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都鐸王朝1427-1603(簡體書)
79折

都鐸王朝1427-1603(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價
:NT$ 588 元
優惠價
7946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都鐸家族是不列顛的一朵奇葩。這一家族的故事已經被人寫爛,然而其真面目卻比大眾所以為的更加不凡。都鐸家族的歷史通常以1485年的博斯沃思戰役為起點,亨利八世和宗教改革之前的歷史階段往往被一筆帶過。然而,這個家族不為人知的威爾士先祖、後來協助建立起整個王朝的13歲准媽媽,以及她的兒子亨利七世――在童年時代艱辛流浪,卻在日後登上權力巔峰――同樣是都鐸家族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這段不常被提及的過往塑造了都鐸家族。基於這一獨特視角,琳達· 德· 萊爾帶領我們站在家族的立場認識都鐸王朝,理解這一系列關鍵人物和事件――從塔中王子,一直到伊麗莎白女王。本書講述了英國都鐸家族自1427年到1603年的興衰歷史。作者按照時間順序,依次講述了從亨利七世到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的歷史。通過此書,讀者可以清晰瞭解都鐸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領域的興衰歷程,進而深入理解英國從中世紀走向文藝復興、從封建時代走向近代化的歷史進程。

作者簡介

琳達·德·萊爾(Leanda de Lisle)
畢業於牛津大學, 《紐約時報》 暢銷書作家,都鐸王朝和斯圖亞特王朝領域的知名作者,因細致嚴謹的研究和強有力的敘事廣受贊譽。曾是《旁觀者》《鄉村生活》《衛報》《星期日和每日快報》 的專欄作家,也為《每日郵報》《新政治家》 和《星期日電訊報》 撰稿。
已出版《查理一世》 ,榮獲2018年歷史作家協會非虛構寫作皇冠獎。

名人/編輯推薦

★內附彩插,展現都鐸王朝諸王精美畫像;贈送“英國王室宗譜”超大夾頁,一張圖理順英國王室12代、共175人的複雜親屬關係,展開查閱一目了然;涉及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等5個王朝,時間跨度長達400年;家族分色呈現,清晰易讀,方便隨讀隨查;可搭配《都鐸王朝》《查理一世》系列2冊,適配英國歷史同時期各同類書。

★六代同堂:到1427年探尋都鐸家族的故事起點
都鐸家族的故事往往從1475年博斯沃思戰役開始講起。但在琳達·德·萊爾筆下,故事要提早到1427年,歐文·都鐸遇到寡居的凱瑟琳王後,“都鐸”姓氏正式走入英王室。正是這不常被人提及的兩代人,奠定了都鐸家族百折不撓的精神氣質。

★一幅王室背景下的“倫敦女子圖鑒”
不論是亨利七世的寡母瑪格麗特,還是他來自約克家族的妻子伊麗莎白,還是後來登上英國王位的簡·格雷、瑪麗一世和伊麗莎白一世,亦或是瑪格麗特·都鐸、安妮·博林、瑪格麗特·道格拉斯,都鐸王朝的政治離不開這些堅毅的女性,都鐸王朝的歷史也因此換發別樣的魅力。

★一部大航海前夜的“英倫時代劇”
都鐸王朝的歷史自1427至1603,剛好對應文藝復興時期,也就是中國明朝中後期。在那個時代,英國同樣處於君主專制統治到達的時代,但也經歷著從中世紀走向、從封建時代走向近代化的歷史轉折。1587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正式建立起它的海洋霸權地位。正是在都鐸王朝,英國人開始了與中國不同的歷史選擇。

★都鐸王朝:日不落帝國的起航地,解讀英國民眾心態、外交政策和王室態度的總鑰匙
英國女王、戴安娜王妃等王室新聞至今仍牽動國民的情緒。了解都鐸王朝歷史,可以洞見民眾對王室複雜情緒的文化淵源,同時理解今日英國對待歐洲各國的外交心態與“制衡之術”。

