

「歷史從來只從朝代的興衰著筆,看不見戰火燎原下,百姓流離失所的悲苦,高容一語道破,讓馮道站在隱龍的地位,清楚地從爭天下與安天下雙重角度看待歷史。

《十朝》,看的不是只是一部場景前所未有驚心動魄的武俠小說,亦不僅是歷史傳記,他是一部活生生近在咫尺的警世之作。」

【快雪閱讀誌】

「試想看一部武俠小說等同讀一部五代十國史,這是何等氣勢磅礴、高潮跌宕、朝代更迭的史詩級故事。

《十朝.隱龍》除描述藩鎮相爭,武功軍事謀略沙場征伐非常精采,高潮迭起,幾乎令人喘不過氣,手不釋卷之外,對比刻劃少年馮道的心路歷程轉折,亦十分可觀。《十朝》一書開闊我的視野,格局更勝於三國、南明……讀來令人拍案叫好,大呼過癮。

目次

◎本書目錄以公元年為序號,章回名稱取自《李白詩選》
八九八•一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八九八•二 閭閻聽小子 談笑覓封侯
八九八•三 少年別有贈 含笑看吳鉤
八九八•四 無勞問河北 諸將角榮華
八九八•五 一自風塵起 猶嗟行路難
八九九 牢落乾坤大 周流道術空
九00•一 浩歌淥水曲 清絕聽者愁
九00•二 美人為黃土 況乃粉黛假 
九00•三 天老書題目 春宮驗討論
九00•四 潛身備行列 一勝何足論
九00•五 毀廟天飛雨 焚宮火徹明
九00•六 智謀垂睿想 出入冠諸公
九00•七 門闌多喜色 女婿近乘龍
九0一•一 雲雷屯不已 艱險路更局
九0一•二 走馬脫轡頭 手中挑青絲
九0一•三 詔書引上殿 奮舌動天意
九0一•四 素練風霜起 蒼鷹畫作殊
九0一•五 薰然耳目開 頗覺聰明人
九0二•一 健兒寧鬥死 壯士恥為儒
九0二•二 安邊敵何有 反正計始遂
九0二•三 五原空壁壘 八水散風濤
九0二•四 蓊匒川氣黃 群流會空曲
九0二•五 六合已一家 四夷且孤軍
九0二•六 玉繩回斷絕 鐵鳳森翱翔
九0二•七 鑾輿駐鳳翔 同穀為咽喉
九0二•八 豫章深出地 滄海闊無津
九0二•九 南風作秋聲 殺氣薄炎熾
九0二•十 烏鵲滿樛枝 軒然恐其出
九0二•十一 難假黿鼉力 空瞻烏鵲毛
九0二•十二 世家遺舊史 道德付今王
九0三•一 三月師逾整 群凶勢就烹
九0三•二 老夫怕趨走 率府且逍遙
九0三•三 中堂有神仙 煙霧蒙玉質
九0三•四 開府當朝傑 論兵邁古風
九0三•五 陰風西北來 慘澹隨回紇
九0三•六 平沙列萬幕 部伍各見招
九0三•七 遂使貔虎士 奮身勇所聞
九0三•八 丈夫四方誌 安可辭固窮
九0四•一 猛將紛填委 廟謀蓄長策
九0四•二 宗廟尚為灰 君臣俱下淚
九0四•三 漸衰那此別 忍淚獨含情
九0四•四 川穀血橫流 豺狼沸相噬
九0四•五 內人紅袖泣 王子白衣行
九0四•六 向使國不亡 焉為巨唐有
九0四•七 鴟梟鳴黃桑 野鼠拱亂穴
九0四•八 公家有程期 亡命嬰禍羅
九0五•一 兵戈猶在眼 儒術豈謀身
九0五•二 有客雖安命 衰落豈壯夫
九0五•三 無由睹雄略 大樹日蕭蕭
九0五•四 恨無匡複姿 聊欲從此逝
九0五•五 不願論簪笏 悠悠滄海情
九0五•六 君看隨陽雁 各有稻粱謀
九0六•一 哀哉兩決絕 不複同苦辛
九0六•二 欲浮江海去 此別意茫然
九0六•三 明朝牽世務 揮淚各西東

書摘/試閱

◎內文試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孤月映雪、天地蒼茫,瀛州景城一如往常般,家家戶戶早已熄燈安歇,只有河邊一座農舍還閃著幾許炭火紅光,屋內一名少年席地而坐,就著窗外月光閱讀經卷,在寂冷的雪夜裡,憑添了幾許書香暖意。