引 言

看在老天的分上,咱們就地坐下吧,
講講那些凄慘的故事,那些王的死;
他們有的被廢,有的戰死,
還有的廢了王,卻被廢王的魂靈糾纏。
——威廉·莎士比亞,《理查二世》第三幕第二場
在15世紀的法蘭西,人們相信英格蘭人身帶該隱的記號,因為他們慣於殺王。1?1485年,在博斯沃思(Bosworth)戰場上,理查三世戰死,都鐸家族奪位;此前已有一連串英王被廢,而後他們或死去,或神秘消失。
1399年,理查二世成為個被推翻的君主,此事給這一君主國埋下不穩定的種子。那時,都鐸家族的父系先祖是北威爾士的普通地主。翌年,就連這一地位也不保。1400年,都鐸家族參與威爾士的一場叛亂,反抗理查二世的繼承人,篡位者亨利四世,即蘭開斯特(Lancaster)家族的位國王。叛亂遭鎮壓後,都鐸家族也被打垮,但後來家中小兒子的一個孩子帶著自己的兒子離開威爾士,前往英格蘭闖蕩。此人便是歐文·都鐸(Owen Tudor),都鐸王朝之名便自他而來。
回顧往事,歐文可謂度過了現代意義上的英雄的一生:他是個普通人,但又不守成規,常常嘲弄權威,死得也相當“英勇”——因一個玩笑了結自己的生命。然而,太多關於都鐸王朝的歷史記錄都是從1485年的博斯沃思戰役講起的,於是歐文就在家族故事中缺席了。同樣缺席的還有歐文的兒媳婦瑪格麗特·博福特夫人(Lady Margaret Beaufort),她是蘭開斯特家族之後,這成了其子亨利·都鐸稱王的基礎。事實上,多數歷史記錄對亨利·都鐸(亨利七世)也著墨寥寥——我們被一路趕著進入亨利八世及他同阿拉貢的凱瑟琳(Katherine of Aragon)“離婚”的故事。宗教改革之後的人們所寫的歷史把宗教改革變成“真正的”都鐸家族的故事起點,但都鐸家族誕生於一個更早的時期,他們的許多信仰與神話都植根於那段過去。
眾所周知,1483年兩位王子在倫敦塔中神秘消失,使得亨利·都鐸在一夜之間從一個無依無靠的異鄉人變成理查三世的對手。如果根據15世紀的文化和信仰背景來看,王子消失之謎便不那麼神秘。同樣,一旦我們重新調整自己的視角,瑪格麗特·博福特的一生便顯得更令人同情,亨利八世及其子女的行為也變得更易於理解。一直到都鐸王朝晚期,新教在英格蘭都並非主導,塑造人們思維習慣的仍然是在英格蘭悠久的(也包括近期的)天主教歷史。同理,人們常常認為都鐸家族和西班牙有世仇,但這也屬於以後見之明寫就的歷史——伊麗莎白女王登基三十多年後,無敵艦隊才成立。真正令人記憶深刻的是與法蘭西的百年戰爭。戰爭因愛德華三世要求繼承法蘭西王位而起,雖已於1453年結束(先於博斯沃思戰役三十多年),但依舊長久地影響英格蘭的政治特性。
英格蘭人當時並不需要法蘭西的土地,因為黑死病造成當地人口稀少。歷任英王不得不力勸民眾與自己合作,好實現自己對法蘭西王位的野心。由此帶來的結果是,服兵役在英格蘭是自願而非強制的,而王室的收入要靠談判而非簡單征稅。英王實際上依賴人們自願的服從,而這樣的服從不是白來的。英王有義務履行某些職責,如維護和平、繁榮、和諧與正義(如果是從人們預期的繼承人或現任君主手中奪位,讓百姓感到君王有能力恢復國家和諧便尤為重要),而且英王也應當維護乃至擴大世襲土地。英格蘭在法蘭西境內的土地面積在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在位時達到。亨利五世之子亨利六世加冕時年紀尚小,他既是英格蘭國王,又是法蘭西國王。但後來他失去了繼承來的國家。即便是在一個世紀之後,英格蘭也沒有完全從1453年終敗給法蘭西的恥辱中恢復過來,這就是失去加來(Calais)導致都鐸家族遭受重創的原因——加來是這個昔日強盛國家後的一點殘余。
1453年失去法蘭西後,約克家族與亨利六世和蘭開斯特家族爭奪霸權,斗爭在英格蘭持續十八年,雖然斷斷續續,但是相當血腥。任都鐸王亨利七世正是生於這一時期。直到亨利七世的孫子在位時,人們回憶起那段“貴族也好,普通人也好,都分成兩派,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時期還心有余悸。2承諾和平、治癒舊傷正是都鐸王朝存在的意義。1486年,亨利七世與約克的伊麗莎白(Elizabeth of York)成婚,得到教宗本人的贊揚,稱聯姻標志著兩大家族的和解。紅白雙色(紅色代表亨利七世和蘭開斯特家族,白色代表約克家族)結合的玫瑰則成為和解的象徵。盡管亨利七世不認為自己通過婚姻得到王權,而且還要繼續面對來自約克家族的反對,但雙色玫瑰仍然成了16世紀藝術家和詩人極度熱衷表現的一個意象。
蘭開斯特和約克兩大家族的王室血統相當關鍵,其悠久的歷史遠遠先於亨利七世,且與非王室的都鐸先祖無關。因而近有人主張,都鐸王朝的歷代國王和王後根本不認為自己是都鐸人——他們各個都自以為誕生自古老的王室,而使用“都鐸時代”這類術語只不過是給假想的中世紀製造一重虛假的分裂罷了。3這提醒人們,都鐸家族並非存在於時間的泡沫中,但這種主張也有其片面之處。斯圖亞特王朝形成自先前家族的分裂在1603年就已是不爭的事實,雖然亨利七世及其後裔並不真以“王朝”自居——當時這一術語還未用於描述英格蘭王室——但他們對這一王室無疑有著真切的家族感。4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中聖母堂(Lady Chapel at Westminster Abbey)裡的亨利七世墓地(他與其母、其妻以及三個加冕過的都鐸孫輩安葬於此)表現這種家族感,霍爾拜因(Holbein)的壁畫(受亨利八世的委托而作,表現其本人、其雙親以及其兒子已故的母親)也一樣。都鐸家族的成員相信自己是在過去的基礎上進行著某種不同的、更好的建設,即便方法各異。
亨利七世及其後裔為保衛繼承秩序所進行的斗爭,還有眾繼承人的希望、愛和失落——這主導並塑造了都鐸家族及其時代的歷史——是本書的焦點。而都鐸王朝的魅力同樣在於這一系列家族故事:愛子的母親、殺妻的夫君、彼此背叛的手足、魯莽的風流、相爭的親戚,以及一位被繼承人盼著早日死去的“老處女”。“我可是理查二世,”都鐸家族的後一人——伊麗莎白·都鐸曾如此苦澀地打趣道,“你們不知道嗎?”5

目次

引 言 I 部分 都鐸王朝的到來:一位母親的愛章 一介凡夫 003第二章 小小新娘 012第三章 得到體面撫育的囚徒 023第四章 命運之輪 034第五章 理查三世登場 043第六章 塔中王子 054第七章 亡命人 064第八章 博斯沃思 069第九章 玫瑰與受難 083第十章 穩固後繼 093第十一章 失落的王子 105第十二章 懲罰 118第十三章 死亡和審判 130第十四章 瑪格麗特·博福特離場 143 第二部分 繼承:亞瑟的遺產第十五章 姐姐:蘇格蘭王後瑪格麗特 153第十六章 妹妹:法蘭西王後瑪麗 162第十七章 家人重聚與王位之爭 172第十八章 安妮·博林登場 184第十九章 受審的姻緣 195第二十章 瑪格麗特·道格拉斯回歸 205第二十一章 恐怖統治開始 217第二十二章 安妮·博林的垮臺 230第二十三章 愛與死 240第二十四章 三個妻子 252第二十五章 亨利八世末年 266第二十六章 伊麗莎白遇險 280第二十七章 瑪麗遇險 294第二十八章 後的都鐸王 305 第三部分 日暮:都鐸女王第二十九章 九日 317第三十章 反叛 328第三十一章 婚姻和子嗣 338第三十二章 一星微火 348第三十三章 有婦之夫 358第三十四章 危險表親 369第三十五章 王室囚徒 383第三十六章 煮豆燃萁 395第三十七章 瑪格麗特·道格拉斯離場 408第三十八章 童貞女王 418第三十九章 爭端的女兒 428第四十章 無敵艦隊 442第四十一章 日暮 448第四十二章 空王冠 459 後 記 471 附 錄附錄一 詹姆斯四世遺體的下落 489附錄二 亨利八世和瑪格麗特·道格拉斯的爭執之謎 491附錄三 吉爾福德和簡·達德利 495附錄四 弗朗西絲·布蘭登的虐童傳說 498附錄五 鮮為人知的王位繼承人瑪格麗特·克利福德在1578年至1596年 501 說明及致謝 504注 釋 512宗 譜 592