時值大唐乾寧五年,曾經繁盛無極的帝國,歷經「龐勛起義」、「黃巢之亂」等長達數十年的戰亂,如今已成了藩鎮割據的景象,各方節度使擁兵自重、互相吞併,雖然繼位的李曄(唐昭宗)有心整復,但唐廷的頹勢已如江河日下,就是大羅神仙也難挽狂瀾。
瀛州景城位於「河北道」,乃是盧龍節度使劉仁恭的領地,早年學風頗盛,出了不少文士。

少年的祖先曾是五經及第的小官,父親一心嚮往仕宦,卻因為河北是安史之亂的起源地,一向為唐廷所忌諱,他即使參加科舉也屢試不中,最後只得棄讀從耕,把希望寄託在這個聰明兒子身上。
少年自幼讀書甚勤,一來出於自己喜愛,二來也為彌補父親遺憾,豈料戰爭頻仍,科舉竟然停辦,少年仕途無望,卻依然勤奮不懈。村裡的人都笑他是書呆子:「讀這麼多書有啥用?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連小姑娘都不願意下嫁!這亂世,習武投軍才有出息!」
少年生性樂達,並不在意街坊嘲笑,仍是粗茶淡飯、曲肱枕之,視富貴如浮雲,一心只愛書成癡。他白日忙碌農事,等到夜闌人靜,便手持經卷,徜徉在書海之中,即使眼前貧苦交迫、遠方戰火隆隆,都不改志趣,尤其當他閲讀到《道德經》的首章時,更是心生觸動,彷彿有一股玄奇力量吸引自己去探索另一個更高深的境界。

暗夜深宵、萬籟俱寂,少年正樂在書中,「啊――」遠方微弱的驚叫聲劃破寧靜,接著傳來馬蹄雜遝聲和男子咆哮:「快!快追!」
少年微微一驚,連忙爬上高桌,伸首出窗外探看,只見十數道火光將黑夜照得亮如白晝,飛揚雪霰裡,一名漢子攜著少女匆匆奔了過來,想躲進河邊茂密的樹林裡,兩人腳步踉蹌、沿路滴血,顯然已受了傷,豔紅的血跡在雪地上特別醒目。

後方十幾名軍裝大漢依著血滴搜索,高聲呼喊:「張益!張益!快出來!你逃得了今日,逃不了明日,再逃,只會死得更加悽慘!」
「汴梁軍怎麼來這裡了?」少年看清那群大漢身穿汴梁軍裝,不禁英眉一蹙:「這些惡寇真是膽大包天,竟敢越過邊界抓人,看來朱全忠的勢力又更大了,也不知劉仁恭還能抵擋多久,幽燕還有幾年安穩日子可過?」
當年黃巢軍狠毒殘酷、滅絕人性,只要糧餉不夠,便大舉捉拿百姓放入舂磨砦裡,將活人生生搗碎,充做糧食,與「五胡亂華」並稱史上最慘烈的人吃人的黑暗時期。

儘管黃巢之亂已過去幾年,少年並未親身經歷,但村裡老人心有餘悸,總不停傳說,那恐怖景象早已深深印在少年的腦海裡。
朱全忠本名朱溫,正是黃巢底下的頭號大將,後來反叛黃巢,改投唐廷,因平亂有功,升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封梁王,賜名朱全忠,「全忠」兩字原本意謂著全心盡忠朝廷,可他終究辜負了皇帝的期盼,只全心擴大自己的勢力,如今已是據地最大、兵力最強的藩鎮。
朱全忠手段兇殘、武藝高強,傳說一身玄祕神功――「不老」,已臻至超凡入聖的境界!在小老百姓心中,乃是百戰不敗的天神、殺人如麻的魔鬼,光聽見他的名號,都會嚇得顫慄不止,更別說有膽量與他作對。
要得罪這樣的大人物,少年心中也噗通如擂鼓,但實在無法見死不救,顧不得自己手無縛雞之力,快速抓了牆上的一支火炬,又將桌上的煙花砲塞進懷裡,即衝出屋外,向落難父女奔去。

「張益,你再不滾出來,你的黃花大閨女可要生不如死,咱們兄弟先玩樂一番,再丟去軍妓營!」說罷眾軍一陣哈哈大笑。
張益緊抓著女兒的手拼命往前奔跑,可一聽到眾軍惡毒的話,忍不住滿腔憤恨,停了腳步,道:「曦兒妳快跑,阿爺先抵擋一陣,隨後再跟上。」