書摘/試閱

章 
一介凡夫
1437年2月8日,一支王室葬儀隊伍穿過倫敦的街道。隊伍的中央是用馬拉著的靈車,車上載著一位王後的棺木。靈車蓋著金縷紅布,布上繡著金花,上面放著她的木制雕像,覆著紫緞斗篷。1瓦盧瓦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Valois)頭枕天鵝絨墊,戴一頂鍍金銀冠,紅唇碧眼的妝容同她在世時一樣美好。漂亮的雙耳上方,淡棕色的頭髮梳得整整齊齊,雙臂在身前交疊,護住一支杖——這是她皇室地位的象徵。
到達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棺木被抬進院中,隨行的黑絨華蓋上掛著的鈴鐺一路叮當作響。2在安魂彌撒的樂聲裡,凱瑟琳被葬在聖母堂中——之所以叫聖母堂,是因為這座禮拜堂是獻給聖母馬利亞的。王後的墓穴靠近她的首任夫君亨利五世——阿讓庫爾(Agincourt)戰役的偉大勝者。其光輝戰績後來被編成歌曲,寫成騎士傳奇,流傳數代之久。1420年,他征服法蘭西,得到凱瑟琳之父(法王查理六世)的承認,成為其繼承人,他的婚姻成就了盟約,實現了王室的合並。盡管婚姻美滿,但二人的幸福並不長久,而和平也同樣短暫。瓦盧瓦的凱瑟琳成為英格蘭的王後才十八個月,亨利五世就在法蘭西戰場上犧牲。年僅20歲的瓦盧瓦的凱瑟琳成了寡婦,而其子亨利六世當時不過8個月大。
凱瑟琳的棺木入土時,亨利五世墓上的雕像——頭、身皆為銀制,著銀甲——在燭光中閃閃發亮。3這一幕中沒有任何跡象暗示凱瑟琳還留下一個悲痛欲絕的鰥夫——她的第二任丈夫,就算他在場,也只不過是混在人群中看著她下葬罷了。
我們無法確定王後是何時及如何遇到歐文·都鐸這名卑微的威爾士鄉紳的。我們了解到的信息表明,大約在1427年,他於凱瑟琳的宮中謀得一份差事。4當時,寡居的王後26歲,其子6歲——人們認為到這歲數已經能跟男性學習治國這項男性事務了。由於不再需要王後終日在朝,人們為她置辦了一處新宮。
歐文的祖父在參與1400年發生在威爾士的一次叛亂後被打垮(叛亂針對的是亨利五世之父亨利四世),此後歐文便到英格蘭闖蕩。歐文的威爾士名字叫歐萬·押·馬雷杜·押·都鐸(Owain ap Maredudd ap Tudur),意思是“都鐸之後,梅雷迪斯之子歐文”,但這對英格蘭人來說太拗口,於是他成了歐文·都鐸。如果當年這個名字用的是另一種英化方案,今天我們談的可能就是梅雷迪斯王朝了——這並不是說歐文可能開啟一個王朝。然而,他確實遇到一樁好姻緣。
凱瑟琳孤寂而怨憤:兒子尚未成年,由亨利五世指派的攝政委員會攝政,而他們禁止她再婚——至少要等到亨利六世成年,能夠批準婚姻時再議。此禁令還得到一項《議會法案》(Act of Parliament,原文如此。——編者注)的支持:無視此禁令者,即便是皇親國戚也要被罰沒地產。5從來沒人想過凱瑟琳會嫁給一個在宮裡當差的人。後來有人猜測,凱瑟琳選擇嫁給歐文是否恰恰因為他是個“窮漢”,對國王及王室貴族不構成威脅,因而攝政委員會“不大可能名正言順地在他身上報復”。6但歐文也可能對凱瑟琳有更直接的吸引力。雖然研究早期都鐸歷史的學者波利多爾·弗吉爾(Polydore Vergil)聲稱歐文“形貌頭腦都極富天資”,但幾乎沒有其他人談到他的頭腦如何。7其他報告都僅僅提到其外表的吸引力。有記錄描述王後在見到歐文裸泳後愛上他。8但我們常聽到,也是有事實根據的故事是,歐文在凱瑟琳宮中舉辦的一場宴會上以極富戲劇性的方式引起她的注意。9凱瑟琳正觀看著眾仆從伴著樂曲跳舞,這時候歐文躍出一大步,結果失去平衡,直接落在她的腿上。正如伊麗莎白一世年間一位詩人所言:“任誰都會說這是命運的無上恩典:他必得摔倒,卻是摔到這樣一處。”10不久後,凱瑟琳和她英俊的仆人成婚。一篇寫於16世紀的文章頗有微詞地寫道,當二人云雨時,王後意亂情迷,忘形尖叫。