張曦不肯,只哭著搖頭,張益用力甩開女兒的手,取出背上長刀橫在胸前,回身面對眾軍,破口罵道:「我為朱賊拼死拼活,到頭來只落得家破人亡、妻兒受辱,老子和你們拼了!」
張曦見父親一副凜然無懼的樣子,心想或許他真能抵擋對方一陣子,是自己跑得慢,才連累了父親,因此不敢再停留,叫道:「阿爺,您小心些!」便轉身向樹林奔去。

少年雖然義憤填膺,卻非莽撞之人,奔跑間已籌思對策:「這些汴梁軍直挨到深夜才潛進來抓人,多少還是顧及劉仁恭的顏面,我且把事情鬧大,將軍兵都召來。」
可惜天不從人願,少年跑得再快、想得再周全,卻眼睜睜看著一把長刀凌空飛落,硬生生砍中張益前胸,張益一個踉蹌,倒臥在血泊中。
張曦才跑了幾步,聽見後方父親慘叫,驚駭得又回身奔去,哭喊道:「阿爺!阿爺!」

張益掙扎著起身,叫道:「曦兒快走!阿爺擋著!妳快走……」
張曦知道這一去就是永別,既捨不下父親,又不能辜負他的犧牲,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臉色蒼白、淚水滾滾,雙腳釘在地上,動也動不了。
十幾名高壯剽悍的汴梁軍似猛虎看見小羊般,垂涎欲滴地走近。張曦見父親斷氣慘死,自己又難逃這幫凶神惡煞的毒手,早已嚇得六神無主、萬念俱灰,只雙腿一軟,伏在父親身上痛哭。
此時少年已奔近張曦身邊,揮舞手中火炬,對眾軍兵斥道:「喂!你們幾個大傢伙欺侮一個小姑娘,羞不羞?」
領頭的汴梁軍牙校嘲笑道:「兄弟們,這瘦巴巴的小子想英雄救美,你們怎麼說?」
眾軍哈哈大笑:「小子敢來叫囂,把他肚子剖開,看他是不是偷吃了熊心豹子膽!」
少年知道這幫賊兵殺人不眨眼,什麼狠辣手段都使得出來,聽到要開腸剖肚,不由得退了一步。
汴梁牙校見他膽怯,揚刀嘲笑道:「小子還敢逞英雄嚒?」眾軍又是一陣狂笑。
少年昂首道:「我本來害怕,但孔老夫子說:『勇者不懼』,我便不怕了!」
汴梁牙校大聲道:「孔老夫子是哪條道上的?咱們兄弟縱橫沙場多年,從沒聽過他的名頭,教他別躲在後面放話,有本事就痛痛快快出來打一架!」
少年搖頭道:「孔老夫子不會和你們動手,那是有辱斯文!」同時搖晃著手中火把。
汴梁軍起初以為那只是普通火把,待聞到陣陣嗆味,又見濃煙直冒,才覺得事情古怪,叫道:「小子弄什麼玄虛!」三名軍漢衝上想揪拿少年,豈料才奔了兩步,便覺得頭暈眼花、脈搏劇跳,接著咯登一聲,仆倒在地。其他軍兵見狀,驚駭之餘,也不敢貿然往前衝,只揮舞長刀,屏住呼吸,慢慢走近。
少年慢條斯理說道:「這是百蟲百花百草毒,想活命,就別亂動,你們動哪兒,那裡就會先腐爛!」指著最前方的一名軍兵,道:「你舉左腿、爛左腿。」又指旁邊那一名軍兵,道:「你舉右腳、爛右腳。」
兩名軍兵嚇得各舉一隻腳停在半空,提也不是、落也不是,碩大的身子只以金雞獨立的姿態站著,不由得搖搖晃晃。
其他軍兵原本要以手遮口鼻,少年又一一點名:「你舉左手、爛左手。」「還有你想摀口鼻,毒氣卻先侵爛口鼻。」最後指著一名以手捂著褲襠的軍士,搖頭長長一嘆:「你見小姑娘長得美貌,就心生歹念,下身妄動,這下可糟了……」幾名軍兵同時臉色刷白,心中哀嚎:「難道我要斷子絕孫!」
眾軍兵嚇得瞬間凍住,不敢稍動,一個個像手舞足蹈的雕像,十分滑稽古怪。少年心中好笑,卻不敢多逗留,因為這藥草再燒片刻便要熄了,道:「太宗說:『玩悅聲色,所慾既多,所損亦大』,你們偏偏不聽,如今損失大矣,只有不言不語、不行不動,才能長命百歲。」
四下煙霧瀰漫,越燒越濃,轉眼已伸手不見五指,少年在煙濛之中,喊道:「記住!不言不語、不行不動三個時辰,才能長命百歲!」
汴梁軍不敢妄動,但這樣站在濃煙之中,反而吸入更多毒氣,不一會兒,便一個個碰然倒地。
張曦十分傷心,又被濃煙薰嗆,一時頭昏目茫,迷迷糊糊中見到一名少年用力扯起自己,以布巾摀住她口鼻,低聲道:「快走!」
張曦剛從地下爬起,旋即一陣頭暈,再度摔倒,少年拼命將她拖起,張曦被這麼拽著往前走,每走一步都必需用上十二分力氣,好像隨時會摔倒,再也起不來。
少年見她神智昏沉、腳步拖沓,恐怕會被汴梁兵追上,遂四顧張望,尋找藏身處,見河邊有一座農家堆放乾糧、器具的倉廩,便拉著張曦進去,躲在一坨稻草中,只探出兩隻眼睛向窗外張望動靜,見無人追來,才稍稍放心。
張曦方才驚嚇過度,此刻回過神來,想到父親慘死,忍不住抽抽噎噎,哭個不止。少年溫言道:「姑娘,妳別傷心,這兵荒馬亂的,能保住一命不容易,妳要堅強些,好好活下去,別辜負張老丈的苦心。」
張曦聽少年好聲安慰,忍不住將滿腔悲苦全傾洩出來:「世道不好,阿爺想讓家人圖個溫飽,才投入汴梁軍,可朱全忠性情凶殘,在每個軍兵臉上都刺了記號,又定下一條『跋隊斬』的軍令,戰爭中一旦將領陣亡,全隊士兵都必須陪死。那一日,阿爺所屬的將領戰死了,他心中害怕,便悄悄逃出營地,又帶著我們全家逃亡,但阿爺臉上有記號,很難躲過追捕,一路上阿娘和姐姐都死了,好容易我和阿爺逃到了這裡,想是劉仁恭的領地,或許能有個庇護,誰知……」再忍不住埋首痛哭。
少年道:「孔老夫子說:『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哀,禮無容。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姑娘切莫太過傷心,最多傷心個三日就該振作了。」
張曦氣苦道:「我全家慘死,如今只剩我一個人孤伶伶了,怎麼不傷心?那孔老夫子是誰,我又不認識,幹啥要聽他的話!」
少年道:「孔老夫子說話一向很有道理的。」
張曦氣惱道:「你和他很熟嚒?這麼替他說話!」
少年心想:「孔老夫子學問浩瀚,我怎可能全然熟悉?」便道:「我認識他,他卻不認識我,要較真說起來,也只一點點兒熟!倘若我有緣拜在他門下,聽他幾句教誨,熟悉他全部的道理,不知有多福氣!只可惜我生不逢時,無緣相見!」如此一想,甚覺惋惜,不由得說道:「可惜!可惜!」
張曦越聽越惱火:「你是可惜、可惜,我卻是可憐、可憐!」
少年溫言勸道:「姑娘處境確實堪憐,但孔夫子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妳哭泣不止,傷了身子,豈不辜負張老丈一番苦心?老人家在天之靈,絕不願看妳這樣的。」
張曦恍然醒悟,伸袖拭了淚水,昂首道:「你說得不錯,我絕不能讓阿爺白死!」
少年聽她口氣決絕,似有什麼意圖,又勸道:「妳要好好活著,可別衝動作傻事。」
張曦聽他說得誠懇至極,自己實在不該將滿腔悲苦發洩在他身上,頓覺歉疚:「小郎君今日救命大恩,張曦不會忘記,日後如有機會,必當還報。」
少年微笑道:「我只是路見不平,燃草相助罷了!哪有什麼大恩?妳不必放在心上。」
張曦忽然想起,驚問道:「我是不是中了毒,全身要腐爛了?」
少年笑道:「那不是什麼劇毒,只是尋常的蒙汗藥罷了!」
張曦奇道:「什麼是蒙汗藥?」
少年道:「我讀《神農本草經》和《雷公砲灸論》時,發現曼陀羅、川烏、天仙子、雄黃混合一起燃燒,會令人神智恍惚、心口劇跳,甚至是昏迷不醒。我平時便將它們捆成一束一束,讓農家用來驅趕野獸,吸入一些並不要緊,嚴重昏迷的,以金銀花、甘草就可解毒。」