大約在1430年,凱瑟琳和歐文有了個孩子,男孩,名叫埃德蒙。11次子賈斯珀(Jasper)緊隨其後出生。在七年裡,夫婦二人便有了4個兒女。這不大可能瞞得過攝政委員會。正如一位17世紀的歷史學家所言:“不應當認為肚子大了4次,朝臣們還看不見。”12事實上,可能早在埃德蒙出世前顧問們便已知曉二人的婚事,因為從來無人對這些孩子的婚生地位表示懷疑。但是攝政委員會做出決定:在亨利六世足以決定如何處置之前,二人的婚事不得公開。而這一婚事即便作為事實被接受,也並未受到人們的歡迎。
當時,女子的德行是與控制性衝動的能力緊密聯繫在一起的。13堂堂英格蘭王後竟然“無法控制自己的肉欲”,而且戀上的還是一個“既無出身又無資本的男人”,這簡直駭人聽聞。14凱瑟琳極力為自己申辯,稱雖然來自威爾士的歐文一家與她語言不通,但這家人是“她見過的討人喜歡的‘啞巴人兒’”。15在15世紀,外表和行為都很重要,而她堅信歐文一家人如此俊美,必然血統高貴。16但圭迪爾的約翰·溫爵士(Sir John Wynn of Gwydir)曾尖銳地指出,“法蘭西女人凱瑟琳王後”無法理解英格蘭人和威爾士人之間存在種族差異,也不明白歐文的“家人和家鄉都被視為極度卑劣與野蠻而遭人非議”。17
夫婦二人為避開朝臣們不滿的目光,在倫敦附近低調地生活數年。1436年,“久病”的凱瑟琳退居索斯沃克(Southwark)的伯蒙德賽修道院(Bermondsey Abbey),並於1437年1月3日在此過世。18亨利六世當時15歲,少年老成卻極為拘謹,此刻他不得不接受一連串的新聞:母親過世,她嫁給一介凡夫,自己還有4個同母異父、以奇怪的“都鐸”為姓氏的弟弟妹妹。不難理解,歐文相當緊張,人們也不知國王對此局面會有何反應。因為一介凡夫娶了英格蘭王後是曠古未有的事,他也可能被判處監禁,甚至更糟,好的選擇似乎就是溜之大吉回到北威爾士。歐文確信幾個子女會得到精心照料,畢竟他們是國王的一母同胞——不論背負“都鐸”這個姓氏是多麼有失顏面。
歐文把他好的家當盡數打包:鍍金盞、高腳杯、琺瑯鹽瓶,還有銀制的水壺、燭臺和酒壺,許多都是王後的饋贈。他急著要走,忙亂中還打碎一些器具。19歐文策馬西行,而國王的使者已經出發追趕他了。歐文因馬匹負重而行不快,在北安普敦郡的達文特裡(Daventry in Northamptonshire)被使者趕上,然後收到一封威斯敏斯特王宮的詔書。歐文要求先得到一份書面承諾,保證他可以自由通行,且事後可以離開倫敦。拿到承諾書後,他才調頭返回。
威斯敏斯特區是英格蘭政治和法律事務的中心,幾個世紀以來,它與倫敦以貿易為中心的其他區域截然不同。特區的主體是王宮和與之相鄰的修道院,約有3000名常住人口,由修道院院長而非倫敦市市長管轄。然而特區邊緣正在出現社會和經濟的融合發展——居於倫敦每天乘船去威斯敏斯特工作的人不少。一名書寫員後來回憶道,在威斯敏斯特,他白天伏案抄寫,晚上尋花問柳,品嘗美酒與芳澤,後總是獨自(而且極度沮喪地)乘船回到位於斯特蘭德(Strand)的家中。20歐文在那兒有些好朋友,其中一人警告他,攝政委員會一直在給年輕國王的怒氣火上澆油。歐文聽後的直接反應又是逃——這次是逃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的聖所中。
任何人都能進修道院尋求庇護,免受當權者的傷害,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和其他修道院一樣可以提供庇護,四面院墻圍成了一大片聖所。歐文在此處躲起來,和他一道躲藏的還有一窩罪犯:有逃債的,還有賣違禁品的小販(帶著一個個打成包的貨攤)。過了好幾天,他仍然“拒不走出來”,雖然“不少人向他表示過友善,鼓勵他走出來”。21歐文甚至可能混在人群中觀看了凱瑟琳的葬禮,後來還看過她的雕像——像高5英尺4英寸 ,身披王室長袍,袍下是漆成紅色的筒裙,和眾女聖徒像一樣立在壁龕中。22終,人們說服歐文,讓他相信自己這樣做不過是在把事情變得更糟,於是他站起來,擠過修道院門口等著修士救濟的人群,踏上泥濘的街道,向王宮走去。