張曦拍手讚道:「那些壞人禽獸不如,用對付禽獸的法子對付他們,再妙不過了!」
少年笑道:「孔夫子說:『君子不可罔也』,他們既然不是君子,我愚弄他們一下,也不算過份了!」
張曦道:「這位孔老夫子話真多,幸好句句有道理。」
少年微笑道:「他自然是有道理的。」
張曦想了想又問:「那你說『不言不語、不行不動,才能長命百歲』,也是孔夫子的道理嚒?」
少年哈哈一笑,道:「那不是孔夫子的道理,是馮小子的胡說八道!」
張曦噗哧一笑:「原來是小郎君胡謅的話,瞧他們動也不敢動,傻得像木頭人了。」
少年見她雖只十三、四歲年紀,一張小臉消瘦蒼白,卻是眉目如畫、清秀無雙,睫梢上的珠淚泫然欲滴,宛如杏花煙雨,這嫣然一笑,又似蘭花吐芬,確實是難得的小美人兒,難怪那些軍兵不肯放過她,心中不禁替她感到擔憂。
張曦恍然明白少年其實是捨命相救,更加感激,柔聲道:「小郎君,你打不過他們,卻冒著生命危險救我,你我素昧平生,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
少年沉默半晌,才緩緩說道:「從前德州有個戶掾(司戶的助手)名叫褚濆,是個勤懇有禮的讀書人,有一天,他帶著女兒去魏州辦事,卻遇上戰亂,女兒就這麼被惡軍擄走了,從此褚丈人發了瘋似地到處找女兒。我常想當時若有人伸出援手,他們父女如今就還能過著和樂日子。」
張曦見他神色感傷,道:「他們是你的親人嚒?」
少年道:「褚叔叔與家父是世交,他女兒寒依是……」臉色一赧,支吾道:「我許了娃娃親的媳婦。」
張曦輕輕一嘆:「原來是小郎君的媳婦兒,難怪你如此惦記。」
少年道:「那倒不是,其實我只見過她兩面。」
張曦好奇道:「她是很美的姑娘吧?」
少年道:「當時我年紀不大,她長得什麼模樣,我也不記得了,只是村裡的人都說她年紀幼小,已經能歌善舞,比白狐仙還美。」
張曦心中想道:「那些軍兵最愛抓漂亮姑娘,褚小姑娘一定凶多吉少了!原來他和我一樣可憐,都被賊兵害了親人!」見少年眼底浮了一絲黯然,轉了話題道:「小郎君懂這麼多學問,真了不起!」
少年微微一笑,道:「不是我了不起,是古聖賢了不起!前人留下許多智慧,只不過現今的掌權者都不讀書,對聖賢道理嗤之以鼻,成日裡只一味爭鬥,計算著自己的好處,國家自是紛亂不堪,只有出現一位真正以天下為己任,肯犧牲自己的英雄豪傑,這爭亂才可能停止。」
他望著窗外幽幽白雪,長長一嘆:「這些藩鎮個個想學太宗一統天下、威鎮四海,卻只學了他的英武勇猛,不明白其仁德厚義。太宗曾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但當權者只想剝削百姓,就是『腹飽而身斃』,這天下怎可能安靖?」
李世民這番話意思是:「為人主君心中要以百姓為先,若一味剝削百姓,就好像割身上的肉來滿足口腹之慾,肚子雖然飽了,身子也已經死去。」
張曦沒讀什麼書,聽不明白少年說些什麼,只知道太宗說了「肚子飽不飽」的問題,輕輕一嘆:「太宗飽不飽,我不知道,我的肚子卻已經餓得不得了!倘若我們生在貞觀年代可有多好!我聽說那時天下大治,人不吃人,可以吃雞鴨牛羊、穿綾羅綢緞,人人臉上都笑嘻嘻!」
少年道:「何時才能出現像太宗一樣的救世英雄,只有天知曉,但咱們的肚子要溫飽,可就簡單多了,只要問問河裡的小魚就行了!」
張曦奇道:「河裡的小魚會通靈嚒?怎麼知道我們飽不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08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