一走進與修道院相鄰的王宮,便來到寬敞的主廳。主廳壯觀的托臂梁屋頂是理查二世委托設計的,到1399年他退位時才完工——其堂兄兼繼位者亨利·博林布羅克(Henry Bolingbroke)曾譴責他在“因缺少治理、良法盡廢而即將毀於一旦的關頭”拋棄王國。23理查二世未能見到新頂竣工,而博林布羅克卻在此加冕,成了亨利四世——在翌年的威爾士大叛亂中打垮歐文家族的國王便是他。吊詭的是,歐文卻尷尬地成了亨利四世之孫亨利六世的繼父。
亨利六世的攝政委員會成員們正在靠大廳東墻的一個房間裡等候歐文。國王此時已經成年,這些人成了其首要顧問。歐文一來到眾人面前,便辯稱“可能觸怒國王或令其不悅的事情他一件都沒做過”。24然而在眾人看來,一樁如此高攀的婚事已經打破嚴格的社會規範。歐文僅僅是因為先前拿到安全通行的承諾,才獲準返回威爾士。回鄉後他很快被逮捕,人們捏造證據指控他違反作為承諾條件的法規——他膽敢要求書面承諾,他的這一放肆行為遭到巧妙的回擊。
歐文從王後的枕邊人淪為倫敦紐蓋特(Newgate)監獄的階下囚。這座被用作監獄的建築已有300年歷史,不久前剛進行過修復重建,有新鋪設的凈水管供他喝水,有通風良好的中庭作為他吃飯的場所。25獄中有些可怕的地牢,裡邊的囚徒被鐵鏈鎖在墻邊,但歐文不僅得到一個仆人,還有自己的專屬神父,關押他的房間屬於條件較好的一類——茅廁、煙囪皆備,在塔樓中的房間還可上到樓頂,以便獲得新鮮空氣。盡管如此,失去自由仍然令歐文惱火,而且紐蓋特監獄的伙食不僅僅是令人倒胃口那麼簡單——和其他囚徒一樣,他還不得不為此掏錢——照著監獄人員確定的高價購買食物。26
1438年2月初,受夠了的歐文計劃越獄,帶著自己的神父和仆人一道逃離紐蓋特監獄。他們對守衛發動攻擊,守衛知道放走歐文自己會被扣錢,所以奮力阻攔,但終沒有攔住。歐文等人逃跑後,攝政委員會用數周時間才查到歐文的下落,並將其逮捕。歐文再次入獄,這次被關在溫莎(Windsor),罪名是“違規傷害守衛”。如果歐文得罪的是其他國王,他可能就完了,但亨利六世寬宏大量,翌年便赦免歐文。風度和忠誠從此成了他的優勢,1444年,亨利六世甚至稱他為“我們可愛的地主老爺”。
與此同時,歐文和凱瑟琳的子女得到國王的照護,進入巴金修道院(Barking Abbey)念書。根據16世紀編年史學家愛德華·霍爾(Edward Hall)的說法,二人子女中年幼的兩個——歐文和凱瑟琳——後來加入教會,歐文成了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的修士,凱瑟琳當了修女——可能是在巴金修道院。27然而,年長的兩個——埃德蒙和賈斯珀——卻被培養過著宮廷生活,二人早在1442年便入宮,當時埃德蒙大約12歲。他們見到自己同母異父的哥哥:20歲的國王高高瘦瘦,長著一張娃娃臉,有些神經質。28他還不到1歲就繼承了法蘭西和英格蘭的王位,從沒見過地位比自己還高或者同自己一樣的人。毫不出奇,他深知自己的尊貴,因而決意不能讓家族中再出現不被認可的婚事。他親自照看埃德蒙和賈斯珀,確保他們不受性的誘惑,“透過他房間的暗窗嚴加監視,以免哪個女人冒失地闖進家裡,留下了種”。29?1453年,亨利六世甚至已經開始把20歲出頭的二人當作潛在的得力助手。當年冬天,國王封埃德蒙為裡士滿伯爵(Earl of Richmond),封賈斯珀為彭布羅克伯爵(Earl of Pembroke),給二人的名分僅次於公爵而高於其他所有權貴。30他還暗暗為埃德蒙選定一位具有王室血統的新娘——自己的堂妹瑪格麗特·博福特。31而這樁婚事的後果是歐文做夢也不曾想到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46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